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鐘山:革命老區成為紅色旅遊勝地

2020-10-17 當代廣西

遊客在鐘山縣英家老街品嘗地方特色油茶。通訊員 廖超文 攝

英家革命老區群眾和遊客一起觀看文藝演出。通訊員 廖超文 攝

中共廣西省工委歷史博物館成為紅色旅遊勝地。通訊員 廖超文 攝

逛老街,購特產;賞民俗,品文化;尋古蹟,看大戲。10月10日,賀州市鐘山縣革命老區清塘鎮英家村人聲鼎沸、醒獅勁舞、遊客爆滿。

近年來,英家村藉助紅色旅遊資源,深挖紅色旅遊元素,通過黨建引領將黨的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打響革命老區品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共廣西省工委歷史博物館(國家AAA級景區)自2016年7月1日建成並免費向社會開放以來,每年接待前來參觀的黨員幹部群眾達20多萬人次。今年3月20日,鐘山縣英家黨性教育中心舉行啟用儀式,為廣西黨員幹部教育開拓了新陣地。

英家村還積極與旅行社、英家黨性教育中心、省工委歷史博物館對接,推介遊客及學員觀看《英家起義》系列紅色劇演。把商鋪協會盈利、售票收入、停車場收益的各10%作為英家村村集體經濟分紅和收入。同時,以中共廣西省工委歷史博物館作為紅色旅遊核心載體,拓展延伸產業鏈,將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有機銜接起來,帶動英家飲食、客家文化、生態休閒遊融合發展。

據鐘山縣清塘鎮英家村黨總支書記邱鎮介紹,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助力村集體經濟創收,英家村於今年年初成立了古街商鋪協會,落實商家進駐「三年免租+七年低租」的招商方案,吸引各地商家進駐。截至目前,進駐英家老街的固定商鋪有12家,流動攤點10家。目前,英家大頭菜已成為享譽區內外名優土特產,英家米酒、英家小吃、英家豆豉等土特產也頗負盛名。

「我原來在廣東打工,近幾年,我看到家鄉旅遊發展迅速,就決定返鄉創業,去年年底在英家老街開了一家餐飲店,旅遊旺季每月營業額有2萬多元。」當地返鄉農民工、脫貧戶邱家其說。

近年來,鐘山縣以「靈秀鐘山水墨畫廊」為全域旅遊發展定位,爭創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助力整縣脫貧摘帽。今年國慶假期間,全縣共接待遊客19.96萬人次,同比增長40.67%;實現旅遊總收入8383萬元,同比增長31.23%。目前,鐘山縣正加快推進中共廣西省工委紀念園景區項目的國家AAAA級景區創建工作,力爭打響當地紅色旅遊品牌。(通訊員 廖超文)

相關焦點

  • 【靈秀鐘山·水墨畫廊】鐘山英家村:紅色古鎮大放異彩 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10月10日,鐘山縣革命老區清塘鎮英家村人聲鼎沸、醒獅勁舞、遊客爆棚。200多年前,英家古鎮已成立了福建、湖南、廣東等眾多商會組織,是當時全廣西為數不多的商埠重鎮。明末清初,英家村已是鐘山縣西南的重要集鎮,為方圓數十裡土特產、日用百貨的集散地,村落進入鼎盛時期。199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英家村為抗戰時期的革命老區。2013年8月26日,英家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革命老區鐘山:「一心一薏」打造「紅鄉綠谷」
    鐘山鄉不僅有保存完好的革命遺址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文化等紅色資源;還有著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傳統文化村落、氣勢雄偉的飛龍瀑布等綠色生態資源;更有著發展薏仁、熱區水果所需的氣候和土壤。近年來,鐘山鄉緊緊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綠色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探索以「一心一薏」打造「紅鄉綠谷」的實踐,點燃了革命老區振興的新起點,唱響「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凝心聚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 廣西最火爆的玩水勝地 打造革命老區旅遊經濟新方向
    這個夏天,百色星河水上樂園的橫空出世,為百色這座紅色老區的發展抹下了充滿活力和希望的一筆。無論是開業當天,引萬人共聚浪潮的盛事場景,還是七夕佳節2萬人取聖水祈福安康的壯觀景象,都足以說明星河水上樂園引領著「廣西玩水新時代」的到來。
  • 讓紅色旅遊「紅」遍革命老區
    文化是旅遊最好的資源,旅遊是文化最大的市場,二者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強大的融合力。而以重溫革命歷史為目的,以休閒旅遊為手段的紅色文化旅遊,作為一種新型主題性旅遊形式,近年來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紅色文化+新興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既為旅遊發展注入靈魂,讓休閒旅遊更富魅力,也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載體,讓紅色文化更富活力。
  • 走進廣西著名紅色旅遊勝地,百色右江!
    百色市右江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珠江水系上遊,是國家確定的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區中心地帶,是滇、黔、桂三省(區)邊緣交通樞紐、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國與東協雙向開放的前沿。這裡是一個紅色革命旅遊勝地。
  • 梧州市長洲區平浪村將建成「廣西革命老區第一村」
    梧州9月16日訊(通訊員 史秋蘭 馬丹)「2002年,平浪村經梧州市人民政府批覆成為革命老區村,是廣西第一個以革命老區村委題材的鄉村振興示範點,目前,一期薪火路建設已完成95%,二期即將啟動建設。」據了解,梧州市長洲區興龍街道根據鄉村振興的發展規劃,邀請長洲區史志辦的專家、學者參與謀劃,並得到自治區、梧州市老促會的關心和指導,將平浪村打造成廣西第一個以革命老區村為題材的鄉村振興示範點。
  • 壽寧:「革命遺址新故事」含溪:領略革命老區魅力 打造紅色旅遊勝地
    閩東是全國著名的蘇區和革命老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八大主要革命根據地之一,是三年遊擊戰爭時期南方八省重要的遊擊區之一。老區遍布現寧德9個縣(市、區)124個鄉鎮(街道)1896個行政村,老區人口佔全市的82%以上。早在1927年,閩東就創建了黨組織。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鄧子恢、陶鑄、葉飛、曾志、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範式人等革命先輩,曾在閩東領導過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創建了閩東革命根據地。
  • 這個革命老區變身紅色旅遊景區
    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   文物,承載著民族的歷史,革命文物是固化的黨史和革命史。梅花村會議舊址,幹坑村西南區農代會史跡,山洋革命根據地的被服廠、大後方醫院、修械所遺址,上金村縣委縣政府誕生地舊址……在革命老區岔路,每處歷史遺址遺蹟的背後都有無數讓人感動的故事。如今,歷史的硝煙散去,而鐫刻在這些歷史遺蹟上的革命精神,仍散發著光芒,代代傳承,成為岔路弘揚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精神力量。
  • 紅色文化壯東江 革命老區煥新顏
    惠東作為較早誕生的蘇區根據地,有著眾多的革命舊址,僅高潭鎮就已發現各類革命遺址45處,其中革命舊址29處、紀念設施7處、名人故居5處、戰鬥遺址4處,被稱為「東江紅都」和「廣東井岡山」。 近些年,高潭鎮積極響應革命老區振興的政策號召,開始打造紅色旅遊產業。
  • 鐘山英家村:紅色古鎮大放異彩 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10月10日,鐘山縣革命老區清塘鎮英家村人聲鼎沸、醒獅勁舞、遊客爆棚。200多年前,英家古鎮已成立了福建、湖南、廣東等眾多商會組織,是當時全廣西為數不多的商埠重鎮。明末清初,英家村已是鐘山縣西南的重要集鎮,為方圓數十裡土特產、日用百貨的集散地,村落進入鼎盛時期。199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英家村為抗戰時期的革命老區。2013年8月26日,英家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革命老區新貌]餘姚梁弄:讓紅色精神伴老區騰飛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梁弄鎮考察時指示:「要把梁弄建設成為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實現小康樣板鎮。」該鎮在繼承革命先輩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將它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把紅色記憶傳下去。近年來,梁弄修繕革命舊址,建立紅色講堂、「紅軍小學」,建設紅色景區,積極發揮紅色基地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四明山革命老區紅色旅遊風光好
    相關閱讀:《革命後代憶浙江省一大召開驚心時刻 紅色老區再頌初心故事》《一抹紅色印初心 遂昌革命老區紅綠融合綻新顏》在講解員口中,除了革命先輩們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遊擊戰的勝利還得益於這裡獨特的地理優勢。四明山餘脈仿佛天然的屏障,是創建敵後遊擊戰爭根據地的「紅色屏風」。然而,戰爭年代的地理優勢,卻一度成為制約老區發展的交通瓶頸。
  • 梁弄鎮:傳承光大紅色革命精神的「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
    如何讓紅色革命精神在改革開放時期成為推動革命老區快速發展的持久動力?在梁弄鎮的採訪中我們找到了答案。2003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專程來四明山老區進行考察時指示,「要把梁弄建設成為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
  • 靖安三爪侖犁壁山革命舊址成為紅色旅遊勝地
    中國江西網訊 彭治賢、何竹林報導:今年6月,靖安三爪侖犁壁山蘇維埃政府舊址經過修復整理後正式對外開放,並被確定為「靖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靖安縣黨員幹部紅色教育基地」、「靖安縣基層黨員幹部革命傳統教育培訓基地」。
  • [革命老區新貌]四明山革命老區經濟騰飛 老區精神引領精神文明建設
    ,憶古撫今,為六十六年來老區面貌的巨大變化而歡呼;寧波各地傳承和弘揚革命老區精神,在老區精神的引領下,革命老區的經濟騰飛,展現了社會主義新面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共建美麗寧波。  這裡曾經是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和南方七大遊擊戰爭根據地之一;如今,它以5627元的人均收入、51.17億元的工農業總產值,成為中國目前最富裕的革命老區之一。它就是浙江寧波餘姚四明山革命老區。
  • 探尋紅色革命老區——新縣!
    探尋紅色革命老區,感悟紅色革命情懷!新縣,一座充滿紅色歷史遺蹟的英雄之地!近日,終於有機會實地到訪領略它的風採!因為這裡是一位又一位身功偉績革命將軍與很多省部級領導幹部的故鄉,將軍縣便由此得來。如大家熟知的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
  • 浙江四明山革命老區「走紅」 紅色基因遇「活態」傳承
    雖然歷史已然遠去,巍巍四明山依舊靜默不語,但在山腳下的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景區內,當年的紅色遺物卻在時光塵封中「活過來」。在遊客紛至沓來的腳步聲中,這片革命老區重新「走紅」。  在積極「復活」紅色歷史的過程中,浙江餘姚從修復革命遺址原貌、運用現代多媒體布展技術等多方面入手,發掘、留存漸漸遠去的紅色記憶。
  • 四川省統籌謀劃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工作
    四川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實施《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出臺了《四川省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實施方案》,推動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一是以弘揚紅色文化為導向,創建全國紅色文化旅遊勝地。
  • 講好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故事 ——河南啟動「全國網絡媒體信陽行...
    據介紹,《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以來,河南省文旅廳以重點文旅項目建設為抓手,紮實推進規劃落實,狠抓旅遊業轉型升級,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建成了一批全國知名的紅色旅遊勝地和重要的文化、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
  • 民宿鑑賞 · 緩緩院子,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愜意生活
    民宿鑑賞 · 緩緩院子,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愜意生活從吃不飽飯到家家有車,改革開放40年,高何百姓從&34;上邁進了富裕之門。這其中,那一抹&34;始終停留在高何人的心中。這抹&34;,便是紅軍精神。80多年前,紅軍翻越鎮西山,經雅安蘆山來到成都邛崍,高何鎮成為紅軍進入成都的首站。作為革命老區,高何鎮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與貧窮、落後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