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鄒芸 宋茜 記者 吳朝香
44歲的周先生「救」了55歲的郭女士。他們一個在杭州,一個在四川,素不相識。
周先生是一位器官捐獻者;而一個多月前,患有擴張性心肌病的郭女士千裡迢迢來杭州求醫。因為周先生的捐獻,郭女士的生命得以延續。
11月29日下午5點,樹蘭(杭州)醫院,在歷經近7小時的心腎聯合移植術後,郭女士(化名)被手術團隊推出手術室,她重獲新生。
郭女士的女兒姚婷(化名)幾度落淚,「從來沒想過我媽能接受移植,這次得救的不僅是我媽,還有我們整個家。」
這也是樹蘭(杭州)醫院完成的首例心腎聯合移植手術。
她說:無論如何,都要找到救媽媽的方法
郭女士的身體一直不太好。
「從我記事起,我媽就不停往醫院跑,每年都要在我們當地住院一兩個月,這麼多年,家裡的錢基本都花在看病上。」姚婷說。
十年前,郭女士反覆出現胸悶、氣急,到當地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和腎結石,當時選擇了藥物治療。
大概半年前,郭女士的情況變得嚴重起來:腿部浮腫,全身乏力,上二樓都喘不過氣,被診斷為擴張性心肌病、難治性心衰。
更糟糕的是,郭女士住院期間出現了一次心臟驟停,經過心肺復甦搶救成功才挽回生命。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她進行心臟移植。
一個多月前,郭女士發現自己好像整個人都是「腫」的,臉部腫到皮膚發亮,再到醫院檢查,發現腎積水伴腎結石,腎囊腫,嚴重的腎功能不全。
從那個時候開始,郭女士開始接受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療,但由於心功能不全,每次透析都使她走在死亡的邊緣。姚婷記得,有一次媽媽躺在病床上和她閒聊時說,如果心臟移植成功了,她一定去喝一杯冰奶茶、買一件漂亮衣服。「我當時就想,無論如何要找到救媽媽的辦法,有百分之一的機會也要試試,就當是實現她的願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郭女士從病友的口中得知樹蘭(杭州)醫院,一家人便毫不猶豫地從四川來到杭州。
專家多次聯合會診: 她需要做心腎聯合移植
「由於患者有擴張性心肌病,本身心臟功能也已到了終末期,已無法單獨接受腎移植手術治療。」樹蘭(杭州)醫院副院長、腎移植專家壽張飛教授說。
郭女士的病要如何治療,成為擺在醫生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樹蘭(杭州)醫院院長葉再元教授的關心下,壽張飛教授牽頭,醫務部張武副主任,心胸外科姚建民主任,重症監護室盧安衛主任,心血管內科屈百鳴主任、馬麗萍副主任,麻醉科趙嫻副主任等多個學科專家,以及樹蘭特聘心臟移植專家、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進行了多次聯合會診。
圖註:術後,樹蘭(杭州)醫院葉再元院長、壽張飛副院長、馮志仙副院長、張武副主任、姚建民主任、盧安衛主任ICU查房
經過慎重評估討論,專家們都認為郭女士的情況符合「心腎聯合移植「的手術標準。這也是救治郭女士最好的辦法。
治療方案確定了,郭女士能否從死亡線上被拉回,最關鍵的是看是否有合適的捐贈器官。
就在一個家庭焦灼等待生命奇蹟的時刻,另一個家庭決定化悲痛為大愛。
不久前,44歲的周先生因自發性腦出血導致腦死亡。
周先生是杭城一名普通的保安人員,早在2002年,他看到一條關於器官捐獻的宣傳,便自願籤署了器官捐獻書,並多次跟自己的家人提及此事。
「周先生出事後,他的家人主動提起這件事,想幫他實現這個願望。」樹蘭(杭州)醫院的人體器官協調員說,周先生的家人遵照他的意願捐獻了心臟、肝臟、兩個腎臟和雙眼的角膜,並捐獻了遺體,「他們說希望能幫助醫學生研究腦部疾病。周先生的孩子也一直說:爸爸是我心中的英雄。」
她發愁錢不夠,基金會伸出援手
「當得知有手術希望時,原本懸著的心才稍稍落下,無盡的等待都讓我們有點絕望了。」但是一想到手術費,姚婷的心又一點點下沉。
她是獨生女,已經成家,和老公平時在廣東打工,有兩個孩子,收入並不算高。前期為了給媽媽治病,她已經賣掉了自己的車。
「我爸打算把我們家的房子抵押出去,但也只能湊到10多萬元,差太遠。」姚婷又著急又難過,「找到了救我媽的辦法,可是卻沒有錢……」
就在這時,樹蘭公益基金會暨器官移植專項基金向姚婷一家伸出援手。
樹蘭公益專項基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更多家庭經濟困難、患重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對需要開展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的患者進行醫療救助,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為困難患者「雪中送炭」。全力助力國家脫貧攻堅,肩負醫院的社會責任與使命。
截至目前,樹蘭公益基金對40名貧困器官移植患者開展的醫療救助,總金額達到400萬元。
媽媽手術成功 ,她說:我們家重生了
11月29日,樹蘭特聘心臟移植專家、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董念國教授團隊及腎臟移植專家、樹蘭(杭州)醫院副院長壽張飛教授率領兩家醫院多個學科醫務人員組成的手術團隊,開始了驚心動魄的「心腎聯合移植」救治行動。
由於郭女士10年的擴張性心肌病史,已使得其心臟比常人大了3倍左右。通常情況下,人的心臟大小和自己的拳頭差不多,郭女士的心臟堪比一顆葡萄柚的大小,這為置入新的心臟增加了難度。
再加上患者由於心功能衰竭,導致體內多器官都處於失代償狀態,凝血功能也容易出現障礙,因此出血止血問題也是關鍵所在。
為此,專家們將血管連接處都進行了嚴密的縫合,部分區域進行了雙層的密縫。
一個小時後,隨著縫完最後一針,主動脈阻斷鉗放開,被植入的心臟重新獲得了血液供應,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視著這個心臟,一下、兩下、三下……
這顆心臟在郭女士體內成功復跳。隨後,腎移植手術也順利完成。手術當晚,郭女士就恢復意識,手術第二天,她的各項體徵平穩。
「昨天,我去看她,她能聽懂我說話,能搖頭、點頭。」姚婷說,「我們一家都有重生的感覺。」
這是樹蘭(杭州)醫院首例心腎聯合移植手術,心腎聯合移植是胸腔和腹腔臟器的聯合移植,手術難度極高。與單獨的心臟或腎臟移植相比,聯合移植是1+1遠遠大於2的難度等級。
心腎聯合移植體現了一個醫院最高精尖的技術,包括術前的供體心臟腎臟功能的評估、修復,受體身體狀況的評估和健康情況的把握,到充分的術前準備、麻醉、體外循環等多科室的協作配合,術後重症監護等,任何環節都不允許有紕漏,才能保證手術的成功。
「手術前一個晚上,我們一家人興奮地一直在聊天,尤其是我媽,遲遲睡不著。」姚婷說,她特別感謝醫院,感謝那位不知名的捐贈者,「他不僅救了我媽,更是救了我全家。有媽在,才有我們這個家。我每次從廣州回家,我媽都幫我鋪好床鋪、做好飯,如果媽媽不在了,我就沒家了……」
器官捐獻志願者周先生捐獻的另一顆腎臟在同一天移植到一位抗洪英雄的體內,肝臟移植給了一位58歲的肝衰竭患者,手術均在樹蘭(杭州)醫院完成。周先生捐獻的雙角膜也將使兩位患者重見光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