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沐璃心:公積金成「小金庫」,問責監管去哪兒了?
最近,檢察機關正在偵查一起有關某地公積金中心的案件,其營業部主任僅靠模仿前來貸款職工手跡的方式便輕鬆套取上千萬元。記者在全國多個地方走訪發現,數萬億元的資金分散在全國幾百個住房公積金中心,從部委到省、市、縣多級公積金管理部門只是鬆散指導管理關係,監管看似完備,卻沒有一個機構能夠真正「管得著」。(7月21日新華網)
住房公積金作為職工正常的福利待遇自開始實施以來就一直備受關注,甚至可以稱其為職工的「住房銀行」,然而,住房公積金卻成為了地方政府的「小金庫」,成為套取現金的一種方式,這一方面折射了公積金使用和提取方式的弊端,但更重要的,是在問責有關部門監管去哪兒了?
長期以來,輿論對住房公積金的關注有增無減。原因無他,只因住房公積金對多數職工尤其是中低等收入的家庭而言有重要意義。然而數額龐大的公積金卻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成了地方政府的「小金庫」。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公積金淪為了「腐敗的溫床」,讓政府如此囂張?筆者認為,其問題還在於監管的「真空」。住房公積金的管理機構、管理系統、管理體制的存在,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對政府而言,公積金的監管職能分散在多個部門,但卻沒有哪一部門能夠對公積金實現嚴格系統的管理,多數部門都存在互相不聯繫、管理鬆散、各自為「政」的現象,給了「有心人」機會取得這塊「唐僧肉」。
筆者認為,若要遏制公積金成政府「小金庫」,政府以「零容忍」的態度懲處套取行為是必要的,政府若不能殺一儆百並且嚴加管控,只會讓類似的問題越來越多。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消除公積金監管的「真空」,加快公積金制度的改革。類似監管鬆散,多部門監管但沒有主要監管職能部門的問題,對公積金而言就是一個龐大的漏洞,如果政府不能及時填補這些漏洞,讓公積金監管的「真空」得不到及時的填補,那麼公積金問題將永遠得不到治理,它將永遠成為地方政府的「小金庫」而不是公共的「住房銀行」。我們都希望看到政府對這類問題進一步的核查並且予以改變,希望政府能夠給予完善的監管制度和嚴格的管理,能夠建立一個完善的監管職能部門和完善的相關法律制度體系。只有儘快的消除管理上的混亂,讓這些混亂的「製造者」無機可乘,才能從根源上消除公積金的混亂,讓公積金真正成為職工的「住房銀行」,實現制度存在的真正價值。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