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鳳仙人: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塊瓦件。仙人一般為三鬃長髯之老者騎「雞形獸」背之上,人與「雞形獸」連在一起而頭部另外製造。有人說仙人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也有人說仙人是暴君齊湣王的化身、還有人說仙人是治水英雄大禹。
龍:在房脊上作為跑獸排頭兵,四足蹲於「儀脊」之上,形如獸,下頜有須,所以它屬於「蹲脊獸」,又稱為「龍種獸」,其背部與押魚一樣,正中擁有一排倒刺的龍脊,威風凜凜,不可方物。
鳳:鳳有六像、九苞。所謂六像:頭像天、目像日、背像月、翼像風、足像地、尾像緯(即五緯,亦稱五星,中國人將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填星等五顆行星合起來的稱呼,它們與五行分別對應金、木、水、火、土)。所謂九苞:一曰口包命、二曰心合度、三曰耳聽達、四曰舌詘伸、五曰彩色光、六曰冠矩州、七曰距銳鉤、八曰音激揚、九曰腹文戶。
獅子:在脊獸譜系裡,獅子雖然位居老三,卻值得高度重視。這在於它是十個脊獸裡唯一來自現實的動物。根據考古資料,至遲在北宋,獅子已經成為鎮守房脊的瑞獸了。
天馬:馬是「六畜之首」,古人相信,人與萬物之間是可以「靈性相通」的,人死留魂,物去轉世,馬也不例外。天馬,意為神馬。天馬粗看與海馬相似,細看多出一堆翅膀。
海馬:房脊走獸中的海馬是神獸。在脊獸譜系裡,海馬本意是來自海外的馬,而不是來自海裡的馬。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州級建制的建築中,城樓垂脊上一般只有天馬、海馬、獅子三個跑獸。這很好理解,畢竟它們各管天空、水下、陸地世界。
狻猊:比獅子還要兇猛的頂級巨獅。作為脊獸,狻猊與獅子的外形區別較大,獅子身上無鱗甲,頭部有捲髮,更像雄獅;狻猊已經披上了中國文化賦予它的鱗甲,頭部只有披垂而下的鬃毛,面部造型像老虎,因而民間雕塑裡一般採用「虎頭、龍爪、虎尾」的造型體現狻猊。或者說這一形象更靠近母獅。
押魚:作為魚與獸相結合的一種神獸,押魚是水族魚類的統領。故宮房簷上的押魚,遍體鱗甲,只有那條得意的魚尾透露出了它的原形。一般認為押魚就是古代傳說中的「虯龍」,它是有角的小龍,尾部帶鰭似魚形,具有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力。
獬豸:作為傳說中的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的毛髮,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在中國古代的法律文化中,獬豸一向被視為公平正義的象徵,它怒目圓睜,能夠辨善惡忠奸。它的驅害闢邪力,彰顯其正面形象,取意於對法律精神的繼承。
鬥牛:鬥牛亦叫蚪牛,為傳說中虯螭一類的生物,無角,其造型是牛頭獸態,身披龍鱗。鬥牛與押魚的神性相同,一說其為鎮水獸,古時發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鎮之。故說它是祥瑞的動物,立於殿脊之上意有鎮邪、護宅之功用。
行什:「行什」裝飾是中國古代建築屋頂裝飾的孤例。因為在古代建築的獸脊譜系裡,行什僅僅出現在等級最高的建築-太和殿上。真人領先,行什殿後,完成了「走九」的最高一級,所以說這是古代建築屋頂的孤例。因為太和殿的簷角除九個走獸外,還增加一個貌似猴形的裝飾,因為排在第十位,人們稱它為「行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