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的這10首詩絕了,堪比小李杜!

2020-12-20 文眼看世界

戴叔倫(約732—約789)字幼公,一說字次公,金壇城西南窯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於一個隱士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的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萃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年約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鄱陽。

大詩人戴叔倫

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 大曆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大曆三年(769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留後。此後,曾任涪州督賦、撫州刺史,以及廣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經略使。他在任期內,政績卓著,是個出色的地方官吏。

約貞元五年(約789年前後),他上表辭官歸隱,在返鄉途中客死清遠峽(今四川成都北)。之後返葬於金壇小南門外縣城南郊。明萬曆46年(1618年),金壇知縣張翰中為疏通城內漕河,將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並親自題立「詩伯夜臺」墓碑,即「大詩人之墓」的意思。

戴叔倫的詩,唐朝的一些詩人和清代的紀曉嵐都認為有些「雄渾不足」,甚至「皮鬆肌軟」,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他的詩充滿著淡泊明志,隨意自然,往往在自然抒意中表達對人生的感悟。即便他三十出頭就當上了當時的九品秘書,但依然沒有放棄對恬淡情愫的熱愛,可見這是他的本性使然。為此,他寫下了「野人無本意,散木任天才」、「身隨幻影勞多事,跡學禪心厭有名」等名句。

戴叔倫的詩作個人覺得不輸小李杜,具體如何呢?一起看完他的10首最著名的詩,你就知道。

1、《蘭溪棹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2、《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

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

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

3、《三閭廟》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4、《題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5、《調笑令·邊草》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裡萬裡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6、《蘇溪亭》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7、《宮詞》

紫禁迢迢宮漏鳴,夜深無語獨含情。

春風鸞鏡愁中影,明月羊車夢裡聲。

塵暗玉階綦跡斷,香飄金屋篆煙清。

8、《竹》

卷籜正離披,新枝復蒙密。

翛翛月下聞,褭褭林際出。

豈獨對芳菲,終年色如一。

9、《雨》

歷歷愁心亂,迢迢獨夜長。

春帆江上雨,曉鏡鬢邊霜。

啼鳥雲山靜,落花溪水香。

家人亦念我,與汝黯相忘。

10、《塞上曲》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看完了大詩人的以上10首詩,舉得如何呢?是不是堪比小李杜呢。一起重讀古詩詞,重溫經典中華詩詞文化魅力吧!

相關焦點

  • 戴叔倫的詩有哪些?戴叔倫的詩詞全集22首
    唐代詩人戴叔倫,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
  • 「大李杜」和「小李杜」各指誰?
    在我國唐朝歷史上,有兩個「李杜」,分別是「大李杜」和「小李杜」,他們分別是指誰呢? 「大李杜」指的是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不僅因為他們同為盛唐時期的詩人,而且一個達到浪漫主義的最高峰,一個達到現實主 義的最高峰,在我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與「詩仙」李白齊名的也只有「詩聖」杜甫了。
  • 倦鳥歸巢,人卻沒有歸家,戴叔倫這首詩,是對故鄉最深切的呼喚
    而今天便要為大家介紹一首思鄉詩,名為《題稚川山水》,出自唐代詩人戴叔倫。詩人在宦遊途中長途跋涉,於傍晚時分來到了稚川,在一座茅亭下休息,望著眼前的景色,那種思鄉之情頓時油然而生,於是便信手拈來的寫下了這首詩,全文看似只是在讚頌稚川山水的美景,其實巧妙地把思鄉之情代入了進去。《題稚川山水》松下茅亭五月涼,汀沙雲樹晚蒼蒼。
  • 戴叔倫:蘇溪亭-中新網
    戴叔倫:蘇溪亭   蘇溪亭上草漫漫  賞析:  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與《蘭溪棹歌》相近。戴叔倫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舊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東陽令,蘇溪在今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與浙江省東陽市不遠,這首詩大約是他在這段期間所作的。  詩中所寫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別之情。「蘇溪亭上草漫漫」,寫出地點和節候。野草茁長,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時節。
  • 戴叔倫很美的一首詩,把江南溫婉秀麗的晚春美景,描寫得美豔動人
    那麼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戴叔倫的《蘇溪亭》,詩人儘管無法與前面那些一流的大詩人相媲美,可是這首詩卻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卻是把江南美景描繪的如詩如畫,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是此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所以這樣的作品,那自然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一讀。
  • 「詩仙」李白鮮為人知的10首詩,讀過三首就算知識淵博了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李白一生有1000多首詩詞流傳於世,其中《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名篇婦孺皆知,今天給大家科普李白鮮為人知的10首詩,看看你讀過幾首?
  • 戴叔倫《蘭溪棹歌》詩,幽人幽賞,夜裡景色也美得令人陶醉
    ——唐代:戴叔倫《蘭溪棹歌》遊覽山水,大多數人會在白天進行,攜二三子,樂哉優遊。而又有一類幽獨的人,偏喜歡夜裡景色,孤身眺覽,見他人所不能見,賞他人所不能賞,楊巨源所謂「詩家清景」者是也,獨能從中獲得非常之趣。
  • 古詩詞賞析|《蘇溪亭》戴叔倫|唐詩三百首
    教科書式品鑑詩詞·第518首古詩詞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 戴叔倫《蘇溪亭》詩,獨倚東風十二闌,一汀煙雨杏花寒
    ——唐代:戴叔倫《蘇溪亭》元代詩人虞集有「杏花春雨江南」之句,構畫江南春天的美景,論者以為得其神韻,極為時人所賞,常被繡在手帕上,廣為流傳。戴叔倫這首《蘇溪亭》詩中也有杏花春雨,地點也屬江南,然而讀之卻感受不到杏花春雨的美,反倒有著一種憂傷悽冷在其中。
  • 觀唐絕句系列5首51-55 用耿湋戎昱冷朝陽張潮戴叔倫原詩韻
    老街味道原創詩詞5首,觀唐絕句系列第51-55 篇 用耿湋戎昱冷朝陽張潮戴叔倫原詩韻。觀唐絕句51-代園中老人(用 耿湋韻 )@老街味道莫惜皤皤力役身,羈遊何似種瓜人。時賒酒債過梅市,閒掃山雲送暮春。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價:戎昱在盛唐為最下,已濫觴晚唐矣。戎昱之詩有絕似晚唐者。關於下面的這首詩有一個故事,戎昱喜歡的一個歌女被人推薦給上司韓晉公,被要走「召置籍中」,為權勢所逼,戎昱不敢不從,離別時寫了一首詩並且說:「你到了那裡,第一首歌一定要唱這一首」。
  • 唐詩閒讀:「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因為一提到唐代詩人,就大概會說到大小李杜、王維、孟浩然、劉禹錫、白居易、李賀這些以詩見長的大神們,韓愈在詩歌方面的成就並不小,只可惜他的文章寫得太好了,詩名為文名所掩,他是「唐宋八大家」居首的文章大家,到現在的中學課本裡,選韓愈的文章還較多,比如《師說》、《馬說》、《進學解》等,這些都是一等一的好文章,蘇東坡贊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這裡的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讓一代文豪而又性格耿介的蘇東坡這樣稱讚
  • 齊名李杜,詩王白居易的傳奇人生(四):樂天知命,獨善其身!
    白居易44歲無辜被貶江州,「中隱」思想慢慢形成,58歲的時候寫下了《中隱》一詩。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不勞心與力,又免飢與寒。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 但這10首詩,卻是妙絕天外!
    好玩的國學:之所以把這首詩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它的盛唐氣象,這種氣象也只能是在盛唐時期產生。同時,這首詩體現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哲學思維。2. 春曉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戴叔倫很著名的一首詩,短短8句話,寫你我都曾有過的心情
    這一篇文章,我們再來看漫長的離別中,那一次次如星火閃爍的相遇片段。在古代,想要做一對長久的朋友其實挺難的。每個人的人生總會有一個又一個的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接觸到新的朋友,每一個階段的結束,也就意味著與這群朋友永久的再見。在老家的人要外出遊學遊宦,家裡的朋友以後就見不了幾面;在某地暫住,或學習或工作,完成之後啟程,在這一處的朋友一生中也見不了幾面。
  • 唐代戴叔倫《題稚川山水》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詩歌具體寫於何年尚待考證,從內容看,在仲夏暑熱的「五月」,詩人宦遊途中經日跋涉,向晚來到稚川,憩息於松下茅亭,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 戴叔倫最經典的詩作,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中唐詩人戴叔倫崇尚朦朧的詩歌觀,他曾說:「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詩名響徹東南半壁江山近50年的戴復古,便是戴叔倫的後裔;而北宋的陶鑄曾經寫過「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也是化用戴叔倫的名句「一汀煙雨杏花寒」。
  • 戴叔倫的《蘭溪棹歌》,為什麼寫「半夜鯉魚來上灘」
    戴叔倫,在唐代雖然難以與李杜比高下,但他的《蘭溪棹歌》卻是詩中名篇,許多人都能倒背如流。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詩的意境非常清新寧靜。在一場春雨過後,天氣涼爽宜人,一彎如眉之月在溪水邊的柳梢上掛著。借著這微明的月色,向遠處眺望,吳越一帶的山色朦朧縹緲,在清澈、平靜的蘭溪上,倒映著自己的倩影。因為剛剛下過三天的好雨,鯉魚也趁著夜色美好來沙灘上遊玩。從字面上解釋,上文是看不出什麼問題的。
  • 性靈派三大家之趙翼律絕10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復古傾向,所著《甌北詩話》,系統地評論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遊、元好問、高啟、吳偉業、查慎行等十家詩,他重視詩家的創新,立論比較全面、允當。趙翼存詩4800多首,以五言古詩最有特色。造語淺近流暢,對仗猶見功力。
  • 唐朝詩人戴叔倫,詩風兼雄渾和婉雅,《蘇溪亭》語言含蓄雋永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壇(今屬江蘇)人。曾任撫州刺史、容管經略史,晚年上表自請出家為道士,明人輯有《戴叔倫集》。其詩或雄渾,或婉雅,感情真摯,清詞麗句。蘇溪亭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 最美的5首寫雪詩:一片飛來一片寒,愛山唯駐隱淪心,獨釣寒江雪
    下面小編就在小雪節氣,精選最美的5首寫雪詩:愛山唯駐隱淪心,一片飛來一片寒,都不見。第一首是悽涼的《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江雪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是的力作,通過「千山」、「萬徑」都是雪,以致使「鳥飛絕」、「人蹤滅」,營造出天地之間純潔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的局面。反襯出,漁翁生活之清高,性格之孤傲,其實這漁翁就是柳宗元本尊。值得一提的是,本詩的正文中的只提到過一次雪,那就是江雪。但這江雪是不存在的,因為雪一落在江中,就會立即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