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小說非常精彩。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射鵰》和《神鵰》了。第一次知道它們時,還是孩提時代。如今,再度重溫經典,感慨良多。
驀然發現,書中的很多人物,其實都有作者的影子。金庸的愛恨情仇,通過細膩的筆,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我們知道,江湖有五大高手,那就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雖然中神通王重陽武學造詣最深厚,但他的徒子徒孫卻一代不如一代。堂堂名門正派,何至於淪落至此?
要查探緣由,需從細節處抽絲剝繭。《神鵰》裡的男主是楊過。這個男孩遺傳了父親的聰明,又帶著母親的厚道。幾經輾轉,他成了全真教的弟子。而他的師父,則是全真教第三代弟子中的翹楚趙志敬。
平心而論,丘處機對楊過著實不錯,為他選了一位有本事的師父。然後,老先生筆鋒一轉,說趙志敬心胸狹窄,存心為難楊過,只教內功口訣,卻從來不傳授他功夫。楊過呢,只能迷迷糊糊地胡亂學。得奇才而毀之,焉能有傑出門人?
從人品上看,趙志敬就矮了一截。他是什麼人?有可能是未來的掌教呀。試想,這樣的胸襟氣度,全真教又焉能不萎縮凋零呢?就是趙志敬最得意的弟子鹿清篤,武功也稀鬆平常。難怪楊過說:「就算我學會了你全部的功夫,還是打不過人家。」
他嘴裡的人家是誰?是李莫愁,歐陽鋒,郭靖,黃蓉等一幹高手。不得不說,這個四處流浪的小孩,足夠幸運,遇到了當時的不少高手。趙志敬,他又如何放在眼裡呢?
徒弟調皮張狂,正是考驗師父的時候。如果趙志敬能溫言撫慰,多加體貼,自幼孤苦的楊過,必然會尊他敬他。孫婆婆一日慈愛,楊過畢生銘記,這個孩子,非常重情重義。他如果能得到全真教的真傳,日後必能光大全真教。
面對聰明調皮的徒弟,趙志敬多次使絆子,下黑手。終於,忍無可忍的楊過不顧一切地逃離了全真教。也許是上天的眷顧吧,他進入了古墓派,正式拜小龍女為師。
小龍女同樣很嚴肅,也會打他罰他,但楊過卻絲毫不記恨。有一次,小龍女命楊過在寒玉床上睡覺,不許他半夜下床,否則用笤帚打屁股十下。楊過,沒有聽話,被小龍女按下打。前幾下,非常疼,然後,楊過感覺越來越輕,最後兩下,一點也不疼了。楊過心生溫暖,知道師父憐惜她,對她越發敬愛。
再看趙志敬,對楊過下手時,哪裡有半點憐惜之情?
師父與徒弟的關係,始終由師父主導。只有師父真心憐惜徒弟,徒弟才會敬愛師父。從而刻苦練功,學有所成。
再看教學方法,趙志敬的門派,做法相當古板。拳腳棍棒,口訣心法,唯有「刻苦」二字而已。雖然小道士們聞雞起舞,用功不輟,卻始終無法精進。而小龍女的教法,卻非常有趣。她命令楊過抓麻雀,開始三隻,後來五隻,八隻,最後達到了八十一隻。當楊過能瀟灑自如地戲弄八十一麻雀時,他的功夫已經不知不覺地秒殺全真教的許多道士了。
可見,一個愛而得法的師父,必將教出高徒。而一個狹隘古板的師父,只能教出膿包。願天下少年,此生得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