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團參觀山陝會館(來源 山東圖片庫 攝影 董麗娜 轉載請註明)
採訪團們在認真聽講解山陝會館歷史 (來源 山東圖片庫 攝影 董麗娜 轉載請註明)
細雨中的山陝會館
中國山東網9月16日訊(見習記者 王永春)9月16日上午,跟隨「孔子故鄉 中國山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採風活動的腳步,記者來到聊城山陝會館。
走過一條條長方石板鋪就的街巷,在古運河的西岸,一座雕梁畫棟、坐西朝東的古建築群落映入眼帘,這就是曾於2009年在「京杭大運河特種郵票」上出現的山陝會館,為運河明清八大會館之一,曾經紅極一時的山陝客商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奮鬥足跡和故事,它成為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
山陝客商建造在運河畔的明珠
進入山陝會館前,採訪團首先看到的是山門(此指會館正門)門楣上方刻的「山陝會館」四個大字。往下,是一副陽刻木質楹聯,上聯:本是豪傑作為,只此心無愧聖賢,洵足配東國夫子;下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氣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聖人。字體雄渾,氣魄宏大,對聯中的「東國夫子」指的是孔子,「西方聖人」指的是武財神關羽。
聊城山陝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由山西、陝西的商人集資興建。整組建築由山門、戲樓、南北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南北碑亭、三殿及春秋閣等部分組成,大小房屋160餘間,處處可見輕俏秀麗的建築風格和精湛的木、石雕工藝,稱得上是當年運河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縱觀聊城山陝會館的楹聯、額匾及雕刻,仿佛身臨200年前,濃鬱的文人氣、厚重的江湖氣和世俗的商人氣相互交融、撲面而來。山陝會館整個建築布局緊湊,錯落有致,連接得體,裝飾華麗,堪稱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說聊城山陝會館是歷史上聊城商業發達、經濟繁榮的見證並不為過。
山陝會館主體結構為關帝廟和戲臺
走進會館,過一道狹長甬道,採訪團來到一處庭院,庭院東側是一座戲樓,西側是關帝殿。戲樓為複式結構,上下兩層,上層供奉戲神唐玄宗,下層為戲臺。戲樓兩側4根簷柱上有兩副石雕楹聯。內聯楷書陽文:宮商翕奏賞心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駿馬高帆順風。外聯楷書陰文:結五萬春花奏雅宣和無戾風騷稱傑構;譜大千秋色鏤金錯彩有裨世教即奇觀。聯文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書法雋永。
庭院西側的關帝殿位於整個會館的中心,殿前簷下懸掛著「大義參天」的巨幅木匾,大殿石柱正面刻有歌頌關羽的楹聯:「偉烈壯古今,浩氣丹心,漢代一時真君子;至誠參天地,英文雄武,晉國千秋大丈夫」。復殿中供有關聖帝君、關平和周倉3尊雕像。關聖帝君神像高3米,身穿刺繡滾龍袍,鎏金冠旒,威麗端正,儼然帝王形象。
庭院南北兩側是看樓,平時商人都在兩側的看樓看戲,院子中間則空著一大片空地。據介紹,山陝商人對關帝非常敬重,中間的位置要留給關帝看戲的,不能擋住關老爺的視線。
庭院內有兩棵古槐,據介紹這兩棵樹的樹齡已有560年, 而山陝會館只有270年歷史,所以是「先有古槐,後有會館」。槐樹被譽為富貴樹,所以商人們當年以兩棵古槐中間定線建館。因此,會館的方位非常特殊,坐西朝東。東方代表紫氣東來,會館大門正對運河水,水則生才,預示著財源滾滾來。
多處建築體現山陝商客經商理念
會館由山陝商客建造,館內多處建築體現山陝商客經商理念。商人講求條理和高效率。會館的後面的小樓是商人們的住處。左右各有一個小門,小門後面是上樓的樓梯。小門和樓梯非常窄,只容得一人通過。晉商勤儉節省,不把樓梯修得寬敞,省出更多的面積用於居住。
樓梯很窄,所以右側門上寫著「登階」,左側門上寫著「樓步」,無論上樓下樓,大家都遵循「靠右行走」的禮儀,上樓時從「登階」上去,下樓時從「樓步」出來。講禮儀、守秩序,這樣才能減少內耗,效率才會更高。
除此之外,會館內還建有16通碑碣,碑文詳細記載了山陝會館歷次維修建設和花費情況,碑陰還刻有各商號名稱及其捐銀數量,共2888家商號,最多的捐了1373兩,最少的只捐了1分錢。1分錢也是心意,都是功德,一視同仁,全都刻在碑上。
此外,南碑亭西首內壁上,還立有清乾隆所刻的契碑一塊,山陝會館置買園地闊步數目、四至、買價及刻石立碑之因都詳細記錄在上。
山陝會館戲臺
古老的山陝會館與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交相輝映
山陝會館中精緻的雕刻藝術盡顯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