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古代史課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臺灣一處標註的是「琉球」或者「流求」。那麼曾經的琉球古國指的就是臺灣嗎?
我們可以從大名鼎鼎的聞一多《七子之歌·臺灣》中可以看到「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這其中說的是「群弟」,那琉球是不是臺灣呢?
在日本的衝繩博物館,有一個「萬國津梁鍾」,上面用漢文記載了關於琉球國的信息:「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
隨之而來的又有一個新的問題,就是這個神秘的古鐘為什麼會掛在日本衝繩縣的博物館裡呢?琉球是否也跟日本衝繩有關係?
名嘴紀連海在山東衛視《新杏壇》欄目中做了深入的探討,對這些疑問提供很好的回答。
早在成書於唐朝初年也就是公元7世紀初的中國史籍《隋書》中,有專門的一段叫《流求傳》。信而有徵的第一次琉球群島的探索之旅,發生在隋朝煬帝大業年間即公元607年。隋煬帝不惜波濤險遠,令羽騎尉朱寬出外,到海外尋訪異俗,行至今日北起奄美大島,南至與那國島(在今天的釣魚島西南170公裡)這一片海上,一片珍珠般的島嶼浮現在海中,「若虯龍浮在水面」,蜿蜒如長蛇,形狀如虯龍一般,所以他就給這一片島嶼起了個名字,稱為「流虯」,這個「虯」的意思是龍,帝王是龍,在唐朝編纂《隋書》時,為避帝王龍之諱,將該地更名為「流求」,也有人寫成這個「留仇」、「瑠求」、「流鬼」之類的話,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最終給這塊地起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名字,這就是我們說的「琉球」。
過去的琉球王國散布在臺灣東北和日本九州島西南之間的琉球群島上,琉球群島地處東亞的海上交通要道,北連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於中國,距香港1340公裡,距中國本土710公裡,距臺北660公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衝繩博物館的「萬國津梁鍾」所說的「萬國津梁」,意思就是世界的橋梁。
至於琉球與臺灣的關係,紀連海老師稱,臺灣島過去也被稱為琉球。那臺灣島這個琉球和琉球群島這個琉球怎麼區分呢?紀連海老師解釋說:流求也好,琉球也罷,都是中國人對那塊地所有島嶼的統稱。怎麼區分呢?大琉球便是臺灣,小琉球便是琉球群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