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胡亥的生母是誰?為什麼《史記》裡沒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誰?

2020-12-21 騰訊網

不僅《史記》中沒有記載秦始皇的皇后是誰,《資治通鑑》中也同樣沒有。作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人物,歷史資料中沒有秦始皇的皇后,這肯定不正常。

秦國歷史上記載最清晰的就是秦惠文王,19歲登基,22歲行冠禮親政,23歲迎娶魏國夫人為王后。

綜合秦國的其他秦王,基本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秦王22歲行冠禮親政,23歲迎娶王后,這是秦國的一個制度。

秦王嬴政9年,年滿22歲的嬴政行冠禮親政。按道理說第二年他就應該迎娶王后,但歷史資料上沒有任何記載。這兩年發生比較著名的就是公子成蛟和嫪毐叛亂,然後就是呂不韋被罷相。

公子扶蘇第一次出現在歷史書上是公元前212年,這一年秦始皇四十八歲,再有兩年即將領盒飯。這年的公子扶蘇大概不到30歲,因為反對焚書坑儒,被秦始皇貶到上郡蒙恬軍中監軍。

歷史資料中沒有任何秦始皇的皇后和妃子的資料,不僅搞不清楚公子扶蘇的母親是誰?胡亥同樣如此,公子將閭兄弟三人和公子高同樣如此。

秦王嬴政親政的時候並沒有掌握實權,他的婚事按照秦國的慣例應該是由太后來主辦,當時掌權的是華陽太后。華陽太后有很高的話語權,如果她來操辦,那麼秦王嬴政的王后應該來自楚國。

我們再來看一件歷史上有一點詭異的事件,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喊出的口號就是為公子扶蘇和項燕復仇。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兒子,項燕則是楚國的大將,這兩個人怎麼會攪到一塊兒呢?

也就是說只有一種最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公子扶蘇的母親來自楚國的貴族,也許和項家有關係。因此陳勝吳廣在楚地發起的農民起義,才會打著他們兩個人的旗號。

那麼秦二世胡亥的母親是誰呢?在《史記李斯傳》中,李斯和趙高的鬥爭非常激烈,以李斯為首的朝臣要求把趙高趕出去。這時秦二世說道:「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翻譯成白話就是,我胡亥年少時就痛失至親。秦二世的父親秦始皇一直都在,那麼秦二是年幼時死去的,肯定是他的母親。胡亥的母親又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

唯一能夠推測的就是他的名字胡亥,根據古人的命名規則,秦二世的母親應該是一位胡人,也就是說有可能是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女子,亥就是秦二世出生的時間亥時。

至於史書上為什麼沒有記載秦始皇的皇后,這確實是一個謎團。當然在電視劇《大秦賦》中,秦王嬴政在大婚時迎娶了羋華和離秋兩位夫人,一位來自楚國,一個為來自齊國。秦王嬴政宣布不立王后,免得再出現後宮幹政,這個情節也有一定道理,但秦始皇作出這樣的規定,應該不是在這個時候,而是在自己掌控了朝局以後。

相關焦點

  • 《史記》裡記錄許多皇后,怎麼沒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誰?扶蘇胡亥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冠以皇帝稱號的近五百人,其中名氣最大的秦始皇,而謎團最多的也是秦始皇,從他的生,到他的死,以及身後繼承人的選擇,歷史記載也不盡相同,更讓人不解的是始皇帝嬴政為秦王36載,在皇帝位11年,竟從未有過關於他王(皇)後和後宮妃子的一點介紹,甚至他的帝陵也不像之前國君陵寢那樣呈現國君、王后、夫人等多中心的狀態,而是只有一座高大的墳墓
  • 秦始皇到底想把帝位傳給誰?究竟是扶蘇還是胡亥?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自己所確定的繼承人問題,一直是一個歷史的迷。雖然後來,胡亥繼承了皇位,但在秦始皇的心目中,胡亥是真正的繼承人嗎?如果不是他,會是公子扶蘇嗎?要弄清這個問題,還得從史籍和歷史人物的心理層面去分析。
  • 秦始皇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卻為何一直沒有冊封皇后?
    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秦始皇,無愧於千古一帝的稱號。如果秦始皇能多活二十年,那秦朝將會被他打造成超級大國,他也將會為我們中華民族做出更多的貢獻。 但事實上,秦始皇不過49歲就因病去世,實在是令人惋惜。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有23個兒子、10個女兒。不過被後世記載,有名字的,也就只有4人:扶蘇、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
  • 秦二世上位之謎,秦始皇長子扶蘇德才兼備,李斯為何卻扶持胡亥?
    秦朝末年,秦始皇在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留下遺詔由長子扶蘇繼承帝位,但是秦皇遺詔卻在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趙高的聯合之下篡改為由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繼位。李斯和趙高將胡亥繼位的消息放出之後舉國上下一片譁然,李斯等人為了防止扶蘇率領邊軍奪取皇位,於是便假稱秦皇遺詔令扶蘇自盡。
  • 為什麼秦始皇不喜歡扶蘇而喜歡不學無術的胡亥呢?
    老朽說事今天來跟大家說說為什麼秦始皇不喜歡扶蘇而喜歡不學無術的胡亥呢?從後結果來看,胡亥做得很差,所以很多人反感這人物。就當時來看,祖龍看到情況,胡亥那會兒還沒搞事情。秦始皇活著的時候,胡亥屬於沒做什麼好事,也沒做什麼特別壞的事的狀態。
  • 秦始皇究竟將皇位傳給了扶蘇還是胡亥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死於沙丘,趙高李斯篡改遺詔逼死扶蘇蒙恬,但是李斯趙高在密室之謀又怎麼會外洩於史官,密詔之說是太史公根據民間雜談所記,全是當時的傳說。太子一般都是不離開京城的,或在京處理政務或跟在皇帝的身邊隨時學習,再說扶蘇為什麼遭到秦始皇的發配,政見不和,秦始皇最擔心的就是繼承人不能將自己的既定方針發揚光大,但是扶蘇恰恰是要和秦始皇背道而馳的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始皇寵愛幼子,翻看史書大家就會發現,歷代有作為的皇帝幾乎都是寵愛幼子準備廢長立幼,劉邦要廢劉盈改立幼子如意,漢光武帝劉秀,曹操司馬昭隋文帝楊堅幾乎個個皇帝權臣都是如此
  • 大秦賦:秦始皇妃嬪無數,那正妻是誰?傳與羋月有關
    所以秦始皇的正妻究竟是誰?作為一統六國的始皇帝,可以說他的皇后自然權力也是非常大的,不過無論是是《史記》,還是《資治通鑑》,它們均沒有關於秦始皇冊立皇后的記載,那麼他的正妻究竟是誰呢?
  • 你信秦始皇立扶蘇?新出土的西漢竹書告訴我們,不能只信《史記》
    這是幾千年來,人們關於秦始皇繼承人的認可答案,這個定論是從《史記》中得來的。但是隨著考古的發掘,人們在《趙正書》的竹簡中發現了與《史記》記載截然相反的結論。《趙正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今道遠而詔期宭(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 扶蘇對胡亥這麼好,為什麼胡亥還要加害扶蘇?不是因為趙高
    扶蘇對胡亥這麼好,為什麼胡亥還要加害扶蘇?不是因為趙高歷史上雖然有秦三世,但是我們一般認為秦二世胡亥才是秦朝的亡國之君。胡亥之所以會亡國,一來他沒有太多的才華,二來他總是聽信趙高的話。胡亥最大的罪行,還是在於他聯謀趙高,將自己的兄長扶蘇殺死。歷史上的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也是秦始皇最看重的兒子,雖然扶蘇在治國方面的理解和自己不一樣,但是秦始皇依舊是把扶蘇當作是下一代接班人培養。秦始皇講從的是,法治天下。但是扶蘇卻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比較重,所以他經常被秦始皇說內心太過柔弱。
  • 胡亥提防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卻不提防子嬰,子嬰究竟是誰
    (扶蘇劇照)在秦始皇於沙丘去世後,本來留有一封給長子扶蘇的信。在沒有確立太子的情況下,誰都知道這封信,必然是要扶蘇即位主持大局。不過,跟隨他一同出遊的皇子胡亥,卻在趙高的攛掇下,將這件事悄悄壓了下來。不僅如此,他們還宣稱秦始皇死前曾留下了遺詔,要立皇子胡亥為帝。至於留給扶蘇的信,卻被替換成了一道自殺的命令。胡亥即位後,為了確保皇位的穩定,避免後顧之憂,他將自己的二十多個兄弟姐妹全都殘忍殺死。
  • 秦三世子嬰到底是誰?他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但是歷史一直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這個除掉趙高,最後投降被項羽所殺的秦國最後一任國君子嬰究竟是誰?在秦始皇的族譜裡他究竟排什麼位置?我們能用來分析的史料,主要的就是《史記》了。根據《史記》的記載,子嬰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孫子了,但也有可能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是秦始皇的侄子。
  • 秦始皇偏愛幼子胡亥,卻又為何傳位扶蘇,釀成滅種亡國之恨
    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出遊。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都一起去。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這次巡遊,帶上了左丞相李斯及相當於辦公廳主任的趙高等文武百官,帝都鹹陽只留下右丞相馮去疾帶著一幫大臣值班,處理帝國日常事務。換句話說,秦始皇出遊時,是帶著整個帝國的中樞在移動辦公。如此重要的巡遊中,他帶上了一個特別的人就是少子胡亥。
  • 李斯為何不幫助扶蘇,而去幫助趙高,扶蘇是李斯的女婿?
    如果說胡亥僅是一位12歲的孩子,那他說的話是否真是胡亥本人的意願根本無法確定,或許就是趙高在背後攛掇的;可如果胡亥是個21歲的青年,就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說的話就會值得信任得多。可因為《史記》前後記載的自相矛盾,叫後人根本無法確定胡亥繼位時的真實年齡。既如此,李斯又為什麼會幫助胡亥呢?或許我們換種思路,為什麼一定是李斯幫助胡亥呢?
  • 聰明的李斯,為什麼不支持扶蘇,反而要對於胡亥「情有獨鍾」呢?
    戰國末年,由於秦國吸引人才的政策,使得各國的有志之士紛紛千萬投靠,而這時候李斯自然也成為了其中之一,在經過多年的打拼之後,李斯終於坐上了丞相的高位,輔助秦始皇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不過在兩位皇位繼承人的態度上,為何放棄賢明的扶蘇不選,反而幫助一無是處的胡亥呢?
  • 李斯作為荀子的得意門生,為什麼要放棄扶蘇,支持胡亥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隨著秦始皇出巡的,有左丞相李斯,宦官趙高,小兒子胡亥等等。 東巡到今天山東平原縣一帶的平原津時,秦始皇突發疾病,而且病得十分厲害。 隨著病情的一天天惡化,始皇帝預感到了自己的大限將至,就寫了一份類似於遺詔的信給長子扶蘇。
  • 秦始皇是否本意傳位於胡亥,扶蘇之賢只是後世師出有名的附會
    秦始皇崩於沙丘平臺,隨行的少子胡亥入鹹陽繼位,即秦二世。從秦始皇駕崩到胡亥稱帝這期間所發生之事見於《史記》。秦始皇駕崩後,丞相李斯恐諸皇子及天下躁動,秘而不發。李斯將秦始皇的屍體置於轀涼車中,一切飲食,百官奏事如舊。惟胡亥、趙高及少數平時服侍起居的傭人知道秦始皇已死。趙高曾經教過胡亥獄律令法,兩人私交甚好。因長子扶蘇與大將蒙恬親近,趙高以若扶蘇登基必將重用蒙恬為由勸李斯共陰謀。李斯恐大權旁落,趙高、李斯、胡亥三人一拍即合,銷毀秦始皇的密書,改為賜死扶蘇、蒙恬;由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太子。
  • 秦始皇后宮之謎:他的皇后是誰,就連後宮妃嬪都沒有記載
    秦始皇統一六國,成千古一帝,修萬裡長城,他的陵墓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至今他的後宮都是一個未解之謎。歷朝皇帝都是妻妾成群,後宮都有記載,但正史上為什麼沒有秦始皇后宮的記載,他的皇后是誰,後宮妃嬪也是隻字未提。
  • 秦始皇叫嬴政,為什麼他的兒子叫胡亥和扶蘇?
    我們知道,秦國以嬴為姓,秦始皇本人姓嬴名政,可到了他兒子怎麼就變成了胡亥和扶蘇?「胡」雖然在今天是一個大姓,但「胡亥」和「扶蘇」實際上僅僅是他們的「名」,而非「姓」和「名」。所以按照今天的習慣,我們應該稱他們為嬴胡亥和嬴扶蘇。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人們以「姓+名」稱秦始皇,而對他們的兒子僅稱「名」呢?
  • 秦始皇死後,為什麼胡亥能篡位成功?
    但是秦始皇本來下詔書是想讓嫡長子-公子扶蘇繼承皇位,但是沒想到被胡亥篡位,而在這一切的事件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一個人就是-趙高,但是為什麼趙高就能成功的將胡亥送上皇位呢?第四:陪在秦始皇巡遊時的核心人物就是李斯、胡亥、趙高、蒙毅。而蒙毅在最關鍵的時刻被遣返邊關,李斯這個人從底層做到了丞相,所以非常珍惜丞相職位,他聽到趙高對他說:一旦,扶蘇繼承皇位,他勢必將蒙氏兄弟重用,那麼你的丞相職位有可能不保。
  • 啞舍:胡亥迷戀扶蘇,這部小說太敢寫,歷史中兄弟關係如何?
    秦始皇對扶蘇要求嚴厲,把他作為帝國接班人培養;反觀胡亥,秦始皇寵他卻不那樣悉心培養他。 扶蘇讀了很多書,從小習武練功,文治武功的扶蘇讓一無是處的胡亥感覺深深的自卑。胡亥仰慕扶蘇可以得到父親的重視,立志自己成為哥哥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