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薯片致癌物超標?這些食物孩子再愛也要少吃!

2020-12-10 城市觀察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食話,ID:FoodTalk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 | 原原 出處 | 凱叔講故事

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致癌物超標!

消息一出,家長們瞬間炸開了鍋:

完了,有幾款就是家裡常買的,孩子不知道吃多少回了……

薯片口感酥脆,味道濃鬱,深受孩子們喜愛。別說孩子了,很多成人也特別愛吃。

突然說致癌物超標,難免引人恐慌。

事情起因是,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最近發布了《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對熱銷的15款進口和國產薯片進行了測評。

結論主要有以下幾點:

7款薯片的丙烯醯胺(2A類致癌物)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3款甚至超過了2000μg/kg。烘焙型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是油炸型薯片的近6倍;進口油炸型薯片鈉含量更高,是同類型國產薯片的1.7倍;油炸型薯片的脂肪含量,是焙烤型薯片的1.5倍。

很快,相關品牌方出來回應: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相應產品仍然正常銷售。

但這個回應,顯然不能讓網友放心。

隨後,深消委解釋說,先前的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某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確實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

這下網友們更是一頭霧水了:

我們就想知道還能不能愉快地吃薯片啊?丙烯醯胺究竟是個啥?

今天這篇文章,和大家詳細說一說,丙烯醯胺是什麼?薯片還能不能吃?怎麼吃?

想要知道答案,又不想看大段科普文字的朋友,可以直接下拉到文章末尾查看哦。

本文由營養醫師劉長偉審稿後發布。

01

丙烯醯胺是什麼?

丙烯醯胺是什麼?

一種白色無味晶體,工業上主要用於合成一些高分子材料。

食品在含水量低的情況下加熱到120度以上,游離胺基酸和還原糖發生美拉德化學反應,一般都會產生丙烯醯胺。

美拉德反應是指食物顏色逐步變深並散發誘人香味的過程,比如烤肉、烤麵包等。

一般來說,加工時間越長、溫度越高,丙烯醯胺的含量就越高。

因此,薯片檢測出丙烯醯胺,就不足為奇了。

丙烯醯胺對人體傷害有多大?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機構將致癌物分為了四級:

一類致癌物:確定可致癌;二類致癌物:2A類致癌物對人致癌數據有限,但是對動物會致癌;2B類致癌物對人致癌數據有限,對動物致不致癌不論有無證據都在此列;三類致癌物:懷疑會致癌;四類致癌物:很可能不致癌。

丙烯醯胺屬於2A類致癌物,即很可能對人致癌,缺乏實驗性數據,但有對動物致癌的充分證據。

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雖然丙烯醯胺有一定毒性,其前提是短時間、大量攝入,才會發生危險。

動物實驗表明,一個成人每天吃3-4kg薯片(不考慮其他食物中的丙烯醯胺含量),才有一定概率發生癌症。

對一般人而言,靠日常飲食攝入是不可能達到這麼大量的。

有沒有安全含量標準?

關於丙烯醯胺在食品中的安全含量,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和組織制定相關標準。

檢測報告中的參考值,更多地是對企業生產的建議,而不是「安全劑量」。

為什麼?

因為丙烯醯胺從食品中被發現的時間還不長,還缺乏相應的臨床數據。

02

這類食物也是

「致癌物」的重災區

其實,丙烯醯胺最常見的日常來源,是烹飪。

油炸、煎烤、烘焙、膨化等方式烹飪的食品,都是丙烯醯胺的重災區。

油炸食品,如薯片、薯條、油條、麻花、燒餅等;烘焙食品,如餅乾、麵包、蛋糕等;經過烘烤的飲品,如咖啡、黑茶等。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範志紅教授指出,不論用空氣炸鍋還是煎鍋、炒菜鍋,都會生成丙烯醯胺。

凡是油炸和焙烤食物,都是丙烯醯胺的重要來源。

煎炸食品是我國居民的主要食物,為減少丙烯醯胺對健康的危害,專家建議廣大消費者:

避免過度烹飪

儘量避免過度烹飪食品,如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過長。

兒童、孕婦、哺乳期媽媽等群體,更要遠離這類食物,以減少丙烯醯胺的攝入量。

多用蒸煮等烹飪方式

蒸煮燉比煎炸烤健康,蔬菜在炒之前先簡單焯水,可以有效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

平衡膳食營養

減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攝入,提倡平衡膳食,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03

還能愉快地吃薯片嗎?

很多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今後還能愉快地吃薯片嗎?

答案是:可以。但是要注意控制一下量。

少吃為好,但不要看到「致癌」就恐慌

有「致癌」風險,是以劑量為前提的。

日常吃薯片,只要不是太離譜,大可不必恐慌。

薯片「三高」的危害更值得關注

其實,相對於丙烯醯胺,薯片最大的健康風險在於三高:高脂肪、高鈉、高熱量,這些都是對身體很不健康的因素。

為了口感更好,廠家會加入更多的鹽,這些高脂肪、高鈉、高熱量的薯片,不知不覺就吃進肚子裡了。

吃薯片一時爽,減肥時悔斷腸。

每攝入100g油炸薯片,需要慢跑60分鐘以上才能消耗掉。

長期攝入高鹽高脂肪食物,還會增加肥胖、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焙烤型薯片並不比油炸型薯片更健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烘焙型薯片似乎比油炸型更健康。

此次深消委的檢測報告表明,焙烤型薯片的鈉含量(557mg/100g)約為油炸型薯片(363mg/100g)的1.5倍。

而且焙烤型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也明顯高於油炸型薯片,是後者的6倍。

國產薯片比進口薯片更健康

進口薯片平均鈉含量為國產薯片的1.7 倍。

從這一點來看,國產薯片含鈉低,相對來說更健康。

最後,為了健康,還是建議大家少吃薯片

薯片畢竟是不健康零食,偶爾吃吃沒什麼,能戒掉當然更好。

尤其是青少年兒童,應當減少薯片等煎、炸、焙烤、過度烹飪的食物,平衡膳食,少油少鹽,保持健康、多樣化的飲食習慣。

相關焦點

  • 知名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還能吃嗎?看官方回應怎麼說
    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並委託專業質檢公司開展了比較試驗。丙烯醯胺為2A類致癌物,兒童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人群。研究表明,丙烯醯胺對生殖和遺傳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目前國際上以及國內並沒有指定食物中丙烯醯胺限量的法規和相關標準。相關實驗結果一經公布,「薯片被檢出潛在致癌物超標」的話題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及轉載。
  • 知名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消委會回應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對15款知名品牌的薯片進行對比試驗,並發布了薯片比較試驗報告。結果發布後,網絡上出現不少類似「品牌薯片檢出含致癌物」的報導。結果發布後,網絡上出現不少類似「XX知名品牌檢出致癌物超標」的報導及轉載標題,此類話題及內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在日前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薯片比較試驗報告》中,顯示有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因此「丙烯醯胺超標」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已背離比較試驗報告本意。
  • 【網絡謠言粉碎機】流言:薯片裡被檢出致癌物超標,薯片不能吃了
    流言:薯片裡被檢出致癌物超標,薯片不能吃了近期「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上了熱搜。
  • 知名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這5款零食近期質檢不合格!家長別再給孩子...
    導語 孩子愛吃薯片的娃爸娃媽注意了!近日,深圳市消委會進行薯片對比試驗,通報一些品牌的薯片,被檢出含有兒童最易受害的致癌物!其中甚至包含了董小姐、三隻松鼠等知名品牌!專家隨後發聲,表明不必太過驚慌,但零食安全的問題,的確令各位愛娃的家長們擔憂。
  • 知名品牌的薯片被檢測出潛在致癌物,薯片還能吃嗎?
    知名品牌的薯片被檢測出潛在致癌物,薯片還能吃嗎?二炒菜先焯水如果接受不了蒸煮,只喜歡吃炒菜的,那麼不妨在炒菜之前先將蔬菜用沸水焯一焯。沸水焯過後再入鍋炒,也會大大降低丙烯醯胺的含量,而且還能最大化的保留蔬菜的營養。焯水時要注意,加水量一定要多到沒過所有菜,且等水沸騰之後再放入菜。且焯菜時間不宜過長,葉菜控制在30s左右,其他菜1分鐘左右即可。
  • 多個品牌薯片被爆致癌物超標!薯片還能吃嗎?這4點最該知道
    今天,薯片又出事兒了!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薯片中外對比比較試驗報告》,報告中顯示:有7款知名品牌的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
  • 知名品牌薯片含可能致癌物?
    消委會最新回應針對網絡上「XX知名品牌檢出致癌物超標」的報導及轉載標題,昨日下午,深圳市消委會回應稱,此類話題及內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實在想吃薯片先要注意這些1.兒童青少年少吃為好參照《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應少吃高鹽高脂肪零食,薯片應限量食用。3. 閱讀營養標籤時要注意購買薯片時,營養成分標籤上標註的是每份食用量(如30g/份)或每100g的營養素含量(如能量、脂肪、鈉等),不代表一整包薯片的營養素含量。4.
  • 知名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消委會:說法欠妥
    知名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隨後,網絡上出現「XX知名品牌檢出致癌物超標」的報導及轉載標題,引發熱議。對此,11月2日下午,深圳市消委會回應稱,此類話題及內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深圳市消委會表示:在日前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薯片比較試驗報告》中,顯示有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因此「丙烯醯胺超標」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已背離比較試驗報告本意。
  • 知名品牌薯片含潛在致癌物?愛吃薯片的人別慌→
    一時之間,#某某品牌薯片被檢出潛在致癌物丙烯醯胺# 或#某某品牌薯片檢出致癌物超標# 這樣的內容也成為了熱門話題。特別是,愛吃薯片的人,一下就慌了。對此,深圳市消委會11月2日表示,網絡上出現不少類似「XX知名品牌檢出致癌物超標」的報導及轉載標題,此類話題及內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 知名薯片檢出致癌物,「快樂源泉」薯片還能放心吃嗎?
    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進口油炸型薯片、國產油炸型薯片以及焙烤型薯片各5款),並委託專業質檢公司開展了比較試驗。  2、兒童青少年少吃為好  參照《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應少吃高鹽高脂肪零食,薯片應限量食用。  3、閱讀營養標籤時要注意  購買薯片時,營養成分標籤上標註的是每份食用量(如30g/份)或每100g的營養素含量(如能量、脂肪、鈉等),不代表一整包薯片的營養素含量。
  • 【網絡謠言粉碎機】知名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消委會:說法欠妥
    【網絡謠言粉碎機】知名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隨後,網絡上出現「XX知名品牌檢出致癌物超標」的報導及轉載標題,引發熱議。對此,11月2日下午,深圳市消委會回應稱,此類話題及內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 薯片致癌物超標 吃還是不吃
    【連網】薯片是休閒零食必備之一。前段時間,一則「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的新聞,瞬間讓人們談「薯片」變色。7款薯片經檢測發現「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的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可隨後沒多久又回應稱某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確實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
  • 多個品牌薯片致癌物超標?你家炒菜裡也有?咋整?
    薯片是休閒零食必備之一,很多人有事沒事就喜歡嗑上一包薯片。這兩天,一則「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的新聞,瞬間讓網友們炸了鍋。
  • 多家知名薯片檢出致癌物,薯片真的不能吃了?請了解這些後再下結論!
    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委託專業機構,檢測了國內外15款知名品牌的薯片。 結果發現,7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 其中,三隻松鼠、鹽津鋪子和董小姐這3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了2000μg/kg。
  • 多款知名薯片被曝致癌物「超標」?你的「快樂源泉」還能吃嗎?官方...
    ,有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而焙烤型薯片的丙烯醯胺平均含量(3441μg/kg)高於油炸型薯片(547μg/kg)。不存在所謂的超標」。 《說明》指出,相關媒體使用「薯片丙烯醯胺超標」、「致癌物超標」等表述作為報導標題,會嚴重誤導消費者,因為目前國際和國內均沒有制定食物中丙烯醯胺限量的法規或標準,原實驗中採用的歐盟基準水平值是用來驗證緩解措施有效性的績效指標,並非丙烯醯胺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標準。
  • 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致癌物超標?專家:兩類人最容易受到危害
    從昨天到今天,微博被這樣幾個「詞彙」炒翻了鍋,此乃「薯片」、「丙烯醯胺」、「致癌」等詞語;將這幾個詞語連起來,就成了一則熱搜新聞: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
  • 15款知名品牌薯片,近半數含致癌物,吃膨化零食有多不健康?
    近日,一則「進口薯片平均鈉含量為國產的1.7倍、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的新聞上了熱搜。該消息來自深圳市消委會官方發布的檢測結果,他們對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的薯片的檢測結果顯示,進口油炸型薯片的平均鈉含量為國產油炸型薯片的1.7倍,其中7款薯片的丙烯醯胺(2A類致癌物)含量高於歐盟標準(750μg/kg)。土豆做成的薯片,不就等於吃土豆嗎?怎麼危害這麼大?
  • 薯片別再吃了,知名品牌薯片上電視了,被檢出含致癌物!
    想吃,但熱量高,又不健康... 如果有一種薯片既好吃又健康,就完美了! 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中還發現有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 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含量超過了2000微克每千克。而從整體情況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醯胺平均含量 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
  • 深圳消委會稱「薯片致癌物超標」說法欠妥
    深圳消委會稱「薯片致癌物超標」說法欠妥 2020-11-03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個知名品牌薯片檢出潛在致癌物 薯片還能吃嗎?
    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潛在致癌物是怎麼回事?都哪些薯片含有致癌物,薯片是否還能吃?近日,深圳市消委會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比較試驗,其中,鹽津鋪子、三隻松鼠(300783,股吧)、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醯胺(2A類致癌物)含量超過了2000μg/kg,而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為750μ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