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爹媽盼的就是團圓。春節這一天作為一年到頭最重要的節日,遊子在外不管這一年賺了多少錢也要趕回家過年。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春節餐桌上的飲食習俗呢?今日小編就給大家講解講解大年初一到初七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老規矩。
大年初一:南湯圓、北餃子
北方人,是以吃餃子為主,而南方人大年初一大多是吃湯圓,寓意事事如意,團團圓圓。
大年初二:麵條
大年初三:禁食米飯
民間以大年初三這天作為穀子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是禁食米飯的。在北方人們會以合子為食,合子裡面的餡兒任意,根據個人喜好而制。而南方人,則沒有固定,雖然說是禁食米飯,但大部分人們還是把米飯當作主食。
大年初四:大雜燴
以前人們都不富裕,前一天吃剩下的飯菜捨不得倒掉,都會在第二天重新煮熱來吃。殘羹剩飯也有一種特殊的味道,也有很多人都喜歡吃,所以就約定成俗!
大年初五:吃餃子
大年初五吃的餃子和初一有所不同,這一天吃的餃子一定要自己去剁餡兒,就算是象徵性剁兩下也是需要的。餃子的形狀要和金元寶差不多,寓意來年多財多福。
大年初六:沒有固定
大年初六這一天沒有什麼固定習俗,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因為年關差不多都過去了,生活都恢復到了日常。
大年初七:七寶羹
何謂七寶羹,就是用其中蔬菜做成的食物,包括芥菜、芥藍、韭菜、七寶羹春菜、芹菜、蒜、厚瓣菜。話說初七是人日,民間風俗是要準備七寶羹的。目前這個習俗在客家和潮汕地區保存得比較完整,那裡的商鋪在初七那天會專門出售"七寶羹"的盆菜,用來紀念這個節日,其他地區好像沒有這個東西。
其實小編覺得過年不管吃什麼,新年只要開心就好,過節不就是圖個團團圓圓,高高興興嘛,時代在進步,這些老規矩也是要改改了,你們說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