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絕寧海!這個革命老區變身紅色旅遊景區

2020-12-19 浙江在線

2019-08-22 17:11 |寧海發布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我來岔路遊玩多次了,最吸引我的就是岔路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岔路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革命先輩不屈的身影,讓我由衷敬佩,也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經的熱血軍旅生涯。我以後還要來,帶著晚輩一起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市民王先生在參觀梅花村會議紀念館時說。

  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

  文物,承載著民族的歷史,革命文物是固化的黨史和革命史。梅花村會議舊址,幹坑村西南區農代會史跡,山洋革命根據地的被服廠、大後方醫院、修械所遺址,上金村縣委縣政府誕生地舊址……在革命老區岔路,每處歷史遺址遺蹟的背後都有無數讓人感動的故事。如今,歷史的硝煙散去,而鐫刻在這些歷史遺蹟上的革命精神,仍散發著光芒,代代傳承,成為岔路弘揚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

  大後方醫院遺址

  「紅色文化是我們岔路發展全域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的極重要一環。發展全域旅遊,不僅要有好山好水,更要有吸引遊客眼球的『賣點』,而岔路鎮紅色文化底蘊冠絕全縣,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如何挖掘好、利用好紅色文化,進一步促進岔路鄉村振興,改變岔路落後的面貌,是我們岔路歷屆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岔路鎮黨委書記郭青說。

  紅色文化助力打造葛洪養生小鎮

  近年來,岔路鎮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堅持把全域景觀美化、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增收致富與旅遊業發展有機結合,深度挖掘葛洪文化、紅色文化、霞客文化和慈孝文化,推動景區觀光旅遊向全域休閒旅遊轉變,實現村莊觀光旅遊向村莊休閒度假轉型,把民宿產業、A級景區村莊培育成全鎮旅遊產業新的增長極,全力打造特色小鎮葛洪養生小鎮。而紅色文化,是打造葛洪養生小鎮不可缺少的一環。

  岔路葛洪文化節千人養生宴

  打造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精品線路

  通過多年的努力,梅花、幹坑、上金、山洋已被打造成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精品線路。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梅花村會議紀念館、幹坑村西南區農代會史跡陳列館、上金村縣委縣政府成立紀念碑亭等革命遺蹟紀念設施相繼落成,上金村被縣委、縣政府批准為「革命老區村」和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是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梅花村會議遺址是寧海縣文物保護單位、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梅花村會議舊址

  西南區農代會史跡

  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

  山洋會師亭

  紀念碑

  村民增收致富

  隨著這一個個榮譽稱號的獲得,各個村在加強遺址保護、修繕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變美了,遊人自然就來了,每年的重要節日和紀念日,梅花、幹坑、上金、山洋等村都會有眾多中小學生和幹部群眾前去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其他遊客也絡繹不絕。

  遊客多了,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途徑也多了。山洋村黨支部書記柴來興依託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建起了村裡第一家民宿,還註冊了農產品商標,打算成立農業合作社,打出高山農業品牌,吸引更多村民參與進來。村民們自產的筍乾、麥餅、土雞蛋、土豬肉、番薯面等土特產供不應求,村裡很多老人以前靠務農為生,辛苦一年也只能湊和著過日子,現在靠銷售土特產,最好的光景一天能賣出1000多元,村民婁善仁說:「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發展紅色經濟,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輕鬆賺到錢,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啊!」梅花村村主任楊良軍在村裡辦起了第一家農家樂,為了契合紅色旅遊主題,他推出了憶苦思甜飯,讓遊客們在遊玩之餘,體驗革命先輩們艱苦卓絕的烽火歲月,沒想到生意十分火爆,去年一年就實現了30萬元的營業收入。

  □ 記者:婁偉傑 通訊員 王麗瑩

  □ 供稿:岔路鎮

  □ 編輯:林大海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往期推薦

  | END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

  寧海發布

  寧海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認證微信號

1566465114000

相關焦點

  • 昔日革命老區,變身紅色文旅打卡地!裡水北沙簡直太酷|鄉村展新顏
    昔日革命老區,變身紅色文旅打卡地!鐵骨錚錚鑄造忠誠本色這是裡水傳統革命老區紅色北沙村愛國基地 紅色北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北沙村以革命老區的歷史底蘊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切入點,打造一個集遊覽、參觀、體驗、互動、學習的廣東省最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革命文化示範區。
  • 讓紅色旅遊「紅」遍革命老區
    文化是旅遊最好的資源,旅遊是文化最大的市場,二者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強大的融合力。而以重溫革命歷史為目的,以休閒旅遊為手段的紅色文化旅遊,作為一種新型主題性旅遊形式,近年來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紅色文化+新興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既為旅遊發展注入靈魂,讓休閒旅遊更富魅力,也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載體,讓紅色文化更富活力。
  • 廣西鐘山:革命老區成為紅色旅遊勝地
    通訊員 廖超文 攝中共廣西省工委歷史博物館成為紅色旅遊勝地。10月10日,賀州市鐘山縣革命老區清塘鎮英家村人聲鼎沸、醒獅勁舞、遊客爆滿。近年來,英家村藉助紅色旅遊資源,深挖紅色旅遊元素,通過黨建引領將黨的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打響革命老區品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 寧海這個紅色旅遊景點獲評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寧海這個紅色旅遊景點獲評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2020-04-09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京津冀晉魯豫革命老區紅色運動會在涉縣開幕
    10月26日,以「傳紅色經典 頌不朽精神」為主題的2019京津冀晉魯豫革命老區紅色運動會在涉縣將軍大道將門盛大開幕,縣領導汪濤、陳英、趙銀亮、申新成,省體育局社會體育中心主任趙捷參加開幕式,市體育局副調研員宋永忠。來自京津冀晉魯豫六省市的3500餘名選手共聚涉縣,通過開展紅色運動會的形式緬懷革命先烈,練就健康的體魄,在壯美的太行風光中暢享紅色運動盛宴。
  • 紅色文化壯東江 革命老區煥新顏
    2018年10月,廣東省發改委印發《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納入海陸豐革命老區的有13個縣(市、區),包括我市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享受一攬子59項支持海陸豐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具體政策。 惠東作為較早誕生的蘇區根據地,有著眾多的革命舊址,僅高潭鎮就已發現各類革命遺址45處,其中革命舊址29處、紀念設施7處、名人故居5處、戰鬥遺址4處,被稱為「東江紅都」和「廣東井岡山」。 近些年,高潭鎮積極響應革命老區振興的政策號召,開始打造紅色旅遊產業。
  • 「江蘇紅色旅遊行」走進革命老區海安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晉帥兵報導,10月22日下午,2013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江蘇紅色旅遊行」採訪團抵達本次活動第五站: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一度為蘇北抗戰的指揮中心——南通海安。在景區門口遠遠望去,一柄高大威猛的「刺刀」直指蒼穹——這便是蘇中七戰七捷紀念碑。紀念碑佔地14.9畝,建築面積為2162平方米。碑身高27米,由古銅色花崗巖砌成,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刺刀」。碑基由寓意深刻、內涵豐富、令人深思的噴砂地、幾何坑穴、草坪、鏨假石擋土牆、祝酒杯、級級升高的臺階和書卷式碑牆組成。碑基四周有7個幾何形的坑穴,寓意新四軍指戰員在7個戰場上留下的足跡。
  • 【湖北統戰決戰脫貧攻堅】網絡大V在大別山革命老區追尋紅色記憶
    這首在中國大地上廣為熟知的革命民歌,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大別山革命根據地興起,逐漸向全國傳唱。湖北省黃岡市地處大別上革命老區腹地,在這裡曾走出200多位共和國開國將帥;革命戰爭年代,黃岡44萬英雄兒女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成立獻出生命。
  • 【決勝之年看黃岡】網絡大V在大別山革命老區追尋紅色記憶
    湖北省黃岡市地處大別上革命老區腹地,從這裡曾走出200多位共和國開國將帥;革命戰爭年代,黃岡44萬英雄兒女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成立獻出生命。9月伊始,來自湖北省內十餘位在網絡上有影響力的網絡大V走訪黃岡市紅安縣、麻城市、英山縣,參觀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李天煥將軍故居、四季花海景區紅色主題教育基地等,實地感受革命老區的紅色血脈,追憶寶貴的先烈精神。
  • 四明山革命老區紅色旅遊風光好
    相關閱讀:《革命後代憶浙江省一大召開驚心時刻 紅色老區再頌初心故事》《一抹紅色印初心 遂昌革命老區紅綠融合綻新顏》在講解員口中,除了革命先輩們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遊擊戰的勝利還得益於這裡獨特的地理優勢。四明山餘脈仿佛天然的屏障,是創建敵後遊擊戰爭根據地的「紅色屏風」。然而,戰爭年代的地理優勢,卻一度成為制約老區發展的交通瓶頸。
  • [革命老區新貌]餘姚梁弄:讓紅色精神伴老區騰飛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梁弄鎮考察時指示:「要把梁弄建設成為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實現小康樣板鎮。」 致力打造精神家園  作為紅色古鎮,梁弄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該鎮在繼承革命先輩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將它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把紅色記憶傳下去。近年來,梁弄修繕革命舊址,建立紅色講堂、「紅軍小學」,建設紅色景區,積極發揮紅色基地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走進紅色旅遊景區,走進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感受沂蒙精神
    有時候旅遊是為了陶冶情操,有時候旅遊是為了放鬆身心,有時候旅遊是為了開闊眼界。但是有一種旅遊,不僅是賞景,更具有深厚的教育意義。那就是走進紅色景區,進行紅色旅遊。那麼這裡的紅色是什麼意思呢?紅色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立豐功偉績所形成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
  • 永春這個革命老區村的美麗蛻變,貧困「山頂村」變身特色旅遊景區
    如今,依託紅色資源和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村裡建起了「大風車露營基地」,將歷史建築、紅色遺址、自然景觀等融為一體,成為集觀光、休閒、運動、健體、露營等於一體的景區。2015年以來,市級財政每年安排革命遺址專項資金200萬元,共投入1200萬元,維修維護全市革命遺址87處,帶來了老區面貌的改變,雲峰村也在受益的老區村之列。藉助老區專項資金以及各級各方面的支持,3年來,村裡共計爭取景區建設資金500餘萬元,使得景區建設得以順利推進。
  • 浙江四明山革命老區「走紅」 紅色基因遇「活態」傳承
    雖然歷史已然遠去,巍巍四明山依舊靜默不語,但在山腳下的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景區內,當年的紅色遺物卻在時光塵封中「活過來」。在遊客紛至沓來的腳步聲中,這片革命老區重新「走紅」。  在積極「復活」紅色歷史的過程中,浙江餘姚從修復革命遺址原貌、運用現代多媒體布展技術等多方面入手,發掘、留存漸漸遠去的紅色記憶。
  • 紅色旅遊公路:老區致富新引擎
    到「十三五」末,將基本實現所有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景點至少有一條三級及以上公路銜接、有二級及以上公路和城市道路銜接,促進紅色旅遊持續發展、推動革命老區經濟建設陝西省銅川市人在「紅」海遊■丁銅川 本報記者 曹 琦元旦這天,剛吃完早飯,家住陝西省銅川市的杜天升一家人就駕車出發了。
  • 紅色土地上的不變初心——革命老區井岡山和延安脫貧啟示錄
    紅色土地上的不變初心——革命老區井岡山和延安脫貧啟示錄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題:紅色土地上的不變初心——革命老區井岡山和延安脫貧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沈虹冰、
  • 紅色七月 不忘初心|六安九處紅色景點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紅色七月六安紅六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革命戰爭時期,30多萬皖西兒女為國捐軀,走出了洪學智、皮定均等108位共和國開國將軍,他們在六安留下了光輝的革命足跡,也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追憶歷史、緬懷先烈的紅色旅遊資源。
  • 陸良縣龍海鄉:紅色文化牆扮靚革命老區 傳承紅色基因
    在龍海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村民一步步過上了好日子,但他們不忘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不忘「陸良八老」的當代「愚公精神」,不忘滇桂黔邊縱三支隊的艱苦付出和「雨古協定」籤訂歷史,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龍海鄉革命基因。
  • 梁弄鎮:傳承光大紅色革命精神的「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
    如何讓紅色革命精神在改革開放時期成為推動革命老區快速發展的持久動力?在梁弄鎮的採訪中我們找到了答案。2003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程來四明山老區進行考察時指示,「要把梁弄建設成為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
  • [革命老區新貌]四明山革命老區經濟騰飛 老區精神引領精神文明建設
    ,憶古撫今,為六十六年來老區面貌的巨大變化而歡呼;寧波各地傳承和弘揚革命老區精神,在老區精神的引領下,革命老區的經濟騰飛,展現了社會主義新面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共建美麗寧波。四明山鎮黨委書記高權告訴記者,作為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之一,四明山老區留下了浙東區黨委舊址、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司令部舊址等眾多紅色遺蹟。2005年,四明山被列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後,餘姚對四明山紅色之旅市場作了充分的分析和評估,並把長三角地區確定為主攻市場。針對這一市場定位,同年3月,餘姚旅遊部門就在長三角地區頻頻出擊,推介「四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