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客工場上市,是這個行業死亡的開始?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AI財經社作者 AI財經社

撰文 / 李逗

編輯 / 董雨晴

優客工場上市的這一天,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親自拍攝了一段接近3分鐘的個人solo視頻,用以表達他的狂喜之情。視頻裡的他,時而手舞足蹈,時而雙腳離地彈跳,開心的像個三歲的孩子。

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徐小平不忘談起毛大慶創業早期的故事,「我說大慶,咱們創業吧。我其實是說著玩兒的。創業有風險,大慶需謹慎。但大慶當真了!優客工場,誕生啦。」

故事最早要追溯到2015年2月14號的晚上,毛大慶和幾位基金公司的老友,來到了徐小平家裡。20多天之後,地產圈傳來了一個震驚的消息——毛大慶毅然辭去萬科北京區域執行長一職,投身創業。自此在北京四惠一間狹小的辦公室裡,毛大慶開啟了他的創業徵途。

短短幾年,優客工場從一家初創公司,估值一度攀升至30億美元。如今在資本退潮的背景下曲線上市,市值跌到了只剩4.8億美元。此一時彼一時,毛大慶或許已有體會。

圖/視覺中國

優客工場的未來,並沒有隨著曲線上市變得光明起來。登陸資本市場後,優客工場的股價破發並開始一路下行。根據招股書,過去3年裡其虧損合計超14億元。毛大慶也坦言,今年可謂是優客工場誕生五年來的最艱難時刻。

優客工場並非個例,在聯合辦公的賽道上,大量企業已然倒下。兩年前的價格戰、盲目收房源等無序競爭,讓聯合辦公市場燒起了熊熊烈火。然而,風口過後,只剩下一片狼藉。

自2018年資本退潮後,沉寂了兩年的聯合辦公企業們下一步該走向哪兒?這已是留給整個聯合辦公行業懸而未定的疑問。

這屆共享辦公之死

如果不是優客工場上市的消息,人們幾乎快要忘記了,曾經火爆一時的共享辦公空間。在裝修洋氣的巨大辦公空間內,駐紮著來自各行各業的公司。每到午休時分,不同格子間裡的打工人會湧入公共區域內,打一杯免費的咖啡,攤在舒適的沙發上小憩。

如今再次走入聯合辦公場所,此情此景不復。不僅免費的茶水飲品沒有了,不少辦公區域都空著,甚至面臨被房東趕走的窘境。

把工位租在上海一家名為RICHBOX的聯合辦公空間的張昊就在為這件事發愁。張昊是一家做Lolita服飾的淘寶店主,今年11月底,他突然收到了物業公司的搬家通知。由於該聯合辦公企業未能如期交付租金,物業公司決定清退現有商戶。

圖/視覺中國

實際上,這已經是張昊今年第二次搬工作室了。「今年上半年疫情原因,租的辦公室空了快6個月,賠了十幾萬元,沒錢了換成聯合辦公,現在又要搬家。」

隨著長租公寓爆雷聲響,租戶維權等負面消息層出不窮。張昊一度以為自己也有可能成為維權的一份子。好在和物業公司的協商過程相對順暢,他如約收到了應得的賠償,唯一棘手的問題是,接下來他該搬到哪裡。

回想起五年前,乘著創業大潮與共享經濟概念兩股風,聯合辦公企業曾吸引無數創業者入場。主打共享經濟,以租賃靈活、裝修高檔、價位低廉等優勢吸引一眾租戶。

2015-2018年的三年間,是聯合辦公市場最瘋狂的時間段,其中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6創新創業白皮書》,僅2015年,國內眾創空間數量從50餘家迅速增長至2300多家,增長近46倍。但轉眼到了2018年底,受經濟環境影響,國內投資熱退潮,不盈利的聯合辦公行業進入洗牌階段,市場熱度迅速遇冷。

自2019年開始,大部分聯合辦公企業資金狀況就已吃緊。包括納什空間、氪空間在內的多家聯合辦公頭部企業相繼爆出裁員、欠薪等消息。實際上,自海外共享辦公鼻祖WeWork倒在IPO前夜,資本就喪失了對共享辦公賽道的信心。「WeWork失敗後,基本上國內就沒有公司拿過融資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

今年3月份,深圳聯合辦公企業「創客驛站」因拖欠三個月、近600萬租金,被業主方單方面解除租賃協議。而後不久,又傳來了funwork上海總部正在走破產流程、杭州項目也將於4月9號關閉的消息。就連曾經宣布要將SOHO 3Q分拆獨立上市的潘石屹,也不得不開始為SOHO3Q尋找新的買主。

至此,這場興起於2015 年的聯合辦公熱潮似乎終將迎來終局。

洗牌、併購、關店、裁員等,聯合辦公企業悉數跌落神壇。「我們平臺上的監測數據推算,出租率最高的時候也就是2018年,能達到全年97.07%出租率,2019年初的時候出租率也是在92%左右,到疫情期間出租率驟降至不到82%。」創富港集團副總裁唐偉說道。如若不是疫情的影響,創富港今年原本計劃的擴張任務是27個項目,但截至目前今年只擴張了19個項目。

從整個聯合辦公行業的數據來看,據《2020年中國辦公行業疫情應對及訴求分析報告》顯示,52.38%的聯合辦公品牌因為客戶減少,業務驟停。

成也創業公司,敗也創業公司

因都被詬病為「二房東」模式,共享辦公曾被拿來與長租公寓類比。只不過,過去兩年多以來,大批聯合辦公企業倒下,尚未引發大規模的商戶維權事件。目前據AI財經社多方了解到,多位因聯合辦公企業撤租不得不搬家的租戶們,也多數收到了正常的租押金賠付。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這或許與二者金融模式不同有關。目前聯合辦公企業並未涉及到類似租金貸的金融槓桿模式。「聯合辦公早期也考慮過銀行間的借貸。但後來發現,在借貸方面的處理特別麻煩。因為長租公寓是一個TO C的生意,銀行會願意和個人客戶形成借貸關係。但聯合辦公做的TO B 的活兒,不可能有個人願意以公司之名形成借貸關係。」

圖/視覺中國

但大規模的倒閉潮,難以掩蓋聯合辦公行業的內在問題,有人將其歸因於沒有達到80%的出租標準線,也有人認為其To VC模式,導致WeWork上市遇阻後資本直接掐斷了行業的資金來源。

「實際上,WeWork和疫情只是加劇了公司問題的出現,即使沒有這兩個因素,聯合辦公行業也會出問題,因為根本原因出在了業務模式的問題上。」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得益於靈活性的租賃需求,國內共享辦公空間起步時,初創型客戶明顯佔比更高。聯合辦公通過將整租化為散租的出租形態,成功吸引了不少初創公司,幫助他們解決了早期的高租金成本。

這位業內人士分析,「2015年至2017年那段時間,國內的初創企業數

量非常大,這種小型化的公司,對聯合辦公以工位形式出租的租賃需求非常高。另外,也承接了一部分大企業的新業務租賃需求,比如項目制團隊或者公司部門團隊,將聯合辦公作為他們的一個靈活辦公渠道。以上這些因素,都讓聯合辦公成為一種剛需。」

但也正是這種靈活性,讓聯合辦公企業的運營難度大幅提升,尤其在如何留住用戶上,十分考驗成本和運營實力。「早期聯合辦公客戶的存活率其實非常低,哪怕是籤了一年的租期,沒多過久企業就死掉了。沒人能夠有時間去篩選這個客戶,大家都是能籤一家是一家,但其實很多都是不可持續的。」

即使舉著共享經濟的大旗,聯合辦公不可避免採取傳統的招商思維,通過第三方渠道即中介機構帶來客戶,中介機構招商成了聯合辦公繞不開的環節,但這恰恰成為了當前聯合辦公承受招商壓力的主要原因。

企業想要找到市場上的商戶,往往需要支付給中介公司15%的佣金,但由於聯合辦公類市場靈活性高,獲客成本也就大幅提升。

「由於很多客戶大多只籤半年或者一年,很多中途都斷約,導致聯合辦公企業的佣金即營銷成本一年就不低於15%,此後為了持續獲客,成本還要追加。而通常傳統的二房東,籤約時間會更長,三年之間的租賃期只需要付一年的15%就夠了。」資深從業者張誠說道。

張誠甚至認為早期聯合辦公定價存在原罪。「最早的行業定價,都是行業從業者拍腦袋決定的,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定,普遍都是參照傳統辦公行業規則。但是這裡面涉及的問題遠比傳統寫字樓多。」

「比如,寫字樓給到中介公司的佣金是15%。傳統的寫字樓,中介要做的工作非常多,比如裝修、選址、規劃等等。但中介在聯合辦公的專業性是很有限的,裝修、選址都是現成的,給不到多大的作用,那這個高佣金就是虛高的」。

而在商戶端,受WeWork影響打造的共享辦公氛圍,卻難以與國內辦公市場相融合。「美國人的社交文化比較強,自由職業的比例比較高,但是中國整體的情況則是,小型的私營企業倒閉的非常厲害不說。一旦團隊超過了7、8個人,都希望有個相對獨立的辦公室。」

那麼,在初創公司客源不穩定下,聯合辦公擁抱中大型公司,是否是一條新出路呢?現實可能要更殘酷。實際上,當一家企業的工位超過4個人之時,聯合辦公企業的低價格就會失去優勢。「在一線城市裡,聯合辦公企業單個工位1個月1500元左右,當然是便宜的,但只要超過4個人,就意味著工位成本高達6000元,而同等價位租傳統的辦公室可以租更大面積。」

地產商來了

在如何擺脫「二房東」詬病的問題上,聯合辦公企業苦苦掙扎多年卻始終未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聯合辦公一直寄希望於擺脫單純的賺取租金差的模式。在傳統的辦公空間之外,不少聯合辦公企業還推出了如日常物業管理、投融資撮合、孵化加速、工商稅法外包等增值服務。而後者往往被聯合辦公企業視為轉型的救命稻草。

圖/視覺中國

比如,意識到二房東模式不可持續的優客工場,提出了新的發展重點,即不提供辦公空間,僅向業主輸出品牌、設計、管理和諮詢服務,收取市場和品牌服務費。

2019年以來,優客工場加大了輕資產業務的比重。2019年前9個月,優客工場8.74億元的營收中,二房東模式收入為4.19億元,佔比48%;輕資產模式的收入為4.03億元,佔比46%。而2018年前者佔比為88%,2017年這一佔比更是高達92%。

但對於始終處於虧損狀態的優客工場而言,輕資產模式並不被業內多數人看好。從事聯合辦公企業的業內人士表示,「我們認為輕資產未必有前途,因為這個事情是個悖論,輕資產是拉入第二方,從而實現1加1大於2的效應,但在一方本身盈利還沒解決掉的情況下,輕資產實現不了雙贏。」

除了輕資產的探索之外,不少聯合辦公企業,專注在企業的附加值收入上下功夫,比如,探索社區運營,或者智能化的科技服務。但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下,並沒有企業真正能夠闖關成功。

關鍵問題還在於客戶無法買單,一位聯合辦公的從業人士表示,「這些附加業務的核心問題在於無論是智能化,還是社區,一旦做這個,就意味著有人會為你的隱形附加值買單,但現在的客戶顯然無法分擔,那麼附加值業務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不過,在聯合辦公企業洗牌之餘,另一邊的巨頭房地產公司開始殺入市場布局。AI財經社了解到,不少頭部地產商們正在悄悄推出聯合辦公品牌,萬科推出了「牛小時」,金茂資本推出辦公空間品牌J SPACE,恒基兆業推出辦公品牌BCos等。

這些項目的共性是均主打高端市場,雖然還是聯合辦公的模式,但這些公司基本上不再對外宣傳聯合辦公的概念,也不再提第三方服務。

與創業型的聯合辦公選手不同,地產公司們大多利用自有物業來試水共享辦公,這也是地產商的最大優勢。

在眾多聯合辦公選手裡,張誠最為看好地產公司的聯合辦公前景,「地產公司的自持物業,相當於革命性的降低成本,基本上沒有租金的壓力,這是創業型的聯合辦公企業比拼不了的巨大優勢。另一方面,地產商定位高端市場,這就意味著他的客戶群體相對優質,有穩定的客源可以支撐。」

但在唐偉看來,資金優勢並不能成為這場比賽的輸贏關鍵,「基於業務差異性,房地產企業不太可能真正地去做精細化的管理,但聯合辦公市場又是一個非常考驗運營能力的領域,需要專業的團隊和運營人員不斷深耕,它和房企天然就有一個邏輯性的差異。」

聯合辦公市場棋至中局時,早期的玩家們已經死了多半,而被空出來的那部分市場需求,正在被巨頭們重新收割。經歷過聯合辦公高低起伏後,張誠再回看如今的市場變化,已經淡然了很多,「這也沒什麼可惜的,只要沒有產生實際經濟效益的公司,肯定會被市場淘汰,早晚的事兒。」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誠為化名)

聯合辦公還有出路嗎?

我們從《財經天下》周刊出發,以新媒體的形式和節奏、

以傳統媒體求實的精神,致力於傳播真正有價值的報導。

本文系AI財經社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

原標題:《優客工場上市,是這個行業死亡的開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借殼上市之後,優客工場還有更艱難的路要走
    一個需要踏踏實實做銷售、做運營的行業,突遭疫情「黑天鵝」,入駐率方面的壓力可想而知。作為中國聯合辦公空間運營商龍頭的優客工場,從2019年底遞交招股書以來,赴美上市的計劃幾次撞上「槍口」,加上疫情衝擊,最終借道SPAC模式,曲線上市。
  • 今天,優客工場正式上市:沒有造富盛宴,只剩細水長流
    共享辦公走到今天,短短5、6年,篳路藍縷,中間有過高光有過低谷,如今這個嶄新的行業終於誕生了第一股。搶跑WeWork,優客工場繞道登陸納斯達克。作為優客工場的創始人,毛大慶今早在朋友圈發文紀念:「一旦出發,必須到達 2015/4/18-2020/11/18」。優客工場上市這一天,正好是毛大慶創業5年零7個月。
  • 助力優客工場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老虎證券布局SPAC上市服務
    近日,優客工場以SPAC方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這家成立於2015年,國內規模最大的共享辦公空間運營商也因此成為美國市場上「聯合辦公第一股」。作為此次優客工場上市的同行者,老虎證券憑藉對新經濟行業的深度理解和此前積累的大量投行實操經驗,協助發行人提高投資者對SPAC上市的認知,成為市場與優客工場之間的「修橋鋪路者」。
  • 優客工場,難-虎嗅網
    主要投資方軟銀無法接受以這種價位IPO,WeWork被迫撤回上市申請。詳見虎嗅2019年11月6日《WeWork如何把二房東生意搞砸》。WeWork上市遇阻、資本看淡共享辦公之際,來自中國的優客工場逆勢而上。2019年12月11日(),優客工場向美國SEC提交了招股文件F-1表格。
  • 優客工場「曲線」上市 毛大慶開創共享辦公第一股|2020樓市大事記
    同步,樂居財經推出2020樓市大事記系列盤點:關注行業塔尖人物的年度動作,收錄推動行業發展和趨勢的典型實例。本期關注:優客工場上市時間:2020年11月24日事件回顧:共享辦公行業第一股——優客工場上市11月24日,優客工場通過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正式在納斯達克敲鐘
  • 方糖小鎮為何從優客工場脫離?
    7月29日,優客工場傳出高層變動的消息:原雷格斯(Regus) 中國區總經理孫亮正式加入優客工場,擔任集團執行總裁一職。而原總裁孫霞不久前已從優客工場離職。這本是一場普通的人事變動,但另一則消息卻讓這場變動不那麼普通。
  • 陽光100「離奇」投資優客工場:盲目投資還是老謀深算?
    之所以急於推動物業板塊的上市,中信證券認為是企業希望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補充權益,繼而改善企業槓桿水平,尤其是資產負債率和淨負債率。  由此可見,將業務分拆上市已經成為一眾房企降槓桿的操作思路之一。而沒有物業可分拆的陽光100卻選擇了另一條路:投資繞道上市的優客工場。  在失去光環之後,陽光100大多以轉讓資產、戰略轉型的動作出現在聚光燈下。
  • 優客工場赴美上市 開盤價9.25美元股票代碼「UK」
    熱點:優客工場赴美上市 開盤價9.25美元股票代碼「UK」 11月24日,優客工場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交易代碼「UK」,開盤價9.25美元。
  • 優客工場首次亮相望京 聯手凱德探索行業新形態
    6月15日,優客工場位於望京的凱德MALL社區正式啟動,這是優客工場首個亮相望京地區的項目。凱德集團中國區首席企業服務官、凱德中國華北區區域總經理陳培進、凱德商用北部區域總經理袁嘉驊、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到場參加了啟動儀式。
  • 虧損不止、估值縮水8成,優客工場在割誰的韭菜?
    毛大慶但是上市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相反的,自從在2018年年末起,優客工場以及整個行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優客工場雖然通過spac((相當於國內借殼))上市,但實際上已經從之前最高的30億美元的估值,縮水到目前的不足5億美元,估值縮水超8成,並且上市兩周內,股價跌了30%。行業如此之慘,除了受到2019年資本寒冬的影響外,更多的是本身的商業模式就有問題: 沒有網際網路企業的命,得了網際網路企業的病。
  • 倉皇搶灘上市的優客工場,戳破了共享辦公最後的泡沫
    本文系深潛atom第110篇原創作品11月25日凌晨,優客工場正式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9.25美元。截至收盤,優客工場股價報8.3美元,跌幅4.82%,市值6.18億美元。優客工場搶先借殼上市成為「聯合辦公第一股」。
  • 前有Wework IPO流產,後有優客工場(UK.US)講媒體故事
    Wework上市流產的消息曾轟動一時,因為從470億美元的估值暴跌至80億,這家被譽為最具價值的科技初創公司僅用了6周時間。上市無望後,Wework迎來了一系列變故。在創始人亞當.諾伊曼被免去CEO職務的同時,公司宣布裁員2400人,並欲開始變賣資產「回血」。
  • 從0做到1,優客工場毛大慶用長跑詮釋企業家精神
    創業是偶然,也是必然11月18日,優客工場通過SPAC模式登陸納斯達克。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可以理解為「借殼上市」。「我這輩子活了四十多歲都很少吃藥,這個對我的打擊還挺大的,就是難以想像從43歲開始就要和藥物為伍,甚至是一生。」叱吒地產界的毛大慶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和抑鬱症聯繫在一起,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幸運的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毛大慶開始走上跑道,用跑步這種健康的方式對抗抑鬱症。跑完人生第一個5公裡後的那天晚上,他睡得特別香,沒有吃任何藥。
  • 鷹覓眼|毛大慶還是那個慶慶哥,優客卻已不是那個優客了
    所有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都註定了,要和這樣的命運做長期的抗爭:股本不斷擴大,每股盈利持續被稀釋,成長性一直被攤薄,股票長期缺乏流動性。這也是優客工場將要面對的殘酷現實。優客工場自上市以來,股價一直處於陰跌狀態。
  • 優客工場將原有建築改造重生 為辦公賦能
    優客工場國內領頭羊聯合辦公空間,入駐會員能在工作中結識到有趣的人,然後一起創造新事物。除了入駐會員,優客工場同樣把沒落的建築物打造成充滿活力的辦公空間,裡面容納了各種各樣的人才構建出一種新的辦公模式。優客工場國內領頭羊聯合辦公空間北京知春大廈是優客工場第四代空間產品的首批改造項目。曾經的知春電子城是北方最大的電子元器件市場,是在中關村電子市場行業率先推出全程服務理念的電子市場,經營項目齊全,曾經車水馬龍,熙來攘往。隨著近幾年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知春電子城漸漸沒落下來,2018年優客工場接手知春大廈,傾力打造一個全新的聯合辦公空間。
  • 優客工場發放會員福利!讓你的除夕晚餐更豐盛
    優客工場發放會員福利!正在發愁用什麼給員工當春節禮物的公司,可以通過優客工場與這兩家會員企業聯繫,畢竟照顧好員工爸媽的胃,也就留住了員工本人。  小時候的除夕晚餐,是敲著筷子等爸媽準備好溫馨大餐;上大學後的除夕晚餐,是躍躍欲試要為爸媽做一道菜;工作以後的除夕晚餐,是在回家之前就開始準備的做一道菜,只能滿足小小少年的成就感,社會人要讓除夕的每道菜,都刻上自己的名字。買好回家車票的你,開始置辦回家的年貨了嗎?
  • 優客工場攜兩家會員企業,豐盛你的除夕晚餐
    臨近過年,優客工場精選兩家生態圈企業和會員中的「年貨供應商」,打包了年味滿滿的產品,讓你從年貨食材開始,就carry除夕晚餐。正在發愁用什麼給員工當春節禮物的公司,可以通過優客工場與這兩家會員企業聯繫,畢竟照顧好員工爸媽的胃,也就留住了員工本人。
  • 優客工場毛大慶:打破人生的天花板
    這句話加速了他對未來職業的新規劃在那之後不久他創立了優客工場開始用自己的創新創業去支持別人的創新創業幫助更多的人去打破自己的天花板這是一場對工作場所的重新定義。凡是創新創業者需要的,就是優客工場要去服務的。
  • 你低估了優客工場的野心
    最近,優客工場創始人兼董事長毛大慶的朋友圈除了跑馬拉松之外,多了些吃喝玩樂的分享,那些越來越火的小店,有一個共同的標籤——「優鮮集」。你能想像,從Wework開始為國人所知的聯合辦公,儼然已不是最初的模樣。
  • 優客工場(北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優客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