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新疆|玉關西去火州城:新疆世界文化遺產高昌故城

2020-12-14 新疆是個好地方

高昌故城,位於吐魯番市東約30公裡的二堡鄉古城村,地處東天山以南、吐魯番盆地北源與火焰山南麓戈壁灘接壤的衝積平原地帶——木頭溝河綠洲上。

高昌故城東距哈密(唐伊州)325公裡,西南距焉耆260公裡,北距吉木薩爾(唐庭州)140公裡,是絲綢之路天山南線的重要樞紐。高昌故城先後作為漢晉時期(公元前1--公元4世紀)戊己校尉治所(稱高昌壁)、南北朝至隋唐時期(4--7世紀)的高昌郡和高昌王國所在地、唐代(7--8世紀)的西州和高昌縣、宋元時期(9-13世紀)的高昌回鶻王國的王城,至14世紀廢棄。高昌故城在唐代是天山南麓的重要政治、經濟、經濟、文化、宗教、軍事中心和交通樞紐。1961年,高昌故城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高昌故城作為申報項目的組成部分,成為新疆的世界文化遺產。

現存高昌古城遺址是高昌回鶻時期在唐代高昌城基礎上改建增築的,總面積約198公頃。城垣大部分殘存,夯土築造。全城平面呈不規則的正方形,布局可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外城牆基厚12米、高11.5米,周長約5.4公裡,外圍有保存完好的凸出馬面。南面似有三個城門,其餘三面各有兩個城門。西面北側的城門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甕城。內城位於外城中部,平面略呈長方形,其建築年代早於外城,西、南兩面保存較好。宮城在外城內的最北部,其北牆即外城的北牆,南牆為內城的北牆。

高昌城廢棄以後,大部分地面建築蕩然無存,現保存較好的遺蹟有以下幾處;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遺蹟,佔地近10000平方米,由山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從建築特徵和殘存壁畫分析,其建築年代屬麴氏高昌中期。寺院附近還殘存一些坊、市遺址,可能是小手工業者的作坊和商業市場。外城的東南角也有一所寺院遺蹟,保存有一座多邊形的塔和一個支提窟,是城內唯一保存有壁畫的地方。從壁畫的風格和塔幹的造型分析,為高昌回鶻時期的建築。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平面略呈方形的小堡壘,當地叫「可汗堡」。堡內北面的高臺上有一高達15米的夯築方形塔狀建築物,往西有一座地上、地下雙層建築物,現僅存地下部分,南、西、北三面有寬大的階梯式門道。20世紀初,德國考察隊曾在堡內東南角盜掘出一方北涼承平三年(445年)「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按該碑年代推斷,此堡可能是北涼時期的建築,為早期的宮城。在外城北部留存下來許多夯土築成的殿基,一般高3.5~4米左右,夯層厚度約0.35~0.48米,是一座宮殿建築遺址。

據《史記》、《漢書》、《舊唐書》、《新唐書》等歷史文獻和出土文書記載,歷代中央政權曾在高昌城設立戊己校尉、高昌郡、西州、高昌縣等重要軍政建制,給予了絲綢之路交流活動重要的安全和管理保障,推動絲綢之路臻於鼎盛。高昌故城見證了歷代中央政權著力經營西域,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重要努力。

高昌故城對研究漢唐時期吐魯番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藝術等具有很高的價值,同時其建築風格、出土文物等為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民族來往、宗教傳播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物證。

相關焦點

  • 文物新疆|築臺相望雲水間:新疆世界文化遺產克孜爾尕哈烽燧
    2001年,克孜爾尕哈烽燧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在卡達首都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克孜爾尕哈烽燧作為申報項目的組成部分,成為新疆的世界文化遺產。烽燧是我國古代長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文物新疆|白日登山望烽火:新疆世界文化遺產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西約10公裡的雅爾乃孜溝村一帶,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4世紀絲綢之路東天山南麓吐魯番盆地重要的中心城鎮。公元前1世紀發展為車師前國的王庭所在地,此後歷為高昌王國、唐西州、高昌回鶻王國等下轄的交河郡或交河縣。
  • 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申遺工作進入倒計時
    今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受理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報送的絲綢之路申遺文本,標誌著申遺工作進入倒計時階段。此次跨國聯合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中國有22處,其中新疆有6處,我地區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2處遺址點位列其中。
  • 白日登山望烽火:新疆世界文化遺產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西約10公裡的雅爾乃孜溝村一帶,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4世紀絲綢之路東天山南麓吐魯番盆地重要的中心城鎮。公元前1世紀發展為車師前國的王庭所在地,此後歷為高昌王國、唐西州、高昌回鶻王國等下轄的交河郡或交河縣。
  • 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維吾爾語也被稱為首都要塞,在新疆吐魯番市以東(漢名三堡)哈拉和卓(漢明二寶)村南以東的在新疆吐魯番市。漢代稱高昌牆和高昌基地,在兩漢魏晉期間,戊己船長駐紮在這裡。此後,這裡曾是明朝初年乾良高昌郡治、高昌王國國都唐西州和回鶻高昌王的都城,歷時約。
  • 走進高昌故城
    ,一個喜歡歷史文化的人,高昌故城不能不去看一看。只可惜,這座城自西漢起,另經魏晉至元末1400多年的高昌古城,不僅在戰火中湮沒,更在19世紀末期以來,沙俄、德國、英國和日本等列強強盜,先後來到高昌故城這裡劫掠文物,一些價值連城的文物,被掠奪運到海外他國。古城滄桑,空留殘垣斷壁和佛龕空洞,訴說國難當頭的風雲和悲愴。」老鄧的解說,聲調略帶嘶啞,在這特定的地方,有著滄桑和悲涼之感。
  • 《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自然風景》行者-協助拍攝
    高昌區位居絲綢之路要衝,是名聞遐邇的歷史重鎮,自兩漢以來,長期是中國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之一。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自然風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成都攝影愛好者勞先生在著名的石家莊地區拍攝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自然風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莆田攝影愛好者東先生在著名的重慶地區拍攝
  • 新疆:吐魯番地委委員、宣傳部長趙文泉視察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申遺...
    6月29日,新疆吐魯番地委委員、宣傳部長趙文泉到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現場視察了申遺綜合整治和工程建設情況。地區人大工委副主任沈青松,地區文物局、吐魯番市人民政府有關領導參加了督查。   趙文泉在高昌故城先後查看了城牆北側的房屋拆遷、北門環境整治、電力設施拆除、防護圍欄建設、申遺道路建設、南門管理用房建設、景區內電瓶車道和參觀木棧道建設等情況,他對高昌故城申遺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景區今後展示工程建設和管理運營等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並對申遺檔案、迎檢匯報、迎檢接待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 新疆旅遊攻略(31)新疆旅遊關鍵字-新疆世界文化自然遺產錄
    新疆旅遊攻略(31)-新疆旅遊關鍵字-新疆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名錄一、新疆世界遺產名錄1、北庭故城遺址(北庭故城內西寺遺址)是唐代北庭都護府,述說西域歷史的生前世今。唐代發展成為天山北麓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曾有重兵駐守;公元712年設置北庭都護府,統轄北疆廣大地區,所以稱作北庭。宋代此城為高昌王的行宮,元代為別失八裡帥府。北庭故城曾出土了唐代銅獅和玉石鎮紙等大批文物。
  • 地勢高敞,人庶昌盛——高昌故城
    其中最令人不容錯過的便是高昌故城,最早以高昌壁而被寫入《漢書》。高昌故城位於新疆火焰山南邊的木頭溝河三角洲,是吐魯番盆地的中心城鎮,經歷過高昌壁,高昌郡,西州等等不同的時期,1400年左右的時間跨度也讓高昌故城蒙上了神秘悠久的色彩。2013年,正式將其列入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中。
  • 吐魯番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成功申遺
    吐魯番地區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趙文泉主持本次活動    新疆吐魯番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作為絲綢之路上兩處重要遺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地6月23日,吐魯番地區在交河故城、高昌古城分設主、分會場舉辦慶祝「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申遺成功活動。
  • 吐魯番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申遺
    「炫舞天山」全國網絡媒體新疆行記者團在交河故城採風天山網吐魯番訊(記者劉寬攝影報導)「炫舞天山」全國網絡媒體新疆行於7月25日走進火洲吐魯番。當日,記者從吐魯番旅遊局了解到,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申遺議事工作已經提上了日程,目前申遺工作正在有序進行。高昌故城奠基於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故城遺址坐落在吐魯番市東面約四十公裡的哈拉和卓鄉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溝口(勝金口)約6.5公裡,東距鄯善縣城約55公裡。
  • 西漢王朝的所建的高昌故城!
    高昌(維吾爾語:,Qara-hoja),位於今日的新疆吐魯番地區,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公元5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在這個狹窄的吐魯番盆地中,曾先後出現四個獨立王國,分別是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唐貞觀二年(628年),著名高僧玄奘曾途經高昌。
  • 新疆行記---漫天黃沙飛揚,高昌故城,歷史塵埃裡的璀璨星辰
    高昌故城高昌故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火焰山南麓木頭溝河三角洲高昌故城高昌故城包括外城、內城和宮城(可汗堡)3重城,城址內分布有大量宗教建築遺址和宮殿遺址 。宮城在最北面,保留較好的外城西南和東南角保存2處寺院遺址。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規則的方形宮城,俗稱&34;。高昌故城在13世紀末的戰亂中廢棄,大部分建築物消失無存。
  • 日本友人出版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遺產圖錄獻禮自治區60年
    60周年的《新疆世界文化遺產圖錄》。 孫亭文 攝圖為小島康譽(中)向新疆文博單位贈送畫冊。 孫亭文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9月30日電 (記者 孫亭文)30日,由日本友人小島康譽和新疆文物局局長王衛東共同主編的《新疆世界文化遺產圖錄》畫冊及配套明信片在烏魯木齊舉行首發儀式,獻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 新疆:吐魯番地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申遺進入環境整治攻堅階段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要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文物遺址必須滿足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的條件。因此,加強對遺址周邊的環境整治,保持遺址原始風貌是確保申遺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吐魯番地區自2006年以來,就分階段、有重點的開展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的環境整治工作,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了文物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文物部門加強對遺址周邊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執法力度,使遺址本體得到了有效保護,周邊環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歷史上形成的風貌與故城遺址不協調的各類建築、設施,仍嚴重影響遺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是申遺工作面臨的最大難題。
  • 漢陽陵舉辦新疆吐魯番漢唐文物特展
    央廣網西安9月15日消息(記者雷愷)由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與吐魯番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漢唐火洲、絲路風採——新疆吐魯番文物特展」今天(9月15日)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考古陳列館臨展廳正式對公眾開放。西漢時期,先後在交河城、高昌城設置戊已校尉進行管理。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車師前國全部吞併了吐魯番境內諸國,交河城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後吐魯番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高昌、柳中為中心的漢人生活聚集區,以交河為中心的車師人生活區域,為吐魯番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 新疆古城遺址多達370個全國第一,樓蘭、喀什、高昌古城最知名
    但是要論古城遺址最多的省份,那就非新疆莫屬了。在新疆166萬平方公裡的廣闊土地上,有許許多多散落在戈壁荒原和沙漠綠洲上的古城遺址,古城數量之多,歷史文化之深厚,讓人驚嘆不已。根據最新的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行政區劃範圍內,從史前至明清時期的古城遺址,數量高達370個,其中漢唐古城就有255個,數量之多全國第一。
  • 投石問路,探索新疆之五:吐魯番自然文化遺產
    位 置:新疆吐魯番市及附近。目標特性:自然文化遺產十分豐富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千佛洞、坎兒井等,自然遺產有火焰山、艾丁湖等。特徵描述: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樞紐重鎮,自然文化遺產十分豐富。火焰山是一條東西長約100千米,南北寬7 ~10公裡,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山,陽光下紅色砂巖熠熠發光,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西遊記》中,唐僧帶領孫悟空、八戒、沙僧經過火焰山。
  • 探秘新疆北庭故城格局
    原標題:探秘新疆北庭故城格局——專家判斷其為唐代統治西域時期建設完成寒風中,緊鄰新疆昌吉北庭故城入城道路西側的一個巨大土堆的秘密於2020年被考古人員揭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夏立棟說,這是在北庭故城發現的第二個高昌回鶻時期的寺院遺址,也是在北庭故城城內發現的第一個佛寺遺址。雖然考古人員還沒有完全了解整體面貌,但此次發掘使高昌回鶻時期地面寺院的形制、布局範圍等情況更加清晰,對研究高昌回鶻時期北庭故城的佛寺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