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插艾草、掛菖蒲」閒談~

2021-02-08 黃金埠之窗


又是一年端午至,又是一個粽葉飄香的時候,繁華的街市上熙熙攘攘,人流湧動,都忙著購買貨物,準備歡度佳節。


節前,市埸上出現的一種特殊貨物一一一艾草和菖蒲擺滿了街頭巷尾與街道的兩邊。人們爭相購買這種貨物,幾乎人手一束,家家戶戶預備端午節那天清晨在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因此,端午節划龍舟是為了悼念屈原。家家戶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卻是為了什麼呢?


 一說,不用 「走黃巢」,可免血光之災。


據史籍記載,唐禧宗年間黃巢起義,時值端午,義軍攻打中原地區。傳說當地官府放出風聲:「隔山拔刀三分出,黃巢殺人八百萬!」  嚇唬民眾趕快逃離家園,是為 「走黃巢」。此乃朝廷為了牽制義軍、阻止義軍擴大勢力所施之陰謀詭計。

        

中原地區有一戶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和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她嫂子的遺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歲。婦人帶著二小孩逃難,背著她嫂子的遺孤,卻讓自己剛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自己的小孩行走艱難,總是落在後面。

        

走不多遠,婦人遇一黃衣人。黃衣人問:「嫂嫂為何不讓大小孩走路,而讓小的小孩走路?」   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聽後甚為感動,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現在你只要在家門口插上艾草、掛上菖蒲,表示你家乃忠義之家,黃巢便不會傷害你。」  言罷竟忽然不見了。婦人認為是仙人指點,於是回家依言而行,並沿途叫逃難的人們趕快在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可破黃巢之刀云云。因為此婦心地善良,經常行善積德,諸多民眾都相信她的話,立即依言在自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不再 「走黃巢」,安心在家中過端午節。


        

果然,義軍過境,見門口插了艾草、掛了菖蒲的人家,便無人打擾,秋毫無犯。並且,隨軍的醫生還為民眾看病療疾。那些未插艾草、未掛菖蒲的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之家則被義軍屠戮皆盡,其家中財產盡數分給窮苦百姓以及充公作為義軍經費。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了,平民之家不再 「走黃巢」,紛紛插艾草、掛菖蒲過端午節,並鹹效婦人行忠義之事,立與善積德之功。


        

其實,黃衣人是黃巢義軍的謀士,武藝高強。他見義軍所到之處都是無人村,導致義軍無人民支援,處於孤軍作戰的危險境地。謀士知有蹊蹺,於是化裝成便衣,獨自尋找原因。途中遇上了逃難的婦人,始知其中緣由。


黃衣人勿然不見,只是縱身躍上大樹隱匿起來了。


謀士小施一計,不僅破了官府 「隔山拔刀三分出,黃巢殺人八百萬」 的謠言,使義軍獲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援,而且又使民眾行善積德成風。世人於是將此傳統繼承下來,成為今天端午節家家門口插艾草、掛菖蒲的風俗。

        


另一說,攘災避瘟。


相傳很久以前,按常規瘟神在端午節那天要降災,天帝產生惻隱之心,便派神仙下凡體察民情。五月五日,天帝的使臣扮成賣油翁吆喝道:「一葫蘆二斤,二葫蘆三斤。」  大家爭先搶購。只有一位老者不僅不買,還告訴賣油翁帳算錯了。等油賣完,賣油翁尾隨那位不買油的老者,說:「你是好人!今晚瘟神降災,你在屋簷下插上艾草、菖蒲,就可以躲過瘟災。」   老者聽後,就挨家挨戶告訴了所有的人,於是家家插上艾草、掛上菖蒲,瘟神無法降瘟施災,人們都平安得救了。後來世代相傳,習以為俗。



此乃神話傳說而已,真正原因是艾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可以製成艾絨治病、炙穴,又可驅蟲。《荊楚歲時記》記載:「採艾以為人,是門戶上,以禳毒氣。」  意思是說,因為端午節已到夏天,蛇蠍蟲蟻活動頻繁,出沒無常,人們受到百毒侵體的威懾,所以採集艾草,將艾草扎作成人形,掛在門戶上可以禳除毒氣。


《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  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在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迷信,認為菖蒲是劍,可以卻鬼避邪,從而在心理上獲得了安全感,取到一種戰勝邪惡的積極作用。


艾草、菖蒲插在門上,不但雅觀,美化了環境,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清新了空氣,而且的確還有殺蟲滅菌的功效。從前新生兒 「滿三朝」 之日,接生婆將主人家端午節過後收藏的幹艾草和菖蒲煎水給新生兒洗浴,使新生兒滅菌,遍身清爽,有利於健康成長。



年復一年的端午佳節,龍舟競渡,鏗鏘激奮的鑼鼓聲響起了《離騷》之千古絕唱,不斷追思屈原的愛國情懷,使炎黃子孫富有愛國之心;



年復一年的端午佳節,千家萬戶的艾草菖蒲,清香馥鬱,溢出了仁義道德的靈魂,代代傳承與人為善之道,使人活出了精彩!


相關焦點

  • 掛艾草與菖蒲
    掛艾草與菖蒲 2018年06月13日 15:17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掛艾草和菖蒲的寓意
    端午節即將到來,大家準備好放假了嗎?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 【科普趣聞】端午節習俗-掛艾草
    端午節習俗—掛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 欣賞:端午節掛艾草
    端午節前,我去早市、菜市場見到很多買賣艾草的商販,一小把大約有六七株,一元錢。買者眾,我也跟風隨俗買了一把,回到家綁在了門上。果然,每次進出家門,一股艾香飄來。先前總以為艾草是一種「臭蒿子」,但細聞之下,差別很大,艾草之香清腦醒神,回味悠長。再後來,在紀錄片上看到江南水鄉,清明節前會用艾草汁液與米麵一起,做成青團,也是無上美味。
  • 端午家門口掛的艾草菖蒲賣瘋了 醫生說它能救命
    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今天,杭州某社區的物業向小區的業主送上一捆捆新鮮的艾草菖蒲。端午掛艾草菖蒲似乎是從祖上就傳下來的老習俗,老底子的杭州人都說這能驅蚊、驅邪。可其實,很少有人說得出這個習俗的來歷以及真正功效。浙江在線記者也多方採訪專家,來揭開艾草菖蒲的故事。
  • 端午節「三種武器」:艾草 菖蒲 大蒜頭
    我們前兩天已經從美食、遊藝等方面,為您介紹了全國各地在端午節期間,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接下來要說的,是藥,草藥的藥。為什麼要介紹藥呢?因為端午節前後,我國很多地方開始進入多雨潮溼的季節,人容易生病,同時蛇蟲繁殖,易咬傷人。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端午節:有關菖蒲和艾草的小秘密都在這裡啦
    每年端午,麻麻都會在門上掛菖蒲和艾草,寓意驅災闢邪,招百福,祈求平安、順利、身體健康。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那麼大家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菖蒲和艾草嗎? 呂純陽聽了之後答應了,並且他們倆說好,只要在端午節的門上掛菖蒲的人家,那就屬於呂神仙的子民,沒有掛菖蒲的,那就歸水怪所有,就用潮水淹沒。到端午的這一天,水怪精瘌頭黿乘著浪頭來了。當浪頭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簷下的時候,瘌頭黿總會看到這些人家屋簷下掛著一束像寶劍一樣的菖蒲,就不敢衝垮。結果跑了許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沒人住的空房子。最後,天黑了,瘌頭黿只好乖乖的回去了。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插艾草有什麼講究?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當然了重點在於後者了。
  • 端午家門口掛的艾草菖蒲賣瘋了 醫生說它甚至能救命
    端午將至,幾乎家家戶戶的大門口都掛上翠綠的艾草菖蒲。今天,杭州某社區的物業向小區的業主送上一捆捆新鮮的艾草菖蒲。  端午掛艾草菖蒲似乎是從祖上就傳下來的老習俗,老底子的杭州人都說這能驅蚊、驅邪。可其實,很少有人說得出這個習俗的來歷以及真正功效。浙江在線記者也多方採訪專家,來揭開艾草菖蒲的故事。
  • 端午避瘟驅毒:插艾葉、掛菖蒲、飲藥酒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於是中草藥在這些節日活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不少地方都有插艾葉、掛菖蒲、飲藥酒等習俗,人們用它來驅病闢邪,以祈求安康。 農曆五月,艾草的長勢旺盛,古詩云:「端陽時節草萎萎,野艾茸茸淡著衣。」
  • 端午的艾草與菖蒲
    這個時節的端午節與花花草草有諸多關聯。佩香囊、鬥百草、粽葉包糯米、懸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飲菖蒲酒、沐蘭、搗蒜都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也都是應時應季的,這裡就盤點一下我們常見的端午花花草草。菖蒲艾蒿掛門上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人們會把艾草掛在門楣或中堂上。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為何在端午節掛艾草?有哪些寓意?所掛的艾草何時取下?
    本文屬原創首發,侵權必究民間有一句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來看,在清明節應該在門的兩側插入一些柳樹,在端午節需要在門窗上插一些艾草。很多地區都保留著這個習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臨了,你們那的習俗是怎樣的呢?對於端午插艾有哪些寓意?所掛的艾草何時取下?在農村所說的端午插艾,其實是為了招福驅邪,除此之外還能夠驅蚊防病。尤其是最後所說的這點,你愛草在農村非常常見算是一種野草,但是它的用途相當大,其中一點就是可以驅蚊蟲,還能夠淨化空氣。
  • 迎端午 掛艾草菖蒲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今天(6月23日)下午,「碧艾香蒲、彩線小符,山塘兒女慶端陽」端午文化主題活動在虎丘街道山塘社區舉行。活動由姑蘇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山塘社區黨委、婦聯、團支部聯合協辦。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了端午節濃厚的歷史內涵以及由來,並介紹了蘇州人在端午節的風土民情,像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門上掛艾草菖蒲、小孩穿五毒衣等習俗。
  • 端午節掛艾草有麼寓意?端午節上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來
    本周五,我們將迎來五月的端午節,在人們中間,總有一種說法是「清明節插柳植,端午節將插艾草」,這也是許多地區的傳統習俗,這個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那天,將在門的兩側插入柳枝,到達端午節時,門窗上會插入艾草,這種習慣已存在很長時間了,端午節掛艾草的意義是什麼?
  • 端午節話艾草
    很多的人都知道在端午節的時候要掛艾草,那麼,艾草和端午節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呢?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呢?
  • 端午的艾草與菖蒲
    這個時節的端午節與花花草草有諸多關聯。佩香囊、鬥百草、粽葉包糯米、懸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飲菖蒲酒、沐蘭、搗蒜都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也都是應時應季的,這裡就盤點一下我們常見的端午花花草草。迎新老師提示,端午前後的茶席,可以把這些元素融進去的哦!
  • 端午節也是「古代衛生節」 你家懸掛艾草和菖蒲了嗎?
    在南京的很多老人都知道每到端午節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掛艾草和菖蒲,有句俗語「清明插柳枝,端午插艾蒲」,在這天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懸掛艾草和菖蒲。   這幾天荔枝新聞網友在街頭看到已經有艾草和菖蒲賣了。據攤主介紹,艾草以前可是到處都有的,菖蒲只有水邊才有,現在已經很少了。
  • 端午門口慣掛艾草菖蒲 民間視其為防疫驅邪靈草
    一個水裡生,一個土裡長,一個是挺拔如利劍,一個是曲折如花邊,本是兩種相異的植物,卻因端午在各家的門楣上相遇相伴。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老杭州人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