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閩南韻味,對話「非遺」藝術

2021-02-19 泉州師範學院圖書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座城市的文脈

是一座城市獨有的符號

它們穿越時空

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當閩南文化走進校園

讓我們一起觸摸「非遺」的無窮魅力

與閩南藝術來一場獨家對話

為弘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泉州師範學院校團委、校社科聯和圖書館聯合舉辦閩南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以「體驗民間非遺,傳承閩南文化」為主題,邀請十位非遺傳承人進校現場教學。

一刀一紙一藝術,刻紙和剪紙作為泉州民間古老的藝術形式,在閩南人的生產、生活中隨處可見。一番描、剪、刻、剔,玲瓏秀麗的圖案便躍現紙上,玩趣與雅致兼收,靈動與古樸並蓄。

如果說China是中國的一張名片,那麼磁灶傳統陶瓷也可以被稱為晉江的獨有標籤。陶瓷製作體驗分為三個部分:陶瓷拉胚、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繪。解開「拉胚」的字面,就是以「手」「立」土,做出造型「不一」的器物雛形。陶瓷雕塑是陶瓷裝飾的一種,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人物、動物等形狀。陶瓷彩繪則是在瓷胎器皿上進行描圖、填色。十二生肖、錦繡河山、動漫卡通……以年輕的想像繪製最古老的藝術。

妝糕人、糖畫是人們記憶裡抹不去的童年風景。「妝糕人」又叫 「捏麵人」,幾下揉、捏、搓、按,麵團就此有了靈魂。糖畫講究一氣呵成,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圖案,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泉州木偶傳承千年,蜚聲中外。木偶臉譜各式各樣,畫好了這臉譜,才能唱好這齣戲。描繪出心中的木偶形象,為它穿上斑斕彩衣,唱一出喜怒哀樂。 

作為閩南的兩大特色漁女形象,惠女服飾和蟳埔女頭飾梳妝課堂獨樹一幟。惠女服飾的特色在於上緊下肥,露出肚臍,戴花頭巾和橙黃鬥笠。蟳埔女頭飾梳妝需先綰髮成圓髻,再用鮮花做「簪花圍」。這些色彩絢麗而美好,展現著漁女的樸素之美與對生活的熱愛。

除了閩南非遺體驗課堂,本次活動還開展了閩南文化燈謎活動。豐富多姿的閩南文化燈謎結合五彩繽紛的燈籠,既鍛鍊腦力又考驗知識積累。同學們穿梭其間,駐足流連。

人們常常這樣認為:非遺是神秘的、嚴肅的、傳統的,是和現代社會略有些脫節的藝術。事實上,非遺文化是紮根於生活、受時光洗禮的歷史饋贈,它是接地氣的精美、古老的新意,它美在跨越時空穿越千百年歷史來到你我的身邊。

特別鳴謝:

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

晉江市磁灶鎮(嶺畔)陶藝體驗基地

惠安女服飾省級非遺傳承人詹國平

花燈泉州市非遺傳承人傅草藝

江加走木偶頭泉州市級非遺傳承人黃雪玲

泉州剪紙非遺傳承人楊民興

南平市糖畫非遺傳承人陳學珍

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文化傳播使者黃麗泳

妝糕人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明鐵

泉州市非遺代表性項目磁灶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人吳松森

晉江市磁灶鎮(嶺畔)陶藝體驗基地陶瓷彩繪專家吳康為

晉江市非遺項目磁灶陶瓷雕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小清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相關焦點

  • 廈門:非遺大師進校園傳技藝 傳承閩南文化特色藝術
    廈門惟藝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廈門蔡氏漆線雕技藝傳習所董事長張學平介紹。    暑假期間,集美工業學校卻依然熱鬧——近日,來自廈門全市的中小學生在學校體驗了一場富有閩南文化特色的夏令營活動。觀看嘉庚精神影片、聆聽閩南文化知識介紹,並在閩南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體驗剪紙實踐課、珠繡實踐課、漆線雕實踐課。
  • 福建省非遺協會——漳州閩南儂非遺館
    福建省非遺協會漳州非遺館——閩南儂「畫虎科」館視頻,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哦:下面這兩段文字要用地道的閩南語讀,才能發現其中的奧妙哦
  • 萌娃齊聚五店市 探索閩南「非遺」文化
    晉江新聞網12月10日訊  上周日上午,晉江經濟報親子驛站組織50組親子家庭走進五店市,探索閩南「非遺」文化。在五店市來儀堂,泉州市提線木偶戲資深演員杜勇為親子家庭帶來精彩的提線木偶《小彌勒》,只見「小彌勒」在杜勇老師的指尖下,顯得活靈活現,小朋友看得津津有味。
  • 「觸摸雲南非遺文化」昆明冬至雅集
    本次活動以「觸摸雲南非遺文化」為主題,邀請了雲南非遺嗚嘟傳承人楊德雲、麵塑傳承人劉麗春、剪紙傳承人汪元、拼布繡傳承人王雲華四位大師到場,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非遺文化展示活動。活動現場特別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專區,到場讀者朋友不僅觀賞學習了雲南非遺文化,更是親自動手體驗了麵塑、剪紙等項目。感受非遺溫度,並近距離體驗名家大師的現場傳世創作。
  • 絲弦之聲,對話菏澤弦索樂非遺傳承人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記者 牛 騰)6月7日,在「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由濟南大學音樂學院主辦的專題訪談《絲弦之聲:對話菏澤弦索樂非遺傳承人》在濟南大學大禮堂舉行。本次採訪由香港衛視主持人周一諾主持,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趙登山、山東省非遺傳承人蘇本棟,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山東菏澤弦索樂表演人才培養》負責人、濟南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鄭中以及學員代表們圍繞山東菏澤弦索樂的傳承與保護、創新與發展展開對話。
  • 閩南在地藝術表達 對話陳金慶
    公共藝術同時賦予給大眾期待,也許一次不經意間的抬頭與轉彎,就能與「美」相遇,同時,藝術對於周遭世界的深刻思考也讓大眾放緩腳步重新探索這個世界。無疑,公共藝術正在重構並美化我們熟悉的一切。在這個街角遇見了藝術,在任何藝術所在之處與藝術邂逅。在一個尋常日子,緩行在尋常日光下,如此簡單地就遇見了藝術。
  • 獨克宗花巷:觸摸文化精髓,傳承非遺經典
    欣賞一幅唐卡,領略集萃藏韻的藝術寶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而在獨克宗花巷,在旅行之餘,還可以與非遺傳承人近距離接觸,學習每一道工序,擁抱燦爛的歷史文化,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製作一款心儀的黑土陶工藝品。
  • 這個屬於閩南精壯男人的舞蹈,千百年前,我們用它與神對話……
    然而縱然你是土生土長的閩南人,大概也搞不懂拍胸舞的真正來源。演員頭上那團如蛇吐信的草箍,它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意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閩南拍胸舞的故事。今天上午,由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臺海網協辦的非遺大課堂——傳統技藝系列講座《解讀閩南拍胸舞》隆重開講!
  • 駐華外交官零距離體驗閩南非遺 成為2020廈洽會亮點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葉子申)日前,「匠心傳承文明互鑑」——2020廈洽會駐華外交官招待會非遺文化展示活動在廈門領事館區舉辦,成為本屆廈洽會的亮點。活動中,多位駐華外交官零距離體驗漆線雕、影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閩南文化頻頻「點讚」。  記者了解到,作為著名僑鄉和閩南文化的發源地,廈門孕育了豐富的非物質文明遺產。
  • 漫遊漳州古城,感受「明清街區、閩南韻味」,千年歷史文化深厚
    漳州市區最知名的景點,大概要提古城了,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許商業化在現代旅遊中難以避免,原本居住在古城內的居民也希望有更好的條件,但少了原來的韻味,漳州古城便也不復存在了,希望不會有那一日吧。趁著它還在,拍下些影像。
  • ...美麗中國|漫遊漳州古城,感受「明清街區、閩南韻味」,千年歷史...
    漳州市區最知名的景點,大概要提古城了,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幾年來漳州度假,總喜歡來古城走走,感受這千年的歷史。不僅具有南方細膩繁縟的品味,且融進北方粗獷剛毅的氣派,體現了漳州傳統藝術保存濃厚中原文化色彩與大膽吸收外來文化的特點。建在巷頂上的伽藍廟,要不是前兩年本地人帶著來,遊客真的很難找到。跟兩座明代石牌坊同在香港路上,你需要抬頭才能發現它。
  • 漫遊漳州古城,感受「明清街區、閩南韻味」,千年歷史文化深厚!
    漳州市區最知名的景點,大概要提古城了,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許商業化在現代旅遊中難以避免,原本居住在古城內的居民也希望有更好的條件,但少了原來的韻味,漳州古城便也不復存在了,趁著它還在,拍下些影像留作紀念。
  • 「觸摸雲南非遺文化」昆明冬至雅集
    本次活動以「觸摸雲南非遺文化」為主題,邀請了雲南非遺嗚嘟傳承人楊德雲、麵塑傳承人劉麗春、剪紙傳承人汪元、拼布繡傳承人王雲華四位大師到場,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非遺文化展示活動。    活動現場特別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專區,到場讀者朋友不僅觀賞學習了雲南非遺文化,更是親自動手體驗了麵塑、剪紙等項目。感受非遺溫度,並近距離體驗名家大師的現場傳世創作。
  • 泉州精湛非遺工藝驚豔燈星社區 宣傳閩南文化
    泉州精湛非遺工藝驚豔燈星社區 宣傳閩南文化 2017年07月18日 14:40   來源:東南早報
  • 非遺大課堂|周六,一女子,一面鼓,一場舞,開啟春天的「非遺之約」
    2月23日(本周六)非遺大課堂—傳統舞蹈系列講座我們邀請到了肖淑萍老師帶我們走進三百年前的「跳鼓舞世界」>非遺大課堂——閩南跳鼓舞課程:《「古風猶存 異彩紛呈」》主講:,是《宋江陣》內容之一與拍胸舞、踢球舞、車鼓弄、大姑涼傘等描繪出「閩南民間舞蹈」的獨特韻味然而,這枚傳統舞蹈的「遺珠」逐漸迷失在了歲月的變遷中
  • 廈門將建閩南文化博物館綜合體!還有一個藝術中心明年投用
    廈門還草擬了《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將有規章可循,更好地支持和管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發揮閩南文化傳承的主力軍作用。形成體系打造非遺傳承發展基地 助力閩南傳統戲曲展示交流去年12月,包括廈門、泉州、漳州在內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成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
  • 對話刺繡與當代生活:非遺公開課引人入勝!
    中國日報12月25日電 12月20日下午,2018潮州國際刺繡藝術雙年展在廣東開幕。本屆雙年展的主題為「刺繡與當代生活」。開幕當天一堂精彩的非遺公開課在位於廣東潮州的韓山師範學院國際會議中心開課。來自刺繡界的國內外刺繡藝術家共同探討「刺繡與當代生活」這一主題。
  • 在藝術課堂上品讀非遺韻味
    保利文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蔣迎春表示,我們力圖讓藝術充分發揮教化功能,把非遺與教育融為一體。  在展出現場,小講解員魏哲楓說:「在兩個小時內,我重複講解了20多次,不僅了解了國寶背後的故事,還深入了解了造像工藝的流程,與當下手工藝人的藝術品對照起來,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我感到很開心。」蔣迎春說,青少年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希望所在。
  • 讓閩南文化可看可聽可玩!廈門市將建閩南文化博物館綜合體
    閩南戲曲藝術中心效果圖臺海網9月23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廈門將建閩南文化博物館綜合體。我市還草擬了《廈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將有規章可循,更好地支持和管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發揮閩南文化傳承的主力軍作用。
  • 學閩南話 | 對話(一)·參觀訪問
    為了弘揚閩南文化、推廣閩南話,一群土生土長的閩南人投身由廈門市工人文化宮和廈門晚報聯合開辦的閩南話公益培訓班。       自2007年開辦至今,閩南語公益培訓的場所不斷增加,公益教師也不斷擴充,有國家非遺傳人;還有閩南語測試考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