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沒有大將犧牲,這背後有什麼原因

2020-12-19 騰訊網

在曹操的一生中有兩場大戰是不得不說的,一場就是官渡之戰,曹操以少贏了袁紹,平定了北方,成為東漢末年最大的諸侯;一場就是赤壁之戰,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本以為可以一舉平定江東,統一天下,結果在赤壁遭受劉備和周瑜的聯軍,曹軍將士水土不服,大敗而歸,直接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最佳良機。

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特意去查了資料,發現這兩場大戰死了不少人,戰況甚是驚險,令我驚訝的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基本都活著。即使是在赤壁大敗時,在劉備和周瑜的聯軍緊追不捨情況下,曹操依然率領了自己手下的大將回到了魏國。

這兩場大戰,曹操一方只損失了一些不知名的小將,官渡之戰犧牲了以前收歸呂布的屬下宋憲和魏續,但是曹操獲利甚大,關羽殺了袁紹方的大將顏良和文丑,樂進在烏巢又殺了淳于瓊,張郃和高覽兩員大將還投了曹操,可以說整個戰場,曹操是大勝。

赤壁之戰曹操中了周瑜的計,殺了原屬荊州的蔡瑁和張允,使魏國水軍無力對抗東吳的水軍,損失比較大,底下的將士死了很多,但是將領方面,曹軍這邊基本上沒有什麼犧牲。

這些真實情況和我們實際所想像的三國戰爭是不一樣的,原本我以為像這種級別的大戰,起碼會死一些大將,估計大部分人都有這種感覺。曹操敗的那麼慘,手下不死幾個大將替他捨命,怎麼能稱為大戰呢?可是事實卻完全與我們的想像不一樣。

我現在有點明白為什麼關羽在陣前斬殺顏良,能夠讓他一舉登上曹操麾下的第一猛將之位。而在樊城之戰,關羽生擒于禁,斬殺龐德,讓關羽威震華夏。

說明在古代大戰中,即使是我們熟悉的三國歷史中猛將如雲的情況下,能斬殺大將都是值得驕傲的一件大事。我現在也明白為什麼張郃打了那麼多場戰役,雖然大部分都打敗了,但他依然能生還。

所以,在三國戰場,如果你混成大將,只要不是碰到超一流將領,基本都可以保命,戰場上,大將的犧牲比軍士少多了。

相關焦點

  •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失敗的袁紹和曹操犯了相同的錯誤!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是漢末三國時代兩場非常重要性的戰役,官渡之戰後曹操逐漸統一北方中原,赤壁之戰則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其實如果仔細分析曹操赤壁之敗和袁紹官渡之敗,會發現很多驚人相似之處。都是以弱勝強官渡之戰曹操是弱勢的一方,當時袁紹民戶百萬,帶甲十萬,整體實力強於曹操。具體官渡之戰雙方兵力對比來說,袁紹有步卒10萬,騎兵1萬,而曹操據史書記載是「兵不滿萬」,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曹操的兵力肯定少於袁紹。最終曹操頑強的和袁紹對峙超過半年時間,最終通過親率精兵火燒烏巢,導致袁軍大潰,曹操大獲全勝。
  • 為何曹操能打贏官渡之戰,卻不能打贏赤壁之戰,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曹操主動發動的,赤壁之戰比較好理解,難理解的是官渡之戰,不是袁紹先發動的嗎?其實不是,而是曹操,是曹操在公元198年殺死呂布後,就準備攻打支持呂布的張揚,結果張揚被部下楊醜殺死,楊醜又被眭固所殺,眭固準備準備製造袁紹,曹操派出史渙、曹仁率軍斬殺眭固,同時吞併了河內郡。
  • 官渡之戰曹操戰將並未損失 赤壁之戰損失4人
    在三國三大戰役中,其中有兩場戰役就是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而這兩場戰役決定了三國的命運。官渡之戰決定了曹操的霸主地位,赤壁之戰決定了天下局勢的一統還是三分。那麼,在這兩場戰役中,曹操都損失了哪些猛將呢?官渡之戰官渡之戰可以說是決定曹操命運的一戰,此戰若贏了,那麼曹操就是整個東漢末年的最強諸侯,財富美女取之不盡。若是輸了,那曹操將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從此再無翻身的機會!而此戰也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曹操穩操勝券。
  • 曹操在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都損失了哪些戰將?這四人都下場悽慘
    官渡之戰奠定了曹魏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延緩了曹魏統一天下的步伐。可以說這兩場戰爭對曹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兩戰,然而它們一勝一敗。曹操處於劣勢時,反而以弱勝強戰勝袁紹。處於優勢時,卻以強敗弱輸給了孫劉聯盟。這和曹操的用人之策有關,然而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究竟都損失了哪些戰將?以下依據相關資料做簡要分析。
  • 曹操官渡和赤壁大戰,犧牲了多少大將?這傷亡數體現出曹操的恐怖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官渡之戰在追殲袁紹殘部時,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當時袁紹坐擁一萬騎兵,十萬步兵,總計十一萬,有上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淳于瓊。
  • 為何曹操,能以少勝多贏得官渡之戰,卻在兵強馬壯時輸了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我們都很熟悉,這兩次戰爭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結果卻是一勝一敗。曹操在官渡之戰時,實力是不佔優的,但卻獲勝了;而在赤壁之戰時,實力是明顯佔優的,反而大敗而歸。這兩次戰爭,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 曹操不是三國時期的人?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也不是
    初期,劉備勢力也曾聲援袁紹,期望從曹操方分的一杯羹,但曹操親自率兵奇襲劉備,沛縣迅速被佔領,攻下邳關羽被迫投降。此時的劉備大軍雖然潰散,但曹操兩線作戰能力明顯有漏洞,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從身後奇襲曹操將獲得大勝,只可惜袁紹目光短淺,竟然以自己的兒子病重為理由拒絕出兵,讓官渡之戰中最佳戰機流失。
  • 三國著名的兩大戰役,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對袁超、曹操的影響
    導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影響均極為重大,可以說三國之所以為「三國」,這兩場戰役均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若說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赤壁之戰則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官渡之戰未發生之前,袁紹地廣人眾,周邊安定,並且據有人口繁榮、桑田富饒的冀州,「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足」,從實力來看強於曹操。曹操處於四戰之地,北拒袁紹,南有劉表、張繡,東南盤踞著孫策,暫時依附曹操的的劉備也是貌合神離。在這個背景下,袁紹率軍十萬,欲南攻許都,官渡之戰拉開序幕。
  •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在兵力上有什麼爭議
    漢末三國時期一直以來有"三大戰役"的說法,是三次意義比較重要的戰役。三國"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渡之戰"讓曹操挫敗了袁紹的攻勢,在袁曹爭霸中扭轉局勢;"赤壁之戰"奠定劉備崛起的基礎;"夷陵之戰"鞏固了"荊州之戰"之後的局勢以及三國鼎立形勢的版圖。這三次戰役對漢末三國歷史的影響非常大,不過它們的兵力卻多多少少有些爭議之處。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巨鹿之戰和官渡之戰為什麼都能以弱勝強?
    巨鹿之戰和官渡之戰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兵少的一方斷了兵多的一方糧草,從而獲得了最終的勝利。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兩場戰役的發生過程。官渡之戰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具體時間是公元200年,交戰地點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交戰雙方是曹操和袁紹。袁紹率十萬精兵南下要進攻許都,曹操率2萬精兵在必經之路官渡迎戰袁紹。雙方形成對峙,後來袁紹的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建議曹操率輕騎兵襲擊袁紹囤糧的烏巢,燒其輜重。
  • 曹操為什麼能官渡之戰大勝袁紹,原來是這些原因
    曹操在歷史上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將才,鬼才,奸雄,(或者還有其他說法),而曹操確實配。在東漢末期的軍閥戰爭中,曹操是勝利者。他擊敗了袁紹,元蜀、陳公、張煒、陶謙、魯布這些分裂勢力,雖然這些力量的力量比曹操強大得多。但是,曹操可以贏得勝利,而最具代表性的戰爭就是官渡之戰。
  •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都死了哪些大將?具體有多大損失?
    說到三國,很多人會想到赤壁之戰。這一戰,既是三國時期重大戰役,也是曹操生平打得最恥辱的一戰。當年曹操準備拿下劉備,剿滅孫權,然後安享晚年。可惜的是,他陷入到了這樣的想法中不能自拔,被現實給教訓了一番。要知道,如果將一個人逼急了,這個人是什麼事情都會幹出來的。
  • 關羽放走曹操?《三國演義》描寫的赤壁之戰到底忽悠了多少人?
    三國時期的三大重要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可以說魏蜀吳各自的建國之戰。官渡之戰後曹操在北方站穩腳跟,赤壁之戰後劉備死地而後生,夷陵之戰後東吳化險為夷稱雄江東。而這三大戰役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赤壁之戰。
  • 三國:赤壁之戰中被忽略的細節,它們才是曹操戰敗的根本原因
    赤壁之戰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戰役之一,關於赤壁之戰的故事也是十分多並且精彩。比如孔明借東風,龐統獻連環計,黃蓋苦肉計等等。而赤壁之戰中,曹操中了火計大敗而歸。從此之後,進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那麼對於曹操而言,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赤壁之戰,曹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為何最終仍然遭遇慘敗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赤壁之戰」描寫的極為精彩,受此影響,漢末三國「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其餘兩戰為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可以說是最為著名的一戰。那麼,歷史上的赤壁之戰的過程到底如何,曹操又為何會慘遭失敗呢?
  • 從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曹操忙著平定河北,劉備孫權等人在忙什麼
    但曹操並不是常年領大軍在外,每次出兵都有數月的間隙,而且曹操極力避免久攻不下的情況,戰役超過5個月一般曹操就撤兵了,可見曹操也知道後方危險,在極力防備著什麼。 但即使如此,第三次攻佔鄴城之戰、遠徵烏桓之戰還是持續了近一年之久。而這是曹操一生最危險的時候之一,一旦後方遇襲,後方不堪設想。
  •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鐵索連舟是重大失誤,曹操為何沒有看出端倪?
    大火甚至還波及曹軍陸地營寨,致使曹軍人馬死傷不計其數,至此,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勝。這裡只討論《三國演義》中,曹操為何同意把鐵索連接戰船?這個猜忌多疑的一代梟雄難道在此犯了糊塗?火燒赤壁時,曹操帳下的其他謀士又為什麼沒有提醒曹操呢?這一切還得從曹操逐鹿中原,一統北方時說起。
  • 揭秘:赤壁之戰誰敗了,失敗的原因,有什麼影響?
    在赤壁之戰中,戰爭的勝利是屬於吳和蜀的,曹操是失敗的一方,經過這一戰,也讓曹操的實力大減。失敗的原因在中國歷史上赤壁之戰十分有名,已經被列入教科書中。這場戰役最著名的策略就是「草船借箭」,簡直太牛了。作為戰役,有贏家就有輸家,這場戰役中贏家是劉備,輸的自然是曹操。那麼曹操為什麼會輸掉呢?
  • 官渡之戰中,曹操能夠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關鍵是什麼?
    了解郭嘉,或者看過郭嘉傳記的人大概都認為郭嘉對官渡之戰的勝利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郭嘉在官渡之戰前給曹操提出的「十勝袁紹論」,更是有預見性地判斷出袁紹必敗的結果。在官渡之戰中,郭嘉一共有兩次精彩的論斷,一個是曹軍在面對強大的袁紹時,軍心不穩,郭嘉講了「十勝袁紹論」,穩定了軍心。
  • 官渡之戰發生前,有一個人讓曹操極為擔憂,打袁紹之前就要收拾他
    南方有劉表、張繡、孫策這樣的強敵。儘管這樣,在官渡之戰發生的時候,曹操對各方勢力都不擔心,唯獨對一個人不放心,他是誰呢?這位讓曹操憂心的大人物就是劉備,劉備跟曹操一樣依靠黃巾之亂起家,但是劉備點兒比較背,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以前劉備跟著老同學公孫瓚後面混江湖,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劉備被徐州牧陶謙看上,終於有了徐州這一塊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