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共享單車以其方便快捷、健康環保、費用低廉的優點成為眾人青睞的出行方式。然而,各地共享單車的不文明騎行、私自鎖車、亂停亂放、扔車、隨意破壞、據為己有等問題也屢見不鮮。連日來,本報記者對市城區內共享單車的「騎行怪狀」進行了深入走訪調查。
現象
偷車、扔車、毀車……共享單車「騎行怪狀」多
近日,常德市民鄧女士爆料稱自己上班途中目睹一輛被騎行者「喬裝改扮」的共享單車。記者從鄧女士提供的照片看到,這輛車除了輪胎外都被重新噴上了黑色油漆,並且用私鎖替換了車身原有的電子鎖。此外,單車上原有的二維碼、車牌等標識信息,也已完全去掉。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共享單車的問題遠遠不止這些。
6月18日至21日,記者走訪了市城區各共享單車停放點,發現很多共享單車沒有按照要求停放在指定地點,而是橫七豎八亂停亂放在路邊。微信朋友圈中,不少「缺胳膊少腿」的共享單車還被隨意堆放在綠化帶、人行道、公交站、路中央、樹杈上、草叢裡、甚至河道中,成了名副其實的「殭屍自行車」,令人唏噓不已。這些被「遺棄」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共享單車,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還帶來了交通安全隱患。
常德青桔共享單車負責人劉岸平介紹,據他們工作人員的不完全統計,他們投入的「青桔單車」丟失率達百分之十。對於丟失了的單車,他們沒有辦法找回,只能自認倒黴,而破損的單車收回後,根據破損的程度,能修的儘量修好,不能修的只能報廢。
哈囉出行湖南地區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今年4月,他們的運維人員在柳葉湖附近找到一輛被肢解的哈囉助力車,零件被扔到了樹上、草叢裡。運維人員將找到的零件收集送回倉庫,重新組裝、更換零件,光這一輛車的損失就有千餘元。6月20日,哈囉出行常德運維人員在三閭路一家廢品站內發現大量被破壞的哈囉單車,立即告知該廢品站工作人員這些車輛是屬於哈囉出行公司的財產,不得私自處理,遭到對方拒絕。協調未果後,該運維人員只好返回公司匯報。然而,當哈囉公司運維人員趕回現場時,那些單車已經被壓成了廢鐵立方體。目前,哈囉公司已向派出所報警。初步估計,這些被破壞的單車約50輛,總價值達8萬餘元。
主因
騎行者素質有待提升、運營商線下維護不足
「共享單車本來是件方便市民的好事,但現在偷車、扔車、毀車現象層出不窮,極大影響到了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市民鄧女士認為,共享單車考驗著使用者的文明素質,也考驗著運營商和所在城市的管理水平,她希望運營商和相關部門能出臺有效措施規範騎行行為,騎行者也要提高自身素質,讓共享單車的路越走越好。
常德青桔共享單車負責人劉岸平和哈囉出行湖南地區相關負責人認為,追責維權、運營成本高,是導致共享單車出現「騎行怪狀」的原因之一。劉岸平說,2018年滴滴出行推出了共享單車平臺以及自有品牌「青桔單車」,並在常德投入了上萬臺,目標是打造安全又好騎、綜合體驗最佳的共享單車品牌。然而,「青桔單車」推出後,卻因為車輛屢屢被損壞而頻頻虧損。「我們每輛單車的成本包括運輸費用高,損壞率和丟失率也高,公司運營得很艱難。」劉岸平對於共享單車的「騎行怪狀」表示無能為力。
據了解,目前哈囉出行在常德運營的車輛有上萬臺,其中絕大部分為共享單車,少量為助力車。每天需要處理的私自佔有或破壞的車輛約為20輛。「這是共享單車整個行業無法繞開的問題,在日常運維中,哈囉出行每天都有專門人員在路面維護。工作任務是及時發現破壞共享單車的行為,可以現場修復的就地修復。這本身就是一項高成本的維護。」對於共享單車的種種現狀,哈囉出行湖南地區相關負責人很是無奈,他說有些市民將車子的鎖破壞,私藏在家中,運維人員根據定位找到後,一般是溝通教育,收回車輛。但遇到態度十分惡劣的情況只能報警求助。因為追責維權成本高,運營商家有苦難言。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金屬垃圾堆積如山,全國眾多城市都出現了大面積的共享單車「墳場」,除了企業線下維護嚴重不足,少數騎行者的素質也有待提升。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公共設施管理科一位孟姓工作人員表示,城管部門的行政權力沒有辦法對市民的騎行行為進行約束。如果市民對共享單車進行破壞,運營商只能找公安部門報案,但這個維權的成本比較高,執行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運營商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會走這個程序。
對策
規範用車 「入樁」管理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公共設施管理科一位孟姓工作人員介紹稱,2017年下半年,共有摩拜、ofo、青桔、哈囉等共享單車進入常德。但是,隨處擺放和損壞的車輛給城市交通和環境帶來了不良影響。資金鍊危機、運營問題等諸多因素,導致共享單車企業舉步維艱,ofo、摩拜等共享單車先後從常德市場退出,目前常德只剩下「青桔單車」和「哈囉單車」這兩家運營商了。
「共享單車企業為了競爭不斷加大投放量,超出了市民的實際需求,多餘的單車存放問題就凸顯出來,它們對道路空間的佔用成為城市道路新的擁堵因素。」孟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市城管局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規定,比如對運營企業日常運維制度落實的考核考評;對違停問題及對市民騎行滿意度的考核考評等。但是這些管理規定執行了兩個月後,卻因為運營企業投放車輛數量太多,沒有設置足夠的線下運維人員,導致線下維護力量嚴重缺失,無法執行到位。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市城管部門決定實行「有樁模式」,即在全市範圍內安裝自行車樁。也就是說,今後常德所有的共享單車必須「入樁」,如果發現沒有入樁的自行車,執法部門會依法對車輛進行收繳。目前,相關方案已經上報市政府,並已走完了所有的審批程序,或將於7月底8月初全面實施。
「每一個行業都是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完善的。共享單車被破壞、被亂停亂放的現象也並非是常德的特例,國內各個城市都出現過類似甚至更加嚴重的情況。對共享單車進行有效管理,讓城市變得更加整潔、文明,需要運營商和市民通力配合。」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相關負責人希望,各個共享單車企業能加強管理,加大線下維護力度,同時希望市民們能從思想上、行動上、風氣上進行改變,主動參與共享單車的管理,車倒了幫忙扶一扶,亂停的幫忙移一移。這樣,共享單車才能更好地「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