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克宗花巷:觸摸文化精髓,傳承非遺經典

2020-12-25 金評媒

獨克宗,一座歷經千年的藏族古城。在香格裡拉的高原上總是能吸引著嚮往這裡的文化,嚮往藏族文化的我,到獨克宗花巷去看看那如八瓣蓮花綻放的古城建築,去看看這裡的轉經筒,去看看這裡的藏族建築,去看看那色彩迷人的唐卡。

獨克宗大火曾是香格裡拉記憶上一條避不開的讓人心痛不已的傷痕,但如今已是浴火重生,到了今天已是重新綻放出那藏區上的美好風情。其實獨克宗花巷值得走走看看的東西實在很多,藏式的木建築,山頂上巨大的獲得過吉 尼斯世界紀錄的轉經筒,還有那一個個藏民的店鋪——無論裡頭擺放的是那迷人的唐卡或是藏式的銀刀美食,不需要購買,就那麼走走看看,總能體驗到藏民的幸福與這個少數民族的味道與風情。

欣賞一幅唐卡,領略集萃藏韻的藝術寶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唐卡有著吉祥的寓意,也是藝術美的體現,它的畫作歷時短則半年,長達十幾年。在獨克宗花巷,鍥而不捨的唐卡畫院涅槃重生。如今,格桑達娃的學生每天都在為孜孜以求的遊客介紹唐卡的起源和流派。靜下心來,親身上一節繪畫課,從零開始動手描畫,用鉛筆素描佛頭、佛臉、佛像等,以及素描山、水、花草、樹木等自然景觀。讓香格裡拉,空曠蒼勁之美,自在奔騰之美,古樸靜謐之美,清新透明之美,都化作筆觸,永遠保存在唐卡上。

尼西黑土陶工藝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是中國陶藝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尼西黑陶,尼西是香格裡拉的一個藏式村落,有著悠久的制陶歷史,製作出來的陶瓷都非常精美與別致,尤其是烹飪起食物來,有著普通器皿所沒有的香味。從前,陶藝的製作,僅限於傳承家族,並未真正滲透到尋常百姓生活。而在獨克宗花巷,在旅行之餘,還可以與非遺傳承人近距離接觸,學習每一道工序,擁抱燦爛的歷史文化,在老師的帶領下,親手製作一款心儀的黑土陶工藝品。

作為雲南唯一藏文化主題情景商業街,走進獨克宗花巷,一探松林藏香如何製作。藏香,多數用於佛教祭祀活動,也有少量用於家居的淨晦闢邪。它的製作工藝流程蘊含著藏文化的精髓。藏香,帶給人一種沁人心脾、安神補腦的香味。非遺大師潛心研究,融合幾十類不同笑料,通過精確的配比,製作出地道藏香。親手製作一份藏香,送給你最愛的人,帶給他心靈的靜謐和美好。

獨克宗花巷熙熙攘攘,在這裡收留了多少如蒙古、如格桑達娃般涅槃重生的藝術家,傳承著非遺的經典,同樣讓來來往往的遊客感受、觸摸著藏文化精髓。

聲明: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企業信息

相關焦點

  • 獨克宗花巷暑期風物集市成為香格裡拉旅遊娛樂新標杆
    雪松文旅旗下獨克宗花巷,位於日月之城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內,總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是目前高海拔地區最舒適的旅遊休閒度假綜合體和最具濃厚藏韻特色的文化旅遊小鎮。旅拍節以大滇西旅遊環線兩個明星旅遊地——麗江、香格裡拉為核心,隆重推出一條涵蓋自然景觀及人文精髓的網紅旅遊路線,將遊客嚮往的高原峽谷、雪山草甸、江河湖泊、人文風情以及地域美食融為一體,充分展現滇西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據悉,文化旅遊季將持續貫穿7月-10月。
  • 獨克宗花巷讓人痴迷,2020香格裡拉度假攻略
    獨克宗花巷: 千年古城,一夜花巷在香格裡拉,有中國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群居——獨克宗古城。走在這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裡,可以在石板路上找到馬幫給時間留下的信物。而位於古城中心的獨克宗花巷,以傳承和創新藏文化為核心,集酒店、藏文化風情街、非遺體驗中心、特色美食為一體,成為遊客遇見香格裡拉的第一站。
  • 春節到獨克宗花巷,過不一樣的"藏式年"
    1月25日—1月27日,獨克宗花巷將舉行「鼠年有福,花巷過大年」新春活動,讓前來花巷的遊客福氣滿滿,過不一樣的「藏式年」。
  • 「觸摸雲南非遺文化」昆明冬至雅集
    本次活動以「觸摸雲南非遺文化」為主題,邀請了雲南非遺嗚嘟傳承人楊德雲、麵塑傳承人劉麗春、剪紙傳承人汪元、拼布繡傳承人王雲華四位大師到場,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生動有趣的非遺文化展示活動。活動現場特別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專區,到場讀者朋友不僅觀賞學習了雲南非遺文化,更是親自動手體驗了麵塑、剪紙等項目。感受非遺溫度,並近距離體驗名家大師的現場傳世創作。
  • 獨克宗花巷跨年之夜千人鍋莊篝火晚會熱鬧非凡,央視全程直播
    2019年12月31日晚,「新時代,唱響未來」香格裡拉2019年元旦活動於獨克宗花巷隆重舉行,獨具特色的藏式跨年儀式,吸引了全國遊客慕名而來,為寒冷的冬日帶來了溫馨的暖意。本次活動由中共迪慶藏族自治州委員會、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迪慶州文化和旅遊局、獨克宗花巷承辦。
  • 「世界的香格裡拉」走進廣州,獨克宗花巷亮相迪慶文旅推介會
    11月10日,由雲南省迪慶州委、州人民政府主辦,州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世界的香格裡拉」文化旅遊宣傳推介活動走進廣州,全方位展示迪慶藏族自治州豐富的自然景觀、多彩的人文風情、精品的旅行線路。作為迪慶州建州以來投資最大的文商旅項目,獨克宗花巷亮相推介會,向廣州企業、市民展現獨特的香格裡拉魅力。
  • 品讀紅色經典,傳承優秀文化,讓我們一起來共享閱讀與非遺!
    除了歷史悠久,人民地區內更有許多民間工藝,一些傳統行當已傳承5-6代,甚至更久,如象牙微雕、廣州戲服製作技藝、廣州餅印製作技藝等。、人民街黨工委、人民街道辦事處在大德中社區文化廣場共同舉辦了「品讀紅色經典 共享閱讀與非遺」主題活動,通過用文藝、書香、文化等渠道載體拉近街坊情,讓居民群眾多角度感受歷史文化街區之美。
  • 滇西北首家動物園咖啡開業,本周末來香格裡拉獨克宗花巷打卡
    8月22日,滇西北首家ZOOCOFFEE將於香格裡拉獨克宗花巷隆重開業,花巷有一新增網紅打卡點,為香格裡拉當地市民及遊客提供了多一處的休閒娛樂選擇,也讓獨克宗花巷成為了香格裡拉必打卡地之一。風靡中韓的「自然樂園」於2009年在韓國始創,2012年進入中國,ZOOCOFFEE在咖啡行業競品各項指標均名列前五,是一家以動物文化為主題,以」全球第一的動物主題體驗空間「
  • 贛州會昌縣非遺保護傳承紀實:植根千年文化
    圖片來源:贛南日報  贛南客家匾額習俗、賴公廟會、會昌藤器製作技藝、畲族擺字龍、會昌踩鼓……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非遺項目,構成了會昌人民共同的鄉愁記憶。他們不僅是會昌千年歷史的見證,也是會昌客家先民智慧的結晶。這些散落於民間的文化瑰寶,在社會各界的參與下,特別是在會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積極努力下,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
  • 觸摸閩南韻味,對話「非遺」藝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座城市的文脈是一座城市獨有的符號它們穿越時空記錄著時代的變遷當閩南文化走進校園讓我們一起觸摸「非遺」的無窮魅力與閩南藝術來一場獨家對話為弘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泉州師範學院校團委、校社科聯和圖書館聯合舉辦閩南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以
  • 視頻|中秋古風話團圓,攀枝花萌娃這樣傳承非遺文化
    攀枝花觀察 彭莉 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彩紙現靈動、花燈藏古韻、漢服舞翩躚……中秋節,這一極具中華文化沉澱特徵的國家級非遺文化,如何根植於孩子們稚嫩的心間?9月28日,攀枝花市鳳凰小學內,一場以「傳承非遺 共話團圓」為主題的活動給出了一個答案。「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當天上午,悠揚婉轉的歌賦中,數十名小學生手提五彩花燈驚豔亮相。這些花燈形態各異,造型獨特,由鳳凰小學的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校園入口處,是學校精心布置的花燈觀賞區,專門展示孩子們的巧思,格外引人注目。
  • 非遺瑰寶齊保護,民族文化「童」傳承
    體驗非遺活動,讓「保護非遺」意識滲透入心  在佳木蔥蘢、曲橋臥波、層臺疊翠、古色古香的荔園裡,小主人們在非遺傳承老師的指導下,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廣繡、廣彩項目,以體驗和滲透的方式,讓保護非遺的意識深入心裡。  其中,廣繡以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善於變化的藝術特色而聞名。它的每一針每一線都流露出工匠精神,代表著嶺南文化。
  • 博物館裡吃「西岐湯餅」 傳承非遺文化
    在這裡,還有中國第一座以博物館形式融合周代禮樂文化、青銅文化的主題餐廳,在具有周文化精髓的青銅器博物館裡用餐,仿佛穿越幾千年,與青銅器對話,一碗岐山臊子麵也變成考古資料中的「西岐湯餅」,沉浸式的用餐體驗帶遊客重回周文化的世界。  一位來此旅遊的遊客表示,這幾年,博物館文創非常火,特別是故宮的文創產品和文化IP符號,如年初故宮的「太后火鍋」就引發了不少熱議。
  • 體驗「京彩」生活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京彩」生活 傳承非遺文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4-10 07:10 來源: 新華社 當日,北京市第五十中學分校的數十名同學來到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彩瓷」的傳承和生產場所——京彩瓷博物館,了解並體驗製作京彩瓷,從中感受中國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京彩瓷是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沿襲宮廷造辦處制瓷工藝,傳承並發展了康、雍、乾三朝制瓷繪瓷技法,用粉彩、古彩、新彩和琺瑯彩技藝展現了皇城皇家的經典文化和中國瓷文化的神韻。
  • 奏響隴劇經典 傳承非遺文化——春綠隴原·2020年度國家級非遺隴劇...
    中國甘肅網12月11日訊(本網記者 楊夢園 任磊 文/圖)12月11日晚8點,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甘肅省隴劇院承辦,甘肅省隴劇院、環縣藝龍演藝有限公司、慶陽市黃土緣演藝公司聯袂合作演出的「春綠隴原2020年度國家級非遺隴劇推廣演唱會」在省隴劇院百姓戲曲劇場如約上演
  • 贛州定南縣:多舉措傳承非遺文化 永續客家情緣
    近年來,定南縣秉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通過多種方式渠道,收集整理定南民間、民俗文化中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線索,建立完善定南縣非遺檔案及相關數據,並對收集與徵集到的非遺典型實物和文獻資料進行陳列、展示、研究和管理,推動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 探秘越窯青瓷文化 感受非遺傳承魅力
    眾所周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它濃縮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既見人見物見生活,又為群體生活承載起浩蕩的文化與社會功能。在此次「多彩非遺 幸福生活」活動中,民進會員們專程趕赴鳳凰山考古遺址公園,感受越窯青瓷文化的魅力。
  • 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
    6月20日,永州市工商職業中專利用晚自習時間,各班組織學生開展「保護非遺,傳承中國文化」主題班會。「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豐富的珍貴遺產,我們要保護國粹,傳承中華文化。作為中職學生,更應弘揚工匠精神,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發揚光大。」17級文化藝術專業學生爭先恐後地上臺發表自己的看法,談自身感想。
  • 觸摸華凱創意文化脈搏,感悟湖湘基因精髓
    「個性、激情、獨創」的文化氣質,成就了華凱創意所承諾的品牌內涵「用創意和科技演繹文化精彩」。 「敢為人先、百折不撓、兼收並蓄」的湖湘精神,是奠定華凱創意獨特文化氣質的基礎。 觸摸華凱創意文化脈搏,感悟到的是湖湘基因精髓。
  • 非遺資訊|大數據平臺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新體系!
    以全新的形式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魅力,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精髓得以傳承和發展2018年1月9日,中國總裁網走進永新華韻,解密永新華韻如何創新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的故事,在此期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平臺執行負責人、永新華韻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羅勇先生接受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