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的歷史,琉球王國是如何被日本一步步吞併的

2020-12-12 歷史新烙印

琉球國的歷史

有關琉球最早的歷史記載開始於12世紀,記錄著琉球群島的居民已經從原始社會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會——按司時代,並於14世紀出現了琉球歷史上最早的國家,開始進入三山時代。據說最早統治琉球王國的是琉球神話中創造天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後代天孫氏,天孫氏在統治了25世後,遭遇臣子叛亂,最後由浦添按司舜天統一全國,歷史稱之為舜天王。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之後,琉球開始進入三山時代。三山是指分別位於琉球大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國,其中以中山最強,山北最弱。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向琉球三國發布了詔諭,中山國國王察度指派弟泰期出使明朝。次年,山北王怕尼芝和山南王承察度也相繼向明朝進貢。至此,山北、中山、山南三國開始向明政府朝貢,成為明王朝的藩屬國。明朝作為回報,為三國提供了先進的造船航海技術。

在當時強大的明朝的支持和幫助下,三山國很快發展起來,並於1429年由中山王巴志統治了其他兩國,建立了統一的琉球王國,定王城為首裡城。統一為琉球的經濟、軍事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琉球王國很快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商業高速發展,開始與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日本進行貿易。到1478年,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統治時期,琉球王國先後徵服了八重山與那國等島,將勢力擴張到整個琉球列島,確定了琉球疆界,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

薩摩藩入侵

17世紀的日本正處於一片混亂之中,豐臣秀吉正在極力鞏固自己的政權,當時薩摩藩由於參與了入侵朝鮮的戰爭和著名的關原之戰,軍費一時緊張,而入侵琉球卻可以暫時緩解財政危機。另一方面,琉球與當時中國的良好貿易關係也讓日本看到了中間的巨大利潤,日本想掠奪一部分貿易利益。因此在明朝冊封琉球兩百多年後的1609年3月,日本藉口琉球沒有擔負日本入侵朝鮮的軍費,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久率領士兵3000人、戰船一百多隻,自九州島山川港出發向琉球方向駛去。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經過了近一個月的航行,於4月1日在琉球大島登陸。戰爭進行得相當順利,僅5天後,日本就佔領了琉球王國的王城首裡城。在日本的一系列經濟要求遭到琉球人民反對後,於5月17日俘虜了琉球王尚寧和王子官員一百餘人撤兵回國,並逼迫尚寧寫下了每年向薩摩藩輸糧8000石的「上貢」誓文,希望以此來證明琉球一向是日本的「藩屬」。

日本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自己在琉球的統治,如由薩摩藩派遣官員、測量分配田地、劃清國界、制定賦稅、授予薩摩藩所派人員官品職位等。到1632年,琉球被迫在薩摩藩所佔領的地區內建立館舍,並同意兩國同時派官員管理來往貿易和稅收。此後,隨著日本侵入的逐漸加深,琉球王國淪為了薩摩藩的傀儡政權。但是在1654年時,琉球終於擺脫了日本的控制,並派遣使臣到清朝請求冊封,當時的清順治帝封尚質王為琉球王,確立了琉球是清王朝藩屬國的地位。

琉球王國覆滅

1868年,在日本國內,以明治天皇為首的維新派開展了如火如荼的「明治維新」運動,並取得了徹底的勝利,日本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並進行資本積累初期的向外掠奪。而此時由於清政府的無能,發展緩慢的琉球自然成為日本第一個向外掠奪的目標。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1872年4月,繼著名的「琉球船民事件」後,日本小田縣民四人遇到了海難漂到臺灣,被臺灣原住民殺死,引起了日本的譁然,史稱「牡丹社事件」。日本藉助「牡丹社事件」,要求嚴厲懲治清朝和琉球,於是在同年即宣布琉球群島是日本的領土,並廢除琉球國,設置琉球藩,冊封琉球國王尚泰為藩王,正式侵佔琉球,否認清政府與琉球的宗屬關係,日本歷史上稱這次行為為「第一次琉球處分」。

在清政府方面,由於當時內憂外患的惡劣環境,他們根本無暇顧及琉球,因此在與日本交涉琉球問題過程中,立場極不穩定。後清政府採取了駐日公使所主張的「放棄琉球則傷害了琉球的感情,不放棄琉球則惹怒日本,多樹一敵,不如拖延擱置問題」的建議,拖延與日本籤訂有關解決琉球問題的條約。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於1875年7月派遣內務大丞松田道之赴琉球,強迫琉球國王停止向清王朝朝貢禮儀,斷絕了琉球與清朝的外交關係,強行將琉球納入日本版圖。而清政府對此並沒有作出有效反應。於是,琉球國被迫終止與清朝的宗屬關係。1876年,記載琉球國歷史的《中山世譜》、《球陽》的編撰也被迫停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1879年3月30日,日本將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和他的兒子尚典流放到東京,並強令琉球王代理,即今歸仁王子交出政權,並悍然宣布「廢琉置縣」,將改藩的琉球國改制為衝繩縣,至此,琉球國正式滅亡。

相關焦點

  • 歷史| 揭秘:琉球是如何一步步被日本吞併的?
    1372年,明政府派楊載出使琉球三國,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三國也明確表示向明稱臣納貢,從而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國,被納入以明朝為中心的朝貢體系。1429年,中山國消滅北山、南山王國,完成對琉球的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國王。
  •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併琉球王國的?
    1429年,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1429年,統一後的琉球王國仍一直與中國保持著宗藩關係。160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日本慶長十四年),日本德川幕府派薩摩藩率軍侵略朝鮮,薩摩軍攻佔首裡王城後,大劫七日,一切可動財物,全部裝箱運走。
  •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古代朝貢體制如何最終瓦解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和日本在亞洲的擴張和侵略,東亞朝貢體系在與西方條約體系的碰撞中逐漸崩潰。以琉球王國被日本吞併為標誌,朝貢體系開始走向衰落。隨著清政府在甲午戰爭的慘敗,東亞朝貢體系最終瓦解。研究琉球被日本吞併的歷史,有助於加深對東亞朝貢體系演變過程的理解,更可從中得到歷史警示。
  • 日本吞併琉球清朝不敢向日本問罪 導致琉球亡國
    《琉球新報》刊登照片顯示,1879年日本政府派軍佔領首裡城歡會門,武力脅迫琉球國王尚泰「同意合併」為衝繩縣。劉 剛從1609年薩摩島津氏一度侵略琉球,再到1879年「琉球處分」,經過近三個世紀的謀劃經略和十年運作,日本一舉吞併延續500多年的琉球王國。然而對於這次吞併過程的細節,日本一直語焉不詳。
  • 晚清時期,日本如何吞併琉球群島的
    其次則是希望以琉球為中介,打開和中國貿易之門。所以此後日本壟斷了琉球和中國的貿易,加上薩摩藩每年收取的巨額貢金,琉球生活日益困苦。日本對琉球的吞併琉球王國這種同時歸屬兩國的狀態一直延續到了十九世紀。日本明治維新以後,開始以西方制訂的國際準則為標準行事,而這首先第一條就是要劃定邊界。考慮到邊界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日本決定終結琉球王國這種特殊的兩屬關係,直接將其吞併。日本吞併琉球最大的障礙自然是清政府。不過清政府對於國際知識的無知很快幫了大忙。當時在臺灣的生番經常攻擊流落到臺灣的船員。
  • 日本是怎樣一步步把琉球吞併的?又為何曾打算與清朝分治琉球?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一八七七年至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三年至六年,日明治十年至十三年)的琉球問題之爭,是由於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國朝貢以至將琉球吞併而起。
  • 晚清時期,日本如何吞併琉球群島?
    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將該地更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琉球王國曾存在於琉球群島,是中國的藩屬國,使用部分中國文字,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1429年(明宣宗朱瞻基時期),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琉球王國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蜿蜒1000公裡,總面積3600平方公裡。
  • 曾是我國藩屬,日本是如何吞併琉球的?
    就在10月31日凌晨,日本衝繩縣那霸市的世界著名歷史古蹟——首裡城突發大火,由於該建築幾乎全為木質結構,加之深夜的火災使得滅火作業沒有在第一時間展開,這座包含琉球時代歷史痕跡的世界遺產建築,就這麼毀於大火。如果你曾去過衝繩,你會發現這裡除了語言使用的是日本本土的日語外,在生活習俗、文化內涵方面均是多元化的存在。
  • 610名士兵吞併琉球,日本怎麼做到的?
    琉球位置重要,地位特殊,歷史上與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最初的琉球群島存在著三個國家,分別為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互相攻伐,都試圖統一整個琉球群島。但由於實力相近,三個小國在很長時期內都處於並立狀態。1372年,琉球群島上的三個國家,同時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
  • 老照片:琉球唐手,不得外傳,直到琉球被吞併,才傳入了日本
    3看過衝繩歷史的朋友們,應該認識這張圖。琉球王國首裡城的宮殿。琉球群島諸國(山南、山北、中山)雖非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屬,但遲至明朝建立之後沒幾年,已經承認明朝的宗主地位。然因其靠近日本,至1609年,薩摩藩進攻琉球,琉球無奈之下,兩頭進貢。最終到1875年,日本強令琉球停止向清朝朝貢,4年後廢藩置縣。
  • 日本衝繩歷史:曾經的琉球王國
    琉球開始定期向明朝的。從史實可以看出,中國當時並沒有在琉球王國設置任何行政、軍事機構,也沒有對琉球王國的內政過多幹涉。更沒有對琉球進行過行政管理。中國當時並沒有在琉球王國設置任何行政、軍事機構,也沒有對琉球王國的內政過多幹涉。圖為尚氏國王。
  • 望洋興嘆:琉球被吞併中國錯過了什麼?
    導讀:琉球國的地理位置在中國和日本之間,曾經向中國的明、清兩代和日本的薩摩藩、江戶幕府朝貢。1879年3月25日 日本入侵琉球國,3月30日被日本滅亡且被併入日本。琉球被吞併,留下了一個歷史難題,就是釣魚島。
  • 日本吞併琉球!曾是我附屬國!如今琉球百姓人人將自己當作日本人
    二戰結束後,美國為了遏制日本軍國主義的復闢,在衝繩島駐軍並行使管轄權。此後,隨著美國戰略目標的轉變,美國為了建立三層島鏈包圍東方,將衝繩交給了日本,所以衝繩現在歸日本管轄。那麼,曾經是日本封地的琉球王國諸島,如今的主權屬於哪個國家?
  • 衝繩為什麼又叫琉球?被日本吞併的中華藩屬國:琉球!
    被日本吞併的藩屬國:琉球上圖為近代琉球士族照片在中國歷史上客觀存在的宗藩關係,是當時國際地緣政治的產物。這種宗藩關係表面上看來是一種以小事大的不平等關係,周邊國家要向清朝「稱藩納貢」;受中國的冊封,並由中國踢與印璽。
  • 中國藩屬國琉球國,被日本一步步吞併
    1429年,南、中山、山北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1372年,琉球諸國成為中國明王朝的藩屬國。明亡後,琉球繼續向清政府朝貢。1663年,琉球正式被清王朝冊封,從此琉球使用清朝年號,向清朝納貢,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從未間斷。
  • 琉球王國有復國的可能嗎?
    第一,當下的衝繩的有關琉球的歷史與文化已經幾乎為大和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所佔領。遍及衝繩的歷史與紀念設施除了與二戰時美軍登陸,衝繩當地民眾如何「玉碎」外,有關琉球的歷史記憶幾乎全部從衝繩抹消。連歷史記憶都沒有的地方,如何喚起當地土著人的琉球「復國」?衝繩當地土著人尤其是年輕人中問起琉球時,幾乎無人知道。事實上,經過若干代的「洗腦」,「琉球」已經不復存在。
  • 日本暴雨衝垮了琉球遺址,「琉球王國」是怎樣變成「衝繩縣」的?
    今歸仁城是13世紀末期,琉球王國建立的一個城市。筆者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琉球王國」是怎樣變成「衝繩縣」的呢? 1.「明朝藩屬」最早對琉球的記載是在隋朝,到1372年,琉球成為明朝的藩屬國。「與狼共舞」1609年,日本薩摩藩的島津家族,受德川幕府的指使侵佔了琉球王國。琉球王國開始了奇怪的「兩藩」時代:一方面不願切斷與明朝的貿易,另一方面又無力反抗日本。琉球人是怎樣維持這種微妙的平衡呢?
  • 琉球曾是我國藩屬,百年前被日本吞併,未來有機會收回嗎?
    其實在不遠的近代,漢文化圈還有第五個國家,叫做琉球王國,琉球王國視華夏為正統,在明清時期成為中國的朝貢國之一,官方書面文字為漢語文言文,長期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當地語言也受日語、南島語系和福建方言的影響。17世紀初期,琉球王國遭到日本薩摩藩的侵略,被迫成為薩摩藩的朝貢國,同時也向明朝朝貢,在歷史上,琉球王國與薩摩藩、日本幕府、中原王朝都保持有朝貢關係。
  • 消失的國度——琉球王國(二)
    由於金丸稱王屬於篡位,琉球朝臣無法與明朝政府解釋,於是乾脆讓金丸冒充尚氏皇族,更名「尚園」,遣人前往明朝請求冊封。第二尚氏王朝建立。在第三任國王尚真時期,第二尚氏王朝基本上徵服了整個琉球群島,「三省三十六島」局面形成。不過即便如此,琉球王國仍舊是一個小國,而其北方近鄰日本卻在不斷地強大。
  • 琉球群島被日本吞併,斷絕與清廷的宗藩關係後,王室還有後裔嗎?
    琉球群島位於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呈東北西南向,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大島諸島、大東諸島和先島諸島等島嶼。統計下來,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這個區域距離上海、寧波、溫州約700多公裡,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