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北雁南飛,「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南方日報

圖集

收藏家北雁南飛, 「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如何進行規範化、精細化管理?

32年前,廣東首家民辦博物館——璽寶樓青瓷博物館在深圳正式開館,跨越二十多個朝代的各色青瓷逐一亮相,成為當時文博界熱議的「新鮮事兒」。如今,遍布廣東各個角落、備案登記的非國有博物館已達101家,佔據全省博物館總數的三分之一。

包容的文化環境和有力的扶持政策,讓眾多收藏家帶著珍貴的民間國寶「落戶」粵港澳大灣區,與嶺南文化交融、碰撞。與綜合型國有博物館不同,在廣東,非國有博物館以歷史類和藝術類居多,突出反映了廣東地區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和產業特點,不僅展品獨具特色,也往往具有獨到的審美風格和辦館理念。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背景下,「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大量從業人員湧入的同時,整個行業需要怎樣的「冷」思考?面臨重重考驗,政府、博物館、公眾如何走出一條良性互動的「新路子」?

以個人收藏回饋社會

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開放監管文物交易市場,文物拍賣興起,廣東成為全國最早進行文物拍賣試點的省市之一,一些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家和收藏家開始「嘗鮮」。

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南路2095號,帶金色獅頭門環的大紅門扇內,陳列著吳克順多年來的青瓷藏品。

1998年11月,懷揣著忐忑和期待,吳克順建起了廣東首家非國有博物館。幾乎同年,來自河南新鄉的閻焰開啟了自己的網際網路事業,主攻文物收藏品在線鑑定;辭去公職在佛山下海創業的丁方忠尚未涉足青銅器收藏,迷戀的仍是兒時的愛好古錢幣。也是在那時,蒲重良在潘家園花4000元買入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

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1989年以來,廣東經濟總量一直位居全國首位。開放的市場和活躍的經濟,不僅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南下,也培育起一支實力雄厚的文物收藏隊伍。

繼吳克順創立璽寶樓青瓷博物館之後,閻焰、丁方忠、蒲重良等一批來自北方的實力藏家紛紛選擇在廣東為自己的藏品安家,建起深圳望野博物館、廣東大觀博物館、廣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對於其中許多企業家和收藏家而言,廣東不僅是其事業的起點,也是其文物收藏的起點。

以個人收藏回饋社會,是許多藏家最終決定在廣東創辦非國有博物館的共同原因。「我們在廣東就是廣東人,就是新灣區人。我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為灣區的文化服務。」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說。

社會力量加入博物館建設的浪潮,讓非國有博物館得到長足發展。數據顯示,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的增速與絕對值都在增長。自1997年批准設立第一家民辦博物館開始,目前全省備案登記的非國有博物館達101家,平均每年新增4家,特別是近三年來,年均新增10家。

與此同時,一系列有關政策陸續出臺,為非國有博物館的蓬勃發展提供扶持與保障。國家文物局《關於民辦博物館設立的指導意見》指出,應優先發展具有門類特點、行業個性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代表性的民辦博物館,以及致力於搶救瀕危歷史見證物、填補某領域空白的民辦博物館。

廣東省文物局在2019年印發了《廣東省民辦博物館工作指引》,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民辦博物館設立條件、程序、政策保障等予以明確,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民辦博物館事業。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市也先後出臺了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的優惠政策,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的各種扶持政策讓其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水平處於全國前列。

《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顯示,廣東非國有博物館數量居全國第五位。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佔全省博物館總數近三分之一,藏品總數達15萬件(套)。

用跨界思維辦館

在粵收藏愛好者不僅來自五湖四海,也來自各行各業。跨界思維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帶來新活力。

「我大學是法律專業,畢業進入銀行。當時單位正好想要籌辦一個錢幣博物館,我從小就比較喜歡歷史,所以欣然報名。」東莞市錢幣博物館館長邱山回憶當年參與建館的經歷。

東莞市錢幣博物館作為專業性較強的非國有博物館,該如何區別於大型綜合博物館做好運營?邱山有自己的獨到思考。在她看來,與許多具有完整生產鏈條的行業不同,普通大眾很難具象地理解和認識金融行業,而古錢幣正是一個很好的介質。「對公眾尤其是孩子的金融普及教育,是我們博物館的主要工作。」

「高品質高等級的館藏,是博物館的第一靈魂。」在閻焰看來,非國有博物館與其追求大而全,不如致力於在某個門類發展獨具特色的館藏。

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則致力於與優秀的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進行館際交流與合作。「一個展覽不是『一錘子買賣』,是可以持續打磨、『迭代升級』的。成功的館際合作讓博物館在借鑑他館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影響力。」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館長吳強華說。

非國有博物館注重在展覽內容和社會活動上下功夫,逐步走上專題化、精品化、特色化的路子,也為非國有博物館積累了「人氣」。2019年,全省非國有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516個,參觀人次達716萬。一些非國有博物館年參觀人次甚至超過國有博物館的參觀人次: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東莞市觀音山古樹博物館觀眾超過50萬人次;廣東大觀博物館、佛山市嶺南金融博物館觀眾超過30萬人次……

此外,一批非國有博物館被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重點旅遊景區。這些獨具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成為廣大觀眾和遊客的打卡點,在推動文旅融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非國有博物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才、資金、藏品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多位非國有博物館經營者坦言在「摸著石頭過河」。

「研究需要人才,而人才匱乏是非國有博物館面臨的普遍問題。」閻焰認為,作為專注學術研究的非國有博物館,望野博物館需要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廣州東方博物館館長周勇則告訴記者,博物館曾經組建過一支研究團隊,取得過瓷器鑑定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但因人才和資金缺口,只能遺憾中斷。

資金不足同樣是一大難題。廣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常務館長蒲亭利算了筆帳,不包括藏品徵集的費用在內,博物館每年的運營費用超過100萬。而我省實行免費開放的非國有博物館佔96%,即便出售門票,也難以長效為藏品提供優質的場地、環境和研究保障。

為此,相關部門近年來也在積極推進相應的扶持政策。在去年,廣東開展了國有博物館對口幫扶非國有博物館工作,每一家非國有博物館均有一家以上國有博物館進行幫扶,實現對口幫扶全覆蓋,內容涵蓋新館設立、藏品管理、陳列展覽、人員培訓、科學研究等。此外,對新設立的非國有博物館,省文物鑑定站提供免費藏品鑑定,僅2019年就完成了非國有博物館藏品鑑定19098件(套)。

「針對非國有博物館專業人才匱乏的現象,我省舉辦了多期非國有博物館的業務培訓班,並以推薦參加全國非國有博物館業務培訓的形式,讓更多運營人員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注意到,廣東省財政從2014年起設立扶持民辦博物館發展的專項資金,截至2019年,共下達資金4000萬元。而廣東部分地市也先後出臺了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的優惠政策:以深圳市為例,被評為「優秀」的非國有博物館,給予年度一次性補貼30萬元,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給予一次性補貼1000萬元;佛山則對非國有博物館的新建、改建、運營及活動四大類業務給予分類分級補助,僅2018年至2019年期間就以1834萬元財政資金帶動民間對博物館事業投入近6700萬元。

市場愈發「熱鬧」,對非國有博物館的要求也愈加嚴格。今年11月,為規範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國家文物局辦公室、民政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範非國有博物館備案登記管理工作的意見》對非國有博物館辦館的註冊資金、展廳面積、藏品數量做出了詳細規定。

目前,廣東省也正在抓緊制定《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管理辦法》,該《辦法》正列入省政府2020年規章制定計劃。「重點獎勵優秀的非國有博物館,讓行業和公眾了解什麼樣的博物館是好的,能起到非常好的引導示範作用。」 作為深圳市博物館協會的副會長,吳強華受邀參與該辦法的制定。在他看來,《辦法》的核心就是要實現對該行業規範化、精細化的管理。

政府扶持之外,非國有博物館也在探索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性途徑。2019年,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成立深圳市慈善會·文物保護公益基金,累計募集170多萬元,有效補充辦館資金的同時,還支持國有博物館文物修復及大灣區石刻題記文物調查等,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廣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則重視利用金融項目為博物館賦能。2015年,博物館開始嘗試文創產業,以期將博物館自身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有效的運營資金。關於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的論壇也正在籌劃之中,這也許能成為非國有博物館和中小博物館解決困境的新範式。(記者 黃堃媛 見習記者 王昕桐)

責任編輯: 焦鵬

相關焦點

  • 收藏家北雁南飛 「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收藏家北雁南飛, 「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如何進行規範化、精細化管理?與綜合型國有博物館不同,在廣東,非國有博物館以歷史類和藝術類居多,突出反映了廣東地區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和產業特點,不僅展品獨具特色,也往往具有獨到的審美風格和辦館理念。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背景下,「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大量從業人員湧入的同時,整個行業需要怎樣的「冷」思考?面臨重重考驗,政府、博物館、公眾如何走出一條良性互動的「新路子」?
  • 蘆花飛雪時 南飛北雁鳴
    原標題:寒汀落雁欲南飛農曆九月,秋水長天。如此蘆花飛雪時節,南飛北雁的聲聲鳴叫,更給迷人秋色平添了幾多意趣。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雁乃禽中之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雁有「四德」,「寒則自北而南止于衡陽,熱則自南而北歸於雁門,其信也;飛則有序而尊鳴後和,其禮也;失偶不再配,其節也;夜則群宿而一奴巡警,晝則銜蘆以避繒繳,其智也。」因為雁有如此多的優良品質,所以被古人附著諸多的象徵意義。鴻雁屬雌雄相依,生死相隨,「終身不再偶」,是堅貞不渝愛情的象徵。
  • 深圳非國有博物館增至30家
    【深圳商報訊】(記者 聶燦)和暢園博物館昨日正式開館,深圳「非國有」博物館增至30家。歷經整整兩年的籌備,經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幫助,「深圳市和暢園博物館」昨日開館迎客,價值數十億的書、畫、瓷器珍品逐一亮相,引來掌聲一片。
  • 墨爾本的中國老人-雁南飛
    北雁南飛…」去幼兒園途中,外婆牽著艾米的小手,踏著滿地落葉,嘴裡咿哦婉轉。艾米抬起湛藍的雙眼,一臉懵懂: 「外婆,你唱的是什麼?」「崑曲,中國最美的戲曲之一。來,外婆教你!」「It’s too hard for me !」「碧雲天,黃葉地…注意身段,眼神跟走!」十歲,艾米要參加學校的多元文化節。
  • 逃離大灣區,來廣東客都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開啟舒心自然之旅
    今天飽飽就帶大家一起來葉劍英元帥的故裡一一客都梅州,一起遊覽雁南飛茶田景區。雁南飛茶田景區,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2011年獲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茶田疊翠」位於景區南部,圍繞「茶文化」主題,有2600多畝茶田,還有茶樹大觀園、茶人之家、茶田新村等景點。景區東部是以龍那山生態谷為中心的「山野風情」、以客家鄉情民居為主體的「民俗鄉情」, 更 加豐富了度假村的文化內涵。在景區門口可乘坐電瓶車,沿著3-6公裡長的雁南飛環園公路,領略「湖光山色」、進入茶田深處,嫌太累的小夥伴可搭乘電瓶車遊覽。
  • 梅州雁南飛|青山茶園,綿密溫情相彰宜
    一、遊:青山茶田,綿密溫情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是粵東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坐落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雁南飛似靈山秀水所孕育的一顆"明珠",在青山環繞中向世人呈現一幅世外桃源的醉人畫卷……雁南飛神石:這是雁南飛茶田景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這裡的靈魂之石,上面刻有「雁南飛、茶中情」六個大字,這個雁南飛」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對「北雁南飛」的根本認同:「茶中情」表達了雁南飛經茶文化與茶結緣,與茶會友,與茶傳情。
  • 2018年中文口試——梅州市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區
    「雁南飛神石」名字的寓意;雁南飛大道周邊的景觀介紹5.錦繡茶田及「茶文化」主題的融合;雁南飛種植的優質茶葉及研製的名牌精品各位大家好!歡迎遊覽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區。雁南飛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和獨具匠心的園林藝術,再加上古樸的橋溪民俗村和華貴典雅的圍龍食府、圍龍大酒店等旅遊配套設施,讓人既能遊覽青山綠水,又能品嘗美味佳餚、鑑賞雁南飛系列茗茶。
  • 《北雁南飛》:繞了一圈,又回到原地點的悲哀
    《北雁南飛》是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盛年時期創作的一部作品。小說用古雅的章回體構成,以細細委婉的文風講述了民國初期一個悽涼的愛情故事。「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出自《西廂記.長亭送別》名句。張恨水引用其內的『北雁南飛』為書名,則註定了男女主人公哀惋的故事結局。
  • 梅州雁南飛的5A保住了
    日前,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消息稱,經現場驗收和綜合評估,此前通報批評限期整改的6家5A級旅遊景區已按期完成整改,達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也就是說,廣東省「梅州市雁南飛茶田景區」的國家5A級景區稱號保住了。 國家對5A景區有極為嚴格的「退出」機制,並非「終身制」。「5A」的「皇冠」其實更應該是「緊箍咒」。
  • 驢跡科技X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邂逅別致的客家美景
    雁南飛茶田、千佛塔、人境廬、客天下等旅遊勝地蜚聲海內外;客家山歌、漢劇、漢樂、客家童謠、諺語等形成獨特的客家文化,為傳承中華文化作出重大的貢獻。據統計,2019年梅州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4990.12萬人次,增長7.8%;旅遊總收入550.02億元,增長9.1%。  今年3月份,梅州市召開了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推進會,部署安排2020年全市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
  • 甘肅省首家非國有自行車博物館開館
    【本報訊】(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 文 / 圖) 1 月 19 日,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開館。該館填補了我省國有博物館類型和藏品的空白,並有望成為我省非國有博物館的引領者和甘肅文化旅遊的重要地標。據悉,該館是目前國內門類最全、藏品最豐富的自行車博物館,在世界範圍其規模、數量、種類和品相也是獨一無二的。省文旅廳廳長陳衛中,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為甘肅三木自行車博物館開館揭幕。
  • 秋雨之夜韋應物寫下一首千古絕詩,北雁南飛思鄉心切,令人感慨
    詩人身處異鄉,秋雨之夜醒來獨自坐在屋中,聽到北雁南飛的鳴叫聲,仿佛自己的心也被大雁帶去了南方,這是怎樣的一首詩,詩人表達出怎樣的思念之意?雁南飛接著讀第三句,這句說的是淮南的秋天總是秋雨連綿,從白天到夜晚下個不停。這句點明了季節特點,也點明了詩人寫這首詩是在淮南的秋天,且是在秋雨連綿的晚上。
  • 粵滬媒體大咖帶你遊雁南飛茶田景區
    #「看《八佰》•遊梅州•訪將軍故裡」 #粵滬媒體大咖採風行活動雁南飛茶田景區,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為粵東第一家5A級旅遊景區。主要特色,「茶文化」、「建築文化」和「客家文化」是雁南飛旅遊景區的一大亮點。
  • 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雁南飛茶田度假村
    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為粵東第一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已升級為5A級旅遊景區。雁南飛茶田一開始就明確以生態農業為開發方向,盡力滿足人們回歸自然、回歸傳統的心理需求,大力弘揚純生態茶文化,創出了一條新模式。
  • 快評| 非國有博物館要怎麼「玩」
    「非國有博物館熱」正在持續升溫。據媒體報導,如今,遍布廣東各個角落、備案登記的非國有博物館已達101家,佔全省博物館總數的三分之一。 近年來,我國非國有博物館呈現迅猛發展之勢。與傳統博物館給人以厚重、冷靜、曲高和寡的形象不同,非國有博物館大多是更加多樣、更加輕鬆的表現形式,如廣東首家非國有博物館就主打青瓷,收藏了跨越二十多個朝代的各色青瓷;如上海筷子博物館,收集了2000多雙各式各樣的筷子,而且每雙筷子都「自帶」趣味小故事;再如成都建川博物館,其「藏品」還包括在汶川地震中被困36天倖存下來的「豬堅強」。
  • 在廣東梅州市的雁南飛茶田,竟然發現了一條不為人知竹林小道
    說起旅遊城市,大家估計都知道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這是離市中心最近的旅遊點,全程只需二十多公裡,開車半個多小時就到。雁南飛坐落於山間,是一處非常精緻的休閒旅遊景點。為什麼說精緻呢?因為在裡面的每個景點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而又與原本的自然融合為一體。讓人在享受視覺衝擊的同時,又不會感覺景物非常突兀不和諧。
  • 世界客都,慢享梅州(二)雁南飛,茶文化和古建築藝術相融合
    從客天下景區驅車前往梅州另一個聞名的地方:位於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的雁南飛茶田景區。它曾經是粵東第一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現已升級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雁南飛橋溪古韻景區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鄉,距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3.8公裡,是雁南飛茶田榮膺國家5A級景區後新拓展的景區。
  • 明清紫砂老壺身價待漲 紫砂壺收藏熱將持續升溫
    可以預期的是,2012年紫砂壺收藏熱將持續高溫。上世紀80年代臺灣藏家炒熱紫砂壺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範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宋代梅堯臣、蔡襄、蘇東坡這些大文豪都留下一些詠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堪稱千古絕唱,講的就是用紫砂陶壺烹茶。
  • 背一背 | 暮雪初晴候雁飛
    圖 | 網絡送李少府時在客舍作相逢旅館意多違,暮雪初晴候雁飛。主人酒盡君未醉,薄暮途遙歸不歸。
  • 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28日恢復開放,五一約起?
    記者從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獲悉,該景區將於4月28日有序恢復開放,具體內容如下:尊敬的各位遊客:根據省、市、區文化和旅遊部門關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有序開放旅遊景區工作的相關要求,在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含酒店、餐飲)將於2020年4月28日有序恢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