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現代主義建築早期世界

2020-12-06 一粒之米

引言:

看慣了城市中的高樓大廈,你是不是想感受不一樣的建築風採?有句話是這樣表達的:給建築形式賦予人類的比例和活力!

導讀:

沒關係,在這篇文章裡,一粒之米(也就是在下)我將帶大家去穿越回現代建築的世界,感受現代文明。分享行業內乾貨,粒粒皆為收穫!

現代主義闡述:

主要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築界進入現代主義;

主要介紹人物1:

1918年,瑞士建築師—查爾斯。愛德華——筆名 勒*柯布西耶為世人所知

代表作:1923年《走向新建築》

關鍵知識點:1.建築離開地面有柱子支撐,底層架空;2.3.結構體系與室內外空間分離,自由開放;4.長條水平窗;5.屋頂花園設置

主要介紹人物2:

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賴特

時間關鍵知識點:1919格羅皮烏斯創建包浩斯;1930年密斯凡德羅任校長;1932年將柯布西耶、密斯、格羅皮烏斯、賴特並為新的「國際風格」。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代主義走向國際化。

現代主義早期發展

時間:19世紀80年代—20世紀初期

特徵關鍵詞:鋼結構框架;直線式外立面;方形建築;高度;派生於古典的裝飾;石材表面

鋼結構框架:

坐標:美國芝加哥——瑞萊斯大廈

作者:查爾斯。阿特伍德

時間:1890-1894年

關鍵詞描述:均勻排布垂直柱和水平橫梁,牆不再是主要承重構件,早期玻璃幕牆使用 。

直線式外立面:

坐標:美國紐約——布法羅保險大廈

作者:艾德勒,沙利文

時間:1894-1895

關鍵詞描述: 水平樓層,垂直結構支柱,空間網格,窗戶在其中;

底層商業空間,標準用辦公,建築中心配有電梯核心

方形建築

坐標:美國芝加哥——第二萊特爾大廈

作者:威廉。勒巴倫。詹尼

時間:1889

關鍵詞描述: 標準鋼結構構件;水平橫梁,垂直立柱,空間均布,屋面平坦的方形建築;

高度

坐標:美國芝加哥——家庭保險大廈

作者:威廉。勒巴倫,詹尼

時間:1884年

關鍵詞描述:透露一下:艾菲爾鐵塔308m高;早期摩天大樓不高,但是由於土地價格高昂,得益於電梯發明,便成為了一種趨勢。

誕生於古典的裝飾

坐標:美國芝加哥——會堂大樓

作者:艾德勒,沙爾文

時間:1886—1889

關鍵詞描述:美國建築從歐洲先例中找尋靈感,現代主義與抽象的不成熟的古典主義相結合。

石材表面

坐標:美國芝加哥——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大樓

作者:亨利,霍布森,理查森

時間:1885-1887

關鍵詞描述:石材,磚,模製陶板與立面玻璃結合,鄉土自然與現代主義建立聯繫

本期小貼士:關於現代建築早起發展大家想必大致了解了。可以在小夥伴面前裝裝文化人了。

下次咱們過山車,跳到現代建築的下一個階段去走一走,您且聽下次分解。

總結:這就是今天的一粒米分享,後續將持續更新,記得瀏覽點讚,謝謝!

相關焦點

  • 穿越回現代主義建築早期世界
    導讀:沒關係,在這篇文章裡,一粒之米(也就是在下)我將帶大家去穿越回現代建築的世界,感受現代文明。分享行業內乾貨,粒粒皆為收穫!現代主義闡述:主要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築界進入現代主義;主要介紹人物1:1918年,瑞士建築師—查爾斯。
  • 縱觀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史及發展歷程
    ,正是這些了解世界的建築師把發源於歐洲而影響世界的現代建築思想帶到當時遠東最繁榮的上海,導致了頗具規模的上海現代建築設計和建造。此外,由景明洋行1929年設計的安利英洋行大樓,景明洋行1935年設計1936年建成的大孚銀行大樓等都成為早期漢口現代建築的代表。
  • 12個建築讀懂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儘管自現代主義思潮興起以來世界格局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主義哲學仍在當代建築探討中穩佔話語權。20世紀早期風格  包浩斯由德語 bau(建造)和 haus(房屋)組合而來,起源於1919年由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在德國創立的建築與藝術學校。
  • 建築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發展史
    現代主義建築是指20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築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築思想。這種建築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築師要擺脫傳統建築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於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建築。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築。在20世紀30年代,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從西歐向世界其他地區迅速傳播。
  • 現代主義建築在美國
    原文標題為《兼容的現代——芝加哥和美東的現代建築》……「美國,它處於一個不停歇的進化之中,擁有著無限儲備的資源,它生氣勃勃,潛在的能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而這種超常的完美,是當下所必備的,這也確定了它是第一個能夠實現希望的國家……我深信我的『光輝城市』可以在這個國家找到一個自然的立足點。」
  • 高迪的建築屬於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高迪的建築屬於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他復興了哥德式建築的審美取向。與傳統和眾多建築風格所不同的是,高迪的建築非常個人化,這種個人化就在於他把觀察到的自然界的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建築作品裡,令他的建築帶有生命和自然的氣息與活力。藝術是帶有包容性的,高迪的建築在建築史上不僅是一種復興,更是一種精神的開拓。
  • 後現代主義建築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築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築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
  • [分享]現代主義著名建築大師資料下載
    現代主義著名建築大師專題為您提供現代主義著名建築大師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現代主義著名建築大師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他的一生都在創新,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始終遊走於傳統與現代之間,並用自己獨到的設計為許多國家留下了一道道風景。 一、貝氏風格 作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他是一個注重於抽象形式的建築師。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鋼。 作為實踐型建築師,作品很多,論著則較少,他的工作對建築理論的影響基本局限於其作品本身。
  • 縱觀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史及發展歷程
    ,正是這些了解世界的建築師把發源於歐洲而影響世界的現代建築思想帶到當時遠東最繁榮的上海,導致了頗具規模的上海現代建築設計和建造。此外,由景明洋行1929年設計的安利英洋行大樓,景明洋行1935年設計1936年建成的大孚銀行大樓等都成為早期漢口現代建築的代表。
  • 現代主義建築PK後現代主義建築,你更鍾意哪個?
    然而上個世紀60年代,卻有另外一名建築師誑言」Less is bore(少即枯燥),反對現代主義的理性,強調設計的多元素化,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他就是羅伯特·文丘裡—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奠基人。現代主義的建築「簡單優於複雜,平淡優於鮮豔奪目;單一色調優於五光十色;經久耐用優於追趕時髦,理性結構優於盲從時尚。」
  • 10 ICONIC BUILDING - 現代主義標誌建築
    現代主義建築是一股始於二十世紀初止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建築潮流。殘酷的大戰改變了戰後的建築形式。人民需要具有實用功能性的建築而非從一張白紙上再重建戰前的那些老式建築。學院派與新古典派建築的形式如過眼雲煙般消失於天際,人們不得不尋求一種新的建築形式來滿足公眾的需求,這便是現代建築興起的來由。
  • 索尼大廈:後現代主義的建築標杆(圖)
    這座於上世紀1984年落成的超高層辦公建築,由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在西格拉姆大廈的合作者、著名美國建築師菲利普·詹森設計。  兩個星期前筆者冒大雨造訪這座建築,遠在兩條街之外的街口,這座由淺紅色花崗石外牆包裹的摩天樓就在數幢玻璃建築物的襯託下雄壯地映入眼帘。
  • Google今日塗鴉: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126周年誕辰
    打開今天的Google首頁,一棟現代化建築赫然紙上,隱隱透著Google字樣,不用說,這就是今天的塗鴉(Doodle)。這個獨特的塗鴉正是為了紀念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126周年誕辰。密斯·凡·德羅是二十世紀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現代建築大師之一,與賴特,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齊名。
  • 歷史的必然:現代主義建築在美國
    這些也刺激了新的設計思潮在歐洲的誕生。而1930年代國際風格影響到美國之後,遠離「二戰」主戰場的美國又成為了現代主義建築實踐與發展的沃土。這些只是歐洲和美國之間的宗源關係的一個縮影。拉金管理大樓(Larkin  Administration Building)和羅比住宅(Robie House)的照片也大量出現在歐洲的建築雜誌上,而美國諸多的工業以及農業建築更成為柯布《邁向建築》(Vers Une Architecture)一書的參照重點。「如何誠實地表達」,是當時美國建築師所關注的議題。
  • 後現代主義建築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和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物質生活匱乏,人們對現代化充滿渴望。建築事業同科學技術緊密相聯,建築師仍持有濃厚的理性主義觀點。這是建築中的現代主義思潮與文學藝術等門類中的現代主義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高度發展,物質豐富了,房荒問題相對解決了。
  • 建築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關係
    20世紀前期的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人物曾對建築的實用功能技術經濟藝術以及社會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討,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創新的見解。相比之下,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倡導者主要關心的只是形式和藝術的方面。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是人類建築史上一次全面,劇烈的革命性變化的產物,而後現代主義只是現代建築在形式和藝術風格方面的一次演變。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產生於 十九世紀後期,成熟於二十世紀20年代,在50~60年代風行全世界。從60年代起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已經過時,有人認為現代主義建築基本原則仍然正確,但需修正補充。70年代以來,有的文獻在提到現代主義建築時,還冠以「20年代」或「正統」字樣。  1919年,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擔任包浩斯校長。
  • 建築風格及流派之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築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現代主義建築成為世界許多地區佔主導地位的建築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築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築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
  • 高迪的建築屬於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高迪的建築屬於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他復興了哥德式建築的審美取向。與傳統和眾多建築風格所不同的是,高迪的建築非常個人化,這種個人化就在於他把觀察到的自然界的元素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建築作品裡,令他的建築帶有生命和自然的氣息與活力。藝術是帶有包容性的,高迪的建築在建築史上不僅是一種復興,更是一種精神的開拓。
  • 巴西現代主義建築指南:不止奧斯卡·尼邁耶
    對於許多人來說,尼邁耶的名字等同於巴西乃至拉丁美洲的現代主義。他在世的104年間裡完成了數十個標誌性項目,贏得了全球認可。但是,尼邁耶並不是唯一在巴西工作的現代主義建築師,巴西遍布其他本土大師設計的優雅且富有想像力的建築。下面我們將簡單介紹尼邁耶的作品,以及巴西一些鮮為人知的現代主義建築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