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有關菖蒲和艾草的小秘密都在這裡啦

2021-03-05 植物百科大全

臨近端午啦!小夥伴們是不是都在等待小假期。

搬著小板凳坐等香噴噴的粽子出鍋.

每年端午,麻麻都會在門上掛菖蒲和艾草,寓意驅災闢邪,招百福,祈求平安、順利、身體健康。

還記得外公在世的時候每年都會種上很多艾草,辛勤的除草、施肥。艾草長的越來越高,比我的人還要高。端午那天 一大早,外婆和外公就會去割艾草和池塘邊的菖蒲,紮起一大束送給鄰居。

後來外公外婆都不在了,再也沒見過那麼漂亮的艾草了..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那麼大家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嗎? 

不知道沒關係,我給大家講一下這個習俗的由來:

民間的道士把菖蒲稱之為「水劍」、「蒲劍」,老百姓把此「劍」說得很神奇,它可斬殺妖魔鬼怪。這裡還流傳著一段美麗的傳說。

在遠古時候,在民間傳說中,錢塘江裡有一隻生活在潮水中的怪物叫瘌頭黿,它修行了五百年逐漸成了精,想淹沒一些陸地來做他的地盤,每年的春秋兩季總是作起法來,錢塘江的浪潮滾滾而來,衝垮了平湖、海鹽和海寧的海塘堤岸,總有一些沿海的田地房屋被淹沒在海水之中(本來海岸線在幾十裡外,海鹽的寧海鎮、望海鎮先後被沉睡海底);內地的老百姓受災受難。瘌頭黿這種做法被八仙過海裡的呂純陽路過看見了,呂純陽憐憫沿海一帶的老百姓,便想了一個對付瘌頭黿的辦法。據說有種菖蒲草是天上神仙的寶劍。呂神仙砍了一根菖蒲做成了一把寶劍,就去找瘌頭黿精決鬥,經過了幾天幾夜決鬥以後,呂純陽終於勝利了。於是呂神仙對瘌頭黿說:「老百姓本來就很苦,你為何要興風作浪,破壞農田和房屋,弄得百姓民不聊生。」瘌頭黿說:「這關你何事?」純陽說:「老百姓是我們的子民,我怎能不管呢?」瘌頭黿想想打不過呂神仙便客氣地說:「只要是你呂神仙的子民,那我就不去侵犯,我說話算數。如果我做不到,情願讓你作法用寶劍砍死毫無怨言。」呂純陽聽了之後答應了,並且他們倆說好,只要在端午節的門上掛菖蒲的人家,那就屬於呂神仙的子民,沒有掛菖蒲的,那就歸水怪所有,就用潮水淹沒。

到端午的這一天,水怪精瘌頭黿乘著浪頭來了。當浪頭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簷下的時候,瘌頭黿總會看到這些人家屋簷下掛著一束像寶劍一樣的菖蒲,就不敢衝垮。結果跑了許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沒人住的空房子。最後,天黑了,瘌頭黿只好乖乖的回去了。

原來那天呂純陽與水怪精瘌頭黿決鬥後,呂神仙就把手中用來做寶劍的菖蒲灑到了人們住的房子下面。

到了端午,那些菖蒲就變成一把把閃亮的寶劍,人們看到寶劍覺得奇怪,就把寶劍掛在自己的門檻上,所以這一年正因為潮水沒有衝垮田地,才感覺到瘌頭黿精沒有出來,人們才相信菖蒲會變成寶劍,才出現了這樣的安詳情景。後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門上掛一些菖蒲,來嚇退瘌頭黿精,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從此,錢塘江兩岸的老百姓,每年端午節都要在門檻上掛菖蒲,海岸線也基本上一直保持到今天的位置上。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有關菖蒲:


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石菖蒲(本草綱目),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端午節有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於簷下的習俗;根莖可制香味料。亦稱為堯韭。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莖、葉可入藥。

用菖蒲製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汙染作用。

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燻眼之苦。

紫色菖蒲花惹人喜愛,翠綠的菖蒲葉子形狀似劍。

菖蒲花的花語 有著信者之福、愛的音訊、信任、氣質高雅等。菖蒲花自古就被人們稱為花草四雅之一,亭亭玉立、飄逸俊秀的外形給人足夠的信任以及安全感。在端午節時,也可以綑紮菖蒲花掛在門口驅蟲防疫。

菖蒲在德國的花語:婚姻完美。

有關艾草:


艾草種類比較多,形狀也各有不同。其中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小艾、大艾了。

顧名思義,大艾會比小艾更高大一些。

小艾: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可以在清明時節用來做青糰子。


小艾 又叫野艾蒿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有斜升的花序枝,被密短毛。下部葉有長柄,頭狀花序,橢圓形或長圓形,花序凸起;花冠狹管狀,紫紅色,花柱線形,兩性花,花葯線形,花果期8-10月。

多生於低或中海拔地區的路旁、林緣、山坡、草地、山谷、灌叢及河湖濱草地等。

野艾蒿具有理氣行血,逐寒調經,安胎,祛風除溼,消腫止血等功能。能治感冒,頭痛,瘧疾,皮膚瘙癢,癰腫,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因此,在盛夏季節,不妨家養一盆野艾,每當被蚊蟲叮咬、奇癢難耐之時,可隨手摘一兩片野艾葉,搓揉後敷於被叮咬處,即刻癢痛頓消。如果手腳等因不慎而導致外傷出血,也可摘一兩片艾葉,揉軟後敷於傷口處,即可達到止血之功效。

大艾:別名"香艾草"、"大風艾"(廣西)。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銀灰色,花白色,花、莖及葉具有揮發性藥香,葉片味道似檸檬,常被用於製作花露水,擦在皮膚上具有防蚊蟲叮咬的功效。此植物為提取冰片的原料,故有冰片艾之稱。又為發汗祛痰藥,對食傷、霍亂、中暑、胸腹疼痛等有一定療效。歐洲人常拿葉片進行泡茶飲用,有益腸胃健康。主要為人工種植。

乾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

所以端午節掛的就是大艾啦,做艾灸用的也是大艾。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插艾草、掛菖蒲」閒談~
    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個粽葉飄香的時候,繁華的街市上熙熙攘攘,人流湧動,都忙著購買貨物,準備歡度佳節。節前,市埸上出現的一種特殊貨物一一一艾草和菖蒲擺滿了街頭巷尾與街道的兩邊。人們爭相購買這種貨物,幾乎人手一束,家家戶戶預備端午節那天清晨在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
  • 四川的端午節插艾草和菖蒲,與屈原無關與張獻忠有關
    四川的端午節插艾草和菖蒲,與屈原無關與張獻忠有關小時候,到了端午節大人會給我們講端午節的故事,這種口傳的故事是不是史書或古書有記載不是很清楚。有一次張獻忠到荒郊方便,用野草葉子控屁股,他扯到一棵藿麻,擦屁股後,手和屁股火辣辣的疼。他惱羞成怒地說:「四川人壞,四川的草也毒辣,我一定要殺光四川人!」張獻忠準備端午節那天去屠城。
  • 端午節「三種武器」:艾草 菖蒲 大蒜頭
    我們前兩天已經從美食、遊藝等方面,為您介紹了全國各地在端午節期間,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接下來要說的,是藥,草藥的藥。為什麼要介紹藥呢?因為端午節前後,我國很多地方開始進入多雨潮溼的季節,人容易生病,同時蛇蟲繁殖,易咬傷人。
  • 端午的艾草與菖蒲
    這個時節的端午節與花花草草有諸多關聯。佩香囊、鬥百草、粽葉包糯米、懸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飲菖蒲酒、沐蘭、搗蒜都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也都是應時應季的,這裡就盤點一下我們常見的端午花花草草。菖蒲艾蒿掛門上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人們會把艾草掛在門楣或中堂上。
  • 端午節習俗艾草和菖蒲到底有何功效?
    端午節要避五毒,掛艾草、菖蒲,小編可是用五毒的知識考倒了同事呢!
  • 端午節話艾草
    很多的人都知道在端午節的時候要掛艾草,那麼,艾草和端午節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呢?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呢?
  • 端午節也是「古代衛生節」 你家懸掛艾草和菖蒲了嗎?
    在南京的很多老人都知道每到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掛艾草和菖蒲,有句俗語「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懸掛艾草和菖蒲。   這幾天荔枝新聞網友在街頭看到已經有艾草和菖蒲賣了。據攤主介紹,艾草以前可是到處都有的,菖蒲只有水邊才有,現在已經很少了。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節即將到來,大家準備好放假了嗎?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 端午的艾草與菖蒲
    這個時節的端午節與花花草草有諸多關聯。佩香囊、鬥百草、粽葉包糯米、懸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飲菖蒲酒、沐蘭、搗蒜都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也都是應時應季的,這裡就盤點一下我們常見的端午花花草草。迎新老師提示,端午前後的茶席,可以把這些元素融進去的哦!
  • 菖蒲與端午節習俗
    由於地域的不同,端午節便有了不同的名稱,但過節的習俗卻是大同小異。其中菖蒲就是端午節習俗中常用的一種植物,那麼菖蒲與端午節習俗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有何原由呢?東北少數民族在端午節的早晨出去採摘菖蒲、艾蒿,還前往水域捕捉青蛙,然後往蛙口內填一塊墨,使青蛙乾燥。一旦發現有人患浮腫病,就用蛙墨塗抹傷口,傳說必須是在端午節時製作的才有效。
  • 菖蒲與端午節習俗
    由於地域的不同,端午節便有了不同的名稱,但過節的習俗卻是大同小異。其中菖蒲就是端午節習俗中常用的一種植物,那麼菖蒲與端午節習俗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有何原由呢?浙江奉化民間認為端午節前後的藥材治病最靈驗,必須多多採集,送給老人,故稱該節為送藥節。東北少數民族在端午節的早晨出去採摘菖蒲、艾蒿,還前往水域捕捉青蛙,然後往蛙口內填一塊墨,使青蛙乾燥。
  • 艾草菖蒲和粽子
    艾草菖蒲和粽子    每逢端午節,「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家家戶戶,把艾葉和菖蒲插於門楣,年復一年重演著這項古老的端午習俗。今天的人們用菖蒲和艾蒿結紮成束掛在門廊之上,或許已不再考慮健康或闢邪的意義,更多的是難以割捨源遠流長的傳統。
  • 迎端午 掛艾草菖蒲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今天(6月23日)下午,「碧艾香蒲、彩線小符,山塘兒女慶端陽」端午文化主題活動在虎丘街道山塘社區舉行。活動由姑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山塘社區黨委、婦聯、團支部聯合協辦。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了端午節濃厚的歷史內涵以及由來,並介紹了蘇州人在端午節的風土民情,像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門上掛艾草菖蒲、小孩穿五毒衣等習俗。
  • 艾草、菖蒲、五毒月——細說端午的宜與忌
    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國有掛艾草的傳統習俗,有的地方把艾草做成人形掛起來,叫懸掛艾人;有的把艾草做成老虎的形狀,叫戴艾虎;有把艾葉泡上酒,喝艾酒;還有用艾草點燃了燻,有的地方就用艾草搓成長繩,作為驅避蚊蠅的一個手段。艾草本身有芳香的味道,含有非常豐富的揮髮油,鮮艾草還有一種藥香,芳香闢穢,如果戴在身上也能驅避溼氣和瘴氣,這是我們古代的一個習俗。
  • 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看完你就什麼明白了。端午節專屬文章之艾草篇。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划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等。
  • 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在我記憶裡的味道
    小時候的每年端午節,總有人在拔菖蒲的時候滾進河溝裡。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現在其實也有這講究,端午節總要弄點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兩側,它們倆合稱「端午二友」,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它們倆在端午節的存在感可比粽子鹽蛋強烈多了,為啥?等會兒告訴你。
  • 過端午 | 為什麼端午節要在門口掛菖蒲、艾草?原來有這些好處!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之時,端午節驅五毒用意是提醒人們要防害、防病。據《禮記》記載,端午節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端午節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艾草、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 端午家門口掛的艾草菖蒲賣瘋了 醫生說它能救命
    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今天,杭州某社區的物業向小區的業主送上一捆捆新鮮的艾草菖蒲。端午掛艾草菖蒲似乎是從祖上就傳下來的老習俗,老底子的杭州人都說這能驅蚊、驅邪。可其實,很少有人說得出這個習俗的來歷以及真正功效。浙江在線記者也多方採訪專家,來揭開艾草菖蒲的故事。
  • 科普 | 艾草、菖蒲、五毒月——細說端午的宜與忌
    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國有掛艾草的傳統習俗,有的地方把艾草做成人形掛起來,叫懸掛艾人;有的把艾草做成老虎的形狀,叫戴艾虎;有把艾葉泡上酒,喝艾酒;還有用艾草點燃了燻,有的地方就用艾草搓成長繩,作為驅避蚊蠅的一個手段。艾草本身有芳香的味道,含有非常豐富的揮髮油,鮮艾草還有一種藥香,芳香闢穢,如果戴在身上也能驅避溼氣和瘴氣,這是我們古代的一個習俗。
  •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泡艾草、掛菖蒲 專屬端午節的草藥飄香
    nbsp&nbsp&nbsp在天生橋村,幾乎家家戶戶的田地裡都種植有艾草;菖蒲在當地則被叫作「水菖蒲」,通常都生長在池塘邊,且基本都是野生的,很少有人專門種植。後來有村民建議她用菖蒲、陳艾試試。連續三天,李成蓮都採艾草、菖蒲並熬成水為小女兒洗澡,慢慢紅瘡消了,身上也不癢了。&nbsp&nbsp&nbsp&nbsp李成蓮說,就因為這件事,當地村民都把艾草和菖蒲當成一種神奇的藥草來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