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娃」學畫臉譜,作品來了……

2020-12-16 瀟湘晨報

京劇是中國傳統的文藝,也是我國的文化精粹。11 月 22 日,蘭州市七裡河區西園街道下西園社區聯合甘肅興邦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 " 彩繪京劇臉譜 " 活動,組織轄區未成年人近距離體驗 " 非遺 " 文化魅力,深切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當日的活動,社工給小朋友們準備了面具臉譜、畫筆、顏料、顏料盤等工具,並在活動開始向孩子們詳細講解京劇臉譜相關知識。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了自己喜歡的臉譜圖片,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繪畫。製作過程中不時地傳來歡聲笑語,有的兩三人一組商量著如何製作,氣氛十分熱鬧。活動結束後,社區還評出了一、二、三等獎,大家手裡拿著自己繪製的臉譜作品合影留念,心裡美滋滋的。

通過手繪臉譜活動,不僅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學習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京劇臉譜知識,提高了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畫臉譜講故事 川劇臉譜技藝如何傳承
    今年已經81歲高齡的歐陽榮華不僅堅持創作臉譜,還作為老師加入了國家藝術基金川劇臉譜傳承高級研修班,這也是他第一次站上講臺為學生們教授川劇臉譜技法。今日,國家藝術基金「川劇臉譜藝術人才培養」師生作品展將在武侯區文化館藝創空間舉行,讓群眾更直觀地感受中國戲曲臉譜藝術的獨特魅力,更展現川劇臉譜繪製技藝的傳承。昨日,記者來到歐陽榮華的家中,聽他講述了川劇臉譜技藝如何傳承。
  • 西九華山景區研學掠記——「學剪紙、畫臉譜、習茶藝、磨豆腐...
    秋遊民俗文化村、細品民俗文化風情進入民俗文化村,孩子們在這裡參觀了豫南民宅,了解農耕生產,感受茶竹文化,還分組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項目畫臉譜、磨豆腐、剪紙、泥塑、習茶藝等,傳統文化知識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 畫川劇臉譜的重慶民間文藝大師:從未想過要靠賣臉譜賺錢
    1月9日,重慶晚報記者採訪了這位80歲的老藝術家,打探到他60年來與川劇臉譜結下的不解之緣。龔老與他畫的部分川劇臉譜。1八旬老人渾身散發灼人熱情龔思全是一位特殊的採訪對象,他渾身散發著灼人的熱情。兒女時常來探望,卻又不能和他聊他喜歡的東西——川劇臉譜。龔思全自言,只有偶爾有人來拜訪時,才能聊聊這些自己喜歡的東西。龔老收藏的2012年重慶晚報川劇人物報紙。2川劇臉譜集就是個人作品集喝了茶,龔思全急急講起了川劇臉譜。
  • 不懂美術也可畫彩繪臉譜 世家後代讓「非遺」接地氣
    泥塑彩繪臉譜80後第五代傳人林泓魁(攝影 王曉溪) 而最讓觀眾興味盎然的無疑是8座「非遺小屋」,在瀰漫的中藥甘苦味道中,一個小女孩正在用小手揉搓著藥丸,一招一式頗為專注;而仿古瓷的卡通造型無疑是傳統工藝的一種題材拓展,雖然一件作品尚在泥胎階段,仍不時引得小朋友走上前來;更有手巧的女孩依據圖示編織著各色繩編圖形……而小屋中人氣最旺的當屬兩位家族技藝中的年輕傳人:白霖,白氏鬃人第四代傳人;林泓魁,泥塑彩繪臉譜第五代傳人,兩人皆著中式衣衫,
  • 蔣偉強:繼承精髓,把婺劇臉譜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當時正值浙江婺劇團(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前身)招生,蔣偉強的父親便想著把兒子送去學婺劇。早年間,蔣偉強在武義當地的一個婺劇團裡跟著老師學吹笛子。父親便跑到婺劇團去諮詢老師,「把兒子送去學婺劇怎麼樣?」老師一聽連連點頭表示贊同。就這樣,才13歲的蔣偉強便開始走上了婺劇之路。  來到金華藝術學校以後,蔣偉強從基本功開始學起,唱念坐打全都學齊了。
  • 畫臉譜感受川劇魅力 重慶中小學生體驗當「川劇人」
    孩子們換上川劇戲服、體驗川劇妝容、學畫川劇臉譜、觀看川劇演出、學習川劇手眼身法步、遊覽川劇博物館、聆聽川劇講座,在重慶市川劇院做了一天「川劇人」,切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悉,本次川劇主題遊園會通過研學和文化遊結合的方式,旨在在川劇重回大眾視野。
  • 寶應夫婦創作臉譜畫卷,122.8米長卷上畫了1156幅臉譜
    然而,你知道中國戲劇臉譜有多少張嗎?在第四批揚州市級非遺項目中,就有一項「戲劇臉譜」,寶應縣的筱楊、袁麗夫婦,一共整理繪畫出了1156張臉譜,他們也是目前中國戲劇界,擁有戲劇臉譜最多的人了。 於是,他對戲劇臉譜,就有了天然的親近感。在「文革」期間,有些戲劇界的前輩,擔心戲劇臉譜被毀,就悄悄把千餘張臉譜,都放在筱楊這裡,讓他保管收藏,這下更讓筱楊對臉譜有了全新的認知。每一張臉譜,都表達著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比如陰陽五行,比如天文地理。    「每張臉譜上的花紋、顏色,那都是有講究的,可不是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 傅學斌:小臉譜,大戲曲
    2  學螞蟻搬家  說起當年這些名角名戲,傅老如數家珍。雖然由於種種原因,他只念到初中便參加工作,但傅老不無驕傲地說:「若說我積澱的那些學問,已經達到了研究生水平。」活躍在舞臺上的各種類型的淨醜人物那五彩斑斕、變化萬千的臉譜都深深印在傅老的腦海裡,吸引著他去欣賞、追尋、研究、描繪。
  • 重慶8旬老人畫川劇人物半世紀 創作川劇臉譜上千幅
    【解說】近日,「龔思全川劇人物及臉譜展」在重慶303藝術劇場開展,百餘幅川劇人物及川劇臉譜亮相。據悉,這些作品均是重慶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龔思全創作而成。10月16日,記者來到老人家中,聆聽了他與川劇結緣的故事。
  • 貴陽75歲老大爺,演一輩京劇,畫近萬個京劇臉譜
    在此期間,經常接觸常用的百餘種京劇臉譜,如百餘個性格不同栩栩如生的人物,讓張藝能從中獲得了無窮的快樂和瑕想。酷愛繪畫的他暗暗下定決心,一邊學好京劇表演一邊學畫京劇臉譜,用臉譜塑造一個個典型人物,用不同的圖案不同的顏色,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和氣質,將來辦一個千種京劇臉譜展,向廣大戲迷講述了一千個不同人物的故事。
  • 新市這個95後小夥子,把臉譜畫在甲魚殼上!
    可能有的人會當做垃圾丟掉, 有的人會賣給中藥鋪…… 不過在新市鎮, 一位「95後」小夥卻變廢為寶, 在甲魚殼上畫起了臉譜。
  • 巧畫京劇臉譜感受非遺文化榮麟家居將中式文化和現代生活完美融合
    巧畫京劇臉譜,感受非遺文化 。2018年1月1日,榮麟家居主辦的「榮麟生活家·巧畫京劇臉譜的手作沙龍」在鄭州紅星美凱龍三樓【京瓷家居】原創生活館成功舉辦。榮麟舉辦的這場沙龍活動,為每一位熱愛生活的人提供了近距離與非遺京劇臉譜接觸,通過實踐體會創作的樂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榮麟鄭州直營部楊總致辭,感謝大家今天百忙中抽出珍貴的時間來參加互動沙龍,並介紹了榮麟所倡導的生活理念。家具只是榮麟的載體,榮麟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當代文化的傳播者,未來文化的探索者。
  • 寶雞扶風馬勺臉譜傳承人馬亞峰作品獲「漢博杯」金獎
    寶雞扶風馬勺臉譜傳承人馬亞峰作品獲「漢博杯」金獎 2020-10-03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古稀老人繪《川劇臉譜》 800臉譜集半世紀功力
    古稀老人繪成《川劇臉譜》  800臉譜集半世紀功力   華龍網訊 (記者 朱陽夏)川劇舞臺打了51年交道的我市民間文藝藝術大師龔思全,經過半個世紀的收集、整理和繪畫,出版了《戲曲臉譜·川劇臉譜》,是我市首部被文化部納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的川劇臉譜書
  • 60年苦守,他是數千張鮮活川劇臉譜背後的孤獨行者
    龔思全自言只偶爾有人來拜訪他時,才能和人聊聊這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仿佛看到一個被川劇臉譜層層捆縛住的孤獨靈魂。 個人作品集這本裝訂精美的《川劇臉譜》裡收錄了龔老的所有作品。喝了茶,龔思全急急講起了川劇臉譜。
  • 趣說北京|京劇臉譜知多少
    外國人把那京戲叫做「Beijing Opera 」沒見過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臉上畫四擊頭一亮相(哇……)美極啦妙極啦而它的臉譜更有著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臉譜作為京劇藝術的「表情符號」,不僅呈現出獨特的審美趣向,更通過色彩和線條的有機結合,表達了強烈的情感偏好,並以此展現出人物的年齡、性情、品格甚至命運走向。
  • 臉譜,彩塑,團扇……非洲記者戀上中國非遺文化
    畫臉譜、做團扇、做彩塑……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新聞中心,非遺文化體驗互動區成為工作區外最熱鬧的區域,中外記者們在工作之餘,也紛紛前來體驗中國非遺文化,學習製作手工藝品。在峰會開幕之前,體驗區光生肖彩塑就已經誕生上百件作品。 乘電梯來到新聞中心二層,京味兒十足的非遺文化體驗區座位十分搶手。看過京劇,但臉譜是怎麼做成的?一張張神態各異的臉譜吸引了蘇丹記者阿布達拉的注意。說學就學,這位非洲記者拿起毛筆,蘸了蘸顏料,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開始往模具上塗色。不一會兒,臉譜的紅色腦門兒就大功告成。
  • 萬聖節,我教蘇格蘭中學生畫臉譜
    漢語課上,借著這次萬聖節「變裝」的風潮,我和學生分享了川劇變臉的視頻,猜測變臉的秘訣,討論顏色的文化內涵,之後進行了畫臉譜的實踐活動。  看著這群奇裝異服的孩子們,畫著「恐怖」的臉譜,我的內心充滿了別樣的溫暖。疫情陰霾下的憂慮似乎飄渺起來,這種特殊時期的中外文化共通和交融更顯得珍貴有益,一切煩惱都在這一刻消失殆盡。
  • 甘肅秦腔臉譜流派
    筆法遒勁,勾畫有力;近看細描細畫細緻入微;遠看粗眉粗眼,粗獷盛武。因此有別於各家臉譜而獨具一格。董志塬派有代表性的臉譜如《取洛陽》的馬武,《鴻門宴》的項羽,《搬晉王》的李克用,《李密投唐》的李密,《下河東》的歐陽芳,《大香山》的彌陀佛、《鍘美案》的包拯,《花線帶》的方臘和《斬黃袍》的趙匡胤等。隴南派——即甘肅南路秦腔臉譜。流行在甘肅隴南天水、西和、禮縣、成縣、武都、徽縣等地。
  • 川劇:臉譜顏色的變化小談
    五彩斑斕的色彩直接往臉上畫,這對不了解臉譜藝術的人來說都是讓人驚訝的,而且戲曲演員這種行為也是值得我們佩服的。臉譜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之一,普遍受到了國人的喜愛,而臉譜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川劇臉譜,川劇臉譜以其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誇張、奇特而帶神秘的象徵構圖,形成的起獨特的特色,尤其是變臉,成為了川劇非常鮮明的特點。以至於很長時間,我們都把川劇=變臉當做常識(儘管這是不對的),所以今天我嗯就來看一下川劇中的臉譜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