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 文 / 圖) 1 月 19 日,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開館。該館填補了我省國有博物館類型和藏品的空白,並有望成為我省非國有博物館的引領者和甘肅文化旅遊的重要地標。據悉,該館是目前國內門類最全、藏品最豐富的自行車博物館,在世界範圍其規模、數量、種類和品相也是獨一無二的。省文旅廳廳長陳衛中,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為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開館揭幕。
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總投資 2.4 億元,收藏品價值約 1.6 億元,收藏了近 200 年以來世界各國生產的 1300 多輛各類自行車和 13500 餘件相關配件及實物。其中不乏早期的木馬自行車、木質前輪腳蹬轉向自行車、木質鏈條自行車、摺疊自行車等稀世珍品,以及與自行車有關的相關配件、文稿、書籍、圖片等。
一輛小小的自行車不僅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更是承載著時代的印記和人們的特殊情感。記者在城關區新港城張家灘 1 號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看到,這是一幢四層的獨棟樓,其中一、二、三層是展廳,每層都可看做是一個"自行車王國"。這裡不僅有國人家喻戶曉的鳳凰、永久、飛鴿等國產自行車,還有藍羚、富士、雄鷹等世界知名品牌自行車,只要世界上曾經有過的自行車,這裡幾乎都能看到。該館的"鎮館之寶"是 1816 年產自德國的"走路機",這是一輛世界最早的木質、可轉向的前輪曲柄自行車。
(圖片說明:1816 年產自德國的"走路機")
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館長柴林是改革開放後從甘肅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他以保護和傳承文化為己任,徵集和收藏了規模可觀的社會流散文物、當代藝術品和老物價,並傾其積蓄,在全球範圍內徵集收藏各類自行車,興辦了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柴林說:"過去我是收集員,現在我是保管員,我的責任就是把這些不同時代的記憶永遠留住,傾我所有,傾我所能。"三木自行車博物館以人民至上、服務社會為理念,將通過深入挖掘自行車等藏品的文化內涵,不斷提高成列展覽、公共服務和社會教育的水平,講好自行車背後的故事,讓歷史的車輪轉起來,讓人間正道連起來,讓文物藏品活起來,以形成文化品牌、旅遊熱點,為"交響絲路 · 如意甘肅"增光添彩。
據悉,該館免費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