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共享單車的「騎行怪狀」如何破解?

2020-12-16 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

    當下,共享單車以其方便快捷、健康環保、費用低廉的優點成為眾人青睞的出行方式。然而,各地共享單車的不文明騎行、私自鎖車、亂停亂放、扔車、隨意破壞、據為己有等問題也屢見不鮮。連日來,本報記者對市城區內共享單車的「騎行怪狀」進行了深入走訪調查。

    現象

    偷車、扔車、毀車……共享單車「騎行怪狀」多

    近日,常德市民鄧女士爆料稱自己上班途中目睹一輛被騎行者「喬裝改扮」的共享單車。記者從鄧女士提供的照片看到,這輛車除了輪胎外都被重新噴上了黑色油漆,並且用私鎖替換了車身原有的電子鎖。此外,單車上原有的二維碼、車牌等標識信息,也已完全去掉。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共享單車的問題遠遠不止這些。

    6月18日至21日,記者走訪了市城區各共享單車停放點,發現很多共享單車沒有按照要求停放在指定地點,而是橫七豎八亂停亂放在路邊。微信朋友圈中,不少「缺胳膊少腿」的共享單車還被隨意堆放在綠化帶、人行道、公交站、路中央、樹杈上、草叢裡、甚至河道中,成了名副其實的「殭屍自行車」,令人唏噓不已。這些被「遺棄」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共享單車,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還帶來了交通安全隱患。

    常德青桔共享單車負責人劉岸平介紹,據他們工作人員的不完全統計,他們投入的「青桔單車」丟失率達百分之十。對於丟失了的單車,他們沒有辦法找回,只能自認倒黴,而破損的單車收回後,根據破損的程度,能修的儘量修好,不能修的只能報廢。

    哈囉出行湖南地區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今年4月,他們的運維人員在柳葉湖附近找到一輛被肢解的哈囉助力車,零件被扔到了樹上、草叢裡。運維人員將找到的零件收集送回倉庫,重新組裝、更換零件,光這一輛車的損失就有千餘元。6月20日,哈囉出行常德運維人員在三閭路一家廢品站內發現大量被破壞的哈囉單車,立即告知該廢品站工作人員這些車輛是屬於哈囉出行公司的財產,不得私自處理,遭到對方拒絕。協調未果後,該運維人員只好返回公司匯報。然而,當哈囉公司運維人員趕回現場時,那些單車已經被壓成了廢鐵立方體。目前,哈囉公司已向派出所報警。初步估計,這些被破壞的單車約50輛,總價值達8萬餘元。

    主因

    騎行者素質有待提升、運營商線下維護不足

    「共享單車本來是件方便市民的好事,但現在偷車、扔車、毀車現象層出不窮,極大影響到了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市民鄧女士認為,共享單車考驗著使用者的文明素質,也考驗著運營商和所在城市的管理水平,她希望運營商和相關部門能出臺有效措施規範騎行行為,騎行者也要提高自身素質,讓共享單車的路越走越好。

    常德青桔共享單車負責人劉岸平和哈囉出行湖南地區相關負責人認為,追責維權、運營成本高,是導致共享單車出現「騎行怪狀」的原因之一。劉岸平說,2018年滴滴出行推出了共享單車平臺以及自有品牌「青桔單車」,並在常德投入了上萬臺,目標是打造安全又好騎、綜合體驗最佳的共享單車品牌。然而,「青桔單車」推出後,卻因為車輛屢屢被損壞而頻頻虧損。「我們每輛單車的成本包括運輸費用高,損壞率和丟失率也高,公司運營得很艱難。」劉岸平對於共享單車的「騎行怪狀」表示無能為力。

    據了解,目前哈囉出行在常德運營的車輛有上萬臺,其中絕大部分為共享單車,少量為助力車。每天需要處理的私自佔有或破壞的車輛約為20輛。「這是共享單車整個行業無法繞開的問題,在日常運維中,哈囉出行每天都有專門人員在路面維護。工作任務是及時發現破壞共享單車的行為,可以現場修復的就地修復。這本身就是一項高成本的維護。」對於共享單車的種種現狀,哈囉出行湖南地區相關負責人很是無奈,他說有些市民將車子的鎖破壞,私藏在家中,運維人員根據定位找到後,一般是溝通教育,收回車輛。但遇到態度十分惡劣的情況只能報警求助。因為追責維權成本高,運營商家有苦難言。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金屬垃圾堆積如山,全國眾多城市都出現了大面積的共享單車「墳場」,除了企業線下維護嚴重不足,少數騎行者的素質也有待提升。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公共設施管理科一位孟姓工作人員表示,城管部門的行政權力沒有辦法對市民的騎行行為進行約束。如果市民對共享單車進行破壞,運營商只能找公安部門報案,但這個維權的成本比較高,執行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運營商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會走這個程序。

    對策

    規範用車 「入樁」管理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公共設施管理科一位孟姓工作人員介紹稱,2017年下半年,共有摩拜、ofo、青桔、哈囉等共享單車進入常德。但是,隨處擺放和損壞的車輛給城市交通和環境帶來了不良影響。資金鍊危機、運營問題等諸多因素,導致共享單車企業舉步維艱,ofo、摩拜等共享單車先後從常德市場退出,目前常德只剩下「青桔單車」和「哈囉單車」這兩家運營商了。

    「共享單車企業為了競爭不斷加大投放量,超出了市民的實際需求,多餘的單車存放問題就凸顯出來,它們對道路空間的佔用成為城市道路新的擁堵因素。」孟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市城管局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規定,比如對運營企業日常運維制度落實的考核考評;對違停問題及對市民騎行滿意度的考核考評等。但是這些管理規定執行了兩個月後,卻因為運營企業投放車輛數量太多,沒有設置足夠的線下運維人員,導致線下維護力量嚴重缺失,無法執行到位。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市城管部門決定實行「有樁模式」,即在全市範圍內安裝自行車樁。也就是說,今後常德所有的共享單車必須「入樁」,如果發現沒有入樁的自行車,執法部門會依法對車輛進行收繳。目前,相關方案已經上報市政府,並已走完了所有的審批程序,或將於7月底8月初全面實施。

    「每一個行業都是從無到有,從不完善到完善的。共享單車被破壞、被亂停亂放的現象也並非是常德的特例,國內各個城市都出現過類似甚至更加嚴重的情況。對共享單車進行有效管理,讓城市變得更加整潔、文明,需要運營商和市民通力配合。」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的相關負責人希望,各個共享單車企業能加強管理,加大線下維護力度,同時希望市民們能從思想上、行動上、風氣上進行改變,主動參與共享單車的管理,車倒了幫忙扶一扶,亂停的幫忙移一移。這樣,共享單車才能更好地「共享」。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騎行需求激增 泊位不足難題如何破解?
    今天是世界無車日,許多主題活動中都有共享單車的身影。兼具綠色、共享、方便、健身等優點的共享單車,近兩年來飛速發展,五彩繽紛遍布大街小巷,一度成為城市的別樣風景。「價格便宜」「隨騎隨停」等優勢,導致騎行需求激增。
  • 破解方法使用共享單車騎行導致死亡,共享單車是否要承擔責任?
    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共享單車,共享單車這個概念兩三年的時間了。各個公司開始建立共享單車,瘋狂拉投資圈錢,在癲狂的時候共享單車,公司就有60家之多,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啊。但是,在一起年底,開始了共享單車倒閉潮,到現在為止,比較出名的共享單車,也就是那幾家了。
  • 共享單車智慧調度 破解交通擁堵「城市病」
    共享單車智慧調度眼下,通過共享單車進行短途接駁,已成為杭州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
  • 共享單車密碼存在漏洞 小學生輕鬆破解密碼
    3月26日,上海一名11歲的男生騎行共享單車,被客車捲入車底身亡,而此前在浙江也發生了一起因小學生騎行共享單車被撞身亡的事故,法院判決還沒有出爐。鄭州也有不少小學生是共享單車的「鐵粉」。ofo密碼有漏洞 小學生輕鬆破解密碼共享單車一直號稱「掃碼解鎖」,省事方便,但這種看似簡單的開鎖方式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在鄭州,很多小學生都喜歡鼓搗ofo共享單車的機械車鎖。一名騎ofo共享單車的小學生說,在他們同學之間傳著一個「共享的秘密」:「黃色的密碼車不用帳號也能騎。」
  • 共享單車行業難題如何破解?
    「多彩」單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氛圍中如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如何將共享經濟做到最大化?單車發展之路在哪裡?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A 「多彩」單車便捷市民生活 故障車輛讓租騎幸福感下降10月17日,記者走訪發現,在一些區域,好騎的單車變得難找了。
  • 哈羅單車開啟全國範圍免押金騎行 破解共享單車「退押金」難題
    「免押金」將成為繼「新車」「好騎」之後的又一騎行體驗關鍵詞。事實上,哈羅單車河南官方微信公眾號經常收到很多用戶反饋,哈羅單車良好的騎行體驗受到河南人民的熱烈響應,「車輛新」「騎行舒服」「免押金」成為用戶反饋的熱詞,頻繁刷屏。   從行業來看,去年下半年部分共享單車企業陷入資金困境、出現押金退還難題牽動著億萬單車用戶的敏感神經。根據公開信息統計,多家共享單車停止運營導致約15億元的用戶押金無法退回,波及六七百萬單車用戶。
  • 共享單車該如何安全地騎行得更遠?
    新華社上海4月12日電(記者王辰陽 賈遠琨)車閘不靈、腳蹬破損、車把傾斜……這些糟糕的共享單車騎行體驗你有嗎?國家有關部門近日發布《關於2017年共享自行車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情況的通報》,所抽查的共享單車不合格率達到12.5%。
  • 冬天臨近,共享單車如何「騎」向春天?
    當共享單車興起之後,一度時間擠佔著城市公共自行車的使用頻率。因為那時候的共享單車還是免費騎行,或者有很便宜的季卡;亦或者也有一些合作的免費「試騎」一個月的活動。很多用戶就是因為這些活動很快就接受了共享單車的存在,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享單車隨騎隨用隨停,大多數用戶的「懶惰」行為還是願意這樣使用的這種出行模式的。
  • ofo車鎖破解技巧在小學生中流傳,兒童騎共享單車...
    3月26日,一位未滿12周歲的兒童因為騎共享單車ofo,在上海浙江北路、天潼路路口被大客車碾壓,送醫後搶救無效而宣布死亡。共享單車是不讓未滿12周歲的孩子註冊使用的,那個孩子是如何騎上共享單車的還不得而知,具體情況正在調查。讓人擔憂的是,現在未滿12周歲的小孩騎行共享單車的情況越來越多。
  • 共享電單車騎行「銀川畫像」出爐
    央廣網銀川10月20日消息 10月15日,記者從美團交通寧夏區獲悉,根據全國首份共享電單車行業大數據報告《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發布顯示,在城市畫像中,銀川騎行節奏「悠閒」,平均時間為16.0分鐘,平均速度為10.3公裡/小時。
  • 疫情催熱共享單車騎行 消毒工作誰來管?
    「為了避免疫情交叉感染,騎單車會更放心一點。」崔曉媛說。 隨著全國各地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像崔曉媛一樣,選擇騎行上班的並不在少數。美團單車大數據顯示,自深圳陸續復工復產以來,美團單車在深圳的訂單量較復工前增幅達49%;從出行距離來看,用戶平均騎行距離較之前增加60%,平均騎行時間達25分鐘。這表明,如今越來越多的上班族正在使用單車完成更長距離通勤。
  • 騎行共享單車 感受自由呼吸
    騎行身愉悅,悠閒在心間。由「獨享」到「共享」,悄悄地改變了生活理念,讓人們漸漸明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共享」資源,方便了自己,同時也給他人帶來方便。「共享」時代,是「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新時期的體現。
  • 濰坊市發布共享單車文明騎行倡議書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7日訊 6日,濰坊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和濰坊市城市管理局聯合發布了共享單車文明騎行倡議書。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高速發展,共享單車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便捷、綠色、環保的單車騎行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日常出行,減少了市區的碳排放。
  • 共享單車遭免費騎行:開鎖密碼「共享」
    共享單車遭免費騎行:開鎖密碼「共享」 原標題:   走在北京街頭,ofo共享單車頻繁映入行人眼帘,因其明黃色車身,被人們稱為「小黃車」。據統計,小黃車目前在全國的投放量超過百萬。
  • 昆明破解城市電動車及共享單車亂象
    家住翠湖附近的陳欣然女士對管理部門準入的共享電單車產品表示滿意,「以前經常能看到單車東一輛、西一輛的狀況,現在都整整齊齊地擺在白框內。」美團獲昆明共享單車運營管理考核第一名 供圖目前,昆明交通管理部門還試點推廣共享單車「網格化」管理模式,依託社區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共享單車管理微信群,快速處置共享單車停放不規範的現象。
  • 共享電單車來洛南了,你出行會選擇騎行共享電單車,還是公交車?
    洛南縣公安局附近停放的共享電單車但是據我觀察,騎行的人不是很多,很多人只是為了享用首次免費騎行機會。共享電單車在洛南可能與洛南本地情況有點「水土不服」,原因我分析覺得有以下幾點:1、費用比較高。共享電單車起步價3元/h,比公交貴,洛南縣城就那沿縣河的三四條街,公交車基本上那裡都能到,能乘1元的公交車,誰還騎3元的共享電單車。
  • 杭州共享單車88萬減至39萬輛 哈囉單車杭州騎行數據出爐
    去年7月杭州城北發生的村委會有組織大批量拆解共享單車事件,在全國引起轟動。共享單車初期的野蠻生長和城市管理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街頭出現單車成堆場景,令百姓反響強烈。杭州城市管理部門曾經在去年第三季度發出最後通牒,限令共享單車公司整改,把共享單車總量降到合理水平。那麼近半年過去了。目前,杭州市的共享單車現狀到底怎樣呢?
  • 放心騎行,成都哈囉共享單車上線「騎行健康碼」
    3月24日,記者從成都市網絡理政辦獲悉,為保障疫情期間市民公共運輸出行安全,減少市民在使用公共運輸時的感染風險,成都「天府健康通」聯合哈囉單車上線「騎行健康碼」。成都市民選擇哈囉單車出行掃描車身二維碼時,後臺會對用戶信息進行核驗,為用戶進行健康碼信息匹配,綠碼、黃碼用戶可以正常騎行,紅碼用戶掃描車輛將被鎖定,並第一時間通知運維人員進行車輛消毒。據悉,成都是全國省會城市中第一個上線「共享單車健康碼」的城市。
  • 上下班騎行共享單車,建議必備口罩手套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今天(2月14日),美團單車在共享單車行業發出《「無接觸」騎行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倡議書建議,用戶遵守「無接觸」騎行四準則:口罩手套請戴好、保持距離須記牢、騎前擦拭更安心、騎完停好不佔道,鼓勵用戶做好疫情防護,「無接觸」安全騎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城市調整了公交和地鐵的出行計劃,眼下部分公交路線還未完全恢復正常,有些市民會汽車出行。
  • 氣溫下降騎行銳減 濟南共享單車迎來「冰凍期」
    近期寒潮天氣頻頻來襲,氣溫驟降之下,濟南共享單車也迎來「冰凍期」,騎行次數較高峰下跌四成多。共享單車企業在騎行淡季積極回收車輛,加強維修保養,為春季騎行高峰提前苦練「內功」。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與共享單車市場「遇冷」不同,不少城市的共享助力車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較高的騎行量,成為「冬天裡的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