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17:11 |寧海發布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我來岔路遊玩多次了,最吸引我的就是岔路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岔路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革命先輩不屈的身影,讓我由衷敬佩,也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經的熱血軍旅生涯。我以後還要來,帶著晚輩一起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市民王先生在參觀梅花村會議紀念館時說。
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
文物,承載著民族的歷史,革命文物是固化的黨史和革命史。梅花村會議舊址,幹坑村西南區農代會史跡,山洋革命根據地的被服廠、大後方醫院、修械所遺址,上金村縣委縣政府誕生地舊址……在革命老區岔路,每處歷史遺址遺蹟的背後都有無數讓人感動的故事。如今,歷史的硝煙散去,而鐫刻在這些歷史遺蹟上的革命精神,仍散發著光芒,代代傳承,成為岔路弘揚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
大後方醫院遺址
「紅色文化是我們岔路發展全域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的極重要一環。發展全域旅遊,不僅要有好山好水,更要有吸引遊客眼球的『賣點』,而岔路鎮紅色文化底蘊冠絕全縣,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如何挖掘好、利用好紅色文化,進一步促進岔路鄉村振興,改變岔路落後的面貌,是我們岔路歷屆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岔路鎮黨委書記郭青說。
紅色文化助力打造葛洪養生小鎮
近年來,岔路鎮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堅持把全域景觀美化、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增收致富與旅遊業發展有機結合,深度挖掘葛洪文化、紅色文化、霞客文化和慈孝文化,推動景區觀光旅遊向全域休閒旅遊轉變,實現村莊觀光旅遊向村莊休閒度假轉型,把民宿產業、A級景區村莊培育成全鎮旅遊產業新的增長極,全力打造特色小鎮葛洪養生小鎮。而紅色文化,是打造葛洪養生小鎮不可缺少的一環。
岔路葛洪文化節千人養生宴
打造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精品線路
通過多年的努力,梅花、幹坑、上金、山洋已被打造成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精品線路。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梅花村會議紀念館、幹坑村西南區農代會史跡陳列館、上金村縣委縣政府成立紀念碑亭等革命遺蹟紀念設施相繼落成,上金村被縣委、縣政府批准為「革命老區村」和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是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梅花村會議遺址是寧海縣文物保護單位、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梅花村會議舊址
西南區農代會史跡
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
山洋會師亭
紀念碑
村民增收致富
隨著這一個個榮譽稱號的獲得,各個村在加強遺址保護、修繕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村莊環境整治,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變美了,遊人自然就來了,每年的重要節日和紀念日,梅花、幹坑、上金、山洋等村都會有眾多中小學生和幹部群眾前去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其他遊客也絡繹不絕。
遊客多了,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途徑也多了。山洋村黨支部書記柴來興依託山洋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建起了村裡第一家民宿,還註冊了農產品商標,打算成立農業合作社,打出高山農業品牌,吸引更多村民參與進來。村民們自產的筍乾、麥餅、土雞蛋、土豬肉、番薯面等土特產供不應求,村裡很多老人以前靠務農為生,辛苦一年也只能湊和著過日子,現在靠銷售土特產,最好的光景一天能賣出1000多元,村民婁善仁說:「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發展紅色經濟,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輕鬆賺到錢,多虧了政府的好政策啊!」梅花村村主任楊良軍在村裡辦起了第一家農家樂,為了契合紅色旅遊主題,他推出了憶苦思甜飯,讓遊客們在遊玩之餘,體驗革命先輩們艱苦卓絕的烽火歲月,沒想到生意十分火爆,去年一年就實現了30萬元的營業收入。
□ 記者:婁偉傑 通訊員 王麗瑩
□ 供稿:岔路鎮
□ 編輯:林大海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往期推薦
| END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
寧海發布
寧海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認證微信號
1566465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