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什麼味道是讓你懷念的,那一定是過去你經常吃但現在不能經常吃到的味道。可能是背井離鄉的遊子最懷念的媽媽做的紅燒肉的味道,也可能是小時候巷子裡一家小店做的糖芋苗的味道。總之,一定是現在無法經常吃到的味道,也許以後也再也嘗不到的一種味道。
小師妹從小在南京長大,對於美食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雖然小師妹回國沒幾年,但是將最愛的日料幾乎嘗了個遍。挑了下面幾個最喜歡的店,有的食材新鮮,有的環境好,有的卻已經再也吃不到了。
菊次郎的夏天——一店
《菊次郎的夏天》是日本的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男孩與他的叔叔在去東京路上的故事,主要想給觀眾表達的是不同的人在機緣巧合下相遇的故事。聽說一店的老闆是南師大的老師,為了交朋友開了這家店,原本是在居民樓的一樓,很小的一家店,只有三五張桌子和圍著壽司臺的一圈吧檯。後來生意越來越好,就開了二店。
第一張是日本一種比較有特色的食物,通常是過年的時候日本老年人會給全家做這種料理,寓意著新的一年平平順順。有點像南京人過年長輩會做的什錦菜。共同點總結下來是,食物色彩多樣,種類繁多,象徵著十全十美。味道的話,只能說沒有嘗試過的可以試一下,還不錯。
第二張是碳烤牛舌。因為坐在料理師的吧檯前,所以能很清楚地看到他從冰箱裡拿出冷凍的牛舌,一片一片地切下來,放在塗上油的鐵絲網上在火上面烤,一直烤到牛舌微微地出油,外焦裡嫩,撒上蔥花就可以上桌了。
地址:仙林學衡路康橋聖菲13棟110室(位置有點不好找哦,而且需要提前預訂~)
2. 菊次郎的夏天——二店
第一次去菊次郎其實是去的二店,一度不知道這是二店。可能是先入為主的關係,小師妹一直覺得是總店,可以說是仙林日料店中感情最深的一家。而且到目前為止,我覺得二店的味道比一店更好。
先來看看二店的好吃的(每次都會店的超好吃的摩託羅拉卷竟然沒有拍照!啊啊啊~~~)
第一張是關東煮,有別於路邊賣的關東煮,這種更注重食物的本味。最喜歡裡面的蘿蔔,甜甜的,而且裡面吸滿了湯汁。難怪冬天的時候日本人都喜歡吃關東煮呢。當時不理解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後來去了日本關西才發現,原來關西真的沒有關東煮,只有關東才有,哈哈!(日本人肯定很多人有強迫症)
第二張呢,是和風炒麵。由於小師妹不是很愛吃麵,所以就把上面飛舞的魷魚片吃了。如果喜歡吃麵的小夥伴應該會很喜歡這個炒麵。因為面嚼起來QQ的,很有彈性,而且醬料很足,卷滿一筷子塞進嘴巴裡特別有滿足感!
二店最好吃的壽司是摩託羅拉卷,每次去必點!裡面的除了天婦羅蝦肉以外,還有海苔、蟹柳、黃瓜絲、好像還有三文魚。外面撒上魚子醬和美乃滋,最上面點綴蔥花。一定要一口塞到嘴裡,不能分兩口,因為這樣的味道才最完整!
具體地址忘了,只記得在一店的馬路對面~
3. 魚四季
這家日料店在德基樓上,食材是南京日料店中比較新鮮的了。小師妹才去過兩次,因為貴!不過東西真的很好吃,物有所值。
刺身拼盤裡面有三文魚、金槍魚、鯛魚和海膽。海膽入口即化,是在其他家都吃不到的新鮮,為了海膽也值得再去!三文魚和金槍魚都還行,厚切好吃。
鰻魚飯的味道很正,醬汁偏甜口,我喜歡的吃法是:一勺壽司米,上面鋪一大塊鰻魚(帶醬汁的),上面再加一小塊雞蛋卷,滿滿的一口——幸福的味道!
銀鱈魚煎的很嫩,外面雖然看起來好像有點硬,其實不然,鱈魚的肉像冰激凌在口中融化一般,還有淡淡的奶香,可能是加了美乃滋的緣故。
大明蝦和日式燒肉都還不錯,無功無過。喜歡吃烤物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一下,由於點太多後面沒吃完,下次想試一下他家的炸雞塊,應該也還不錯。
地址:中山路18號德基廣場2期8層
4. 逆鱗居酒屋
最後講一下,南京最愛的居酒屋——逆鱗居酒屋,沒有之一。這是一家藏在石婆婆庵曼度樓下的一家日料店,路過的人很多都覺得不起眼,但是老闆經常會開到夜裡2、3點鐘,是一家特別適合一個人吃日料的店。老闆是位很靦腆,但是做東西很好吃的人。可惜的是,就在今年的夏天他家關門了。
他家關門關的太突然了,以至於後來翻照片,竟然發現他家只有一張壽喜鍋的照片。要知道以前可是每個月都會光顧他家好幾次,特別喜歡喝他家的可爾必思汽酒,真的是連在日本都沒喝過這麼好喝的汽酒。
也許所有美好的事物/食物都留存在了記憶裡,因為懷念所以美好,一如人一樣。
最後以他家的壽喜鍋作為本文的結束,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家店或者一個人就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可能連照片也沒留下幾張,只有難以描述的感覺還在舌尖。也許會在若干年後,再次重溫同樣的味道時,會想起這是當年的某個巷子裡的某家店裡的某道菜,可是誰知道呢。也許錯過了,就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