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嶽飛,想必人人都會為他豎起大拇指。他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名將,還是我國公認的民族英雄。嶽飛自20歲起,先後四次從軍,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場。金軍勢如破竹攻打江南時,他力主抗金,並收復健康,極大的振奮了南宋的士氣。
之後,他率領「嶽家軍」揮師北伐,在各地義軍的響應下,將金軍打得落花流水。他率領的嶽家軍有多厲害呢?連金軍都號稱「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從這一點,也足以說明嶽飛軍事能力有多強。
然而,面對嶽飛的如此振奮人心的英雄事跡,宋高宗趙構非但沒有感恩於此,反而貪生怕死,一意求和,他先以十二道「金字牌」催嶽飛回到京師,再同金議和。在這期間,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小人誣陷,趙構摻雜私心,順理成章將嶽飛逮捕入獄。
諷刺的是,作為南宋最後的民族之光,嶽飛為保南宋大肆殺敵,最後卻死在了自己誓死效忠的趙構手裡,如此千古冤案就這樣釀成。而秦檜等奸人也廣遭後人的唾罵。
嶽飛去世後,他的家人都被流放至偏遠之地。不過,嶽飛的後代並非從此一蹶不振,在清朝時期,出現了一名優秀的將軍,名叫嶽鍾琪,他便是嶽飛的後代。他年紀輕輕就已經得到了康熙的賞識,被任命為四川提督,到雍正時期,他又多次帶兵徵戰四方,平定叛亂,在朝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成為了很多叛賊拉攏的對象。雍正聽信讒言,誤以為嶽鍾琪有叛變嫌疑,便找了個機會,判處了嶽鍾琪死刑。回想嶽飛的死,這令很多人不由得想到,難道嶽家人又要落得同樣的下場嗎?
實際上並不是,雍正在處決嶽鍾琪時,在「斬」字後面加了「監候」兩個字,也就如同現在的緩刑。不過,緩刑在古代並沒有那麼嚴格,也就是說嶽鍾琪不用被執行死刑了,正是這兩個字救回了嶽鍾琪的性命,讓他免於落得同嶽飛一樣的下場。而對於雍正來說,他也是臨時做出了這個舉動,原因是他也明白自己錯殺的人太多了,再繼續這樣下去,自己勢必落得無人可用的下場。因此,他不殺嶽鍾琪,也是在給自己留後路。
儘管如此,我們依舊為嶽飛及其遭流放的家人感到痛心,原本應該榮獲萬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卻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如此遭遇,實在令人唏噓不已。對此,你如何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