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的350餘架艦載飛機從航母上依次起飛,對美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了大量的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由於是偷襲,美軍猝不及防,大量的戰艦及戰機都還沒來得及參戰即被日軍擊毀。偷襲結束後,日本總共炸沉了美國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不計其數,並造成約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
事後,美國、英國先後對日宣戰,而日本也「積極」回應宣戰,隨即派遣陸軍佔領了香港、菲律賓等地,並橫掃東南亞各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掩蓋不住自己的喜悅之情,當即宣布同美國站在同一陣營,並正式代表中華民國對日宣戰,同時也對其餘兩大軸心國——德國和義大利先後發出了戰書。
1945年,日軍雖然在中國戰場上打通了大陸交通線,但戰役上的勝利根本無法改變其戰略上的失敗,同時為了接受美援,並配合盟軍對日進行戰略反攻,國軍最高統帥部決定重新調整戰區的劃分,並公布了三大行轅(行營),任命了三位國軍高級將領來擔任行轅主任之職,下面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這三位將軍所擔當的職責。
贛州行轅主任:顧祝同,江蘇省漣水縣人,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曾先後參加過東徵、北伐和中原大戰。抗日戰爭期間,顧祝同率領第九集團軍參與了淞滬會戰,隨後升任為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兼江蘇省主席,由於其所在的戰區身處日軍和汪偽軍的包圍之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全盤皆輸,為了能夠有效應對這種局面,顧祝同採取了穩定內部,保存實力,持久防禦的方針,並巧妙利用地方武裝的力量和日軍周旋,牽制了一定數量的日軍,有力的配合了其他戰場的對日作戰。
抗戰後期,顧祝同被蔣介石任命為贛州行轅主任,負責指揮第三、七、九戰區等部的軍事作戰行動。日本投降後,顧祝同作為第三戰區的受降主官,負責辦理轄區境內日軍投降及遣返日俘回國的事宜,後隨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飛回南京,參加了正式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並受理日本侵華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投降。
漢中行轅主任:李宗仁,廣西臨桂人,早年曾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後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部,先後擊敗了陸榮廷和沈鴻英。抗戰爆發後,李宗仁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負責全權指揮徐州會戰,隨後在戰場上重創日軍磯谷師團,取得了聞名世界的「臺兒莊大捷」的勝利,李宗仁也由此獲得「抗日名將」的榮譽稱號。
1945年4月,漢中行轅正式成立,李宗仁走馬上位,坐上了行轅主任的寶座,負責指揮第一、五、十戰區及冀察戰區等部的軍事作戰行動。抗戰結束後,漢中行轅被改為北平行轅,李宗仁繼續擔任主任之職,直到後來被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李宗仁才正式卸任行轅主任。
昆明行轅主任:龍雲,雲南昭通人,早年曾跟隨雲南都督唐繼堯南徵北戰,後來羽翼豐滿後逼迫唐繼堯下臺,自己獨掌雲南軍政大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龍雲前往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堅決支持打擊日本侵略者,並派遣滇軍來到了抗戰前線。
抗戰末期,為了進一步適應對日反攻作戰的需要,軍委會成立了昆明行轅,龍雲擔任行轅主任一職,坐鎮後方,負責接收美援用以前線作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盧漢率領第一集團軍進入越南境內接受日軍投降,隨後杜聿明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率部突襲昆明,解除了龍雲的兵權兼行轅主任之職,並宣布將其調任為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院長,見此情況,龍雲只好被迫飛往重慶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