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開展零售業務,有4大優勢與4大劣勢:
1
4大優勢
餐飲企業拓展預包裝食品零售業務,優勢主要體現在品牌、供應鏈、營銷以及研發等方面,具體如下:
△餐飲企業開展零售的優勢
(1)最大的優勢:品牌方面的優勢
知名度較高的餐飲企業具有品牌優勢,憑藉線下積累的品牌與影響力,在零售化道路上相對其他企業更具優勢。對於餐飲企業來講,很多線下的顧客也有可能轉化為線上的消費者。如海底撈的自煮火鍋、火鍋底料等,自從誕生起就擁有較強的號召力,不論是在渠道的拓展還是市場推廣等方面,更具優勢。
(2)供應鏈方面的優勢
許多成熟的餐飲企業已經深度介入到上遊的供應鏈,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更強,因此這類餐飲企業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供應鏈開發相關的零售產品,規模優勢下議價能力更強、成本更低,還可以享受品質和供應穩定的優勢。
△圖自網絡
(3)營銷方面的優勢
對於餐飲企業,線下門店本身就是一個流量陣地。企業開發的預包裝零售產品可以直接依託線下的門店資源進行宣傳、銷售,也可以為線上進行引流。線下門店的受眾群體與零售產品的消費群體有一定重合度,具備一定的轉化能力,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品牌影響力,還能在多場景提升用戶價值,創造更多收益。
目前,許多餐飲門店內設有專屬的空間來展示預包裝產品,將線下的流量再次變現,這已經成為許多餐飲企業的「標配」。
(4)研發方面的優勢
零售產品的上市,一般要經過多個環節,包括市場調研、產品研發、產品測試以及大規模投放等。對於餐飲企業來講,門店內菜品的銷售數據、口味以及消費者偏好等等本身已有一定的沉澱,結合門店已有的對熱門產品、口味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發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難度相對較低。
不僅如此,餐飲企業本身擁有一定的消費群體,可以針對這個群體開展「種子用戶」的測試,讓這些「種子用戶」介入到產品的研發與測試中,搜集消費者意見,不斷優化、不斷改進、不斷迭代,從而打造出真正有競爭力的零售產品。
2
4大劣勢
餐飲企業開展零售業務,主要的不足體現在認知、團隊、技術以及品類等幾個方面:
△餐飲企業開展零售的劣勢
(1)最大的劣勢:認知方面的不足
餐飲企業普遍缺乏對零售行業的「正確理解」,在思維方面存在一定限制。餐飲行業與食品零售行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其成本結構與業務邏輯完全不同,因此在開展零售業務時,往往對於零售業務的成本控制、渠道建設以及利潤率的預期等方面存在較大的認知誤區與認知偏差,而這將直接對零售業務的開展產生影響。
(2)團隊方面的不足
對於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缺乏專業的零售人才與團隊,現有的人才、團隊都不具備零售經驗,如果依託於現有的團隊——餐企內部的人員去開展零售探索,困難會非常大。
△圖自網絡
(3)技術方面的難度
從技術層面來看,在口味轉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難度,從餐飲到零售食品的轉化過程中,現階段絕大多數產品還無法做到100%還原,零售產品的口味與口感和堂食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消費者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可能會在心理落差。
(4)品類方面的局限
餐飲零售的局限性還體現在餐企本身在品類方面的局限。對於海底撈、呷哺呷哺、小龍坎等企業,其優勢在於火鍋、調味料及相關周邊產品,脫離火鍋的其他預包裝產品的市場接受度有待驗證。
【餐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