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說隴史丨《潛伏》中的吳站長,抗戰期間就在五泉山

2021-01-11 騰訊網

五泉山是蘭州的名片和地標。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遊覽的絕佳之地。可是,人們不知道,在抗戰時期,五泉山為軍事禁區,嚴禁遊人進入。這是蘭州五泉山歷史中鮮為人知的一段秘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電視劇《潛伏》中的吳站長人物原型吳景中

抗戰時期, 五泉山戒備森嚴

抗戰時期,五泉山戒備究竟有多森嚴,我們來看看當年的一段記載:抗戰時期,一位名叫李孤帆的遊客,途經蘭州,遊歷了市井街頭,風景名勝,在他細緻的描述中,記載了蘭州真實的一幕,如今成了了解蘭州歷史的珍貴資料。

李孤帆的詳細生平事跡,至今鮮為人知,人們只知道他是浙江人,1918年前在北京求學,長期在中國銀行擔任高級職員。可能是他巡察各地分行的緣故,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遊歷了不少地方。

抗戰爆發後,他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高級職員,不僅去過西南各省,還乘坐歐亞航空公司的客機,衝破日軍空中封鎖線,抵達重慶,然後又飛抵蘭州。

從1939年4月,他以蘭州為出發點,到達西寧、酒泉等地,對沿途的風土人情,做了大量的考察,也寫了大量的筆記。當年,李孤帆疏通關係,遊覽軍事禁區五泉山,留下珍貴史料。他從南關到五泉山,一路上一派田園風光,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桃李競相開放。田地都是五泉山的泉水所澆灌。

到五泉山山門前,早已有衛兵把守,無法通行,只能繞道西龍口。到西龍口前,山間飛瀑譁譁流淌,山下就是依靠這些水源進行灌溉。他們在五泉山上,基本圍繞主體建築的外圍遊覽。可見當年五泉山戒備森嚴。

五泉山公園防空洞內的寬敞通道

第八戰區,為何選五泉山為司令部?

第八戰區是個啥機構?這麼牛,直接佔了五泉山。 抗戰爆發後,為統一各地力量,國民政府劃分各個戰區,分工劃片,各守地域。

1937年11月,第八戰區在蘭州五泉山成立。第八戰區司令長官部負責指揮甘、青、寧、綏的守備和抗戰,後來又將陝西、新疆2省劃入;1944年陝西省劃入第一戰區,第八戰區實轄甘、寧、青、新4省。

首次設立的第八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親任,轄甘、寧、青,率馬鴻逵1個集團軍、東北挺進軍總司令馬佔山部及戰區直屬部隊。甘肅省政府主席朱紹良擔任副司令長官。其後,在全國兩次戰區調整中,第八戰區管轄範圍調整不大。但司令長官一直由蔣介石兼任。第八戰區參謀長先後由章亮琛等人擔任,戰區政治部主任為曾擴情。後來,朱紹良調任軍委會副參謀長兼辦公廳主任。抗戰勝利後,1946年4月,第八戰區司令長官部即行撤銷,改設西北行營。

既然是蔣介石兼任第八戰區司令長官,自然要選一個好地方。五泉山便成為首選之地。當時,五泉山剛剛維修不久,比較整齊。且地處蘭州城南,靠近山根,不遠不近,便於隱匿,避開日寇飛機的轟炸。

民國初年時,五泉山上殿宇頹敗,樓閣凋零,殘存者僅十餘處。從民國八年(1919年)夏到民國十三年(1924年)冬,劉爾炘以工代賑主持修建五泉山。光緒間,蘭州商人陳注捐銀8300兩。後又經募款,共用去白銀4.8萬餘兩,以及2.2萬餘枚沙版銅圓、2000多枚銅圓。經過修葺擴建,不僅恢復了舊觀,而且增加了十餘處新的建築,如太昊宮、三子祠、萬源閣、層碧山莊等。五泉山上十多處彼此並不關聯的建築物貫通門戶,成為一組上下呼應,左右聯繫的建築群,展示了儒釋道三教合一,以儒學為宗的哲學意蘊。

第八戰區司令長官公署進駐五泉山,一代名山成為軍事禁區,遊人不得入內。在中麓大悲殿後開挖防空洞,通往西龍口。同時,由於大批軍隊進駐,部分門窗、板壁遭受破壞。

《潛伏》中吳站長,抗戰期間就在五泉山

西北地廣人稀,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蘭州是當時中國的三個戰略支撐點。第八戰區作為國民黨在西北最高軍事機構,自然也有軍事情報機構進駐五泉山。

第八戰區司令部,下設有調查室,這是軍統在西北的最高情報機構,其辦公地點就設在五泉山,人稱「八調」。這個機構和軍統西北區是一套人馬,其負責人自然是資深的大特務頭子。這個特務頭子,喜歡諜戰片的人太熟悉了,他就是電視劇《潛伏》中的吳站長——吳敬中(吳景中)。沒錯就是他。

抗戰期間,軍統西北區負責人先是吳景中,後為程一鳴。《潛伏》中的天津站站長吳敬中,老謀深算,頭腦清晰,對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有著清晰的認識。

這個吳站長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名叫吳景中,早年加入共產黨,曾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和蔣經國是同學,後來脫黨,加入軍統。據說,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讀書時,曾和蔣經國是同桌。吳歷任軍統臨澧訓練班第一大隊第二中隊指導員,中蘇情報所科長,總動員會第七經濟檢查大隊隊長,軍統西北區區長,第八戰區長官部調查室主任。後來任軍統東北區區長兼北滿站站長,國防部保密局天津站長,天津警備司令部情報處長。天津解放前夕,擅自脫崗南逃,1948年在南京被毛人鳳關押,次年去臺灣,1950年經蔣經國保釋出獄。1983年,80歲的吳景中因心臟病去世。

這個吳景中在抗戰期間,長期在八戰區任職,負責搜集各種情報。如今,歲月久遠,五泉山中當年防空工事依舊,可八戰區司令部機關在五泉山的具體分布,已經無處查尋了。

撰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王文元

相關焦點

  • 在《潛伏》中,天津站站長的職務是什麼級別?
    圖1:諜戰劇《潛伏》的海報   在經典諜戰劇《潛伏》中,軍統天津站站長吳敬中的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那麼在現實中,軍統的站長都是是什麼級別的職務,  圖2:《潛伏》中的天津站站長吳敬中就是少將   站設站長一人,副站長或書記一人,站員若干人,電臺臺長一人。
  • 《潛伏》人事即政治,誰是站長吳敬中心儀的副站長?
    《潛伏》人事即政治,誰是站長吳敬中屬意的副站長?站長吳敬中問太太,我要提個副站長,選誰呢?剛從廣州高官太太圈混了一趟的太太,手裡擺弄著一塊絲巾,眼睛都不抬一下,「陸橋山呀」。站長有點意外,以為太太會說餘則成呢。畢竟餘則成為站長家裡招了不少的錢財。
  • 蘭州五泉山公園
    景區介紹:  五泉山公園位於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遐邇聞名的旅遊勝地。  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五泉山中峰高處為古建築群。從山門沿中間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剛殿、大雄寶殿、萬源閣、文昌宮、地藏寺、千佛閣等古廟宇依山就勢排列,層層相疊,以石階亭廊相連。中峰兩翼為東西龍口,五泉沿東龍口──文昌宮──西龍口一線呈弧形排列,懸於山腰。各泉間又以石階棧橋和亭閣四廊相連。
  • 【老王說隴史】唐代的蘭州:庭有樹棲鸚鵡,景色堪比江南
    「蘭州」一詞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為何叫蘭州呢?人們說因皋蘭山而得名,但近百年來,也有人說因為山上有蘭花,故而叫蘭州。  隋代的蘭州,下轄金城郡,金城郡下轄子城縣,實際上蘭州只有一個縣。三年後,隋王朝就取消了金城郡,直接由蘭州管縣。後來,隋王朝在蘭州城關區一帶又設立五泉縣,顯然這個縣的得名和五泉山有直接關係。可見,當時蘭州的五泉已經非常有名了。
  • 【老王說隴史】歷史上的甘肅清官 這位武威太守活了96歲
    【老王說隴史】歷史上的甘肅清官 這位武威太守活了96歲東漢李恂  古人的壽命多不長。原始社會人均壽命二十多歲,到封建社會,五十歲的已經是高壽了,七十歲已經是古來稀。
  • 「老王說隴史」清代江得符的詩歌裡,蘭州美得像一朵花
    清代江得符的詩歌裡,蘭州美得像一朵花五泉山公園壁刻寫蘭州的詩歌不少,也有不少大詩人寫過蘭州,如唐代邊塞詩人岑參、高適,他們都寫過蘭州。第一首寫蘭州春節期間的活動,元宵節新春燈會。在乾隆年間,蘭州人的元宵節非常熱鬧,正月十三至十七共五夜的花燈,尤其是正月十六,人們整夜觀燈,四處遊走,所謂:「華車轂擊,是夜為盛」,全城的仕女出門觀燈。這就是詩歌中的「燈繁三市火」。接下來,春天來臨了,清明時節,人們外出踏青,活動結束後,找間酒店,喝酒娛樂。夏天,蘭州天氣炎熱,人們要避暑,「醉月泛蓮池」,人們到小西湖一帶的蓮蕩池去避暑。
  • 景觀志:蘭州歷史文化遺產中的瑰麗傳奇五泉山
    話不多說,來看第二期的景觀志吧!「水繞禪林左右連,蕭蕭古木帶寒煙。共誇城外新蘭若,自是人間小洞天」。這是黃諫《遊五泉》中對五泉山景色的描寫。五泉山因為它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歷代文人吟詠的對象。其父親霍仲孺原為平陽縣小吏,曾在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府中當差,在府中當差期間,與平陽公主的女婢衛少夫交好,生下霍去病。衛青乃衛少夫的弟弟,即霍去病的舅舅。後來,衛少夫的妹妹衛子夫入宮,被漢武帝劉徹所寵幸,成為了皇后。霍去病18歲時,姨丈漢武帝將這位外甥招入郎署(漢代宿衛侍從官的公署),發現其有非凡的軍事天賦,就著意培養,又把他安置於期門(護衛禁軍名稱)習武,後又入羽林(收養戰爭遺孤的軍事學校)學習。
  • 蘭州五泉山公園取消大年三十祈福活動!
    春節臨近近日本土疫情新增不斷提醒大家:五泉山公園今年繼續取消大年三十祈福活動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五泉街道成立了以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為雙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確保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根據甘肅省「兩節」期間疫情防控要求,轄區內要一律取消集體團拜、聯歡、聚餐,原則上不舉辦大型會議、大型培訓、大型演出等人群聚集活動。五泉山公園也和去年一樣,取消大年三十祈福活動。
  •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馬漢山的原型 軍統北平站長馬漢三
    ——他是抗戰期間北平地下抗日組織的頭領;他化裝成黃包車夫在日本鬼子眼皮底下潛伏數年;他策劃了震驚中外的日本天皇特使遇刺案……遊走在正義與邪惡之間,天使與魔鬼的合體。這才是真實的「馬漢山」。不過,在還原他的真面目之前,首先咱們得知道他的真實姓名。
  • 餘則成為何不策反站長吳敬中?
    電視劇《潛伏》中,當餘則成的真實身份被細心的晚秋識破後,餘則成與翠平便處於一種極度危險之中。圍繞著將晚秋「送走」還是「除掉」,餘則成與聯絡員老羅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可問題在於,對比之下,餘則成也可以對吳站長進行策反。理由是:一、吳站長與餘則成是天津站裡,關係最密切、感情最鐵的一對,過從甚密、無話不說。二、吳站長最倚重、擢拔的人是餘則成。三、吳站長是位審時度勢的聰明人,且時國民黨的現狀非常不滿,不願死心塌地為其殉葬,並已預料國民黨的垮臺。這些都是餘則成對其實施策反的非常有利條件。為何不策反他?
  • 《潛伏》十年,它還是最好的諜戰劇
    頭一回展露普通人買房難題的《蝸居》,奠定海清「中國媳婦」地位的《媳婦的美好時代》,折射國產情景喜劇落日餘暉的《愛情公寓》,製作精良的歷史大劇《大秦帝國》,與《亮劍》齊名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以及一部叫做《潛伏》的諜戰片。
  • 人物|謝忠厚:一位抗戰史專家的40年求索
    河北日報記者趙傑攝「40年的研究從沒脫離過河北抗戰史」【「審視抗戰歷史,聚焦抗日鬥爭與民主改革的關係,揭示決定抗戰期間國共兩黨力量演變與戰後中國前途的內部動因。」在《河北抗日戰爭史》的紅色書封下方,有這樣兩行字,字號不大,但就為這句話,謝忠厚會同幾位老同行反覆推敲了兩個多月。
  • 「老王說隴史」小西湖:蘭州六百年滄桑見證
    小西湖:蘭州六百年滄桑見證小西湖勝景小西湖公園正門民國時期的小西湖蘭州小西湖,是個有來頭有說頭的地方,因為它見證了蘭州六百年滄桑,寄託著江淮移民的思鄉之夢。一個是小西湖立交橋;另外一個是小西湖公交車站一帶,蘭州人說去小西湖,多說去這裡幾個商場購物。還有一個小西湖,則是940醫院(原蘭州軍區陸軍總院)內的小西湖,這是真正的小西湖。那麼,真正的小西湖,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說清末的一次大修繕。楊昌浚命名小西湖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陝甘總督楊昌浚主持修葺擴建小西湖。
  • 潛伏中,站長的職務對應現在是什麼級別?他一共管理者多少人?
    軍統局的省級站按國民黨國防部的人數核定分為三種,上海、北平、天津、四川、雲南等較大地區為甲種站,在編160人,站長少將;安徽、貴州等為乙種站,在編110人,站長上校;丙站在編60人,站長中校或少校。但是,國防部核准的只是編制人數,按戴笠的作風,各地軍統站有權有錢,所使用的人員遠不止此數,編外人員、秘密情報員和武裝打手等很難統計,也只有站長心裡有數了。
  • 國慶隴上行,「藍朋友」為您全方位保障出行安全
    五泉山,位於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林木蔥鬱花草香,雕梁飛閣泉瀑鳴",且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遐邇聞名的隴上勝地。國慶長假,五泉山迎來旅遊高峰按照甘肅省森林消防總隊統一部署要求,節日期間特勤大隊擔負五泉山景區防火執勤和旅遊安全保障任務。主要針對高火險區域進行火災安全隱患集中排查,通過設立森林消防備勤站,維持現場秩序,向遊客普及出行急救常識、發放防火宣傳手冊、展示森林消防裝備、開展義務巡診等。此外,該大隊成立多支專項行動小分隊深入景區,全時掌控遊客動態,做到一點多路、全線覆蓋,及時提醒廣大遊客注意出行安全,幫助遊客解決突發情況和困難。
  • 蘭州五泉山公園取消大年三十燒香祈福活動!
    蘭州五泉山公園取消大年三十燒香祈福活動!根據甘肅省「兩節」期間疫情防控要求,在轄區內一律取消集體團拜、聯歡、聚餐,原則上不舉辦大型會議、大型培訓、大型演出等人群聚集活動。轄區五泉山公園也和去年一樣,取消大年三十燒香祈福活動。
  • 《潛伏》算經典諜戰劇嗎?硬傷太多,餘則成左藍的名字都會出錯
    《潛伏》是一部經典電視劇,這個說法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沒毛病。但是,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潛伏》的經典並不是外皮的諜戰題材,而是內裡的職場元素,這應該是一部經典的職場生存指南電視劇。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角色裡,肯定有吳站長和謝若林這兩個人。
  • 二人同演《潛伏》,今一人演技炸裂片約不斷,而他卻戲鋃鐺入獄?
    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在中國的電視劇當中無非佔有三大類,古代,抗戰,和都市,那麼在說道抗戰題材又可以延伸很多種類像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諜戰,在這些眾多的領域當中,可以說有一些的影視劇是被藝術加工之後進行了誇大,並且還淪為了抗日神劇遭到了無數網民的吐槽,並且指出這不是誤導青少年嘛,抗日戰爭裡面的日本鬼子要是真的有那麼傻的話我們還至於去打八年嘛
  • 「華南抗戰史研究學術研討會」通知(第三號)
    「華南抗戰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共收到徵文45篇,經過專家委員會匿名評審,選出其中的37篇參加本次研討會。13826223671,zhaozheng@m.scnu.edu.cn 現將入選論文名單公布如下: 華南抗戰史研究學術研討會
  • 他竟是電視劇《潛伏》中餘則成的原型(下)
    當年抓捕蔡孝乾的國民黨大特務谷正文回憶道:「蔡孝乾久經中共長徵及對日抗戰,吃盡苦頭,故返臺後即生活腐化,思想蛻變、理想動搖。如果共產黨派來臺灣領導地下黨的人能有周恩來或者羅榮桓的自律和才氣,國共在臺灣這頁隱蔽戰線鬥爭史恐怕就要改寫了」。由於蔡孝乾的叛變,臺灣地區黨的地下組織遭受滅頂之災,絕大多數人不幸遇難,也有一些人像蔡孝乾一樣貪生怕死選擇了叛變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