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南都周刊 著 《生活:都市症候群》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11年5月 出版
閱讀提示:2010年,中越建交60周年。官方的慶典還沒有進行,民間的熱潮已經開始:先是有南京生意人老戴發帖宣稱,「花3.5萬娶回越南老婆」,據說見面禮金才100元。緊接著,月收入不到2000元的重慶農民工洪林,也躍躍欲試想抱個越南媳婦回家……仿佛一夜之間,「到越南找老婆」,成為網絡上最熱鬧的詞彙,刺激著中國兩性社會的神經。《南都周刊》此次跨國調查,記者在越南見證這些中國大陸尋妻客求偶過程的同時,也在解讀赴越中國都市男性群體的婚姻心態,並揭示商業利益捆綁下跨國婚姻的風險,以及新婚家庭不明朗的未來……【閱讀《生活:都市症候群》連載】
到越南相親去
2010年,中越建交60周年。官方的慶典還沒有進行,民間的熱潮已經開始。
先是有南京生意人老戴發帖宣稱,「花3.5萬娶回越南老婆」,據說見面禮金才100元。緊接著,月收入不到2000元的重慶農民工洪林,也躍躍欲試想抱個越南媳婦回家……
仿佛一夜之間,「到越南找老婆」,成為網絡上最熱鬧的詞彙。與「鳳姐」和「選秀」等話題一道,「越南新娘」刺激著中國兩性社會的神經。
原本,「越南新娘」的含義,在中越上千年的交流史裡,僅僅意味著上千年的通婚,其基礎是國界兩側共同的文化、習俗和信仰。近年來,「越南老婆」又帶上了販賣婦女、買賣婚姻等負面色彩,並被解讀為中國低階層男性的婚姻夢。然而,「到越南找老婆」的夢境,現在已經蔓延到中國的大城市,並被高收入都市男性遠徵赴越求偶的現實所證明。
《南都周刊》此次跨國調查,也沿著如斯的脈絡進行。記者在越南見證這些中國大陸尋妻客求偶過程的同時,也在解讀赴越中國都市男性群體的婚姻心態,並揭示商業利益捆綁下跨國婚姻的風險,以及新婚家庭不明朗的未來。
騰龍旅店的日與夜
3月第3周的一天,來自北京的趙海,倚靠在越南海防市騰龍旅店(ThanhLongHotel)的房間,那張深褐色的沙發上。
午後的天氣有點潮悶。這個39歲的單身男人,看著天花板,呆了半天。
「在北京,我經常做夢,做夢回到了這裡(騰龍旅店)。」他對《南都周刊》記者說:「睜開眼睛看到天花板,我才發現自己躺在中國的家裡。我會恍恍惚惚地想,究竟哪個是現實,哪個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