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洞的神話故事聽過不少,直至上周末才親自到那兒去看了一下。從臨朐縣石家河生態經濟區的石家河村往西有一條環山路可以通到白龍洞的上方,去往該處不需要走太多的路。
下圖是沈洪村
山上種植了很多黃煙
在山上眺望柳子村
在郭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從一顆古柏樹繞過,從這個地方去白龍洞最近。據友人推測,這棵大樹與河東的衡憲王墳年代可能相近,或許是那個年代栽種的,具體無文字記錄可考證,縱觀該樹,枝繁葉茂,更為神奇的是大樹繁茂的枝頭指向那邊的方向。
白龍洞前有個小院,內有石碑,其中一個大清同治九年正月初三的石碑已經保護起來了,碑文為「敕封昭感龍神」,能得到當時皇帝的敕封,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另外此處還有一座光緒元年的「新建山門垣牆碑記」,以及「重修碑記」。
斑駁的日光從山坡上照到院內,關上山門,紅塵似乎遠離。大清同治皇帝為何敕封神龍呢?在碑文中有詳細的記錄,是對當年百姓在乾旱之時求雨而靈驗予以褒獎。民間故事傳說:白龍爺爺是臨朐五裡莊人,其姥爺家是石家河瑞莊村,這兩個村的人求雨,不用到家就下。世上從來就沒有神仙皇帝,民間故事傳說自有其生長繁衍的土壤,基於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對大自然的敬畏。
進入洞內,滴水之聲如珠玉環佩,玲當作響。再亮的手電在漆黑的洞內也不亮,我們把隨身所帶能發光的東西都打開了,依然猶如螢火一般。洞內潮溼,如同剛剛下了雨一般。
洞內探險
洞內有清澈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