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晚餐就約在X葉吧!」「什麼?你是說青葉還是欣葉?」這兩家在臺北的老字號臺菜店,發音像、店名像,一直讓許多人弄不清楚,昨日是已有25年歷史的欣葉創始店重新開幕酒會,無獨有偶,青葉臺菜也幾乎同時喬遷落成。
臺菜2勢力 話說從頭
「青葉」新鋪離原本老店只隔幾步路,一進門最醒目的莫過於「青葉」黑底金字帶有古意的招牌,內部斥資千萬的裝潢,環境與氣氛都變時尚又舒適。店內不時聽到日語穿梭,負責人姚成璋說,「現在有一半客源是日本觀光客,其餘才是香港與臺灣客人。」雖改新店貌,但菜單價格並無調整。
「欣葉」新鋪在原址開幕,現在已傳到第二代李鴻鈞手中,「走過25年的老店面,許多人都有濃厚感情,不過電線老舊,設備也需要更新,是不得不的決定。」如今煥然一新的店面,色調清爽明亮。
青葉新鋪(左圖)一進門,黑底金字招牌頗有古意,卡座式包廂氣氛舒適。
記者陳靜宜/攝影
青葉
創立自1964年,創辦人沈雲英女士在上個月過世,早期她與親戚在臺北圓環附近開了一家「紅葉」,從6張桌子的小店開始做起,後與好友魏玉霞自立門戶取名「青葉」,眾所周知的股東藝人楊麗花則是後來才加入。
青葉生意越來越好,使得沈雲英的姊妹淘也興起開餐廳的念頭,於是在青葉對面開了分店,「或許是客人心理作祟,覺得本店的菜較正宗,其實都是從本店拿過去的。」姚成璋說。
分店生意未如人意,其中一位股東李秀英選擇離開、另起爐灶,新品牌「欣葉」就此誕生。
青葉的清粥小菜賣得好,擴展到食品業,推出青葉麵筋、肉醬、瓜仔肉罐頭;魏玉霞之子姚成璋接手後,決定賦予臺菜新生命,2004年充滿時尚感的「AOBA」誕生,藝人庾澄慶也是股東之一。
不過經歷兩次火災的青葉,也面臨租約到期,「乾媽(沈雲英)過世,母親年事已大,對餐廳經營意興闌姍,一度有意結束生意,但不舍這個超過半世紀的老牌子,我於是接手經營。」股東楊麗花選擇一路支持。
地址:臺北市中山北路一段105巷10號
電話:02-2571-3859
欣葉
對照老店的創始原貌(上圖),欣葉新鋪顯得清爽明亮,時尚味十足。
圖/欣葉提供
1977年,第一家欣葉臺菜在臺北市雙城街開業,當時店內只有11張桌子,因預算不多,設計師僅用綠色塑料水管在天花板拼成「欣葉」兩字,代表欣欣向榮、葉葉繁盛。
支撐李秀英最重要的力量來源是母親,也就是員工口中的「李阿嬤」,今年已94高齡的她,90歲那年還主動要跳飛行傘,「因為阿嬤那股衝勁,讓我們也陪著一起跳。」李鴻鈞說,這也是支持欣葉走下去的力量。
似乎也正是胼手胝足的力量,欣葉從原本的臺菜店,多角化經營,延伸往日式咖哩「咖哩匠」、日式自助餐、蔥花創意臺菜等發展,2003年與華航空廚合作推出機上餐,2007年在臺北101開設高樓餐廳「食藝軒」,李安電影「色戒」的慶功宴便是在此舉行,郭臺銘婚禮最早也相中這裡。
地址:臺北市雙城街34-1號(德惠街口)
電話:02-2596-3255
臺菜2龍頭 最大賣點
臺菜最吸引人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老店的「人情味」,兩家店雖翻新了,但可都是老將坐鎮,「店內很多妖怪,看起來服務生都像熟女,要不是待上40年的老臣,就是早已當阿嬤。」青葉經理說,「員工胸前的基本配備就是老花眼鏡。」
欣葉的鎮店之寶行政主廚「阿南師」,在欣葉服務30多年,他那一如菜脯蛋那樣圓圓的招牌臉龐,每天都在火灶之間,變出了炒豬肝、鹹蛤仔、蛋黃肉與刈包,都讓旅人們吃了會掉淚、讓年長者吃了會回味,也是讓許多人忠貞不二的臺菜家鄉味。
左:青葉的佛跳牆,是店內老招牌菜。
右:欣葉招牌菜脯蛋,講究圓而無瑕,人氣超旺。
記者陳靜宜/攝影
【2008/10/08 聯合報】
責任編輯: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