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乃在覺苑之南

2020-12-16 澎湃新聞
又一個周三下午。

和其他周三下午一樣,我在地鐵上。車廂單調地「哐當」,晃蕩前行,眾人被帶著一起,前後左右晃蕩。

滿腦子亂七八糟的念頭倏來忽去,思緒仿佛一直在縈繞著什麼,又好像一直在想脫離什麼。在這種時候,越是閉著眼睛什麼都不願想,感官就越敏銳得很。不用睜眼,也能感覺到鄰座大叔一邊翻抖音一邊呼吸出的濃烈煙味。靠著拉杆的一個女的翻來覆去地教訓著「做銷售肯定要隨時保持著狼性啊多加班也是為你好啊」,不停在我耳膜上鼓譟。

佛本生故事之「道見病臥」,說釋迦為太子時,出城南遊園,遇患病之人臥於路邊,因有所思,想出家以脫病 本文圖均為 吉燠 攝

手機又在包裡聒噪地叫喚起來,不耐煩地接起來沒好氣地說:「要幹嘛!?」

「你還不回來啊?」電話那頭問。

「回來?」我清了清腦子,想起來了,「王大嫂子啊,打錯電話了吧。」

王嫂楞了一下,也聽出了我是誰,有些尷尬:「哦哈哈,打錯了打錯了。給你王哥打電話,怎麼打到你這裡來了?」頓了頓,又說:「什麼時候再過來玩啊?你王哥望著你來玩啊。」

王嫂是王哥的老婆。王哥是覺苑寺的文管員。

覺苑寺是劍閣縣一座明代寺廟,一座我去過五次的廟。

覺苑寺主體大雄寶殿,建於明代天順初年(約1457前後)。發願僧淨智、徒道芳及諸善士有肖像繪於殿門之後的壁上

記憶是個奇怪的東西。華茲華斯說詩歌是在寧靜中的回憶,是一種自然流露。「流露」是連續有序的,而我們的記憶,卻似乎全是一些蒙太奇的片段:電影院裡坐著的樣子、伸過來的手、偏著頭的樣子、街角的一個小男孩。而且在不同的時候,因為心情的不同,畫面中的有些東西會後退模糊進背景中去,而另一些卻會走到臺前,立體地凸顯存在,比如藍黑色的指甲、柱上的彩繪卷紋、開鎖時門環撞擊木頭的聲音或者是指邊的一縷捲髮。

佛傳故事之「夜半逾城」局部。淨飯王不許太子出家,釋迦因於夜半諸軍士採女昏睡無知時,跨白馬犍陟升空,四天王捧馬足,帝釋天引路,逾城而去。

所以,回想我第一次在覺苑寺,王哥提著手電筒,興致勃勃地介紹覺苑寺輝煌的歷史時,我記起來的,不過是模模糊糊的隻言片語:古蜀道上的重要驛站,始建於唐代,明代重建,完整三世佛塑像,牆頂額枋懸著什麼木的二十四諸天之類的。

古金牛道劍閣段。「金牛道」得名於戰國時「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故事。該段一路青石坦蕩,兩旁古柏參天,據說有秦始皇敕令栽種的,號為「皇柏大道」

我印象最清晰的,是殿門被「吱吱呀呀」地推開後,迫不及待地跳進去,看見金碧滿堂的壁畫時,張大了嘴,長長地「啊」了一聲,以及王哥在旁邊自豪得意又略帶善意嘲諷的笑。

四壁十四鋪,密密地繪滿了完整的佛本生因緣故事。行雲流水,以及行雲流水般的山石花木和宮室苑林間,滿滿的都是枝頭鳴啾的雀鳥,奮鼻怒蹄的駿馬,搖耳晃牙的白象,欄板上細細圜圜的松石綠圖案,以及數不清的小小的人兒。他們細細的手,細細的腳,張牙舞爪地,輕紗曼妙地,舞刀弄棒地,大袖飄飄地,在壁上伸手伸腳地活動起來。鐵線描、蘭葉描、各種描畫。身上的瀝粉貼金如向晚池塘中的睡蓮,點點光,而小小的臉兒,卻在微暗的天色中發著白……某個廊下,牆後默默伸進來一枝同樣白白的梅。

佛傳故事之「度捕獵人」。羅閱祇國山中有眾人殺獵為業,佛陀向他們言說殺生食肉不僅多病夭亡,而且罪業無量,度化諸獵人歡喜信受

在隨後那一刻,我記得心裡充滿了歡喜,慢慢地、靜靜地無限擴張。好像毗尼園中,摩耶夫人攀著無憂樹低垂柔軟的枝條,低眉望著誕下的釋迦太子。好像淨飯聖王欣欣然懷抱太子,香花滿路往去天祠祈吉,諸天神像起座而迎,百千天人皆大歡喜。

佛本生故事之「樹下誕生」。佛母摩耶夫人有「乘象入胎」之夢異後十月,與諸採女在毗尼園遊玩時,在波羅叉樹下,由右脅誕下太子。帝釋天以細密絕妙的憍支迦衣承接太子

古金牛道自朝天驛進四川,經廣元,斜雨入劍門,騎驢過劍州,一路皇柏夾行,至於武連驛武侯坡下。覺苑寺就靜靜地躺在這裡。

有一次,我繞行到對面山坡上,沿著稻田泥濘的小路,走過芒尖的稻葉,散發著藥香味的野蒿高已齊腰。在一簇開花的黃荊後,我臨著一條小溪,遠眺對岸的覺苑寺。一層一層的稻田,一條一條的小徑,鋪疊開去,一對老夫妻戴笠荷鋤,以土音長聲吆吆地相喚而行於其間,直到再往前的寺廟。高大的山門逍遙樓背後,大殿樸實無華的廡頂上,有更高大的黃桷樹,襯於武侯坡後透過來的微紅的晨曦。

隔河遠眺武侯坡前的覺苑寺

我眼望著這一切,心裡若有所思。可是無論當時如何想,無論現在如何回憶,都想不到,也回憶不起到底是什麼。只是看著,那樣看著,緩行幾步再看著。

這是人類語言邏輯倍感無力的時刻。只不過我們總是努力地想用語言去描述,更甚至,還要努力地想用邏輯去規範,仿佛這樣的合理化解釋,就可以讓我們充分理解一樣,心安理得。在禪林中苦修六年的佛陀,在冥思中那些無數的瞬間,到底思考著什麼呢?經文似乎無法喻解,畢竟經文提到更多的是佛陀「六年中,結加趺坐,威儀進止未嘗有缺,亦無覆蓋,不避風雨,不起經行,大小便利亦不屈伸,亦不傾側,亦不倚臥,春夏秋冬巍然端坐」,皆是「天龍八部目自睹見」而已。

佛傳故事之「六年苦行」。釋迦太子離國之後,在伽闍山苦行林中求正真道。日食一麻一麥,定坐六年,勤修苦行。

後來再訪的某次是一個盛夏,午後,又或者是夕陽西下了吧。那時我在大殿裡,陽光穿過院裡疊疊的蕉葉,穿過牆上團團的格窗,在三世佛前投下一束光柱。一粒一粒的微塵,如一粒一粒的恆河沙在虛空中緩緩飛舞。柱上的善財童子矚目著我,梁上環繞的諸天矚目著我,殿上的如來也垂目注視著我。迪金森有詩,大約雲此:「有那麼一道斜斜的光/冬日的午後 /壓迫,仿佛沉重的 /大教堂的鐘聲調  //上蒼的傷害,它給我們  /我們找不到傷痕/ 卻找到心思的變化,/ 意義之所在 」。尋常邏輯已經無法表達,我們只能以看似凌亂的語言來描述一個隔絕於世的所在,一個我能確切感覺自己思想變化、精神存在的空間,一種純粹的情感的湧動。

覺苑寺大雄寶殿殿內。可見三世佛在上,前有鏤空細雕石香爐一座

於是我拜伏在蒲團之上,心如買花供佛的仙人善慧,脫鹿皮衣敷蓋在濁溼地,又解開頭髮散覆其上,以待佛過。剛剛還湧動的情緒突然歸於沉寂,似乎只想睡去。從前在印度旅行時,見過苦修僧在市集喧囂中沉睡,大概如此吧。一如曼殊菲爾筆下人物所會說的:「我惟願我已經服了毒,就要死去——在這裡,就現在。」

這和佛陀在樹下,明星出於天際時的廓然大悟,或許若有所通吧。只不過,在經文裡,那被解釋為更「合理」的降伏魔怨後的清淨真覺。

佛傳故事之「成等正覺」。釋迦菩薩坐在菩提樹下,示現四禪,夜間明星出時得悟大道

據說,哈代總喜歡在自己的小說中描寫各種在窗口觀物的場景,因為這可以讓一個角色,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他自己,將七情六慾投射到其他人物中去。當我們回憶過去時,也是如此。無數的細節,會在我們的無數次回憶中,因著我們瞬時的情感,而不斷出現,不斷被加入到那段回憶裡,成為我們心中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柔軟的一處。下一次想起時,激起我們更真摯的情感。

所以我每次想起覺苑寺,總是會想起更多。比如某次,我如何在殿內瞻仰,如何聽見文管員王哥酒後與妻兒隔窗口角相爭,又如何失足跌倒在地,他的妻兒如何趕緊跑出扶起,一邊埋怨一邊關切地詢問著把他扶進屋裡。又比如某夜,我因流連忘了時間,走出寺外,沒找到旅店,深更半夜被野狗狂吠著追了一路,躲進武連鎮政府大院,在臺階上坐了一夜,那晚是如何夜涼如水,月亮又是如何既大且圓。再比如朋友張君,幾次駕車陪我,又到處替我找到一本畫冊,只為滿足我對覺苑寺壁畫的一片痴心。

佛陀觀菩提樹七日不起,斷除生死得成佛道之後,仍然還於舊國,向父王淨飯請安,並與七歲的羅睺父子相認。大目犍連既得六通,仍不願見亡母生餓鬼中,悲號涕泣求佛祖相救拔出地獄。淨飯王於迦維羅城中病臥彌留之際,佛陀得聞後踴身於虛空中,須臾而返,將手放在父王額頭之上,勸父王寬意。佛母摩訶摩耶聽聞阿那律尊者報說佛陀涅槃,悶絕躄地,自空中下到棺前,舉身投地,悲號慟絕,而世尊竟令棺蓋自開,合掌而起,安慰母親不要憂愁。

佛傳故事之「升天報母」。佛陀涅槃之後,尊者阿那律升到天上,報知於佛母。佛母聞訊後,掩面涕泣,不能自勝

時間可以消失,過去不會重返,但我們卻可以在記憶中,無數次地重新想起、重新補充、重新復原,並在僅僅屬於你和我的時間裂縫中,重新經歷那些曾經的時刻。

可是心啊,這狡黠的魔法師,這無情的獨裁者,它總是在攪亂我們無盡的思緒的同時,又強壓著我們無盡的情感,向無數的準則和約束臣服。再強烈的愛意,也不過是夏目漱石意中的一句「今晚月色真美」。再強烈地想跳出地鐵車門,去往古道驛路邊那座屬於我自己的空間的寺廟,最後也被壓成了一句禮貌的:「會來的,王大哥,王嫂子,我會來的」。

這個無數星期三中的一個的下午,地鐵繼續裹挾著我前進,一段又一段的連續隧道,仿佛我一圜又一圜的縈繞思緒,把我困在其中,無有止息。畢竟鹿野苑中,有所思的人多如恆沙,有所覺的卻只有釋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靜謐,有所思(心情美文)
    不知從何時起,越來越喜歡一個人呆著,什麼都不做,享受一下靜謐的世界,然後,有所思,有所得……不再喜歡往人堆裡去,很多時候,會特意把自己從人群裡剝離出來,喘口氣,歇一歇,安靜一下,因為人群裡實在是太喧囂、太浮誇了。
  • 覺苑寺內顏真卿真跡為何從廣西來到四川?
    劍閣縣武連鎮上,有座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覺苑寺。在覺苑寺天王殿前立有一塊由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寫「逍遙樓」三字的石碑,其拓片為歷代書家文人墨客所青睞,被收藏界視為珍品。
  • 《金剛經》:覺而不思,知而不識,法法現前皆如來
    覺而不思,知而不識,一切現前皆如來。不是如來迷眾生,是眾生迷如來。百思不得其解,不如不思,不求其解。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月朗星稀,清風滿路。有作思維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思來想去,虛空裡翻跟頭,業識茫茫,無本可據。懸崖為何不撒手?執著我能思,我能解,我能會,我能說。不如懸崖撒手,不能思,不能解,不能會,不能說,腳跟落地,觸處皆真。
  • 清水百名優秀代表遊清水之「遊有所思」優秀文學作品(一))
    清水百名優秀代表遊清水之「遊有所思」優秀文學作品(一)) 2020-06-14 0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DNF:10.7韓服體驗服更新,啟示之夜上線,女槍三覺咕咕了
    韓服體驗服10.7版本進行了更新,作為節後玩家最關注的韓服動態,開服後玩家集體炸了,因為玩家期待許久的三覺職業並沒有如期上線,畢竟上一個職業三覺也是時隔6個星期,所以這一次的女槍三覺也需要延遲到
  • 《陳情令》藍思追:從溫苑到思追 遇見你們何其有幸
    想那時魏無羨剛剛被獻舍歸來,臉上畫著奇怪的妝頂著瘋子的名聲,眾人看見他不是敬而遠之就是惡言相向,而思追依舊以禮相待出言維護,還耐心聽取他的意見,待人絲毫沒有有色眼鏡,真真是溫和可愛小天使。看到現在的思追你很難會把他與人人得而誅之、罪大惡極等等聯繫起來,而曾經他時常聽見的就是這些話,而那時候他叫溫苑。
  • 行書 修覺山記 (鍾惺)
    原文:辛亥十月,十有九日,早發新津,叔弟恬,不知隔江者為何許山也,與童騎疾驅過之。問之,則修覺山。子美(遊修覺寺)詩曰:「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詩應有神助,吾得及春遊;徑石相縈帶,川雲自去留;禪枝宿眾鳥,飄泊暮歸愁。」(後遊)詩曰:「寺憶昔遊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客愁全為減,舍此何欲之?」及唐明皇幸蜀,大書修覺山三大字,嵌石壁,今猶存者,即其處也。決策登焉。所從徑,裒山石之復者為磴,亂整枉直,各肖其理。
  • 東南亞最大的禪寺:新加坡光明山普覺禪寺
    新加坡光明山普覺禪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 新加坡光明山普覺禪寺創建於1920年,擁有95年歷史,比新加坡建國早45年(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是本地最大的寺院,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禪寺普覺禪寺還是新加坡第一個禪淨雙修的道場,為東南亞地區開宗「禪淨雙修」之先河。 1920年,從福建南來的轉道法師,思及南遊僧侶日眾,星洲為南洋群島總匯之區,發願創辦這所新加坡最早的十方叢林,以安頓各國前來求法弘道的高僧,培養年輕僧材和正信佛子。
  • 青蓮苑,值得信陽人遊玩溜達的好地方
    青蓮苑位於信陽市琵琶山村,北從信陽琵琶橋往南行駛3公裡可達,南從信陽107國道大石門往北1公裡可達,離信陽市區也就幾公裡,鄉村道路修繕平整、交通便利,開車亦或騎車均可到達。雨後的清晨,清爽的風拂過耳邊,漫步青蓮苑,沿著臺階漫步荷塘,滿眼的翠綠和清新,令人心曠神怡。青蓮苑,是琵琶山村打造的以「賞蓮思廉」為主題的大型文化實景苑。
  • 香港志蓮淨苑-南蓮園池 摩天大樓下的城市綠洲
    我今天不是想和大家介紹香港的高樓,而是帶領大家去體驗一下高樓大廈之城的都市園林風景-志蓮淨苑-南蓮園池。,佔地三萬多平方公尺,坐北向南,背山面海。在四周屋苑的環伺下,自有其脫俗出塵的恬靜。志蓮淨苑佔地廣闊,建築物模仿唐式建築,在香港不多見。志蓮淨苑建設之初,參考了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和莫高窟的壁畫,精心設計而成。走進寺廟,不見喧囂,感覺不在香港,反而像身處於保留了唐代建築文化精髓的日本。
  • 「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5首相思古詩詞
    《山之高》宋代:張玉娘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採苦採苦,於山之南。我在山的南邊菜苦菜,我煩惱的心情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你的心像金石一樣的堅定,我的節操也像冰雪一樣純潔。原本想要嫁給你白頭到老,誰知忽然就和你分別了。
  • 詩經賞析之《詩經·周南·雎鳩》《詩經·周南·葛覃》兩首
    《詩經·周南·雎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香港旅遊:絕美的志蓮淨苑與南蓮園池
    2012年11月17日中國國家文物局17日在北京公布了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包括文化遺產45項,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志蓮淨苑與南蓮園池入列。國內旅行團來港,一般必安排去黃大仙祠。志蓮淨苑、南蓮園池全景圖志蓮淨苑是一座廟宇,其木構建築群仿照唐代藝術風格設計,南蓮園池則是個古式園林,兩者相互毗連,雖位處繁華喧鬧的市中心,但別具寧靜平和的氣息。這裡是一方淨土。
  • 藏在繁華之地的志蓮淨苑,禮佛不燒香,對外不宣傳,免門票
    無論是久居於港,還是初來乍到,志蓮淨苑,這座始建於1936年的唐風廟宇,都值得你專程前往一覽。位於香港鑽石山的志蓮淨苑,建於1936年,佔地三萬多平方公尺,坐北向南,背山面海。六十多年來致力安老、教育、社會福利及宗教文化等事業。
  • 陰陽師聆海遠航速報:繪馬活動3.0絕版復刻,新雪之思加暖池青苑
    至於活動獎勵,有這次新活動的動態頭像框「晴帆渡·初空」,復刻的皮膚雨女「新雪之思」,庭院皮膚「暖池青苑」,「御福禮」頭像框,「春入松」頭像框,以及金蛇皮、逢魔之魂和金幣。感覺上兩款皮膚價值不菲,特別是之前的雨女皮,只需要同心之蘭湊碎片;庭院皮膚之前拼圖獲取,現在定價不菲,所以……早肝早享受,晚來哭成狗。
  • 組圖:香港唐氏園林——南蓮園池
    人民網11月20日電 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化遺產45項入選,其中就包括香港的志蓮凈苑與南蓮園池。 南蓮園池是香港一座唐式園林,山、水、林木、建築和建設布局都依唐代規模製式。
  • 引導青年建立正信 香港東蓮覺苑參訪法鼓山僧伽大學
    香港東蓮覺苑、弘法精含的法師及領導才能培訓課程學員(LCS)一行18人參訪法鼓山僧伽大學參訪團員分享感悟贈送感謝狀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3年3月24日上午10時,香港東蓮覺苑、弘法精含的法師及領導才能培訓課程學員
  • 志蓮淨苑,仿唐式建築,有種仙境的美
    志蓮淨苑原址為富戶陳七之花園別墅,因陳氏敬慕佛教,廉價將別墅售予覺一法師及葦庵法師擔任住持。1934年,志蓮淨苑由葦庵法師建立。在1946年志蓮淨苑正式確定為「女眾十方叢林」,為比丘尼提供安心修道的地方。志蓮淨苑是一出家女眾叢林,任何專心出家的女尼均可於此掛單,安身立命。
  •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的特殊含義,你都了解清楚了嗎?
    俗話說得好,夢如人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事實上,這裡指的夢境,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影響可能是非常大的事情,很多時候,在我們的自我意識形態下,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特殊的心理活動。現在來看,我們的夢境有什麼樣子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