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思茅:亞洲象進村入戶擾民,當地加強預警監測

2020-12-13 央廣網

雲南思茅:亞洲象進村入戶擾民,當地加強預警監測

2020-06-12 16:30:00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央廣網普洱6月12日消息(央廣李騰飛 普洱臺何有剛 通訊員李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進行時》報導,這兩天,在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幾頭亞洲象頻繁進入村寨尋找食物,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影響。當地相關部門加強了預警監測,避免人象直接衝突。


(監控視頻截圖)

  思茅區倚象鎮納吉村村民白雲江家安裝的監控攝像頭拍攝到了大象進村的畫面,10日凌晨2點多鐘,一頭亞洲象來到他家後徑直走到大門口,用頭撞開大門,搜尋了好一陣才離開。


  而同村的木衛旭家則經歷了驚魂一刻。睡到半夜,一頭亞洲象突然來到他家逐一撞開了門,他和妻子、孩子都在裡面,與大象的距離僅有幾米。給木衛旭嚇得不輕。

  木衛旭:「非常害怕,不是一般的害怕,從來沒有經歷過那種害怕的事情,心都要跳出來了。這邊哐地撞開了,我就跟我媳婦說趕緊好好抱著娃娃,不要讓他哭出來。」

  在聞訊趕來的村民們驅趕下,這頭亞洲象轉頭離開,所幸沒有對人員造成傷害。

  據介紹,納吉村附近是江城縣,一個大約30頭的亞洲象群常年在該區域活動。這兩天,這群亞洲象大多數時間都在納吉村頻繁出入,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

  當地森林公安、林草等部門通過聘請監測員等方式,已經對這群亞洲象加強了跟蹤預警監測。也提醒村民,在外出勞作時要提高警惕,隨時觀察周圍環境,一旦發現亞洲象要及時避讓,千萬不要去圍觀或者驅趕。思茅區森林公安局民警李虹霏:

  李虹霏:「聘請當地村民作為亞洲象監測員,對靠近村寨、公路、農田等地的亞洲象實施24小時的跟蹤監測,並把亞洲象的活動軌跡通過微信群、手機簡訊等方式告訴村民,讓附近的村民能夠及時避讓,避免人象衝突。」

相關焦點

  • 亞洲首個象監測塔在雲南普洱建成
    近日,雲南普洱建成中國境內首個亞洲象監測塔,以加強野生亞洲象監測預警,進一步緩解人象衝突,促進人象和諧。△首座亞洲象監測塔建成亞洲象監測塔建設在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鎮南邦河村勐主寨,這裡是亞洲象食物源基地,也是野生亞洲象頻繁造訪集中取食的區域。
  • 野生亞洲象頻繁進村覓食 雲南普洱加強應對暫無人員傷亡
    野生亞洲象頻繁進村覓食 雲南普洱加強應對暫無人員傷亡 2018-10為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當地採取巡護員集中巡邏、無人機跟蹤預警、加高擋牆、架設圍欄等方式應對,避免人象衝突。截至29日,該亞洲象活動未造成人員傷亡。
  • 雲南普洱野象頻繁進村 村民不堪其擾:一天來三回,進門就吃
    近日,一頭成年雄性亞洲野象頻繁出沒於雲南普洱市思茅區附近,隔三差五地進村找食,或是溜到公路上散步,給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冬季食物短缺 野象進村成習慣】 亞洲象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當地百姓也都知道要保護它,不能傷害,但成天這麼提心弔膽的總不是辦法。野象頻繁進村,對它進行恐嚇和驅趕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一旦激怒野象,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 大象進村入戶搞破壞咋辦?雲南這樣緩解人象衝突
    新華社昆明8月12日電 題:建「大象食堂」 用無人機監測——雲南努力緩解「人象衝突」    新華社記者姚兵、張東強、趙珮然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區,一群頭戴花環的亞洲象盡情享用胡蘿蔔、菠蘿、西瓜等新鮮水果大餐。來自各地的遊客紛紛與這些憨態可掬的大塊頭合影。
  • 16頭亞洲象首次造訪雲南墨江 當地加強監測預警和宣教培訓
    12月17日,16頭野生亞洲象由雲南普洱市寧洱縣進入墨江縣新撫鎮,這是亞洲象首次造訪墨江縣。12月18日,該象群由墨江縣進入鎮沅縣古城鄉。△圖片來源:普洱市林草局普洱市墨江縣、鎮沅縣是亞洲象活動新區域,缺乏亞洲象監測隊伍和安防基礎。
  • 雲南人象衝突屢上演,怎麼才能讓大象生存更「象」樣?
    近年來,由於棲息地退化 越來越多的野生亞洲象走出森林 頻繁進村入戶 雲南三地建「大象食堂」 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普洱市森林公安局在思茅、江城、瀾滄3個亞洲象長期活動的縣區基地選地
  • 野生亞洲象又調皮了,市區「漫步」6個小時!
    據介紹,10月24日上午8點左右,一頭亞洲象進入到思茅區南邦河村委會南邦河村民小組,當地亞洲象巡護員及時提醒村民避讓並在安全距離內進行跟蹤監測。事實上,這已不是這頭亞洲象第一次進村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它頻繁進村,還時不時走上思瀾公路溜達。
  • 18頭亞洲象重返雲南西雙版納勐侖保護區 當地緊急啟動肇事預警監測
    12月15日,記者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了解到,為應對亞洲象相隔數十年回歸勐侖子保護區,近日西雙版納勐侖鎮啟動了亞洲象肇事預警監測工作。目前,已完成9個紅外相機監測點的布設,預警系統每天都能及時監測到亞洲象活動並進行預警。
  • 西雙版納密林裡,人工智慧如何讓亞洲象與人和諧共生
    在這裡,亞洲象是一種旅遊資源,保護野生亞洲象是人類的責任,但與此同時,根據2011~2017 年的統計,人象衝突致32人死亡、150多人重傷,經濟損失上億元。如何將對亞洲象的保護和預警統一起來?在第九個「世界大象日」來臨之際,浪潮與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聯合打造了世界領先的亞洲象生態保護系統,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一系列科技手段實現對亞洲象的全天候監測和觀察,有效緩解了人象衝突,為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及可持續發展注入了科技力量。
  • 浪潮打造亞洲象生態保護系統 用科技賦能瀕危物種和生態保護
    在我國亞洲象的主要棲息地——雲南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浪潮合作搭建了一套亞洲象保護系統,利用新技術保護與研究亞洲象,已取得積極進展。亞洲象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確定的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我國,野生亞洲象主要生活在雲南的熱帶雨林中。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亞洲象數量僅有170頭左右。
  • 科技助力亞洲象保護,打造「象」往的生活
    ,同時減少人象衝突事件的發生,由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牽頭,浪潮承建了國內首個亞洲象保護及監測預警體系,通過5G、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多種先進技術實現對於象群的實時監測、追蹤和保護,緩解了由於象群擴大帶來的人象衝突問題。
  • 為什麼你從沒見過一隻真正的野生亞洲象?
    攝影/熊王星 供圖/阿拉善SEE歷史上,中國曾是一個亞洲象分布區域非常廣的國家,有近一半的國土出現過它們的蹤跡。早在上古時代,中國的甲骨文裡就有「象」這個字,《詩經》裡也說「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可見大象曾經出沒在非常北的地區。12-13世紀,亞洲象逐漸在閩南絕跡,17世紀在嶺南、廣西絕跡,此後,亞洲象僅分布於雲南與緬甸、寮國邊界的邊境。
  • 冬至將至 17頭亞洲象首次造訪墨江避冬
    12月17日,17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墨江國家森林公園新撫片區境內,這是亞洲象首次造訪墨江縣。12月18日1時許,記者在墨江縣新撫鎮平掌村紅石巖附近發現亞洲象群蹤跡,並用無人機拍下了亞洲象在森林裡休息的畫面。
  • 雲南普洱一家三口採茶遭遇20多頭野象,妻子被襲受重傷
    為確保當地群眾的人身安全,在惠民鎮、糯福鄉、發展河鄉新增野生亞洲象監察員9位,加強了對肇事野象群活動的監測和預警,在幾個通行路口設置警示牌,告知附近人員禁止到該區域活動,加強對周圍群眾的安全防範宣傳工作,最大限度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經權威機構認定,死者羅某,男性,48歲,為發展河鄉營盤村村民,系野象肇事致人死亡。
  • 雲南寧洱 |「短鼻家族」象群「兩兄弟」快樂玩耍的一天
    因文化村是鄉政府所在地,群眾居住較為密集,所以根據預警和跟蹤監測信息,鄉政府提前做好了野象的安全防範,成立專門的工作隊,及時向群眾發出預警信息,並採取設置路障、進行安全提示、疏散群眾等措施,儘量防止野象進入集鎮中心區域和減少野象活動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 奉化市「入戶夜訪」推進「進村入企」大走訪見成效
    自「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開展以來,奉化市紀委以「訪農家、察民情、暖人心、解難題」為主題,在尚田鎮試點以「入戶夜訪」為載體,深入開展「進村入企大走訪」活動,全體幹部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帶著「感情、問題、服務」串百家門、聽百人言、解百難事。  一是帶著「感情」入戶夜訪。
  • 地球的一半|在西雙版納給亞洲象建食堂
    在隨後幾個月,他們還要再進山幾次,儘量徹底清除掉這些入侵植物發達的根系,然後種上構樹、野芭蕉、粽葉蘆、竹子——亞洲象喜歡吃的本地野生植物,也是荒地周圍森林中的常見植物。 人們稱那裡為「大象食堂」,希望通過種植亞洲象喜食的天然植物,吸引它們更多時間停留在遠離村寨的森林中,減少對於保護區周邊村寨農作物的破壞。
  • 華南地區出現雷雨大風天氣 氣象部門加強監測預警
    當地氣象部門對此次災害性、轉折性天氣過程進行了及時、有針對性的預報服務,密切監測天氣變化,提早發布雷電大風和強降水預警,並提示相關部門做好防範工作。    廣東出現雷雨大風天氣 氣象部門加強監測預警工作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黃敏輝報導 日前,廣東部分地區出現雷雨大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