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聞言事讓康熙痛苦不堪,為何榮妃是受害者,這27字讓人恍然大悟

2020-12-21 遊遊史語

康熙大帝被人稱作大清第一巴圖魯,這是勇士的最高級別,他不僅飽讀詩書,而且擅長騎射,對內治國安邦,對外剿除叛亂。這樣一位文治武功的皇帝,他曾是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多年來被輔政大臣控制著,被孝莊壓迫著,那時的清朝剛剛初定,看著水面平靜,其實暗藏殺機,臺灣一直懸湖海外;三藩不斷壯大,而且費用半天下;沙皇蠢蠢欲動,欲犯我邊境;北方的葛爾丹擁有十萬鐵騎,枕戈待旦。

對於年幼的康熙,他一個錯誤的決定,便直接讓大清國戰亂四起,他只有忍著、學著、看著,然後降服他們、消滅他們、利用他們、讓大清朝強盛起來,這便是帝王之術。康熙擒獲鰲拜後,斬殺其黨羽,然後正式獨權專政,他提拔自己的國丈索額圖為中堂,明珠為大學士。對於此二人,世間早有傳言,明珠為萬花筒,博覽群書,無所不知;索額圖為三隻眼,全國六品以上的官員,他都熟記於心,各種履歷都在他的肚子裡。他們是康熙的左膀右臂,也是康熙的兒女親家,明珠之妹是康熙的惠妃,索額圖的侄女是康熙的皇后,後來產下皇子胤礽被封為太子。

他們都是身居高位,原以為應該無欲無求,然而權利和儲位的爭奪越來越激烈,索額圖有太子胤礽,明珠有長子大阿哥,他們表面平靜,其實暗地裡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濫殺無辜,為了自己的私慾,棄皇權於不顧,康熙作為最高統治者,他自然清楚和明白,這樣的事情不可避免,但是要適可而止。古代朝廷,向來有風聞言事之說,何為風聞言事?意思各盡其言,聽風便是雨,不需要有證據,也不需要得知事情的緣故,舉報真實者得賞,舉報虛假者也不處罰,大家儘管相互彈劾百官。

這個風聞言事早些在順治年間被暫停,因為過於醜陋,而且好多官員挾私報復,不問青紅皂白便能彈劾百官,順治為了刷新吏治,嚴格打擊挾私報復之人,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彈劾官員,會受到嚴懲。康熙晚年吏治混亂,而且因為年邁多有鬆懈,他感覺百官很少說話,朝堂上只有幾位重臣的聲音,百官是敢怒不敢言,康熙深知是黨爭造成的,於是讓李光地大開風聞言事,舉報真實的有賞,證據不足的不罰不賞,廣開言路。

對於百官來說,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他們同朝為官,自然知道對方什麼品行,有的因為權勢或者脅迫,他們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有康熙皇帝撐腰,他們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時間朝堂混亂不堪,誰能背後不參人,誰能背後無人參,這次廣開風聞言事,一天下來彈劾的奏摺堆出了山,康熙真是大跌眼球,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朝堂上下全是奸臣,大清朝只有兩個人沒有被參,一個是孝莊太后,一個是康熙皇帝。

在眾多奏摺中,以索額圖、明珠、太子、大阿哥為主,太子被人舉報私制皇服,當時康熙北徵葛爾丹,在盛京病重,索額圖生怕明珠和大阿哥造反,脅迫康熙改立儲君,索額圖慫恿太子在京城登基。這明顯是詛咒康熙早死,最後康熙喝了金雞納霜保住一命。

索額圖被人舉報暗殺康熙,當時南京丟失三門紅衣大炮,索額圖聯合前明朱三太子,炮轟明陵,最後被魏東亭查獲,解除了這次危機。康熙在北徵葛爾丹歸途中,索額圖曾經派人襲擊康熙,利用葛禮和朱三太子的人手。

大阿哥被人舉報虛假信息,當時大阿哥一時貪功冒進,被葛爾丹活捉,最後在藍齊兒的幫助下逃脫,對於大清朝來說,皇子被活捉是奇恥大辱,如果被康熙知道必然與儲位無緣,最後在明珠的幫助下騙了過去。

明珠被人舉報黨同伐異,排除異己,多次參與黨爭和儲位的爭奪,他散盡家財,皇宮之內皆受他的好處,皇帝的起居也被人監視。明珠為人圓滑,做事滴水不漏,心狠毒辣。後來在過六十大壽時,李光地列出十大罪狀,因此被康熙打入大牢。

風聞言事一開,康熙甚為大怒,都是自己的親人,自己的骨肉,竟然做出悖逆之事,他不信,他也不敢信。他安撫百官奏摺是最不能取信的,其實他的內心無比的痛。此時榮妃出現在他的身邊,康熙把榮妃最愛的女兒送給葛爾丹,榮妃必然對我恨之入骨,我的親人和骨肉都那麼恨我,想讓我死,榮妃也必然不可信。於是康熙把他降為答應,最後降為庶人,讓她刷洗馬桶。

康熙為何對榮妃這樣?他是那麼的寵愛榮妃,如果你看遍康熙的經歷,也許你會明白,康熙的多疑不輸於曹操,他私自成立的十三衙門,當時索額圖和明珠都不知道,索府和明府臥底眾多,索額圖的管家來自十三衙門,潛伏十幾年,魏東亭的小妾也是康熙派去的臥底,越是他的親近之人,他越是提防,也許康熙擔驚受怕慣了,他不能相信任何人。

此時的風聞言事,此時的親人悖逆,康熙必然怪罪最親之人,痛恨最親之人,這時的榮妃正是他的最親之人。榮妃在刷馬桶時,曾對藍齊兒這樣說:「諸子爭寵,手足相殘,這個時候誰對他最親,他便把痛苦砸在誰身上。」這27個字徹底解讀了康熙,康熙就是這樣一個人,也許這是帝王的做派吧,作為現在的我們很難感受。康熙在病逝前,曾經向上天祈求二十年,他要培養一個後繼之君,可是事與願違,他只得把大位傳給四阿哥胤禛,雍正不是康熙的最佳人選。

相關焦點

  • 同為10年生6胎的康熙寵妃,德妃笑到了最後,榮妃為何受盡冷落?
    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再次大規模冊封后宮,時為德嬪的烏雅氏和榮嬪馬佳氏一起獲封妃位,但在「四妃」中的排名,德妃位列第三、榮妃位列第四。榮妃的地位,已經明顯下降。和榮妃馬佳氏一樣,自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的10年中,烏雅氏也接連為康熙皇帝生育6位皇嗣:三位皇子、三位公主。
  • 她不到十歲嫁給康熙,成為康熙最早的女人,卻因皇太子被康熙厭惡
    康熙后妃數量在大清皇帝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共有55人之眾,當然這也是因為康熙在位時間長、較為長壽有關,在這眾多的妃嬪中,有深得康熙寵愛並且為大家熟知的宜妃郭絡羅氏,不過宜妃雖然很得康熙寵愛,卻並不是康熙最早的女人,那麼誰是康熙最早的女人呢?她就是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講的榮妃馬佳氏。
  • 《康熙王朝》容妃:康熙的童養媳,生下6子,逐出宮後被馬桶砸死
    容妃因為得了孝莊死前的口諭,不能廢太子,而惹惱了康熙,康熙雖然愛她,但是為了大局只能犧牲她,貶她為嬪,後來她還放走了紅玉,結果被發配去刷馬桶,後來悲慘死去。但是其實容妃和她的女兒藍齊都是虛構的,歷史上容妃的原型應該是榮妃。
  • 康熙遺詔嬪妃隨兒子居住,乾隆為何獨留胤禮、胤祿生母在皇宮供養
    這對於清朝慣以「孝」治天下的皇帝們很是頭疼,留在皇宮內供養,有礙於太后獨尊,也有礙於皇權在後宮的施行;將她們放到宮外由其兒子供養,又有失皇帝們「誠孝」的美名。好在,「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為了給後世皇帝省去這個麻煩和糾結,他早早的預留了遺詔,命年老嬪妃出宮居住於兒子府邸,有各自的兒子供養。既然有先皇遺詔,後世皇帝遵照執行便是。
  • 她為13歲的康熙生下第一子,又生一公主,得到超規格寵愛
    可以想見,這是玄燁人生裡首個孩子,他期盼著能夠承接一份皇家的祥瑞,甚至是藉此祈福大清的祥瑞。但是很可惜,大阿哥三歲時就夭折了。古代由於醫療水平不高,很多嬰兒生一場病,發一次燒就意味著走一趟鬼門關,因此雖然是悲劇,可也是並不稀奇。接下來,我們有必要聊一聊孩子的母親,榮妃馬佳氏。
  • 密嬪王氏:康熙身邊的漢人寵妃,女人有時不爭不搶才是最高情商
    在康熙心中,一生的摯愛莫過於髮妻赫舍裡氏,無奈赫舍裡氏紅顏薄命,未能陪伴著康熙一直到老。在赫舍裡逝世之後,康熙身邊那些有名的妃子莫過於惠妃、榮妃、德妃等等,這些妃子在康熙的心中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康熙妃子劇照相對於這些赫赫有名的妃子來說,知道密嬪王氏的人可謂是寥寥無幾,並且這位妃子的封號也很奇怪。
  • 康熙13歲就當爹了!
    其實這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家庭親屬結婚啊,像順治皇帝去了他的表姐叫做博爾濟吉特氏,光緒也是一樣娶了自己的表姐,我國法律不許近親結婚,這是有生物學的道理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能夠導致患遺傳病的基因不過平時不會發做。
  • 她13歲成為康熙身邊丫鬟,生皇次女,盛寵一時,卻死得不明不白
    提到康熙早中期的寵妃,人們比較熟悉的有榮妃、宜妃、惠妃與德妃,殊不知,其實還有一些隱藏的寵妃,她們都因一些不知名的原因而失寵了,本文要講的這位便是康熙早年十分寵愛的一名妃子,
  • 密嬪:康熙唯一平民籍漢妃,很受寵愛,康熙卻留下密旨不許她出宮
    康熙的密嬪,可能相對於康熙的其他嬪妃而言,很少有人知道,而且她的封號「密」字,相對來說也比較奇怪,因為我們認知中的很多嬪妃,如惠嬪、德嬪、宜嬪等嬪妃的稱號,從字面的意思上看,就能感覺到是比較美好的,要不然就是德才兼備,要不然就是非常的恭順。
  • 乾隆寫詩4萬首,不及康熙一個字!
    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 也許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動了上蒼,自得到了這「福」字後,孝莊皇太后的身體竟奇蹟般康復了! 有感於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為了永久保存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孝莊皇太后命人將其刻在石碑上,日夜撫摸,祈求多福。十五年後,她以75歲的高齡離世,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
  • 康熙皇帝的四位皇后4:孝恭仁皇后
    只有「惠宜德榮」四妃(良妃衛氏是康熙三十九年後才得的妃位,慧妃未成年就早夭),原本大阿哥的母親惠妃納喇氏是四妃之首,應該由她主持後宮,但是惠妃的哥哥納蘭明珠在康熙二十七年時,因為朋黨之罪被罷官,後來雖然再次啟用,但是已經失去了權勢,因此惠妃在宮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影響(皇后在時有記錄:惠妃同榮妃馬佳氏受太后懿旨有協理六宮之權)。
  • 康熙視如珍寶的公主榮憲,穿龍袍下葬,244年後屍體依舊栩栩如生
    最讓人意外的是出土時公主身穿龍袍,而且屍體依舊栩栩如生。清朝到現在最起碼也有兩百多年了,為什麼這具屍體還能保存的如此完整?而且她一個公主為什麼會穿龍袍下葬?考古學家根據墓志銘的研究之後認為這是康熙視之珍寶的固倫榮憲公主,與康熙有密切關係。熟悉《康熙王朝》的網友們對「蘭齊兒」一定不陌生,這位公主是康熙的掌上明珠,而她的原型就是固倫榮憲公主。
  •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900多字的「說明書」,只說了3個字!
    最後,名為白晉、張誠的兩位法國傳教士入宮獻藥,太醫們雖然對洋人的藥有排斥,但事態緊急,不敢怠慢,趕緊找人試藥後,給康熙服下,康熙竟然神奇的康復了。後來人們才知道,康熙所患之症,名曰「瘧疾」,而兩位法國傳教士所獻之藥,名叫奎寧,又名金雞納霜。
  • 皇城相府為何叫皇城,原來這一切和康熙有關!
    因為自明初朱元璋開始,廢除宰相制,不再設立宰相之職,到了清朝,延續了明朝的內閣制度,內閣大學士基本等同於之前的宰相,所以陳廷敬的故居就被人稱為相府。之所以被稱為皇城,是因為康熙皇帝巡視山西時,曾經兩次下榻這裡,後來就被人稱為皇城相府。
  • 靈位被燒,棺槨被毀,康熙景陵為何屢次遭難!
    康熙皇帝的景陵不但屢次遭到盜掘,還有三次大火之災,1952年,專家組在進入被盜數次破舊不堪的景陵後,發現裡面文物所剩無幾,而積水更是嚴重,康熙皇帝的屍體也許就在臭水之中,但是接下來專家們經過商討選擇了密封陵墓,直到現在,景陵依舊密封。
  • 康熙為何要拆除部分南京故宮建築材料來興建這座廟宇?
    但是歷經兩百多年風雨侵蝕,到明末時南京故宮主要建築已經殘破不堪,南明弘光帝舉行監國大典時只能勉強借用武英殿這樣等級較低的殿宇舉行。 後來寺僧們四處化緣、多方籌措,到康熙年間重新修復了部分建築,但和初建時的規模相比已大大縮小。不過這座寺廟卻很快受到了康熙帝本人的重視,先後兩次以朝廷的名義贈金布施,使得此寺不僅恢復舊觀,而且壯麗尤勝從前。
  • 平常大家都喜歡貼「倒福」,但為何康熙寫的這個福不能倒著貼?
    平常大家都喜歡貼「倒福」,但為何康熙寫的這個福不能倒著貼?前言:2020年即將又要過去了,沒有幾個月份就會迎來新的一年,每年的「貼春聯」就是一個很值得開心的事情,然而春聯上的字也是有著各種不同含義存在的。除了春聯之外,我們也都需要在家中的各個角落上貼上「福」字,不難以發現到一個問題,為何福字總是倒貼的狀態呢?
  • 康熙皇帝的景陵為何會埋葬48個妃子?只因他情深義重,打破常規
    康熙皇帝,八歲登基,在位61年,是我國歷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死後葬於今天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清東陵是清朝的帝王后妃陵墓群,共建有皇陵五座,有順治帝孝陵、康熙帝景陵、乾隆帝裕陵、鹹豐帝定陵、同治帝惠陵。他的景陵,從空中俯瞰,整體呈半圓形,地位高者靠前居中,地位低下者居後。
  • 安排雍正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康熙最想把皇位傳給誰?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同時也是康熙朝的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在康熙「智擒鰲拜」的過程中,赫舍裡氏家族的索尼、索額圖等人皆立有大功,再加上這一時期的赫舍裡氏很好的處理了後宮的關係,並且給予了康熙皇帝以重要的安慰與支持,所以這就使得康熙對於整個家族充滿了感恩,同時也與赫舍裡氏皇后本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康熙王朝》分析,愛妃去世後出家的順治帝,真的只去了五臺山?
    黃袍換得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徵北討幾時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雖然孝莊皇太后對外宣稱「順治帝出家,已經遁入空門了」,但是還有許多人懷疑順治是因為上次出家未果,心中憤憤不平,是真的不想再當皇帝了,一心決卻塵緣出家當和尚,堅決不回來了。傳聞中說順治帝是跑到五臺山寺廟裡去了……關於順治帝的結局,《清史稿》只作了簡短的記載,「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崩於養心殿,年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