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漢朝的時候,太上老君授予張天師雌雄寶劍兩口。其一早已亡佚,別一把劍為玉靶。靶上寫了兩行篆書文字。劍長四尺左右,劍身布滿了符籙圖像。其中一面有法書,畫有兔子、春夏秋冬示意圖、三臺北鬥等。《道教靈驗記》記載,每一代張天師升天之前,都會將劍和都功印傳給子孫。
張天師世家從漢朝開始到現在仍然綿延不絕。老天師在逝世前都會叮囑後人:「我們這個家族,每一代有子一人很特別。他就是天師傳人,天師劍和印都只能傳給他。這個人有奇像,頭頂上的頭髮有十幾根是紅色的。」歷代天師是不是都長了紅頭髮,已然不可考。但劍和印是世代相傳的。只不過這個劍已經不是太上老君賜下的雌雄寶劍了。
劍是道士施法過程中常用的法器。《抱樸子》中就提到,符劍可以卻鬼闢邪。道教中劍和符往往是合一的。法劍上一般都刻有符,制符時一般要用到劍。道士在持劍作法時,由於劍身畫有符籙,因此也同時利用到了符籙法術。
法劍的材質,主要有鋼、銅、木等。張天師家所傳就是銅劍。最常見的還是桃木劍。道士認為桃木有驅魔闢邪的功用。最早的門神神荼和鬱壘,便是被人們刻在桃木上,稱為「桃符」。即利用桃木驅魔闢邪的一例。桃木劍驅魔威力強大,上面畫有道符。也有在劍身上畫北鬥七星的。這種劍稱為七星劍。因為北鬥七星是天上眾星的君長,故而以之畫在劍身,寶劍的威力更大。
但劍的威力比印還是要差一籌。張天師所傳法印為「陽平治都功印」,為祖天師張道陵所遺。其實,祖天師張道陵將信眾分為二十四治,都功印相應的應該有二十四塊。不過別的印都湮沒了,只留下陽平治這一塊。將此印蓋在符籙之上,將產生極大威能。道教中甚至傳說印能夠役使百神。
幹寶《搜神記》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紹興人賀瑀死而復生,他給人講述了這個經歷。賀瑀死了以後上了天宮,由仙吏引入一個房間。這個房間裡擺放了很多分層架子。上層架子放著印,下層架子放著劍。這些寶物由賀瑀隨意取一件。賀瑀由於個子不高,取不到上層的法印,只好退而求其次取了一把法劍。出來之後,看門的仙吏問得到了什麼。賀瑀如實回答。仙吏說,「遺憾啊,印的話足以策使百神,劍就只能使得動社公和土地神了。」賀瑀聽了之後也懊惱不已。可見俗話「一高遮百醜」是很有道理的。
策使百神只是法印的一大作用。作為天神的憑信,法印還具有其它諸多功能。道士佩印之後,便具有了通神的資格和能力。漢朝時,方士欒大對漢武帝說,「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方士帶著天神的信物,就可以實現與神靈的交感。此外,法印也能夠起到護身闢邪和治病的作用。《抱樸子》記載,「帶佩符印,傷生之徒,一切遠之。」
法印是天神的象徵,所有的符籙都要加蓋法印。清朝時,紀曉嵐曾問張天師,為什麼符上都要加蓋法印?張天師回答說,「大抵鬼神皆受役於印,而符籙則掌於法官。真人如官長,法官如吏胥。真人非法官不能為符籙,法官非真人之印,其符籙亦不靈。」加蓋法印的目的,是使符籙有靈。我們都知道,符籙很多時候也不靈。張天師的專業回答:「申請報告已經打到上界仙真那裡,當然也有不批准的情況。」這個說法無論真假,就都與印信、符籙無關了。
除了印和劍,道教常用的法器還有鏡子。這些都影響到了中國人生活之中。連日本也深受影響。日本天皇傳國三件寶物:八咫鏡、八尺瓊鉤玉、草薙劍,簡直就是道教法器的山寨版。歷代天皇將這三件寶物歷代相傳,是不是也如同張天師家族歷代傳承一般?