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美術也可畫彩繪臉譜 世家後代讓「非遺」接地氣

2020-12-16 人民網

    原標題:世家後代讓「非遺」接地氣

老人家對木版水印頗有興趣(攝影 王曉溪)

泥塑彩繪臉譜80後第五代傳人林泓魁(攝影 王曉溪)

卡通造型讓仿古瓷變「年輕」(攝影 王曉溪)

歷經歲月淘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都因技藝的奇絕精深而讓普通人難以近身。前天適逢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榮寶齋木版水印、傳統藥香製作技藝、北京鬃人、泥塑彩繪臉譜、北京仿古瓷、繩結等百姓易於參與的「非遺」項目,分別由傳承人坐鎮,在西單文化廣場「2014年文化遺產日主場活動」中與市民互動——小朋友敲擊銅盤觀鬃人轉動、女孩提筆為孫悟空面具勾臉、老年人也拿起耙子體驗了一把木版水印,似乎只有能工巧匠才能觸碰的「非遺」技藝,百姓伸手可及。

據悉,此次活動由文化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主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央文明辦志願服務工作組、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北京市文化局、西城區委區政府共同承辦。主舞臺上,白紙坊太獅、古彩戲法等展示引得市民頂烈日駐足,「根與魂」及「薪傳獎」專題圖片展則用文字記錄並傳遞著120名代表性傳人的故事。

而最讓觀眾興味盎然的無疑是8座「非遺小屋」,在瀰漫的中藥甘苦味道中,一個小女孩正在用小手揉搓著藥丸,一招一式頗為專注;而仿古瓷的卡通造型無疑是傳統工藝的一種題材拓展,雖然一件作品尚在泥胎階段,仍不時引得小朋友走上前來;更有手巧的女孩依據圖示編織著各色繩編圖形……而小屋中人氣最旺的當屬兩位家族技藝中的年輕傳人:白霖,白氏鬃人第四代傳人;林泓魁,泥塑彩繪臉譜第五代傳人,兩人皆著中式衣衫,操著地道的京腔為觀者講述技藝的工序與歷史。

在白霖的鼓勵下,7歲的劉怡辰拿起圓棍敲擊銅盤,鬃人隨之轉動起來,白霖還在一旁為她做著講解,「因為鬃人的底部是有彈性的豬鬃毛,敲擊時震動銅盤,鬃人也就動了起來。別看鬃人很小,但需要42道工序,衣服都是手工繪製,非常熟練的技師製作一個也要一天。這雖然是一門民間技藝,但看過《末代皇帝》就能發現,其實溥儀在宮廷裡也在玩兒。而在民間,老百姓因不能常去戲園子聽戲,於是就在家擺上鬃人,大人唱,孩子玩,其樂融融,因此鬃人也被稱作老北京的『玩意兒』。」而80後林泓魁小學五年級便因同學過生日送了件自己製作的泥塑,而成了學校中的小名人,從此埋下了繼承家族手藝的伏筆。為了讓觀眾更易上手,他拿來了已經簡單勾描過的孫悟空臉譜,指導觀眾按照畫線填色,而畫完後,觀眾還可將自己的臉譜作品帶回留念。

無論是鬃人還是泥塑彩繪臉譜,因其都與京劇有關,所以白霖和林泓魁對於戲曲都頗有研究。白霖自小便是少兒京昆的小演員,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沒唱出名堂,後來就沒從事專業。而對於這門家傳的手藝,他雖從小接觸,但卻按部就班讀完了該讀的書。北外英語系畢業後,他一直在公司從事對外工作,後來深感家族技藝向國外推廣時遇到溝通不暢的瓶頸,他開始將主要精力用在了對技藝的研習上。「這些年我們常常去中小學為孩子傳授技藝,還有一些國際學校,包括一些在國外的講座,我會用英語給他們講技藝背後的文化底蘊,畢竟是民間手藝,涉及到很多的專用詞彙,這都需要了解技藝才能讓溝通更順暢。」而林泓魁則在李萬春先生誕辰100周年之時為其設計並製作了精美的臉譜作品。「我們的臉譜與演員在舞臺上的完全一致,而演員勾臉的方式都是清代記錄在紙上流傳下來的。但現在我們新創了按照京劇名家面部臉形塑形的譜式,也就是名家長什麼樣我們就做成什麼樣。」

雖然兩位年輕人都對家族手藝樂此不疲,但白霖說,「傳統技藝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年輕人學的少,就像我們這樣的家族手藝,年輕人繼承下來的也不多,世家後代傳承下來的少到一個巴掌就能數得過來。」(記者 郭佳)

相關焦點

  • 不懂美術也可畫彩繪臉譜 世家後代讓「非遺」接地氣
    原標題:世家後代讓「非遺」接地氣 前天適逢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榮寶齋木版水印、傳統藥香製作技藝、北京鬃人、泥塑彩繪臉譜、北京仿古瓷、繩結等百姓易於參與的「非遺」項目,分別由傳承人坐鎮,在西單文化廣場「2014年文化遺產日主場活動」中與市民互動——小朋友敲擊銅盤觀鬃人轉動、女孩提筆為孫悟空面具勾臉、老年人也拿起耙子體驗了一把木版水印,似乎只有能工巧匠才能觸碰的「非遺」技藝,百姓伸手可及。
  • 「非遺」二代林泓魁:以創新「秀」出彩繪京劇臉譜新光彩
    人民網北京5月13日電 (鮑聰穎 尹星雲)藍臉的竇爾敦、紅臉的關公、白臉的曹操……北京泥塑彩繪臉譜看著很美,畫起來很難。林泓魁,泥塑彩繪臉譜第五代傳人,同時也是一位學計算機的80後,作為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工藝臉譜繪製技藝項目傳承人佟秀芬的兒子,林泓魁繼承了母親的手藝,成為一名「非遺」二代,有計算機技術和臉譜繪製技藝兩大技能傍身,林泓魁從來不缺乏創意,不吃傳統手藝的「老本兒」,以創新思維「秀」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特色。2015年,林泓魁獲得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 巧畫京劇臉譜感受非遺文化榮麟家居將中式文化和現代生活完美融合
    巧畫京劇臉譜,感受非遺文化 。2018年1月1日,榮麟家居主辦的「榮麟生活家·巧畫京劇臉譜的手作沙龍」在鄭州紅星美凱龍三樓【京瓷家居】原創生活館成功舉辦。活動邀請到了中國國寶級翁派京劇臉譜彩繪非遺傳承人孫世良先生、紅星美凱龍鄭州商場總經理景海龍先生,北京榮麟總部文化傳播部劉總,北京榮麟鄭州直營部負責人楊小兵楊總以及熱愛傳統文化的新老客戶朋友們齊聚一堂,一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巧畫京劇臉譜感受非遺文化榮麟家居將中式文化和現代生活完美融合
    巧畫京劇臉譜,感受非遺文化 。2018年1月1日,榮麟家居主辦的「榮麟生活家·巧畫京劇臉譜的手作沙龍」在鄭州紅星美凱龍三樓【京瓷家居】原創生活館成功舉辦。活動邀請到了中國國寶級翁派京劇臉譜彩繪非遺傳承人孫世良先生、紅星美凱龍鄭州商場總經理景海龍先生,北京榮麟總部文化傳播部劉總,北京榮麟鄭州直營部負責人楊小兵楊總以及熱愛傳統文化的新老客戶朋友們齊聚一堂,一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 「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開班儀式及畫京劇臉譜體驗活動
    通過播放PPT及視頻,主持人為小學員們詳細介紹了「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的非遺課程內容及時間表。開班儀式現場,三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正在展示古老而神奇的傳統手工技藝,有甜蜜可愛的吹糖人、精美細緻的麥稈畫,還有本期活動課程主題——畫臉譜,引得眾多小朋友上前圍觀,並為傳承人們即將帶來的系列非遺課程充滿了期待。
  • 非遺進校園!彩塑京劇臉譜魅力顯 | 中國文化遺產日
    而出自民間藝術家之手的彩塑京劇臉譜,是泥塑彩繪借鑑傳統戲曲演員在面部勾畫圖案化妝的譜式製成的手工藝品,它是京劇舞臺人物臉譜的再現,是中國戲曲藝術的靚麗名片。2009年,彩塑京劇臉譜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 畫臉譜講故事 川劇臉譜技藝如何傳承
    畫了至少2000張   最愛川劇臉譜用色   「『開臉、畫臉譜首先要美,不要畫得纖纖渣渣,看起來一巴餅(方言,意為繁雜凌亂)。要像川劇班的,要講究人物,不要亂畫。老先生好的要學,也要適應現實,要有創造,有自己的風格。』這是我父親對我的教誨。」
  • 53秒丨德州市民學畫京劇臉譜 感悟傳統文化魅力
    齊魯網德州4月17日訊4月15日,京劇臉譜彩繪非遺傳承人孫世良來到德州,與熱愛傳統文化的市民朋友們齊聚一堂,一起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現場,非遺傳承人為大家講解了京劇臉譜的文化,並手把手教大家勾勒繪製國粹臉譜,為每位市民提供了近距離與非遺京劇臉譜接觸的機會,通過實踐體會創作的樂趣,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翁派京劇臉譜彩繪非遺傳承人孫世良說:「學畫京劇臉譜活動,從地域來講、從文化來講,都是非常好的契機,讓大家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傳統文化的精髓。」
  • 「蘭州娃」學畫臉譜,作品來了……
    11 月 22 日,蘭州市七裡河區西園街道下西園社區聯合甘肅興邦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 " 彩繪京劇臉譜 " 活動,組織轄區未成年人近距離體驗 " 非遺 " 文化魅力,深切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當日的活動,社工給小朋友們準備了面具臉譜、畫筆、顏料、顏料盤等工具,並在活動開始向孩子們詳細講解京劇臉譜相關知識。
  • 非遺地圖 | 惟妙惟肖惹人愛,葫蘆上繪出的精美畫作!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
  • 世界盃第9日臉譜彩繪盤點
    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
  • 畫個官將首臉譜
    畫個官將首臉譜
  • 非遺專家話傳承 外國友人「零距離」體驗京劇臉譜文化
    非遺專家話傳承 外國友人「零距離」體驗京劇臉譜文化 2017-04曾鼐 攝   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 (記者 曾鼐)聽京劇、繪臉譜,8日諸多駐外使節等齊聚北京,過了把「京劇癮」。諸多非遺傳承人亮相,為外國友人詳解中國傳統文化。  「北京沙龍·親歷北京」,當天在擁有80年歷史的北京風雷京劇團舉辦,以「親歷中國京劇臉譜文化活動」為主題。該活動由北京月訊雜誌社、北京對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
  • 策劃-世界盃第22比賽日彩繪臉譜
    北京時間7月11日,2018年世界盃第22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7月11日,2018年世界盃第22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7月11日,2018年世界盃第22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
  • 寶應夫婦創作臉譜畫卷,122.8米長卷上畫了1156幅臉譜
    然而,你知道中國戲劇臉譜有多少張嗎?在第四批揚州市級非遺項目中,就有一項「戲劇臉譜」,寶應縣的筱楊、袁麗夫婦,一共整理繪畫出了1156張臉譜,他們也是目前中國戲劇界,擁有戲劇臉譜最多的人了。   出身著名梨園世家  從小擁有千張臉譜
  • 【文化乳山】宮家彩繪葫蘆,色彩鮮亮,寓意美好,深受人們喜愛~
    1978年,宮雲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師範院校,成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為確保宮家彩繪葫蘆製作技藝不失傳,他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在葫蘆上畫京劇臉譜,花卉,壽星等,從繪畫專業角度,在作品的設色,構圖.題材立意上都有了提高和創新。1990年宮雲德和獨具繪畫天賦的於芳相識相知並結婚。於芳,乳山市崖子鎮人,天資聰慧,自幼喜愛繪畫。婚後,兩人常在一起討論繪畫藝術,宮雲德將宮家彩繪葫蘆製作技藝全部傳授給了於芳。
  • 在隴縣十塊錢木鍁畫上臉譜後竟賣到二百元
    在木鍁上畫上臉譜,一個價值原本10元左右的木鍁身價就變成了200元。這就是藝術的價值。2月4月,碎米一行攝友探訪了陝西隴縣楊家莊村,參觀了隴州社火臉譜繪製技藝傳承人楊秉權木鍁疙瘩社火工作室,初步了解了木鍁疙瘩社火臉譜的繪製技藝,不禁為其在木鍁等農具上進行藝術創作的構想拍案叫絕。
  • 觸摸閩南韻味,對話「非遺」藝術
    >「體驗民間非遺,傳承閩南文化」為主題,邀請十位非遺傳承人進校現場教學。陶瓷製作體驗分為三個部分:陶瓷拉胚、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繪。解開「拉胚」的字面,就是以「手」「立」土,做出造型「不一」的器物雛形。陶瓷雕塑是陶瓷裝飾的一種,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人物、動物等形狀。陶瓷彩繪則是在瓷胎器皿上進行描圖、填色。十二生肖、錦繡河山、動漫卡通……以年輕的想像繪製最古老的藝術。
  • 興平非遺傳承人 秦腔臉譜藝術家魯新政
    藝術家魯新政,是民間非遺傳承人。今天一不知其大名,二不知興平非遺傳承除了杜軍護的剪紙,還有魯大師的臉譜和王侯村的皮影。這位古稀老人,健談中還穿插著時髦的詞彙,以臉譜為話題深究傳統藝術,令我汗顏。老人見我迷惑,熱情領進家門,指著牆上的工筆臉譜說,這是燃燈道人,這是陸壓仙。我更不解,心裡暗問,秦腔有封神榜的故事嗎?
  • 世界盃第9日臉譜彩繪盤點
    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北京時間6月23日,2018年世界盃第9個比賽日,各國球迷臉譜彩繪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