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這個時候,非洲廣闊的稀樹大草原都會上演舉世聞名的動物大遷徙。成千上萬的角馬、斑馬和瞪羚跟隨著滾滾的雨雲奔騰向前,尋找新的棲息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在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另一場「大遷徙」與之同時上演,壯觀程度不遑多讓:數不清的遊客從世界各地趕來,爭相目睹以往只能在《動物世界》這樣的節目裡見到的景象。他們搭乘敞篷吉普車,扛著昂貴的相機和大大小小的鏡頭,車載冰箱裡塞滿了零食和名貴的葡萄酒。
CNN稱,遊客追隨野生動物的「大遷徙」,每年給肯亞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旅遊業收入,並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工作,進而支撐起整個非洲野生動物保護體系。
如今,這一切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
非洲旅遊業命懸一線
保護區佔肯亞國土面積的11%以上。英國《衛報》報導稱,其運作機制相當巧妙,且行之有效:以牧民為主的當地居民放棄了傳統營生,將土地交給保護區,自己轉型為股東,坐享旅遊業的補貼和分紅。蓬勃發展的野生動物觀賞活動還帶來了工作機會,比如酒店服務員和護林員。活著的野生動物比倒在獵槍下的更有價值,這抑制了偷獵行為。
「通過保護,我們建立了一個以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存為中心的系統。」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協會CEO迪克森·凱洛對《衛報》說,「過去,保護的前提是把居民從他們的土地上踢出去。現在,我們知道這些居民至關重要。不讓他們受益,保護區就沒有未來。」
然而,疫情導致旅遊業收入幾乎驟降至零,肯亞的167家動物保護協會中,大部分員工被迫休假,對近100萬名股東的補貼也被削減,甚至叫停。《衛報》稱,斷了生計的當地人考慮恢復放牧,這對動物保護工作來說無疑是個噩耗。
因疫情發布的旅行限制使跨國旅遊陷入停頓。CNN援引業內人士的分析稱,2020年全球旅遊運營商的虧損總計高達2.2萬億美元,利潤至少下跌80%,遊客減少10億人。超過1億名從業者已經失業,其他與之密切相關行業的企業,如航空、餐飲和汽車租賃,也被卷進了破產的漩渦。
旅遊業是肯亞的支柱性產業,受疫情影響,該國GDP預計將下降5%。飛往肯亞的國際航班定於8月1日恢復,但由於大多數發達國家仍在實施旅行限制,遊客數量在短期內無望恢復。
「我們正處於求生模式。」肯亞頂級連鎖酒店的CEO吉米·卡瑞尤基對CNN說,「復甦?你在開玩笑吧。」
CNN稱,非洲接待的遊客人數相對較少,「價值」卻一點不低:「野生動物觀賞遊」往往非常昂貴,為期一周的套餐至少要價1萬美元。肯亞、波札那、納米比亞和坦尚尼亞等國對這類旅遊尤為依賴。正因如此,非洲的新冠肺炎病例數雖然不到全球的5%,但經濟所受的打擊很重。
肯亞政府旅遊部表示,截至6月底,該國旅遊從業者已損失7.5億美元,82%的經營者讓員工無薪休假。
「整個旅遊業都停業了。」旅遊部部長納吉布·巴拉拉對CNN說,「我們快不行了。」
失去經濟價值,保護區可能重歸牧場
「在整個馬賽馬拉,到處是嶄新的豪華帳篷,吉普車也是簇新的,本來準備迎接旅遊旺季。」40歲的吉米·勒瑪拉告訴CNN,「完了,全完了,還不如把它們都扔了呢。」勒瑪拉在旅遊業幹了15年,現在是當地頗有成就的導遊和營地經理。
馬賽馬拉周圍的居民都將土地租給了保護機構,現在,他們只能拿到以往收益的一半,這還是得益於大規模的籌款活動,以及國際機構的捐助。
「花了30年時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生態保護體系,如今正在瓦解。」凱洛對CNN說,「旅遊業已經沒了,而且不會很快恢復。我擔心這會導致自然保護區消亡。」
附近一座村莊的市場上,當地人正在準備開墾舊牧地、擴充牛群,以彌補旅遊收入的損失。「你問這裡的任何人,他們都會給出同樣的回答。」當地農民奧勒·穆裡·蒂帕特告訴CNN,「如果保護區付不起錢,我們還要他們做什麼?留著那些一文不值的股票幹什麼用?除了回去放牧,我們還能幹什麼?」市場上幾乎所有人都持有動物保護區的股份。
並非人人都對保護區棄如敝履。勒瑪拉是保護區模式的受益者。他來自一座小村莊的大家庭,有29個兄弟姐妹。在肯亞,他的收入水平令人羨慕。
「我擁有的一切——我的新房子、我的牛,還有我的新車,都歸功於旅遊業。」勒瑪拉對CNN說。他有一輛能坐8個人的大吉普車。
包括勒瑪拉的所有家庭成員在內,住在馬賽馬拉附近的大多數人是保護區的股東。入股60公頃土地,帶來的月收入是將近400美元,比肯亞的人均收入高出25%。與勒瑪拉一樣,許多股東既能得到股息,又能從保護區獲得工作機會。
「可能要等上好幾年,才有辦法恢復全額支付股息。」一家保護區的負責人莫漢吉特·布拉爾告訴CNN。像他這樣的投資者,面前擺著一個難題:公司如果徹底關門,無疑能更好地承受住疫情衝擊,但這意味著將土地還給當地人,重新用於放牧。
「那樣的話,我們就會失去所有的股東。」布拉爾說。
「美景長存,只要你來」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成千上萬名渴望像勒瑪拉那樣過日子的導遊失望,其中包括勒瑪拉的一些兄弟姐妹。勒瑪拉的工作量也大大減少,不過,他及時轉型成了網絡主播,向全球觀眾直播動物大遷徙。
「我們用這種方式提醒觀眾:美景長存,只要你來,它就等著你。」勒瑪拉說,他想要吸引人們「在一切過去之後」回到馬賽馬拉。他沒在直播中開「打賞」功能,而是推出了「收養土地」項目,呼籲觀眾為保護區捐款。
《衛報》稱,所有保護區的管理者都忙著籌集資金,好安撫股東。「昨天,我在視頻會議軟體上進行了14個小時的籌款活動。」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協會CEO丹尼爾·索皮亞說。該協會由15個保護區組成,已經籌到資金支付股東們一半的分紅。「我們預計今年能向股東支付750萬美元。現在,我們只能祈禱人們別拋售股票」。
非洲各國政府也在努力。6月,坦尚尼亞宣布重新對外國遊客打開大門。7月6日,肯亞取消了一些國內旅行限制。不過,國內遊客在其旅遊業中的佔比微乎其微。
「對我們來說,旅遊是一種出口產品,就像茶和咖啡一樣。」卡瑞尤基告訴CNN。
這就是為什麼勒瑪拉堅持不懈地進行直播。這一天,他早早打開手機。
「這是瑪拉河畔又一個美麗的早晨。」他說,「月亮和金星排成了完美的一行。」
勒瑪拉將攝像頭對準天空。星星一閃一閃,天色依舊黯淡,黎明還沒有到來。
責任編輯: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