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早晨5點24分,搭乘國航CA174航班來京度蜜月的澳籍華人Zhou wei成為第一個享受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的外籍遊客
2011年年初,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成立,市政府決定每年拿出10億元專項資金促進旅遊產業發展,全市旅遊業邁入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快發展的軌道。「十二五」期間,市旅遊委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一系列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開創了首都旅遊業發展的新局面。
72小時過境免籤吸金18億美元
2013年1月1日早晨5點24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迎來了72小時過境免籤新政策實施後的第一位抵京外籍旅客。
華裔澳籍遊客Zhou Wei從雪梨購買聯程機票,辦理籤證時得知北京從2013年元旦開始實施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起初他還不太相信,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給中國大使館發了封郵件,結果得到了肯定的答覆。收到中國大使館的確認郵件後,Zhou Wei夫婦放心地辦理了去義大利的籤證,而沒有再單獨辦理來華籤證。Zhou Wei表示在北京三天時間想嘗嘗烤鴨、北京小吃、涮羊肉,逛逛故宮、長城、王府井、老北京胡同……
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口岸從2013年1月1日起對美國、英國、法國等45個國家持有第三國籤證和機票的外國人實行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過境免籤是指外籍人士從一國經轉某國前往第三國,不必申請過境國籤證即可過境,並可在短暫時間內停留。
為方便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的順利實施,在公安部、外交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有關部門為過境免籤遊客設立了專門的網頁,提供相關政策解讀、諮詢服務熱線以及北京旅遊服務等。首都國際機場T2、T3航站樓為「72小時過境免籤」開闢了專用辦理通道,並在機場入境的顯眼處貼上了指引牌。在T3航站樓,「72小時過境免籤服務」的旅遊諮詢處已正式運營。印有中、英、德、日、法等多種語言的《72小時過境免籤服務指南》、《北京旅遊手冊》被擺在T2、T3航站樓的諮詢處櫃架上。同時,首都國際機場第一個以營銷北京旅遊商品為特色的「北京禮物」店也亮相T3航站樓3層的隔離區,為遊客增加購物選擇。
數據顯示,到2015年,中轉入境人數累計將達到180萬人次,為北京旅遊購物帶來近18億美元的消費增長。
率先獲得並實施了離境退稅政策
2015年7月1日,為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精神,更好地建設國際一流旅遊城市,提升北京作為國際旅遊目的地的競爭力與吸引力,通過向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備案,北京作為首批城市率先面向境外旅客實施購物離境退稅政策。
退稅政策實施後,北京市退稅商品銷售主要集中在華聯新光百貨(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君太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拉法耶特百貨(北京)有限公司等大型百貨商店。截止到2015年11月10日,北京市單筆退稅商品銷售額超過10萬的已達11筆,最大單筆退稅商品銷售額高達89.87萬元,由「愛馬仕」北京第二分公司開出。未來,市旅遊委還將積極協調國家稅務總局,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管理辦法(試行)》;借鑑國外成熟模式,逐步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發揮相關部門資源優勢,加強退稅政策宣傳。
同時,本市的旅遊活動也在向品牌化、高端化轉變,連續多年成功舉辦了北京國際旅遊博覽會、北京國際旅遊節、北京國際青年旅遊季、新年倒計時、旅遊洋廟會和北京國際商務及會獎旅遊展覽會等重大活動,持續將北京的城市形象和旅遊資源推向世界。2011年12月31日,北京首次在天壇舉辦官方新年倒計時活動,國內外多家電視臺對慶典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吸引了全球10億觀眾的目光。
全市億元以上投資旅遊項目近百個
「十二五」期間,本市通過建設旅遊大項目來打造旅遊功能區,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按照城區挖掘存量、郊區開發增量的思路,建成3個以上綜合收入超百億元的旅遊功能區。
北京旅遊功能區規劃建設的重點是按照城市功能定位,針對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四大功能區的旅遊資源特點和規劃建設目標,創建各具特色的旅遊發展功能區。
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區包括中軸線文化旅遊體驗區、前門—大柵欄文化商業旅遊體驗區、什剎海—南鑼鼓巷休閒旅遊體驗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包括海澱「三山五園」文化旅遊景區、朝陽商務旅遊體驗區、石景山數字動漫娛樂區等。城市發展新區包括通州文化旅遊區、房山北京源·文化旅遊區、大興首都新機場旅遊休閒集散區等。生態涵養發展區包括密雲國際綠色休閒旅遊產業綜合示範區、延慶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等。
市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旅遊功能區的規劃建設,著眼於促進北京旅遊資源由觀光遊向觀光與休閒度假相結合的深度體驗遊轉型,整合「吃、住、行、遊、購、娛」等要素,構建旅遊要素聚集區和服務區。通過開發旅遊綜合體,整合周邊旅遊服務要素,挖掘城區古都風貌保護區的旅遊資源潛力,促進京郊旅遊產業綜合提升,提升北京旅遊業服務接待能力。每個郊區至少建設一個具有帶動作用的旅遊綜合體、一個民俗旅遊示範鄉鎮,開發一種主打旅遊特色商品,使京郊旅遊人均消費水平增長一倍,一成以上的農民純收入增長依靠旅遊產業,旅遊產業對區縣GDP的貢獻增長一個百分點以上。
初步統計,目前全市投資1億元以上的旅遊大項目近100個,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其中投資5億元以上的旅遊大項目有40個,總投資超過2500億元,並創建了第一隻旅遊產業發展基金。
本版文/本報記者 董鑫
數說
旅遊業經濟總量穩步增長
2010年至2015年,全市旅遊總人數累計增長了50.2%,平均增幅8.5%,年接待遊客規模從2010年的1.84億人次穩步增長到2015年的2.76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累計增長66.8%,年均增幅10.8%,從2010年的2768億元穩步增長到2015年的4616億元。全市旅遊總收入和遊客接待總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列。
旅遊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截至2015年,全市星級飯店總數達554家,旅行社達1602家,A級旅遊景區227家,其中五星級飯店62家,位於全國城市之首;5A級旅遊景區8家,是「十一五」末的2倍,4A級景區72家,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2家。
旅遊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
2014年,全市旅遊業增加值達到1596.1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57.8%,年均增幅12.1%,佔全市GDP的比重從7.2%上升到7.5%。2014年旅遊餐飲和購物消費額2142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47.7%,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23.5%。2014年旅遊特徵產業投資額614.9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14.7%,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比重為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