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日本如何吞併琉球群島的

2020-12-14 不沉的經遠

日本對琉球的侵略其實早在明朝時就開始了,晚清時候不過是邁出了最後一步,徹底吞併了琉球群島。

日本對琉球的侵略

早在隋唐時期,中國的史書上就有了關於琉球的記載。當時琉球只有一些以村落為單位的部落。後來一些部落逐步強大,形成了控制若干個村落的按司。到宋元時期,按司之間在戰爭中不斷兼併,形成了山北、山南和中山三個王國。

三國之間為了奪取琉球的統治權爭鬥了很久。明朝洪武年間,中山國王察度派人到明朝入貢。山北、山南兩國得知以後,也爭相派人趕往明朝入貢,希望得到明朝的認可和支持。

有趣的是,最後統一琉球的並非三國卻是山南的一個按司巴志。1406年巴志首先奪取了中山國。隨後他派使者去明朝入貢,請求冊封其父思紹為中山王。1430年,明宣宗贈中山王「尚」姓。所以思紹、巴志也被稱為尚思紹、尚巴志,並給予中山國王之印。

此後尚巴志消滅了山北和山南兩國,統一了琉球,並把都城移到首裡。這也就是後來琉球尚氏王朝的開端。

琉球是個群島國家,面積有限,人口稀少,因此以貿易立國,通過與中國、日本和南洋國家的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特別是以朝貢名義和中國進行的貿易對於琉球來說極為重要,因此琉球一直奉明朝為宗主國,非常恭順。

每任國王去世,琉球新國王就要派出使者前往中國,請求冊封。而中國會派出正副使者乘船來到琉球,選擇吉日進行冊封儀式。此後新國王才成為真正的君主。

所以在明朝時候,琉球是所有藩屬國中最為恭順的一個,也因此得到了兩年進貢一次的殊榮(後來改為一年一次),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當時明朝會對各國進貢物品高價收購,琉球的商品往往能賣出十倍高價,因此琉球一度很富有。

不過富有的琉球很快就被別人惦記上了。自豐臣秀吉侵朝失敗以後,明朝因為日本經常發生倭亂,所以決定禁止與日本進行貿易,這對日本打擊很大。因此到了德川幕府時期,薩摩藩在德川家康的默許下,於1609年出兵琉球,很快就擊敗了琉球軍隊,攻佔了首裡城。

日軍進入首裡城以後大肆掠奪,並把包括國王尚寧王在內的一百多名貴族掠回日本,強迫他們割讓了喜界、大島、德之、與論、衝永良部等五島給薩摩藩,並宣誓效忠薩摩藩,每年進貢,尚寧王等人才被放回。

日本肯放回尚寧王,主要是因為擔心被明朝知道以後會加以幹涉。豐臣秀吉的失敗讓德川家康不敢再去觸怒明朝。其次則是希望以琉球為中介,打開和中國貿易之門。

所以此後日本壟斷了琉球和中國的貿易,加上薩摩藩每年收取的巨額貢金,琉球生活日益困苦。

日本對琉球的吞併

琉球王國這種同時歸屬兩國的狀態一直延續到了十九世紀。日本明治維新以後,開始以西方制訂的國際準則為標準行事,而這首先第一條就是要劃定邊界。考慮到邊界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日本決定終結琉球王國這種特殊的兩屬關係,直接將其吞併。

日本吞併琉球最大的障礙自然是清政府。不過清政府對於國際知識的無知很快幫了大忙。當時在臺灣的生番經常攻擊流落到臺灣的船員。各國向清政府抗議時,清政府怕多事,於是以生番不是清朝管轄範圍為由拒絕接受抗疫。

日本於是以此為藉口,宣稱生番之地不是中國領土,藉口琉球漁民在臺灣被生番所殺出兵臺灣。清政府得知消息以後才明白自己犯錯,匆忙派兵臺灣和日本對峙。最後經過外交談判,清政府承認了日本的「保民義舉」,花錢消災,換取日本退兵。然而這句「保民義舉」又被日本抓住把柄,認為這是清政府承認琉球漁民是日本屬民。

與此同時,日本將往來文書中「琉球國中山王尚泰」的稱呼改成了「琉球尚泰。並把尚泰封為琉球藩王,列為一等官。然後日本政府通知琉球,此後所有和外國打交道的事務全部由日本外務省管轄,並告知各國琉球屬於日本,開始為吞併琉球做鋪墊。

1875年7月24日,日本內務大丞松田道之來到琉球,不僅禁止琉球繼續對清朝朝貢,還要求琉球以後開始使用明治年號,並進行廢藩改縣。儘管琉球國內對並不願意,不過由於國力有限,根本無從抵抗,只能向外求援。而求援的目標自然就是清政府了。

1876年,琉球國王尚泰派遣密使前往中國,通過閩浙總督將日本的野心告知了清政府。總理衙門隨即讓駐日公使何如璋進行交涉。何如璋去向日本政府抗議時,日本以此前清政府承認琉球是日本一部分為由加以拒絕。

1879年3月25日,松田道之率領560士兵、警察抵達那霸。27日松田率軍進入首裡城,並在5月27日將尚泰王一家強行帶往東京。5月18日,日本任命的衝繩縣令鍋島直彬到任。至此,琉球王國事實上已經滅亡。

不過此後中日兩國為了琉球還是進行了長時間的外交交涉。清政府始終拒絕承認日本對琉球的吞併。由於此時日本國力還不夠強,也擔心和清政府爆發全面衝突。因此在1880年3月,日本政府一處可以將琉球最南端的宮古、八重山列島讓給中國,換取清政府對日本吞併琉球的承認。

清政府實際上並沒有出兵的打算,只是為了維持傳統的朝貢體系而支持琉球。在日本提出瓜分琉球的建議以後,清政府認為可以在宮古、八重山列島上恢復琉球王國,因此一度決定接受日本方案。

不過流亡在中國的琉球官員認為宮古、八重山列島地方小,人口少,不足以建國,反對此舉。流亡天津的琉球王族幸地親方親自求見李鴻章,希望他能阻止清日瓜分琉球的打算,最後這個協議未能達成。

此後中日雙方一致各持己見。不過和清政府只能口頭抗議不同,日本政府在琉球採取了強化統治的措施,強力鎮壓反對勢力,對試圖反抗的琉球士族非殺即關。

所以到甲午戰爭前,日本實際已經完成了對琉球的控制。而甲午戰爭後,清政府自顧不暇,自然琉球問題也就不再提起。

至此,日本對琉球的吞併工作徹底完成。

相關焦點

  • 晚清時期,日本如何吞併琉球群島?
    至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將該地更名以:琉球,意味琉璃玉和珍珠球。琉球王國曾存在於琉球群島,是中國的藩屬國,使用部分中國文字,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1429年(明宣宗朱瞻基時期),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琉球王國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蜿蜒1000公裡,總面積3600平方公裡。
  •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古代朝貢體制如何最終瓦解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和日本在亞洲的擴張和侵略,東亞朝貢體系在與西方條約體系的碰撞中逐漸崩潰。以琉球王國被日本吞併為標誌,朝貢體系開始走向衰落。隨著清政府在甲午戰爭的慘敗,東亞朝貢體系最終瓦解。研究琉球被日本吞併的歷史,有助於加深對東亞朝貢體系演變過程的理解,更可從中得到歷史警示。
  • 歷史| 揭秘:琉球是如何一步步被日本吞併的?
    清政府駐日公使何如璋奉命對此事進行了調查,與日本進行了交涉並嚴正抗議,但是日本政府摸清了清政府的懦弱本性,而日本實力也在逐漸加強,因此並無忌憚。1879年4月,日本正式改琉球為衝繩縣,任命鍋島直彬為首任衝繩縣知事(縣令),並以武力拘禁了琉球國王,強迫其移居日本。至此,日本終於完成對琉球的吞併,琉球就此亡國。附:對日鬥爭,琉球會成為北京手中的一張王牌嗎?
  • 日本是如何一步一步吞併琉球王國的?
    琉球,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組成。琉球曾經建立的有琉球王國,是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
  • 日本吞併琉球清朝不敢向日本問罪 導致琉球亡國
    《琉球新報》刊登照片顯示,1879年日本政府派軍佔領首裡城歡會門,武力脅迫琉球國王尚泰「同意合併」為衝繩縣。劉 剛從1609年薩摩島津氏一度侵略琉球,再到1879年「琉球處分」,經過近三個世紀的謀劃經略和十年運作,日本一舉吞併延續500多年的琉球王國。然而對於這次吞併過程的細節,日本一直語焉不詳。
  • 610名士兵吞併琉球,日本怎麼做到的?
    琉球群島位於我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長達一千公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如今琉球群島被日本實際管轄,但只是託管,主權並不屬於日本,如今琉球部分地區的行政權仍由美國行使,駐日美軍基地的70%也集中在這裡。琉球位置重要,地位特殊,歷史上與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最初的琉球群島存在著三個國家,分別為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互相攻伐,都試圖統一整個琉球群島。但由於實力相近,三個小國在很長時期內都處於並立狀態。1372年,琉球群島上的三個國家,同時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
  • 琉球群島的主權屬於日本嗎
    在之後相當一段時期內琉球王國一直與日本薩摩藩的島津家族就奄美群島展開爭奪。尚德王在徵服喜界島3年後撒手人寰,迄今為止關於尚德王的死因仍眾說紛紜,不過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他應該是死於權臣的陰謀暗殺。尚德王死後琉球隨即爆發內亂,尚德王的兩個兒子均在內亂中被殺死。
  • 日本吞併琉球!曾是我附屬國!如今琉球百姓人人將自己當作日本人
    首先,日本對衝繩的吞併。琉球王國建立於13世紀初,當時明朝為了在國際舞臺上與北元王朝分庭抗禮,開始在海外施加政治影響,曾派人到琉球要求其歸順中國。從此,琉球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每年都要向中原進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南明王朝。明朝萬曆三十七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
  • 此群島本屬中國,日本提出平分,被中國拒絕,後變成日本的一個縣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晚清時期的外交,明清時期,中華朝貢體系已經走向了成熟,中華朝貢體系是有別於西方條約體系的一種國際關係模式,越南、朝鮮、琉球是中華朝貢體系中最穩定的三個成員。古代朝鮮人繪製的明朝地圖下面我們來詳細敘述一下晚清時期的琉球問題,元明時期,琉球群島處於三山時代,在今日衝繩本島的南部、中部、北部有三個國家,分別是南山、中山、北山三國。
  • 老照片:20世紀時被日本佔領後的琉球群島
    在中國與日本之間,曾有一個被夾在當中的國家,這個國家叫做琉球王國。琉球王國建立於琉球群島之上,這是一個小國。如果不是朱元璋派遣使臣,到達這裡宣布詔書,也許它跟中國之間,不會那麼早的發生往來。但也正是在那以後,琉球開始頻繁的跟中國往來,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 琉球群島本是中國藩屬國,為何如今卻成日本領土一部分?
    琉球群島在歷史當中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兩者之間的貿易往來非常的頻繁,這就使得琉球群島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不過在近代的歷史當中,琉球群島便被日本所佔據,要知道琉球一直都算作中國的附屬國,那麼它是如何被日本人所佔據的呢?
  • 琉球群島被日本吞併,斷絕與清廷的宗藩關係後,王室還有後裔嗎?
    琉球群島位於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多公裡,呈東北西南向,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大島諸島、大東諸島和先島諸島等島嶼。統計下來,共有60餘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這個區域距離上海、寧波、溫州約700多公裡,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勢力。
  • 琉球群島這麼重要,美國為什麼不繼續託管,反而送給了日本?
    琉球群島位於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歷史上琉球王國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和中國的聯繫頗深。到了近代,尤其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琉球群島被日本所吞併,成為了日本的一部分。但是經過二戰,日本戰敗了,那麼自然地日本所吞併以及侵略的領土都將獨立或回歸。
  • 琉球的歷史,琉球王國是如何被日本一步步吞併的
    琉球國的歷史有關琉球最早的歷史記載開始於12世紀,記錄著琉球群島的居民已經從原始社會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會——按司時代,並於14世紀出現了琉球歷史上最早的國家,開始進入三山時代。統一為琉球的經濟、軍事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琉球王國很快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商業高速發展,開始與中國、朝鮮、東南亞和日本進行貿易。到1478年,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國王尚真王統治時期,琉球王國先後徵服了八重山與那國等島,將勢力擴張到整個琉球列島,確定了琉球疆界,進入了穩定發展時期。
  • 望洋興嘆:琉球被吞併中國錯過了什麼?
    導讀:琉球國的地理位置在中國和日本之間,曾經向中國的明、清兩代和日本的薩摩藩、江戶幕府朝貢。1879年3月25日 日本入侵琉球國,3月30日被日本滅亡且被併入日本。琉球被吞併,留下了一個歷史難題,就是釣魚島。
  • 老照片:琉球唐手,不得外傳,直到琉球被吞併,才傳入了日本
    1很多人都知道,空手道可以說是日本的國技之一。二戰結束,美軍佔領日本之後,對空手道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用。到如今,它已風靡全世界。1994年廣島亞運會,空手道正式成為競技項目之一。然而,很多朋友或許不知道,如果不是1875年發生了一件大事,空手道跟日本人,還真沒啥關係,更不可能成為他們國家的名片。為何這樣講呢?
  • 琉球群島不是日本領土,為什麼由日本管轄?
    大家知道琉球現在由日本「管轄」,但是大家不知道日本「管轄」的這個群島並不是日本領土!大家也不清楚為什麼琉球土著居民要求獨立時會手持中國國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琉球的歷史。琉球國有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1609年開始日本有計劃的實施吞併琉球的計劃,1879年3月30日(光緒五年三月初八日)被日本滅亡, 琉球國被併入日本版圖,同時將琉球設置為日本的衝繩縣。
  • 琉球群島:西太平洋戰略中樞(圖)
    衝繩嘉手納基地的美軍泳灘琉球群島是東北亞地區東出太平洋的必經之地,被日本人稱之為「國門」。在日本九州島與中國臺灣島之間,琉球群島如珍珠般灑落在西太平洋上。依東北、西南走向依次為奄美諸島、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蜿蜒1000公裡,總面積4600平方公裡。由於地處亞熱帶,琉球群島溫暖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甘蔗和熱帶水果。這裡常年氣候溫暖、空氣清新,為碧綠的海水所環抱,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美譽。
  • 為了一點面子,清政府丟了琉球群島
    我們知道琉球群島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不僅控制著宮古海峽,而且和臺灣可以說事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同時也是北上攻擊日本本土的戰略基點,也是日本南下擴張的關鍵性跳板,所以琉球群島相當於日本在西太平洋的腿。
  • 琉球如何由中國的屬國變成日本的管轄範圍?
    文/劉家歡琉球群島是位於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位於日本九州島與臺灣島之間。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衝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等群島。自東北往西延伸約1000公裡,是東中國海與菲律賓海的分界線,群島陸地面積三千餘平方公裡,面積最大的島嶼衝繩島,約1200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