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建林
白龍洞在攸縣漕泊境內,從省道S315路旁建有一座「白龍洞」牌坊的遊步道斜斜上山去,二十分鐘左右,到了山脊的一處巖洞口,那就是白龍洞了。
盛夏的時候去白龍洞遊覽,導遊會在洞口的鐵門打開之際,讓遊客在洞口「歇涼身體」再入洞,因為洞裡洞外溫差很大,進得洞裡氣溫突然降低十來度,剛剛攀登山坡,走得汗冒雨淋的身體,很容易被驟然冷靜下來的涼風吹得感冒或者中暑,或者冒出別的什麼病痛。息了汗熱,導遊便洞開門扉,引領大家魚貫進入洞裡。
白龍洞是一個很奇妙的石灰巖溶洞,千百萬年巖泉流注的巖石溶漿,流淌勾結成千奇百怪的形狀,有懸掛在巖壁上的,有俯臥在洞底上的,有倒垂於巖頂上的,還有曲折隱蔽在巖壁背後的,有直立於人行道上的,有側身於巖崖尖端的。有的像人物,有的像禽獸;有的像器具,有的像峰嶺;有的挺拔如擎天之柱,有的排列似神兵天將;有的包羅山水田園,有的寬展勝似中華版圖……於是,那些奇形怪狀的鐘乳石便被人們紛紛命名為:迎賓神像、大帷幕、蓬萊島、倒掛金娃、盤絲洞、石靈蛙、大海龜、生命之根、天王殿、蓮芳池、玉樹瓊枝、八卦爐、託塔李天王、西行唐僧、飛天美女、豬頭之吻、花果山、老壽星東海幽谷、熱帶雨林、銀犬送客……盛景繁多,名目無窮,令人目不暇接,流連感慨。
而快到出口處,一塊大巖石橫臥跟前,形狀極像一隻雄雞仰啼,導遊說,這便是「歌唱祖國」,因為它的正面不僅像我們祖國的版圖,而且它的背後還有歌舞琴鍵的聚集,大家看後,頻頻點頭稱是。與「歌唱祖國」景觀近相呼應的是一尊巖溶狀似鵬鳥舉翼,景觀名字叫做「鯤鵬展翅」,寄寓祖國和即將走出溶洞的人們此後要「展翅飛翔」,讓人們帶著美好的祈願和祝福出洞回家。
溶洞內最神奇的不僅是上述那些溶巖石筍,更令人們叫絕的是這個溶洞得名的那一脈溶漿造型「馬面白龍」。「馬面白龍」被叫做「白龍馬」,在「天台瑤池」景區的下面巖壁上,前頭是「八卦爐」,後面是「西行唐僧」。一條四尺來長的白色巖漿自凌空峭懸的一面巖壁上,伴隨著一脈灰白巖隙蜿蜒倒遊而下,在巖壁即將凌空斷開之處,便驟然凝結成為一個白色馬頭,馬頭上一隻黑色的眼珠晶瑩如碳,眼珠的左上方還生長著一隻白色的犄角,有了這隻犄角,說它是馬,就不如直接叫它「龍」了,因為中國龍才犄角崢嶸,千裡馬只有耳朵和鬣毛突兀嶙峋。這條「白龍」是「白龍洞」的至寶,洞內的古河床、石鐘音樂、古生物化石也是這個溶洞的珍奇,合為「白龍洞四絕」。倘若你不僅是來觀景,還是來考古科研的,那它們就是你的寶貝了。
在這麼七公裡長、上中下三層洞窟交互穿插的溶洞當中,隱藏著這麼豐富奇特的寶貝和景觀,任誰都會感覺不虛此行,雖然我們僅僅是觀賞了中層的不到兩千米的旱洞——那下層的水洞,什麼時候可以再來遊歷,那就不得而知了,因為那被探險隊已經探索過的水洞深邃而危險,眼下還不到開發遊覽的時機。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