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末期,最高統帥部下屬三大行轅,一個主任職位都比戰區司令大

2020-12-06 帥帥侃歷史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的350餘架艦載飛機從航母上依次起飛,對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了大量的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由於是偷襲,美軍猝不及防,大量的戰艦及戰機都還沒來得及參戰即被日軍擊毀。偷襲結束後,日本總共炸沉了美國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不計其數,並造成約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事後,美國、英國先後對日宣戰,而日本也「積極」回應宣戰,隨即派遣陸軍佔領了香港、菲律賓等地,並橫掃東南亞各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掩蓋不住自己的喜悅之情,當即宣布同美國站在同一陣營,並正式代表中華民國對日宣戰,同時也對其餘兩大軸心國——德國和義大利先後發出了戰書。

1945年,日軍雖然在中國戰場上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戰役上的勝利根本無法改變其戰略上的失敗,同時為了接受美援,並配合盟軍對日進行戰略反攻,國軍最高統帥部決定重新調整戰區的劃分,並公布了三大行轅(行營),任命了三位國軍高級將領來擔任行轅主任之職,下面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這三位將軍所擔當的職責。

贛州行轅主任:顧祝同,江蘇省漣水縣人,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先後參加過東徵、北伐和中原大戰。抗日戰爭期間,顧祝同率領第九集團軍參與了淞滬會戰,隨後升任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由於其所在的戰區身處日軍和汪偽軍的包圍之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全盤皆輸,為了能夠有效應對這種局面,顧祝同採取了穩定內部,保存實力,持久防禦的方針,並巧妙利用地方武裝的力量和日軍周旋,牽制了一定數量的日軍,有力的配合了其他戰場的對日作戰。

抗戰後期,顧祝同被蔣介石任命為贛州行轅主任,負責指揮第三、七、九戰區等部的軍事作戰行動。日本投降後,顧祝同作為第三戰區的受降主官,負責辦理轄區境內日軍投降及遣返日俘回國的事宜,後隨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飛回南京,參加了正式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並受理日本侵華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投降。

漢中行轅主任:李宗仁,廣西臨桂人,早年曾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後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部,先後擊敗了陸榮廷和沈鴻英。抗戰爆發後,李宗仁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負責全權指揮徐州會戰,隨後在戰場上重創日軍磯谷師團,取得了聞名世界的「臺兒莊大捷」的勝利,李宗仁也由此獲得「抗日名將」的榮譽稱號。

1945年4月,漢中行轅正式成立,李宗仁走馬上位,坐上了行轅主任的寶座,負責指揮第一、五、十戰區及冀察戰區等部的軍事作戰行動。抗戰結束後,漢中行轅被改為北平行轅,李宗仁繼續擔任主任之職,直到後來被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李宗仁才正式卸任行轅主任。

昆明行轅主任:龍雲,雲南昭通人,早年曾跟隨雲南都督唐繼堯南徵北戰,後來羽翼豐滿後逼迫唐繼堯下臺,自己獨掌雲南軍政大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龍雲前往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堅決支持打擊日本侵略者,並派遣滇軍來到了抗戰前線。

抗戰末期,為了進一步適應對日反攻作戰的需要,軍委會成立了昆明行轅,龍雲擔任行轅主任一職,坐鎮後方,負責接收美援用以前線作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盧漢率領第一集團軍進入越南境內接受日軍投降,隨後杜聿明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率部突襲昆明,解除了龍雲的兵權兼行轅主任之職,並宣布將其調任為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院長,見此情況,龍雲只好被迫飛往重慶任職。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蔣介石特意提拔任用的雜牌將領,都有誰?
    就比如在抗戰時期,他的五虎將之一蔣鼎文,一戰損失20萬兵馬,被蔣介石撤職,從此結束了軍事生涯。還有在抗戰時期違抗軍令,被蔣介石槍斃的黃埔系將領都有好幾位。可見,在抗日戰爭犯了錯誤,不管是嫡系還是雜牌同樣都會受到處罰。然而就在雜牌將領中,有四位將領,就是因為有一定軍事才幹,被蔣介石特意提拔任用,並且在八年抗日戰爭中都擔任高級官職。
  • 揭秘;在解放初期,國軍最高級別的五位總司令,都是誰擔任
    設置了國防部,其體制大多都是仿照當時的美國,可以說,當時美國是國軍的大哥,就像我黨稱蘇聯為老大哥一樣。重新改建後的國軍作戰指揮系統,由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而在抗戰時期一直擔任要職的何應欽好像開始受到冷落,任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這個職位並沒有很大的權利。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就好比蔣介石在它國請來當顧問的人。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馬當炮臺——抗戰中的歷史
    馬當要塞作為保衛武漢的第一道防線首當其衝受到最高統帥部的重視,力求達到「置重點於馬當,逼迫敵人的主力在鄱陽湖以東作戰」 。江防要塞司令部將所屬軍艦、炮艇和海軍陸戰隊統編為三個總隊:第一總隊,駐防九江上遊的田家鎮、葛店一線;第二總隊,駐防馬當要塞;第三總隊,駐防湖口要塞。
  • 抗戰時期的第九戰區,麾下兩個王牌軍,虎賁與泰山都是誰任軍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蔣介石最初先後劃分了五個戰區,最後演變成十幾個。然而在中國抗戰進入中期時,當時的湖南是抗戰時期的主戰場,並劃分為第九戰區。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次長沙會戰就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指揮的,三次長沙會戰殲敵10萬餘人,成為抗戰時期殲敵最多的戰區司令長官。
  • 朱可夫作為蘇聯統帥部代表,為什麼會失去「大元帥」史達林信任?
    一個月後,即1945年6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了《關於設立最高軍隊稱號—蘇聯大元帥》的命令。命令指出,這一稱號將授予「戰爭期間在領導國家的全部武裝力量方面為祖國作出了特別傑出貢獻的人」。第二天,即6月27日,大元帥這一稱號就被授予蘇聯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就這樣,史達林成了蘇聯歷史上第一個「大元帥」。
  • 老王說隴史丨《潛伏》中的吳站長,抗戰期間就在五泉山
    田地都是五泉山的泉水所澆灌。到五泉山山門前,早已有衛兵把守,無法通行,只能繞道西龍口。到西龍口前,山間飛瀑譁譁流淌,山下就是依靠這些水源進行灌溉。他們在五泉山上,基本圍繞主體建築的外圍遊覽。可見當年五泉山戒備森嚴。五泉山公園防空洞內的寬敞通道第八戰區,為何選五泉山為司令部?第八戰區是個啥機構?
  • 姚永良已任南部戰區副政委兼政治工作部主任、黨委政法委書記
    官方媒體近日披露了駐粵部隊副戰區級將領姚永良的具體職位。據「廣西高院」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29日,南部戰區黨委政法委會同戰區六省(區)黨委政法委在南寧召開戰區涉軍維權工作第三次協作會議。消息提到,南部戰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工作部主任、黨委政法委書記姚永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述元,解放軍軍事法院副院長肖孟奎出席會議。姚永良上述官方權威媒體證實,姚永良已出任南部戰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工作部主任、黨委政法委書記。
  • 戰區司令駐老河口,被土匪攔路,居然忍住,沒下殺手
    作者:鍾一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宗仁將軍臨危受命,出任第五戰區長官司令。他在指揮臺兒莊戰役之後,為了保存實力、顧全大局,將五戰區指揮部遷到老河口。 老河口是一座美麗的小城,臨近漢水,背靠馬頭山。李宗仁在此抵禦日軍長達六年,並留下了許多佳話。
  • 抗戰期間被處決的6個雜牌軍將領都是誰?因何原因被殺?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先後頒布了《戰時軍律》、《抗戰連坐法》等軍法,從內容來看講的比較嚴,但是由於老蔣的偏袒嫡系,雖然也殺了一些人,但是級別比較高的大都是雜牌將領,整個抗戰期間被處決的高級別雜牌將領有6人,他們都是誰呢?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一下。
  • 抗戰相持階段,蔣介石几次發起戰區大反攻:為什麼都慘遭失敗?
    抗戰從武漢會戰以後進入相持階段,在相持階段的時候,老蔣也曾經發動過幾次反攻,但是都半途而廢了。首先是在1939年,日軍發動第一次長沙戰役失敗,這個時候,老蔣開始樂觀起來,感覺可以反攻一下子了。要採取積極攻勢,開始反攻。要「奪回重要據點,樹立最後勝利之根基」。
  • 看一看二戰時期盟軍有多少戰區,最高指揮官分別是誰?
    二戰爆發後,以中美英蘇為首的盟軍為了聯合作戰,先後在全球範圍內成立了若干個戰區,每個戰區都有一個最高指揮官。戰區內的所有國家都在戰區最高指揮官統一指揮下,協同作戰,集中力量一起打擊德意日法西斯。蔣介石中緬印戰區成立的初衷是集合中國、英國和美國的軍事力量一起保衛滇緬公路,全力阻擊日本人通過緬甸進入印度。該戰區成立後主要戰事是中國遠徵軍兩次入緬作戰以及開闢駝峰航線,支援中國國內抗戰。
  • 徐州會戰前形勢似乎一片大好,李宗仁做好準備,結果出了大問題!
    ,到了徐州以後,他才發現徐州這個地方是中國的東部的一個交通咽喉要道,但是易攻難守。而且說實話,很多人都不是很願意聽他的指揮。所以,李宗仁到了徐州以後也是十分的著急。他按照最高統帥部確定的戰略方針,迅速制定了第五戰區的作戰計劃。這個作戰計劃的大體方針是:第一,要保有山東省大部分地區和蘇北的地域與日軍進行持久戰。第二,在跟日軍作戰的初期,應把守黃河及沿岸要點直接阻止敵人潛入。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分為幾個戰區?
    下面是國民黨的十大戰區資料:抗戰爆發後,為了更加有效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國民政府將全國軍隊進行整編,並劃分了作戰區域.其作戰序列及各部隊指揮官如下:陸海空軍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總參謀長:何應欽
  • 《八佰》告訴你廣東男人的血性:抗戰中粵軍有多少將士血戰沙場
    鄧世昌 廣東番禺人近日,由導演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正在火熱登場,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他們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孤軍奮戰四天四夜,打退敵人10餘次瘋狂進攻,斃傷日軍200餘人,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一曲抗擊侵略的壯麗凱歌的故事。
  • 抗戰時八路軍軍銜,一位上將九位中將,有兩位中將讓人很意外
    抗戰初期,紅軍改稱第八路軍(1937年8月22日),很快又改稱第十八集團軍(1937年9月11日) 。路軍和集團軍都是比軍高一級的編制,通常統率2,3個軍。按照民國軍銜制度,特級上將僅蔣介石一人,一級上將和二級上將授予也很嚴格,不僅需要達到一定軍隊職務,還需要資歷達到一定年限。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