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潮(Qiantang Bore)是世界三大湧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湧潮。浙江省海寧鹽官鎮為觀潮第一勝地(最佳觀潮勝地),故亦稱"海寧潮"。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湧潮地有三處:山東青州湧潮、廣陵濤和錢塘潮。而在世界上,錢塘潮是世界三大湧潮之一,這三潮分別是印度恆河潮,巴西亞馬遜潮與中國錢塘潮。
一線潮
觀賞錢塘秋潮,早在漢、魏、六朝時就已蔚成風氣,至唐、宋時,此風更盛。相傳農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經規定,這一天在錢塘江上校閱水師,以後相沿成習,八月十八逐漸成為觀潮節。北宋詩人潘閬的《酒泉子》中寫道: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這首詩便是當年"弄潮"與"觀潮"活動的真實寫照。
天時:農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丁字潮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裡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裡,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裡,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湧。
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八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節。這期間,秋陽朗照,金風宜人,錢塘江口的海塘上,遊客群集,興致盎然,爭睹奇景。觀賞錢塘秋潮,有三個最佳位置。
海寧市鹽官鎮東南的一段海塘為第一佳點。這裡的潮勢最盛,且以齊列一線為特色,故有"海寧寶塔一線潮"之譽。潮頭初臨時,天邊閃現出一條橫貫江面的白練,伴之以隆隆的聲響,酷似天邊悶雷滾動。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漸強,頃刻間,白練似的潮峰奔來眼前,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牆直立於江面,傾濤瀉浪,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潮湧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這一簇簇聲吞萬籟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壯觀,其力無窮,據說有一年,曾把一隻一噸多重的"鎮海雄獅"衝出100多米遠。當潮湧激起巨大迴響之後,潮水又坦然飛逝而去。有人這樣寫道:"潮來濺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確切地描繪了潮來潮往的壯觀景象。
在第二個觀潮佳點――鹽官鎮東8公裡的八堡,可以觀賞到潮頭相撞的奇景。海潮漲入江口之後,因為南北兩岸地勢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頭漸漸分為兩段。進展神速的南段稱為南潮;遲遲不前的北段潮頭,在北岸觀潮者看來,是來自東方,故稱東潮。當南潮撲向南岸被蕩回來,調頭向北湧去,恰與姍姍來遲的東潮撞個滿懷。霎時間,一聲巨響,好似山崩地裂,滿江聳起千座雪峰,著實令人怵目驚心!
在第三個觀潮佳點――鹽官鎮西12公裡的老鹽倉,可以欣賞到"返(回)頭潮"。這裡,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宛如一隻力挽狂瀾的巨臂。潮水至此,氣勢已經稍減,但衝到丁字壩頭,仍如萬頭雄獅驚吼躍起,激浪千重。隨即潮頭轉,返竄向塘岸,直向塘頂觀潮的人們撲來。這返頭潮的突然襲擊,常使觀潮者措手不及,驚逃失態。
此外,海寧觀潮還有日夜之分。白天觀潮,視野廣闊,一覽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當空時觀賞夜潮,卻也別有其妙。
2020年中秋與國慶撞了個滿懷,是為了彌補春節的遺憾的,帶著家人一起去觀潮吧!海天一色的景色,把2020所有的不順心都洗刷掉,愉快地度過2020剩下的三分之一。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