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愛迪生救媽媽》系杜撰?校長:當時沒有闌尾炎手術

2020-12-11 澎湃新聞

3月6日,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的校長張敏被一個偶然發現「驚呆了」——看到二年級(下)語文課本裡有篇名為《愛迪生救媽媽》的文章。他說這是八年前,杭州多位語文老師曾經挑過刺的一篇文章,幾位老師當時在多方考證後,甚至得出結論:「這可能是篇假課文。」

張校長在朋友圈一發,引起不少家長關注。

愛迪生7歲那年 其實沒有救過媽媽?


杭州小學校長昨對這篇課文再提質疑

像這樣有疑問的課文,小學課本裡還有不少

昨天早上,張校長到一個二年級班上聽課。無意中翻了翻下冊的語文書,看到了第30課《愛迪生救媽媽》。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簡稱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在第137-139頁。

「這篇課文我很有印象。2009年左右,浙江有三位較真的語文老師郭初陽等,對一系列小學語文教材提出質疑,打頭的就是這篇《愛迪生救媽媽》。」張校長說,課文主要是說,愛迪生7歲那年,媽媽得了闌尾炎,來不及上醫院,要在家手術。因燈光昏暗,愛迪生想出了用鏡子聚光的辦法,手術成功,媽媽得救了。文章重點講了愛迪生的機智和對媽媽的愛。但是,有些地方並不嚴謹。

無論是課本,還是老師的指導用書,都沒有註明文章的作者和來源。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7歲那年是1854年,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也就是說,愛迪生小時候,根本還沒有闌尾炎手術呢。

「教材改版很多次,前後有8年時間,為什麼不能更換文章?對於作為兒童啟蒙的課本,一定要吹毛求疵,不能讓這類文章,給孩子帶來傷害。」張敏說,下午趕緊和語文老師又交待了下,上這篇課文時,老師一定要比學生站得高一些,知識點等可以照常教,但講文章背景時,可以如實告訴孩子,愛迪生沒有做過這些事。

一個二年級男生課後曾經找老師探討

這件事好像不是愛迪生做的

近些年,對於教材的關注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一線教師對某篇課文提出過質疑。

2009年,當時還是語文老師的郭初陽,和幾位一線老師一起,對語文書進行「挑刺」,其中就有這篇《愛迪生救媽媽》,說文章雖然感人,卻在任何愛迪生的傳記裡都難以找到相關事實依據,且從醫學上考證,當年不可能做這個闌尾炎手術。此外,還有《烏鴉反哺》等文章,也存在細節不清、時間不對或內容虛假等問題。

昨天,我們聯繫上幾位資深語文教師,教齡都在10年以上。說起這篇《愛迪生救媽媽》,幾乎所有老師都會發出「嗷」的一聲,知道有關這篇文章的討論和質疑。

大關小學教研組長胡鳴芳老師,知道這篇文章有點「問題」,所以課前預習環節,會讓孩子們除讀讀課文外,最好提前了解下文章背景,做好探究。

「幾年前,我帶二年級時,班上一個男孩下課找到我,專門和我探討這篇文章。」胡老師說,這個男孩識字量很大,很愛讀書。這篇文章的第一節課上完,小傢伙帶著書就來辦公室找她了。

「他說老師,我課前看了這個故事,好像不是發生在愛迪生身上的。我立即表揚了他,說他很厲害,能主動去閱讀、探究,了解很多課文背後的事情。」胡老師說,文章是真是假,權威部門沒有一個定論,老師也無從考證,所以不能直接告訴孩子文章是真是假。但可以啟發孩子主動探究,去尋找答案。

遇到這些有疑問的課文 老師應該怎麼教?

遇到這些真實性有疑問的課文,該怎麼教?

老師們的意見比較統一,既然是語文課,先按語文的特點,教孩子學會字、詞、句,再領悟、理解課文的意思。

一般《愛迪生救媽媽》這節課共三課時,第一課時教生字詞,讀通讀順文章,學會「急得團團轉」、「一溜煙似的」、「明晃晃」等詞句,對文章初步感知;第二課時,深入了解文章,愛迪生怎麼救媽媽,了解整個動作過程,學習「環顧四周、蹦出、捧來」等一系列動詞,概括全文意思,學會文內生字;第三課時是完成習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之後,再對文章的背景進行一些延伸了解,對沒定論的文章,引導孩子們去自主探究,尋找真相;對於已有定論的說法,也會及時糾正。

安吉路實驗學校語文老師餘淑君說:「不確定的東西不能直接教給孩子,所以遇到有爭議的文章,老師會留有餘地,不把內容教死,而是讓很感興趣的孩子,自己探索,看看事實會不會跑出來。」

西湖區的一位小學老師說:「上到這個內容時,一般只聚焦寫作手法,忽略背景內容,把它當作文學作品教學,而非真實故事、歷史事件。也會告訴孩子們,這是作者創作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是可以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必要虛構的。不會說編者疏忽,編了篇假文章忽悠小朋友,要不然,小朋友會很迷茫。」

小學語文課本裡 還有哪些有疑問的課文?

採訪中,幾乎每位老師都會說,除了這篇文章,小學課本中還有不少文章有「問題」。

一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老師說,正在教的《孔子拜師》,有家長提出質疑,說文章有問題。

「文中說,孔子為了做學問找老子拜師,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幾個月才到洛陽。我仔細查過資料,這不符合歷史。當時孔子拜師,君王派了馬車和僕人,並沒有文章描寫得這麼苦。可見課文是進行了一定的處理。」這位老師說,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都還太小,不太會質疑,到了三年級下,不少孩子會顯露出對歷史的興趣,這時候,引導大家去探究,就很好了。

濮家小學的餘晶晶老師,提出另一篇有爭議的文章《畫家與牧童》,文中說的是發生在畫家戴嵩身上的事,也有一些爭議。

到底戴嵩有沒有做這件事?餘老師讓孩子們自己去找資料,驗證自己的論點,最後還辦了一場辯論賽,可能最後誰輸誰贏,並不重要。孩子們學會了收集資料的能力,學會用科學的態度,去證明一件事的真假,而不是吵來吵去,語文課拓展到這裡,深度更深,觸角也更廣了。

「六年級課本裡的《唯一的聽眾》,關於作者是誰,前幾年也有過爭論。」餘淑君老師說,一開始書上都寫的是鄭振鐸,但後來真的作者出來發聲,是名叫嶽永利的作家,筆名落雪。有了事實定論,上課時就會直接告訴同學們。

小學語文課本裡,被「挑刺」的文章,還有不少。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文中說1989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衝向他7歲兒子的學校。但事實上1989年,美國洛杉磯沒有發生地震。在1994年1月17號,美國洛杉磯的確發生地震了,但地震時間是當地時間凌晨4點31分,凌晨的學校裡面怎麼會有學生呢?

還有,《烏鴉反哺》一文中,說了老烏鴉把小烏鴉帶大,自己老了,飛不動了。兩隻小烏鴉沒忘記養育之恩,就捉來蟲子給母親吃。但在生物學上已經證明,烏鴉沒有這種習性,也沒有家庭,無從反哺。

《華盛頓與櫻桃樹》一文中,說幼年華盛頓砍倒了家裡的一棵櫻桃樹,向父親承認錯誤,並得到了原諒。課文以「誠實品德最為可貴」為重點,意圖傳達知錯就改的品德。但考古學家發現,華盛頓童年所住的房屋位於維吉尼亞州的拉帕漢諾克河邊的陡壁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裡曾種植過櫻桃樹……

(原題為《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0課《愛迪生救媽媽》這則故事是杜撰的?》)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課本中還有多少「假課文」?官方是這樣回應的
    3月17日,對假課文提出質疑的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校長張敏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的質疑語文課文的文章持續發酵,官方總算有了正面回應。不過這個回應有點遮遮掩掩,既然說不是杜撰有出處,那就直白地告訴公眾這篇文章的作者和來源不就得了?」
  • 教材裡的「假課文」到底假不假? 專家:不要炒作
    近日,一篇名為《校長怒了!還有多少假課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網上廣泛流傳,老胡所在的家長群一下熱鬧了起來。  在這份網上熱傳的帖子中,羅列了不少現在正在使用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具體錯誤,比如,某版本的二年級課本中的課文《愛迪生救媽媽》,「無論是課本還是老師的教參都沒有註明文章的作者和來源」。
  • 十個故事告訴你,小學語文課文裡一共有多少假課文?
    小學語文課文裡一共有多少假課文?十個故事告訴你符合假課文的定義的,我認為是與歷史事件不符的課文,或者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課文。這裡說的是另一類課文,他們是披著羊皮的狼,宣揚正能量,當然沒錯,但是不要忘了,「真善美」裡「真」排在首位!
  • 提到愛迪生就想到燈泡,其實留聲機才是他發明的,而燈泡不是
    很多人小時候,都在語文課本上學過有關愛迪生的故事,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對愛迪生的描寫都不太一樣。比如人教版的是愛迪生救媽媽,在《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中,說愛迪生在7歲時,就利用鏡子反光的原理來照明,使醫生在家裡為媽媽緊急做了急性闌尾炎手術。但實際上,世界上對闌尾炎手術最早的論述是1886年。
  • 中學教師質疑小學課文《尊嚴》為假課文
    「《尊嚴》可能是一篇假課文。」4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吳兆華告訴記者,她質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中《尊嚴》一文的真實性。吳兆華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篇假課文,她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兒子,兒子非常吃驚地說怎麼可以騙人呢!「作者與編輯的原意和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教給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尊嚴。但這樣無中生有信口雌黃的杜撰,又將知識和教材的尊嚴置於何地呢?」「同為孩子媽,我覺得吳老師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曹英慧告訴記者,她第一時間轉發了吳兆華在朋友圈發出的質疑。
  • 小學語文課本裡的4個「假故事」,都是虛構騙人的,你學過幾篇?
    文/miss李說教育小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正適合培養孩子道德意識,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面,都是關於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文章,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第一時間拿到語文課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裡面有意思的課文和故事讀完
  • 小學語文課本中這三個故事,很多人被感動到流淚,其實全都是假的
    就比如說小學課本中,就可以能出現一些烏龍事件。當時我們的知識水平有限,在學習的時候可能並沒有注意到其中的問題。可是如今,我們再回頭看課本上的內容時,有的時候會覺得哭笑不得。因為有一些錯誤,實在是犯得有些低級。在小學課本上,有一篇課文叫做《達文西畫雞蛋》。其中說的是達文西小時候學習畫畫,老師讓他不斷練習畫雞蛋,以此來鞏固基本功。達文西按照老師說的做,勤奮練習,最後成為繪畫名家。
  • 假歷史:語文書中騙人的五大故事,人盡皆知卻是編者杜撰
    假故事二:《愛迪生救媽媽》這是一篇時空穿越文,文章大意就是愛迪生7歲時媽媽得了闌尾炎,醫生在家給媽媽做手術,但是因為室內光線太暗無法進行手術,聰明的愛迪生用鏡子把油燈的光線匯聚起來,順利完成了手術。這篇文章沒有作者,沒有出處,可能只是編者的自我想像。
  • 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有哪些我們當時深信不疑現在卻被打臉的事實?
    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我們當時深信不疑現在卻被打臉的事實有《長城磚》、《愛迪生救媽媽》、《日月潭》、《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等4處錯誤。接下來,我們具體加以說明。兒時,我們將語文課本奉為至理名言,只要上面的內容絕對是正確的,從沒有懷疑過。然而,隨著我們逐漸長大,接觸的知識更多之後,發現我們曾經奉為「至理名言」的語文課本並非是完全正確的,其中有不少當時深信不疑現在卻被打臉的事實。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那些騙了我們這麼多年的課文。
  • 為什麼要較假課文的真兒?
    這兩天,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的語文課本中的杜撰課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華盛頓砍櫻桃樹、愛迪生利用光學知識救媽媽……這些杜撰的課文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很多杜撰課文在課堂上已經教了幾十年,直到近年來才被人們發現?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語文課要教給孩子什麼?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語文課程中課文的重要意義。
  • 闌尾炎不能吃什麼東西 闌尾炎手術後吃這些
    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闌尾炎,闌尾炎由多種因素引起,會嚴重影響到大家的日常生活,那麼請問闌尾炎不能吃什麼東西?闌尾炎手術後吃什麼好?闌尾炎吃什麼水果?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隔夜飯菜剩飯剩菜是很多上班族常備的,但隔夜飯菜其實更加容易受到空氣中細菌的汙染,闌尾炎患者食用後,會加重腹痛的症狀。闌尾炎手術後吃什麼好術後病人應食用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食物。
  • 媽媽做完手術,女兒幾度落淚:「你們不僅救了我媽,也救了我們全家!」
    她說:無論如何,都要找到救媽媽的方法郭女士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從我記事起,我媽就不停往醫院跑,每年都要在我們當地住院一兩個月,這麼多年,家裡的錢基本都花在看病上。」姚婷說。姚婷記得,有一次媽媽躺在病床上和她閒聊時說,如果心臟移植成功了,她一定去喝一杯冰奶茶、買一件漂亮衣服。「我當時就想,無論如何要找到救媽媽的辦法,有百分之一的機會也要試試,就當是實現她的願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郭女士從病友的口中得知樹蘭(杭州)醫院,一家人便毫不猶豫地從四川來到杭州。
  • 外科老師公主抱男生演示闌尾炎手術,整個教室笑翻了,網友:絕對記憶...
    為什麼現代醫療這麼發達,闌尾炎還是容易被漏診?大家知道闌尾位於右下腹部,但是闌尾炎早期的腹痛卻位於上腹部或者肚臍周圍。闌尾炎早期表現出來的腹痛主要是由於管腔被堵塞壓力升高導致的,這時的腹痛和胃腸道痙攣沒有太大的區別。闌尾早期炎症只是局限在闌尾最內一層(黏膜層),這時候醫生很難通過檢查腹部體徵發現闌尾炎。
  • 老師公主抱男生演示闌尾炎手術,網友熱議:這男生怎麼沒反應,哈哈
    虎撲11月16日訊 近日,石家莊一高校外科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闌尾炎手術,邀請一同學躺在講臺上面,協助展示手術實際操作。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11月14日,石家莊。
  •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彩虹》
    小朋友們,沒有拼音,你還認識這篇課文的字嗎?《彩虹》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麗的橋。媽媽,你梳頭用的那面鏡子呢?如果我拿著它,走到橋上,天上不就多了一個月亮嗎?我拿著圓圓的月亮照著你梳頭,你高興嗎?哥哥,你系在門前樹上的鞦韆呢?如果我把它掛在彩虹橋上,坐著鞦韆蕩來蕩去,花裙子飄啊飄的,不就成了一朵彩雲嗎?你看見了,高興嗎?
  • 你還記得小學時的課文嗎?
    往事如過眼雲煙,但童年的記憶,不論時光怎麼的流逝,有些記憶不但沒有淡忘,反而會更加的清晰,也說不清是為什麼。 我們真正記事都是從上小學開始的,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相比現在的孩子,當年的我們,課程是多麼的單調,上的最多的是《語文》和《數學》這兩門。對大多數人而言,小學語文課文應該是童年時最濃厚的一抹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