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集團在本屆文博會特別上線VR展館,並統籌旗下16家文旅企業參展。
原標題:以「文化+」模式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華僑城集團榮膺「全國文化企業30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7日訊 (深圳商報記者 董芳芳)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11月16日至20日在「雲上」舉辦,華僑城集團(以下簡稱「華僑城」)特別上線VR展館,並統籌旗下16家文旅企業參展。文博會期間,華僑城再度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
多年來,作為「中國文化產業領跑者」的華僑城,以文化為核,通過文化「產業化」和產業「文化化」,不斷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市場需求,助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數據顯示,華僑城集團2019年文化相關產業投資、文化運營收入均佔集團投資總額和總收入的60%以上,繼續保持行業內的領先地位。今年以來,華僑城於變局中開新局,在堅持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襄陽華僑城奇夢海灘水樂園、深圳歡樂港灣、南京歡樂谷等一批高質量文旅項目接連呈現,有力促進文旅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
發揮「文化+」聚合效應,打造經濟新增長極
「十三五」以來,我國文化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文化產業與各領域的融合日益加深,以「文化+」為主導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其中,「文化+旅遊」融合最為廣泛深入,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35年來,華僑城與時代同行,肩負文化使命,以文化為核,不斷探索升級旅遊商業模式,堅持產業「文化化」,依託遍及全國近百座城市的文旅項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拓展產業發展空間與動能。
今年,華僑城多地文化和旅遊綜合項目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以襄陽華僑城奇幻度假區「三園一鎮」首開項目——奇夢海灘水樂園為例,樂園汲取華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精粹,以海洋傳說和故事為藍本,打造了極富想像力的四大海洋探索主題區,作為國內首個海洋探索主題的水上樂園,在疫後經濟社會全面復工復產的關鍵期,有效激活區域文旅消費市場活力。
隨後,深度融合文化藝術與海濱風情的深圳歡樂港灣·海濱文化公園,整合活化生態溼地、桑基魚塘、古村民居、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打造的華僑城古勞水鄉度假區(一期),依託「金陵文化」與現代潮流元素、「硬核」科技打造的南京歡樂谷等文旅融合新產品陸續走向市場,以高頻率、高水平的供給輸出,為遊客帶去歡樂時光,助推國內旅遊市場迎來多次消費熱潮。
「文化+節慶」則是華僑城助推文旅產業升級、產品消費規模增長的另一發力點。以剛剛收官的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為例,在135天時間裡,推出400多場高品質主題活動、2400餘款旅遊產品,接待遊客超4000萬人次,與去年同期持平,在全國上下全面復工復產的加速期,為文化和旅遊消費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助力文化振興,踐行央企政治責任與社會責任
「十三五」以來,鄉村振興戰略有力推進、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國民文化自信顯著增強,文化在當中發揮了重要的壓艙石作用。面對文化既有經濟產業屬性又有社會事業屬性的特點,華僑城以文化為抓手,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文化強國等國家戰略,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多個方面自覺擔當。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華僑城在推進「100個美麗鄉村計劃」的過程中,探索出了「文化旅遊+美麗鄉村」「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特色之路,幫助貧困地區的百姓「鼓起錢袋子」,更通過打好精準扶貧的「文化組合拳」,幫助他們從精神上「拔窮根」。
在廣東汕尾陸河縣,由深圳市坪山區和華僑城聯合對口幫扶的陸河縣打造的文化旅遊產業精準扶貧示範項目——華僑城·螺溪谷,僅用一年時間,便幫助這個曾經的國家扶貧重點縣變成山水精美的客家原鄉。華僑城在不破壞生態環境和保護傳承當地百年客家文化、獨特鄉村風情的基礎上,打造新型鄉村文旅產業:盤活村落內閒置農宅和農田資源,打造出歐田書社、火龍廣場、農禮鋪子等十餘個鄉村文旅體驗空間;吸納當地留守村民作為員工,並組織村民到深圳東部華僑城茵特拉根酒店、瀑布酒店、雲海谷等地接受專業培訓,以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遊服務業、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三大業態,助力村民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