《七子之歌》是聞一多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共七首,均為描寫中國被侵犯的土地。其中《七子之歌.臺灣》寫道:「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聞一多關於「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自然不會沒有根據。那麼根據何來呢?
我們先看看琉球群島的歷史。琉球群島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呈東北西南向,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大島諸島、衝繩諸島、大東諸島和先島諸島,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距中國沿海的上海、寧波、溫州約700多公裡。1871年前有琉球國,琉球國疆域北起奄美大島,東到喜界島,南止波照間島,西界與那國島。琉球國兩個最大的島嶼是面積1204平方公裡的衝繩島,和712平方公裡的奄美大島。
琉球國在中國隋朝時被稱為琉虯。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從此乃成為正式名稱。可見,琉球國的國名是中國起的。中國明朝時曾封琉球島統治者為琉球王。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正式確定君臣關係,這種關係延續了整整五個世紀。
1609年,琉球國遭日本侵略,1693年,琉球國被迫割讓北部的奄美群島給日本,從此日本展開了逐步吞併琉球國的計劃。1879年3月30日(光緒五年)被日本滅亡,琉球國被併入日本版圖,同年設衝繩縣。
日本發動二次大戰後,中國國民政府曾提出要光復琉球。1938年4月,蔣介石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日本自明治以來,早就有一貫的大陸侵略計劃。過去甲午之戰,他侵佔我們的臺灣和琉球,……必須針對著日本之積極侵略的陰謀,以解放高麗、臺灣的人民為我們的職志。」
二戰期間,為儘快打敗日本,在美國總統羅斯福倡議下,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埃及開羅召開中、美、英三國首腦會議,稱之為開羅會議。其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了4次。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佔的島嶼時,羅斯福對蔣介石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
羅斯福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出乎蔣介石的意料。過了老半天,蔣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這麼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往下說。
11月25日,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覆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把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
蔣介石仍然猶豫。羅斯福見蔣介石半天不作聲,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補了一句:「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蔣介石考慮再三,最後答覆道:「琉球的問題比較複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對琉球的態度,讓羅斯福感到不可思議。
由於蔣介石堅持不要琉球群島,故《開羅宣言》在寫到日本應歸還中國的領土時,只提到「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隻字未提琉球群島。
1945年3月26日,美軍發起衝繩戰役,3個月後佔領了琉球群島。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表,公告第八條:「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這表明,琉球主權重歸中國。但當時蔣介石正忙著打內戰,沒有收回琉球,由美國暫行託管。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韓戰的爆發,美國改變了對中日兩國的態度,開始扶植日本為其亞洲戰略夥伴,美國在琉球群島問題上的立場也發生了重大改變。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完全主權。1972年,美國將琉球諸島交給日本。隨後,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島。
聞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期盼回歸的琉球群島,就這樣丟掉了。惜哉,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