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吐魯番旅遊,除了去葡萄溝,蘇公塔,還有坎兒井,交河故城,火焰山,還應該去一下高昌故城,這座城和交河故城一樣,都是殘垣斷壁,滿目荒涼。
高昌故城在吐魯番市東邊四十公裡的哈拉和卓鄉,這裡有外城,內城,皇城。從景區入口處坐驢車進去,一路殘留的廢墟城牆,巍然矗立,最後到了內城,開始遊覽,從高空俯瞰,可見不規則方形城池。有幾個人正在斷壁殘垣下研究探討著。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真是一片孤城,這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一處遺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殘留的牆垣,都是夯土的。
高昌故城距離火焰山溝溝口十三裡路,這裡實在是一片不毛之地,土地上還有一些極度耐旱的植物在頑強不屈地生長,很多夯土建築,和泥磚壘砌的房舍,都已經分不清所在街巷,什麼功能,原來何許人也住在此地。
高昌故城是西漢屯田部隊所建,當時他們駐紮在車師前國境內,算起來已經兩千多年了。原來吐魯番的中心在交河故城一帶,到了公園四百五十年,交河被攻破,車師前國被滅,高昌故城於是成了吐魯番中心。圖中是殘留的城門,圓拱形,就像沙土堆積的沙雕。
高昌故城原來有寺廟,有外城牆,內城牆,還有宮城,一圈一圈的,分布的很有秩序。但是現在高昌故城,成為不毛之地,周邊一帶,反而有些綠蔭。城北郊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還出土了文書,為研究高昌故城提供支撐。這裡就像荒僻的鄉村,就像被掃蕩過一樣,兩個人影都沒有。
原來高昌故城,有玄德門,武城門,還有金章門,金福門,以及建陽門,青陽門等等。這裡還有可汗堡,這是早起宮城的位置。後來宮城搬到了北邊,有一種坐北朝南,君臨天下的氣勢。土木建築,尤其是在乾旱的沙漠地帶,荒涼只是早晚的事。
景區一片荒涼,遠處就是火焰山,看起來紅砂巖的樣子,像燃著的火焰。這裡的通行工具是驢車,即使是結婚也是驢車,轎車在這裡不好使。夏天到高昌故城注意防暑,因為氣溫比較高,冬天來太冷了。
吐魯番的千年滄桑,被高昌故城見證,這座故城使用了十三個世紀。從公元前一世紀到現在,有兩千多年歷史了。故城二百多公頃,外城牆厚十二米,高十一米五,整個外城長十裡路。比以色列耶路撒冷舊城大多了。
高昌故城是吐魯番千年滄桑的見證,走在故城內外,一種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讓人觸目驚心。這裡也曾孕育璀璨的文明,但依然在歷史的車輪中,衰退和凋謝。保存最完好的外城牆,西南角有一所寺院,規模一萬平方米,有藏經樓,僧房,大殿,還有講經堂,庭院,大門等等。
站在故城牆垣下,人有點渺小,雖然城牆也就十二米高,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座座巨大的雕塑。內城有個可汗堡,可汗堡內出土過北涼承平三年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說明它可能是當時的皇城。
驢車停在夯土臺下面,靜默不動,等待著主人。這座兩千多年的故城,發掘過五百多座古墓,出土了文書,錢幣,木雕俑,還有墓誌,繪畫,桃木器皿等等,數量驚人。所以在三十年前,它就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