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敢坐電梯和地鐵 揭秘幽閉恐懼症
在相對密閉的空間裡,你體驗過鋪天蓋地的絕望和壓抑嗎?幽閉恐懼症患者對此或許不會陌生。對於這類人群而言,密閉的空間、擁擠的環境都可能會成為讓其「抓狂」的因素。
「你完全想像不到我當時的樣子!」崔正行(化名)談起這段經歷時仍舊眉頭緊鎖,他罹患幽閉恐懼症已十年有餘。
事發於「十一長假」期間,他應大學同學邀請,前往桂林的蘆笛巖旅遊。在這個以遊覽巖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崔正行遭遇了許久未現的一劫。
遊蘆笛巖突然昏倒
在到達蘆笛巖之前,崔正行就在網上看過當地的巖洞照片,姿態迥異、玲瓏剔透的石筍、石柱、石乳等在燈光的映射下分外養眼。之前他在封閉空間就產生過一些不適,儘管這次他也擔心這種相對封閉的空間會讓其產生不適,但最終難抵同學的盛情和內心的嚮往。
「當時我們進入一個巖洞時,外界的光亮在短時間內就被人造燈光取代,光線很暗,我覺著有點兒頭皮發麻,但也沒有其他的感覺,再加上和同學說說笑笑的分散注意力,心想不會有什麼事。」崔正行回憶說。
然而隨著深入巖洞,事情正在逐漸失控。崔正行一行在進入巖洞後,換乘小船深入參觀巖洞的內部風貌。當其他人都在欣賞並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時,崔正行的同學發現其說話開始有些「大舌頭」,而崔正行自己也覺得不僅是說話不利索,冷汗也已開始不斷地冒出。
巖洞內的遊程需要一個多小時,還不到一半時間,崔正行又開始出現了頭暈、噁心等不適症狀。「身體的不適倒是其次,最難過的是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恐懼。」崔正行說。
事實上,他非常明白遊覽過程中的安保條件是沒有問題的,但大腦就是不聽使喚地「飛」出各種想法,比如船會進水導致他溺亡、巖洞塌方造成他再也出不去等等場景。沒過多久,崔正行感覺全身一軟,便失去了知覺,暈倒在了同學的肩頭。
隨行的工作人員見狀,立即結束了遊覽過程,組織人力將其送到了最近的醫院,經過醫生的救治,崔正行才逐漸清醒過來。
幼年被關衛生間感受到鋪天蓋地的絕望和壓抑
崔正行的一系列症狀,很可能是幽閉恐懼症的表現。幽閉恐懼症是指一種對封閉空間出現恐懼心理的心理疾病,它屬於恐懼症的一種表現形式。通常而言,有的人之所以產生幽閉恐懼症,主要是因為其體內五羥色胺(人體重要的一種神經遞質,與一系列的行為動作有關)失調,血管的調節出現失調所引起的。
然而,幽閉恐懼症也可能因為過往不愉快的經歷引發。一旦這種記憶儲存於患者的記憶之中,那以後遇到類似的經驗可能就會將記憶喚起,引發難以抑制的恐懼。崔正行告訴筆者,他還在上小學時非常「多動」,常把家裡的布置弄得一塌糊塗。父母為了警告他,會把他鎖在衛生間裡。
「起初關個十來分鐘,我不覺得難受,就坐在牆角發呆。直到有一天早上惹怒父母后再次被關進衛生間,他們因為上班就先出門了,也沒給我開門,直到中午我媽回來拿東西才發現我還在衛生間裡。」崔正行說,那半天的時間,他第一次感到了鋪天蓋地的絕望和壓抑。
乘坐電梯、地鐵、飛機都會覺得頭皮發麻
打那開始,他再沒被關進過衛生間。但到城裡上班後,第一次坐電梯,過去的那種經歷一下子湧向大腦,他不由自主地幻想電梯急速下墜、氧氣突然被吸光等,好幾次後他終於去了醫院,被確診為幽閉恐懼症。
如今在北京工作的崔正行,買房子也讓他費盡了心力。看了數十個樓盤,終於買到一套在第三層的房子,「我現在上班只要沒急事都爬樓梯走到辦公室,所以選住房我也儘可能地避開電梯。」
最讓他難過的是,坐地鐵和飛機也會讓他感到頭皮發麻,並出現各種想像。「有時候想像的場景和情節都讓我覺著自己能寫小說了。」崔正行的自嘲顯得那麼無奈。
他還談道,在地鐵和飛機上最難挨的是等待時間,就像是用籠子將一堆可怕、壓抑的感覺緊緊包裹住自己,而一旦地鐵和飛機啟動和起飛,那種感覺就會迅速地衰減。
幽閉恐懼症並非無藥可救
過分嚴厲和教條化的教育,會使人的心理成長過程單一,使其社會理解和適應能力相對較低,難於對客觀事物做出正確判斷;過分粗暴或壓抑的環境,也會使人的正常心理髮育受到扭曲,對外界事物出現錯判或誤判。
事實上,對幽閉恐懼症患者來說,封閉狹小的空間就像是造型各異的棺材,讓人產生茫然無助之感;一旦乘坐電梯、地鐵等,就會出現頭暈目眩、心慌氣短等驚恐障礙。因此,即便是數十層的高樓,幽閉恐懼症患者也情願放棄電梯走樓梯。
對於這一類人群,可以嘗試採用一些心理幹預治療,比如脫敏療法、認知療法等,藥物治療也是一種手段。
系統脫敏療法是最常見的方式,就像是一種「階梯式」的治療方式。讓患者循序漸進地暴露在引發恐懼心理的事物或場景之中,逐步接受刺激,使其對刺激的恐懼程度逐步降低,直至症狀消失。這種方式相對容易被接受,因為緩和,所以治療時間較長。
認知療法也是輔助治療方式之一,就是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分析恐懼對象或場景,幫助其挖掘對「害怕」的特定對象或場景的本質,從而認知「害怕」的內容,計算並衡量能夠接受的概率。
當然,還有最直接的暴露療法——是將患者驟然置於令其恐懼事物或場所之中,使其無法逃避,從而刺激其內心出現極度的反應。這是一種驟進型的行為治療方法,需要建立在一定心理輔導的基礎上。
要知道,這種刺激不會讓患者受到實質性恐懼對象的傷害,卻能幫助其建立對恐懼對象的認識,消除恐懼心理。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病情治癒速度快。缺點是患者必須有一定的身體條件,否則會令患者因過度恐懼而出現昏厥。因此,在進行暴露療法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搶救知識和配備一定搶救設備。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