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法人網訊(記者彭譽泉 通訊員楊易南嶽報導)近年來,湖南衡陽市南嶽區堅持「三五一」工作思路,踐行以核心景區為依託全域發展、以創新管理為重點全域共治、以共建共享為目標全民參與,形成了「核心景區驅動+景城全域共治+環境全民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實現景點旅遊向全域發展轉變。
主要做法
改革體制機制
成立由區委書記負總責的南嶽區旅遊工作指導委員會。組建旅遊服務中心為該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對涉旅工作第一時間研究和解決。建立健全「1+4」旅遊綜合管理工作機制。建立以全域旅遊為核心的工作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機制。
完善政策保障
出臺《中共南嶽區委關於加強旅遊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設立旅遊發展專項基金,配套出臺發展全域旅遊的綜合扶持政策。建立「1+5」規劃體系,將全域旅遊發展深度融入全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資源保護、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各項規劃。
提升公共服務
建成「1+2+N」旅遊志願服務體系。發布旅遊誠信經營「紅黑榜」,推進市場主體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建立「1+6」全域旅遊服務中心體系。開通多條旅遊專線,開行城區免費旅遊巴士,加快智慧景區建設,建成景區免費WIFI、樂遊南嶽APP、自助售票、智慧交通系統。
新建和提質旅遊廁所26座,其中A級以上廁所16座,建設19處「第三衛生間」。成立旅遊廁所開放聯盟,推進全域對外服務場所廁所免費向公眾開放。
豐富供給體系
建成以紅星、水濂觀光運動休閒區,古鎮祈福文化體驗區,中心景區觀光康養區,十裡茶鄉茶文化體驗區為組團的「全域旅遊經濟走廊」。注重文旅融合,做強「南嶽廟會」品牌,推出文化體驗遊線路。豐富「夜旅遊」,打造祝融劇場「一臺戲」、萬壽廣場3D投影秀和松麓街非遺展演。舉辦旅遊產品設計大賽,打造南嶽素菜特色餐飲品牌,鼓勵發展家庭客棧和特色民宿,建成松麓街、青創街等特色文化街區和創客空間、房車營地、飛行影院、VR體驗館等。
保障秩序安全
強化依法治旅,頒布實施《衡陽市南嶽區綜合管理條例》。建立區鄉村三級全域旅遊綜治中心,配備「一村一旅警」,履行好遊客聯繫員、民生服務員等八項職責。投入7000餘萬元,建成了高清監控、全城廣播、對講通信、燈光照明、人流分割和車流人流統計「旅遊安保六大系統」。完善安全保障、安全提示預警和應急救援體系,建成景區自然災害預警防禦系統。
完善人流密集場所管控預案,及時發布景區承載量信息,確保人流組織有序。
踐行綠色發展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施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出臺全國第一部焚化品環保地方標準《南嶽衡山環保禮儀香標準》。持續推進生態搬遷、環境整治、景區禁菸、燃香改革、油煙治理「五大工程」。
擴大品牌影響
區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旅遊營銷專項經費。組建景區媒體聯盟,全媒體推廣南嶽品牌。
招募在校大學生宣傳員,出臺旅遊營銷獎勵辦法。推出「我在壽嶽有棵樹」「山盟之旅」「茶文化節」、星空節、霧凇節等特色旅遊活動。發起成立五嶽聯盟,實現品牌共建、產品共推、資源共享。
示範意義
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衡陽市南嶽區通過大膽探索創新,積極發揮旅遊業作為全區支柱產業作用,為促進我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世界旅遊強國,積累了一系列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具備示範意義。
1、體制機制創新、政策措施探索、旅遊環境綜治、旅遊輻射帶動等為全國旅遊業深化改革帶來了示範效應。
2、以旅遊業作為全區支柱產業,拉動區域社會與經濟全面發展,為全國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3、在「全域旅遊經濟走廊」帶動下的體驗性、參與性項目業態打造,實現了景點旅遊向全域發展轉變,為全國旅遊業「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借鑑經驗。
4、結合南嶽「小縣區,大旅遊」實際,推行「全域共治」模式,創造優質旅遊環境,為全國旅遊業「綜合治理改革」貢獻了「南嶽樣本」。
5、通過一系列措施,使旅遊公共服務進一步精細化,全面升級了全域旅遊服務體系,在全國旅遊業「服務品質提升改革」中具有示範效應。
創新亮點
1、黨政統籌機制創新
區委書記為區旅遊工作指導委員會總負責人,確保了旅遊工作直通最高決策,得到最快落實。
旅遊工作考核分值佔全區績效考核總分的20%,凸顯了旅遊工作核心地位。
2、平安南嶽全域共治創新
推進「智慧警務」「雪亮工程」建設,率先實施「旅遊警務」「鐵騎警務」「城市快警」「一村一旅警」等巡防機制改革與「四型小區」建設。科學應對旅遊旺季和客流高峰,開創「外圍控車、城內分塊、廟內分流、分段截留,前導後控、出入分離」的南嶽旅遊安保模式。
3、公共服務精細創新
全面提質旅遊公廁,成立旅遊廁所開放聯盟。提質建設旅遊風景道66公裡,開通多條區內外旅遊專線和城區免費旅遊觀光巴士。編印全域旅遊鄉土教材,出臺景區管理和服務標準,開展「國家旅遊交通服務標準化試點」。常態化開展旅遊志願服務,提高旅遊服務人性化、精細化水平。
4、旅遊扶貧精準創新
實施全域旅遊扶貧富民工程,成立旅遊扶貧礦泉水公司,建設扶貧購物街和愛心站,收益覆蓋全區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
延伸「旅遊+扶貧」觸角,與花垣、新化、祁東等縣建立合作機制,代銷貧困戶生產的農特產品。
5、名山輻射帶動創新
加強與周邊縣區合作,整合衡陽市旅遊資源,推出祈福康養、名人故居、湖湘文化、生態休閒、抗戰文化等精品旅遊線路,帶動全市旅遊經濟發展,充分發揮了「衡陽旅遊龍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