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之子,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公開反對核四興建。他以一個普通民眾的立場表示,核四不應繼續興建,因為核災一旦發生,全臺灣在100年內恐怕都不能住人。臺灣島長僅300公裡,一旦發生了如福島核災規模的事件,我們能去哪裡?安全問題不能為反對而反對。他會參與核四公投,更強調「不能讓它運轉」!風力、火力、水力都是電力來源,雖各有利弊,但兩害相權取其輕,火力發電之汙染可用戴口罩等方式因應,但核能輻射線卻很難處理。有良心的企業,不能為了賺錢,就忽略全民的生活安全。他說:「張榮發總裁也站在反對立場,態度比我還強硬!」
長榮集團是臺灣的重要企業,張公子年輕,家道雄厚,意氣風發,素來就很敢講話。前些日子他公開批評桃園的「空港城」計劃是空包彈,根本不能用等,引起一陣譁然。在核安問題上張董還一再強調,任何核電廠出問題,長榮集團即使擁有客機,也無法立即應變,且受汙染的飛行物飛到他國,對方也不會讓你降落。
張公子反核四的理由大家都知道也都同意,它基本建立在一個假設:發生像福島那種規模的地震海嘯,臺灣就面臨末日。其實發生了九級地震,臺灣沒有一具建築物能撐得住。十多年前臺灣的921地震有7.2級,它的傷害力已非同小可。全世界現有的核電廠設計,都不能抵擋九級地震的摧殘。所以說「非核家園」確定要成為臺灣全民努力的目標,差別在於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又不傷害的臺灣經濟的情況之下去達到這個目標。核四廠是否應續建,除了要保障安全之外,重點就看它在促成「非核家園」這條道路上,能不能發揮正面的作用?停建核四廠就能否更快得使臺灣達到「非核家園」?
在臺美國商會認為,如果臺灣停建核四廠,又陸續關閉核一、核二、核三等廠,一時也見不到替代能源的計劃,國際投資將裹足不前,誰願意投資在一個即將發生能源短缺的地區呢?
有某臺聯「立委」質詢「經濟部長」張家祝,長榮是境內的重大企業,他們強調「打死都不能讓核四運轉」,萬一長榮撤資到海外去怎麼辦?張家祝表示,任何人都可以表達他的意見,臺灣的大企業很多。他幽默的以「我們還有華航」來回答。因為張「部長」曾任華航總經理。
這一問一答都不甚妥當。長榮集團是生根臺灣的頭號航運大企業,他們的長榮公司董事長表達了他對續建核四的態度,從來沒有表示要離開臺灣到其他地方去另起爐灶,那可是件驚天動地大費周章的事。如果他們離開臺灣,又去哪兒呢?在臺灣經營的生意和無數忠實客戶都不要了嗎? 那位臺聯「立委」提出這種問題就反映出此人的輕忽、不用功、故意製造話題、近乎危言聳聽。張「部長」的回答看似幽默也跡近輕佻,臺灣境內只有兩家航空公司,在良性競爭之下,乘客才能得到比較合理的價格與較為令人滿意的服務,身為「部長」級的公務員,拿這件事開玩笑,有欠考慮。
謝長廷趁機插花,他表示,張國煒公開反對核四興建,並強調生存比經濟重要。日本311核災事故以後,很多人對核電的態度有轉變,長榮有飛機團隊,比一般民眾更容易,也更有地方逃亡,他們公開對抗當局,反對核四運轉,很值得肯定。
蘇貞昌也發表意見;有遠見、有良心的企業家都知道安全最重要,而不是賺錢最重要,希望當局聽見人民的聲音,拿出魄力來立刻停建核四。
這又像是在上演藍綠對抗的戲碼,實在沒有必要也很遺憾。「非核家園」是共同的目標,當今的課題是:繼續興建核四廠,是否能快速有效的保證臺灣的經濟不衰退,同時也能穩步讓「非核家園」走上軌道?政黨惡鬥請靠邊站,大家請針對實際問題來誠心誠意的探討,不必節外生枝扯其它不相干的話題。
長榮集團發言人聶國維發表談話,張榮發總裁在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就公開反核,張國煒也只是表達個人對核四的看法。臺灣是安身立命的地方,長榮集團並沒有要出走,也沒有出走的計劃。(王正方 電影導演 資深政論家)
華夏經緯網專稿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